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安野木瓜果实的抗菌活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离正安野木瓜果实中的抗菌活性组分并鉴定其中所含的抗菌物质及研究其抗菌谱,采用活性跟踪法、萃取和硅胶柱层析技术对正安野木瓜果实60%乙醇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从乙醚萃取物中分离筛选得到抗菌活性组分Ⅱ②-1后,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组分Ⅱ②-1中的化学成分,牛津杯法研究抗菌活性组分Ⅱ②-1的抗菌谱。结果表明:从正安野木瓜果实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具有最强抗菌活性组分Ⅱ②-1,其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相对含量为95.389%。组分Ⅱ②-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阴沟杆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结论,正安野木瓜果实中含有抗菌谱较广的活性化合物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  相似文献   

2.
以大肠杆菌诱导的柞蚕蛹免疫血淋巴为例,介绍一种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的凝胶原位检测抗菌活性组分的生物自显影技术,该技术适用于鉴定各种不同生物体来源的样品中起活性作用的抗菌蛋白或抗菌肽.  相似文献   

3.
应用高速离心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技术,从大肠杆菌细胞裂解液中获得了一种新型的天然抗菌活性物质。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该活性物质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链球菌、青枯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5、0.625、0.625、1.25μg/m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5、5、1.25、2.5、2.5μg/ml;化学法和质谱法进行成分鉴定的结果证明该抗菌活性物质为生物碱:对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该抗菌活性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无抑制作用和不良影响。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该抗菌活性物质是一种广谱、高效、安全的新型抗菌天然产物,具有可替代抗生素类药物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紫花地丁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提取紫花地丁中的抗菌活性成分,通过抑菌试验进行活性部分追踪,运用化学方法进一步分离纯化其抗菌活性成分,并用紫外光谱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纯度,最后用试管比浊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分离纯化所得的化合物为黄酮类,纯度为97.50%;该化合物对沙门氏菌和乳房炎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12,39,156,156,312及39μ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625,312,312,312,625及312μg/mL。  相似文献   

5.
在抗菌活性天然产物的筛选过程中,筛选到1株具有强抗菌活性的真菌SF_50651,通过活性跟踪,确定其中的活性组分,经提取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1个抗菌活性化合物,经紫外、质谱和天然产物词典(DNP)查询确定化合物为稻瘟醇(Pyriculol),进一步的抗菌活性测试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离纯化牛白细胞中的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并对其体外抗菌活性进行初步分析,以中国荷斯坦奶牛血液为材料,通过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抗菌肽,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进一步纯化,用双层琼脂糖弥散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通过离子交换层析获得的阳离子峰有抗菌活性,通过RP-HPLC对阳离子峰纯化后获得了6个峰;6个峰液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抗菌活性,峰液F1、F2和F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活性,仅峰液F1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在抗菌活性天然产物的筛选过程中,筛选到一株具有强抗菌活性的真菌SF_24818,通过活性跟踪,确定其中的活性组分,并大量发酵菌株,经提取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2个抗菌活性化合物,经紫外、质谱和核磁共振确定化合物为新羟基曲霉酸和曲霉酸,进一步的抗菌活性测试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icoccus aureus)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红云  申元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55-8156
[目的]研究车前草不同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比较提取物的抗菌能力。[方法]将车前草以8种不同溶剂进行室温提取,采用分光光度比浊法测定不同提取物在96孔板中对3种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抗菌活性最好的是车前草无水乙醇提取物(P0.05),乙醚提取物和无水甲醇提取物次之,自来水和超纯水提取物没有抗菌活性。[结论]车前草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对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也较好。  相似文献   

9.
对弗氏链霉菌S-221所产抗菌物质的抗菌活性进行研究,通过弗氏链霉菌S-221所产抗菌物质对7种细菌和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测定,抗菌活性物质对被检测的大肠杆菌7种细菌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O.098~3.130 mg/L;抗菌活性物质分别对水稻纹枯病等供试10种病原真菌的EC50为0.39~4.83 mg/L和E...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抗菌活性的物质基础,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进行抗菌活性测试,对黄连不同的溶剂提取物、组分、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连对两种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不同试验样品对两种菌的抑菌趋势一致,在同一试验浓度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明显强于大肠杆菌。具体表现为100%醇提物50%醇提物水提物;不同组分中,总碱的抗菌活性最强,而总碱和多糖显示微弱的抗菌活性;对总碱进一步分离得到4个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碱、巴马亭、表小檗碱),其中小檗碱和黄连碱对两种试验菌的活性最强,但在同一浓度下,小檗碱活性弱于总碱。黄连抗菌活性成分主要来源于生物碱部分,不同成分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抗菌关系。  相似文献   

