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防观赏鱼病发生的措施一、水质水温要符合观赏鱼的生活要求了解所养观赏鱼对水质水温的要求,并使饲水的水质水温符合要求。一般方法为;①饲水要经过选择,用自来水作饲水要预先除氯;②放养密度适当;③勤清污、除粪、换水,必要时洗砂、彻底清箱;④换水时,新、老水...  相似文献   

2.
适合家庭饲养的观赏鱼品种繁多,总共可分为二类,即金鱼和热带鱼。想养好观赏龟,不仅要有充足的精饲料.耍经常保持水质清新,而且还需要完善的防病措施。观赏鱼类的致病因素很多,主要有:投喂不当、操作粗糙、换水不够或换水时温差太大、化学物质引起鱼中毒、及传染性和侵袭性病原体的感染等等。下面介绍几种常见鱼病的治疗简法:  相似文献   

3.
海水观赏鱼在运输与养改过程中的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各地兴起了海水观赏鱼的饲养热。但由于海水观赏鱼自身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及其捕捞、运输过程的特殊性 ,其饲养具有很大难度 ,养殖成活率较低。本文从用药着手 ,结合海水观赏鱼的捕捞、运输及养殖过程的特点 ,分析具体环境中的用药要求。1 引种运输过程与鱼病的产生海水观赏鱼的引种运输过程较为复杂 ,不仅是因为其至少包括 7~ 8个过程 ,而且这么多过程必须在 1 5~ 2 0d完成 ,这对娇嫩珍贵的海水观赏鱼绝对是一场生死劫难。许多鱼都由于此阶段的处理不当而死亡 ,或是留下鱼病隐患 (鱼病大多数与此有关 ) ,为以后养殖带来麻烦。 …  相似文献   

4.
一、观赏鱼发病的原因1.生物因素在家庭饲养观赏鱼过程中,一般病原体都是由外部带入养鱼容器的。如由饵料、水草、养鱼用具等带入;病鱼用过的工具未经消毒;新购入的观赏鱼未经隔离观察,就放入原来饲养的鱼群里等。2.水质理化因素金鱼最佳适温范围为22~25℃,热带鱼最适生活水温  相似文献   

5.
锦鲤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较大型鱼类,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锦鲤的养殖户逐年增多,现就锦鲤的饲养、管理等提出几点注意事项,以供参考。1水质要求水温锦鲤生活的水温范围为2~30℃,最适生活水温为20~25℃。在这种温度的水中,锦鲤游动活跃,食欲旺盛,体质健壮,色彩鲜艳。但水温不能骤变,换水时温差不能超过3℃,硬度锦鲤喜欢在硬度低的水质环境中生活。软、硬水都可以养锦鲤(一般情况下,自来水是软水,泉水、井水是硬水),但应避免把锦鲤突然由软水移入硬度较大的水中,以免鱼体产生过敏反应。酸碱度(pH值)锦鲤要求…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价格较高的海水观赏鱼已经开始进入家庭。海水观赏鱼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而且在自配海水养殖的内陆地区,养殖过程中很少换水,所以海水观赏鱼在养殖时容易生病死亡。在进行鱼病治疗时,由于水体中的病原体较多,鱼病治愈后容易重复感染,所以鱼类生病以后较难彻底治愈(尤其是体表疾病)。此外,鱼类患病以后食欲减退,投喂药饵对病重的鱼已基本没有作用,因此在治疗病鱼时,只能治愈患病较轻的鱼,对病重的鱼已没有办法。那些患体表疾病较重的鱼,即使治愈也失去了观赏价值。可见鱼病的预防工作是…  相似文献   

7.
光合 《齐鲁渔业》2008,25(7):52-53
1.发生的原因 1.1水质水温失宜 观赏鱼对水体的水质指标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超过适应范围,便可能发病。不及时换水,鱼的排泄物、分泌物过多,微生物孳生,蓝绿藻类浮游植物生长过多,都可使水质恶化,溶氧量降低,使鱼发病。水温突然变动,温差超过5℃以上;水温超过适应范围的上限或下限,都会使鱼发病。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工作的发展,鱼病已成为影响饲养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当鱼病严重时,会导致大批鱼类死亡。为此加强海产鱼类的鱼病研究和防治工作是海水养鱼业的重要课题。当然,引起鱼病的因素很多,如:水质的好坏、水温的高低、饵料状况,以及病菌和寄生虫的感染、传播等。本文根据饲养于青岛  相似文献   

9.
徐斌 《科学养鱼》2003,(8):57-57
饲养观赏鱼的水族箱玻璃面经常会滋生青苔,这是由于观赏鱼性情温和,活动文雅,饲养者人为投饵及时量足,水质富营养化。因此,水族箱一旦滋生了青苔,往往生长迅速,一周内苔体连绵厚实,致使水质变瘦,增加人工换水次数和人工  相似文献   

