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勇 《南方农业》2021,(3):110-1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不断提升.林业技术的发展是生态林业建设基石,只有有效转化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才能使生态林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基于此,分析了林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林业技术推广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江西经济的发展和鄱阳湖流域人口的急剧膨胀,湖区的环境和生态系统正面临巨大的压力,从1991年起,鄱阳湖水质正处于逐步下降的趋势[1]。在工业和生活污染等点污染源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本文在论述鄱阳湖水质现状及面源污染源下,提出湖区非点源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为鄱阳湖面源污染的控制与管理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提出与社会响应,解析了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辩证关系,阐述了山西省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建设成效,提出了推进山西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5.
孙艳红 《南方农业》2021,(2):99-10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林业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生态林业的建设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环境保护、提高国民经济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阐述生态林业建设中广泛应用先进林业技术的重要性,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7.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林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地区坡陡沟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大力营造生态林是有效的治本措施。如何加快生态林业的建设步伐,科学规划是前提,大力推广实用科技成果是关键,加大投资、落实权属是保障。  相似文献   

8.
余敦  陈文波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4):107-111,116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评价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对其进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2001-2007年的相关数据,借助于物元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由2001年较安全状态下降到2005不安全状态。(2)2005-2007年土地生态安全由不安全状态到临界安全状态,状态有所好转。研究也证明了利用物元模型进行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可行的,这种方法可作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生态林业能够充分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融合多目标发展理念,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的参与性,全面打破传统林业的限制,实现林业多样化发展.林业技术推广能够优化树种,加强林业种植的生产管理,减少病虫害,将前沿技术转化为物质理论,加快我国林业发展,优化生态环境.在分析林业技术推广对生态林业建设的意义的基础上,指出林业技...  相似文献   

10.
普自祥 《南方农业》2021,(11):94-9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林业进行规划建设,能够实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与保护以及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治理,从而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基于此,从林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方面提出了林业技术推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变化是改变区域景观结构和生态特征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区域生态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以鄱阳湖平原地区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0和2020年的3期遥感影像数据,对鄱阳湖平原地区不同情景下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模拟,并采用连通鲁棒性方法对生态网络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鄱阳湖平原地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中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大,其中,城市快速增长情景(Fast Urban Growth, FUG)下的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最多,较2020年增长了70.27%;耕地面积在3种未来情景中面积均有减少;林地面积在常规发展情景(Conventional Development Scenario, CDS)、FUG和生态保护情景(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cenario,ECS)下较2020年分别减少了6.90%、7.23%和6.70%。2)通过景观连通性评价得到鄱阳湖平原地区2030年CDS、FUG和ECS情景下的生态源地面积分别为2 464.2、2 666.72和3 141.88 km2;识别生态廊道169、255和299条;可以看出,ECS情景能保留更多的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3)3种未来模拟情景中,FUG下生态廊道\  相似文献   

12.
确定日降雨的侵蚀性雨量标准是提高基于日降雨数据的降雨侵蚀力模型计算精度的重要前提.利用鄱阳湖流域降雨数据,采用最小偏差法,确定该流域日降雨的侵蚀力雨量标准.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次降雨的侵蚀性雨量标准为14.0 mm,降雨侵蚀力偏差系数为1.8%,土壤侵蚀损失率2.8%,降雨场次错选度为14.9%.(2)流域内各站...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林业发展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我国西北地区林业政策失灵的案例 ,剖析了西北地区现行林业政策失灵的原因。并提出完善林业产权制度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以土地换生态 ,完善退耕还林的西北地区生态林业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4.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of carbon (C), nitrogen (N), and phosphorous (P) and...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土壤环境因子对植被分布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植被生长的影响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部分。其中,非生物因素中对湿地植被格局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水文和土壤环境因子,也是当今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通过研究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4种植物群落带下各土壤环境因子的含量变化特征,结合研究区20个植被样方的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排序,分析了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主要土壤环境因子及其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群落下的全氮含量有明显差异,依次为苔草带藜蒿-狗牙根带芦苇-苔草带苔草-虉草带;总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大小在不同植被群落带的分异趋势相同,二者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全磷含量随植被群落不同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随植被群落带离湖泊水体距离逐渐减小,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有增大的趋势,但程度较小。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土壤有机碳与全氮、有效磷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有效磷与全氮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是影响鄱阳湖湿地研究区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土壤pH、全钾含量也是影响湿地植被分布的重要土壤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揭示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演变及其对入湖泥沙的影响对科学指导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流域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鄱阳湖流域63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降雨量和鄱阳湖五河入湖悬移质输沙量(以下简称输沙量)年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双累积曲线、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流域降雨侵蚀力和入湖输沙量动态过程,定量评估了降雨侵蚀力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入湖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平均降雨侵蚀力为10 034.1(MJ·mm)/(hm2·h),介于6 738.8~12 734.8(MJ·mm)/(hm2·h),呈西南地区低、东北地区高的空间分布格局;降雨侵蚀力年际间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P>0.05),在21世纪10年代最大,20世纪60年代最小。鄱阳湖入湖年均总输沙量1 183.3×104 t,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在20世纪70年代最大,21世纪00年代最小。入湖总输沙量和赣江、信江及修水输沙量分别在1992年、1999年后发生趋势性减少(P<0.01)。以输沙量突变前的时段为基准期,突变年份后人类活动和降雨侵蚀力变化对入湖总输沙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分别为-138.1%和38.1%;对赣江入湖输沙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分别为-125.8%和25.8%;对信江入湖输沙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分别为-121.3%和21.3%;对修水入湖输沙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分别为-141.4%和41.4%。近60年降雨侵蚀力变化表现为增加入湖输沙量,而人类活动(水库建设、水土保持和采砂活动)是鄱阳湖入湖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是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不合理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和落后的能源消费方式是破坏森林植被的重要原因之一。实施退耕还林后,必须妥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通过分析,提出在退耕还林地区进行农村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改变以秸秆、薪柴为主要能源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沼气和推广以煤代柴,逐步建立以沼气为主,煤炭、电力、薪柴为辅的多元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金国  郭志永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1):305-306,309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湖区湿地面积2698km2,是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了鄱阳湖湿地面积和景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湿地生态功能也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分析了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面临的威胁,并提出了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干扰,鄱阳湖湿地的景观结构和可持续利用受到严重影响。论述了鄱阳湖的湿地景观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并在阐述湿地调蓄功能衰退、生物资源减少、水文和气候调节功能降低等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立可持续利用的湿地农业景观结构、稳定湿地面积、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及时协调人--湖关系等鄱阳湖湿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20.
构建农林循环经济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农林循环经济体系是建设循环经济和循环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探讨了构建农林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循环再生)、农林生态系统在物质循环再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