11.
抗菌肽的研究及其在水产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是具有抗菌活性的一类短肽,广泛存在于生物界。这种内源性的抗菌肽经诱导而合成,在机体抵抗病原的入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更被认为是缺乏特异性免疫功能生物的重要防御成分。作者介绍了抗菌肽4种类型的结构特点及作用机制,并介绍了水生动物抗菌肽的研究进展,特别是鱼、虾类抗菌研究现状及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热浸渗铝法,可有效提高金属表面抗氧化能力,我们对“低碳钢板热冲压成型铁锅外表面进行局部热浸渗铝”的工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经产品试制和质量检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秸秆覆盖免耕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养分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80,自引:1,他引:80  
 多年连续秸秆覆盖免耕,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含量和土壤蔗糖酶、磷酸酶活性明显提高;免耕能提高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0-7.5cm土层比翻耕处理年平均增高51.7%。翻耕能增加土壤活跃微生物生物量,0-30cm土层翻耕土壤活跃微生物生物量比免耕高25.3%。0-30cm土层微生物对养分的固结量多于作物年吸收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春季和秋季即冬小麦生长苗期增大,固结土壤养分,而在夏玉米生长时期的夏季降低,被矿化释放养分,所以微生物对土壤养分转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掺铒光纤放大器对基孤子脉冲的绝热压缩情况.主要讨论了负三阶色散对压缩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增益一定的情况下,负三阶色散使基孤子脉冲得到更有效的压缩,且较好地符合绝热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普洱茶分离组分对PPAR受体的激活作用来探讨其降糖降脂活性,并比较了各组分的化学成分差异。结果显示:水洗部分(Ⅱ-1)、30%乙醇洗脱部分(Ⅱ-2)、50%乙醇洗脱部分(Ⅱ-3)均表现出较好的降糖降脂活性,其中降糖活性以水洗部分活性最高,对PPARγ受体的激活倍数达2171;降脂活性以50%乙醇洗脱部分活性最高,对PPARδ受体的激活倍数为1906,与阳性药物2 Bro活性相当(1899);而儿茶素组分含量最高的30%乙醇洗脱部分,虽然在筛选中也表现出降糖降脂活性,但其降血糖活性不及Ⅱ-1组分,降血脂活性不及Ⅱ-3组分。综合各组分的化学成分分析,说明普洱茶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极性较大的水溶性成分降糖活性最强,极性较小的脂溶性成分降脂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6.
黄粉虫幼虫抗菌肽的诱导特性及电泳组分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黄粉虫幼虫分别进行空白对照、菌刺、菌饲、热激和超声波四种处理,并于处理后1d、2d、3d、4d、5d分别提取黄粉虫幼虫体内的抗菌肽,做抗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试验及交叉抑菌试验,测定其抑菌圈大小,确定其抗菌活性和诱导特异性,同时还进行抗菌肽热稳定性及电泳试验。结果表明:水浴后提取的抗菌液抑菌效果明显,四种处理的黄粉虫幼虫均能产生抗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物质。其中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要略好于抗大肠杆菌效果,其抗菌效果显著性依次为:菌饲、对照、热激和超声波、菌刺,而抗大肠杆菌效果显著性则依次为:菌饲、菌刺、热激和超声波、对照。交叉抑菌试验表明黄粉虫幼虫体内抗菌肽的产生不具有诱导特异性。电泳图谱显示黄粉虫抗菌肽含有5种肽组分。  相似文献   

17.
黄皮茎段初代培养物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表面污染是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污染率高的主要原因。选择晴、阴天气下生长的试材或者采用茎尖培养,是降低污染率、成功建立无菌初代培养物的有效措施。适合黄皮茎段初代培养的条件为:WPM+BA1.0+KT0.5+NAA0.5+GA_30.25+4~5%蔗糖。  相似文献   

18.
养殖水体氨氮去除的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固定化技术、将富集培养的硝化活性污泥制成固定化小球,对固定化小球在不同条件下其硝化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摇瓶试验比较了固定化小球和悬浮硝化活性污泥对养鳖污水氨氮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具有明显抗不利因素的能力,降解氨氮的效率稳定,对养殖污水氨氮的生物处理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Recently,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is well established molecular tool in microbial ecology that allows the study of diversity and dynamics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The technique has been gained the preference since reliable, facilitative and inexpensive.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GG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make it become a general analysis technique earlier,the key procedures and the advances in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alysis of DGGE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20.
在4、15和32年生杉木人工林内采用网袋法布设不同配比杉木-火力楠凋落物网袋和空白对照样地,采用Biolog技术分析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内凋落物配比对表层(0~5 cm)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以及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林分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表现为32 a>15 a>4 a;杉木-火力楠1∶2处理下4年生幼林表层土壤中整体代谢活性最强。3个林分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Shannon指数)以及多样性(Simpson指数)差异较小,杉木-火力楠1∶2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均一度(Mc Intosh指数)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01)。3个林分都以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以及聚合物作为主要的碳源利用类型,其中4、15和32年生杉木人工林中杉木-火力楠2∶1、纯杉木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聚为一类,杉木-火力楠1∶2、杉木-火力楠1∶1与纯火力楠处理在15、32年生杉木人工林中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