10.
陆进 《科学养鱼》2002,(10):60-60
秋季气温适宜,水质变化趋于缓和。此季大部分时间的水温都在金鱼生长的适温范围内,正是金鱼代谢旺盛、生长发育的时节,应当加强投饵工作,多投喂一些活的水蚤,以促进鱼体生长发育。同时,在入秋后,金鱼各品种的特征已基本发育完全,应根据其发育程度及平时金鱼的生长活动情况,结合换水,将优良品种挑选出来,留作亲鱼,单独饲养。此时的金鱼养得好不好,对于安全过冬和来春繁殖后代均起决定作用。为此,在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喂足喂饱秋季水温适宜,水质稳定,要抓紧投喂。晴朗天气,除上午投喂外,午后如见鱼虫早已被吃净,金…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观赏鱼已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春夏季是金鱼鱼病的多发期,根据多年的实践,谈谈几种金鱼常见病防治的方法。1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 养殖金鱼要勤换水,水温温差不超过2℃,冬季加水水温应高于原水温1~2℃,夏季应低1~2℃。其次,要勤清洗鱼缸,除去残饵粪便,为金鱼生长创造良好的水环境。第三,细心观察金鱼活动、摄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若金鱼粪便上有白色粘液或气泡时,证明消化不良,应减少投饵或停食4~5天。2常见病的防治 金鱼一般聚群活动,若发现有离群独游现象,要引起重视,发现病鱼要及时隔离治疗。金鱼常见病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开春后,淡水白鲳进入越冬后期,在越冬后期,鱼体质差,水污染重,而气温变化大,易造成水温突变。这些不利条件,往往造成淡水白鲳在越冬后期的大批死亡。1991年5月份,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温室越冬的淡水白鲳就因管理不当,死鱼达千斤,造成近万元损失。可见,越冬后期是越冬保种的关键时期,应加强饲养管理,谨防淡水白鲳死亡。一、调节好水质:针对越冬后期水质污染重的特点,加强水质的调节工作。首先是加强换水,温室越冬2~3天换水一次,每  相似文献   

13.
杰林 《河南水产》1999,(2):23-23
夏季来临,气温升高,池塘养蟹应加强管理,才能取得高产。1 调节水质 高温季节,养蟹池塘水深应保持在1.5m以上,平时经常更换新水。保证水质良好,水源清新,没有污染,不要将施过农药的田水、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换入蟹池。换水时间不要在中午进行,一般在早晚天气凉爽时换水。早晨换水应将池底层水抽出,把水源的表层水直接加入池内。平时换水可隔天一次,当水温超过28℃时,最好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以不超过原池水的1/3为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沈阳池塘鱼类疾病的种类,池塘环境、水质、饲养管理与鱼病的关系,鱼病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周剑 《中国水产》2009,397(1):53-53
冬季是渔业的农闲时节,水温低,鱼类的投喂基本停止,大部分养殖商品鱼都已捕捞上市,越冬的水产品较少,因此大多数养殖户很容易放松对水产养殖的日常管理和鱼病防治工作。其实,经过1年的饲养,此时池中的残饵粪便等聚集最多,换水、消毒等防病和改善池塘环境的工作均已停止,池塘环境也到了一年中最差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夏季是观赏鱼生长发育的旺季,对金鱼、热带鱼和锦鲤来说都是如此。夏季,观赏鱼活跃,很少得病。但气温高达37-38℃时,水温亦常高达30℃以上,此时要特别警惕缺氧和“烫尾”两大威胁。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主要措施是加深水位至35-40厘米,观赏鱼可潜入温度较低之深层,尽量设法使水温控制在30℃以内。彻底清污、勤换水和遮  相似文献   

17.
一、水质管理鳝池水深一般在15~20厘米较为合适,但在炎热的夏季,特别是水温超过30℃时,水深可以加深到40厘米以上,以避免阳光灼晒而致水温升高,确保黄鳝安全。水质要求中性偏碱,溶氧3毫克/升以上较好。水质变坏,应及时加、换新水。一般情况下,2~3天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换水一次。平时,经常用生石灰水泼洒全池,改良水质。水源要求洁净、无毒,换水时,温差不能太大,保持温差在5℃之内,一次换水不能过多,防止黄鳝不适应。二、防暑降温工作黄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20~30℃。温度超过3…  相似文献   

18.
冬季常见鱼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是渔业的农闲时节,水温低,鱼类的投喂活动也已经停止,同时大部分水产养殖的商品鱼类都已捕捞上市,越冬的水产品较少,大多数养殖户很容易放松对水产养殖的日常管理和鱼病防治工作。其实,经过一年的饲养,这时池中的残饵粪便等大量聚集,换水、消毒等防病和改善池塘环境的工作均已停止,池塘环境到了一年中最差的时候。虽然冬天水温低,病原体的生长繁殖速度慢,但此时由于密度大,池塘环境  相似文献   

19.
王爱敏 《内陆水产》2002,27(6):32-33
观赏鱼与其他生物一样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难免患有各种的疾病,若预防不当会使其失去原有的色彩,影响其观赏价值和正常生长发育,严重的更会导致死亡,给养殖者带来损失,所以要养好观赏鱼,就必须了解其发病原因,掌握鱼病的预防措施。1发病原因1.1水质较差首先养殖用水选择不当,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毒化学物质,污物、病原体和其他敌害生物,未经水质化学分析和净化处理即用来养鱼。其次是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不当,其中最主要的是水质不清新和水温不适宜。或水体中粪便、残饵等有机物累积过多,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含量超出鱼类…  相似文献   

20.
余健 《科学养鱼》2002,(7):35-35
7~9月是全年气温较高的季节,这一时期既是河蟹的生长旺季,也是病害高发季节,加强这一时期的管理至关重要,主要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一、加强水质管理1.定时换水定时换水可有效调节水体各理化因子,高温季节使水温保持在28℃以下,能防止河蟹性早熟。经常换水还能提高溶氧含量,使其达到5毫克/升左右,保持水质清新,促进河蟹快速生长,同时换水时形成的微水流也可促使河蟹蜕壳。换水时采用先排后进的方式,平均每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1/3,水位控制在1.2~1.5米左右。换水时要注意池内外水温差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