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有稳妥木资料分析了东北东部山地樟子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影响樟子松生长最主要气候因子为降水量、树高总生长量和逐年生长量及直径和材积的逐年生长量也降水量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在东北东部山范围内,降水量越大,樟子松生长越好;(2)在15~20a之前的幼龄阶段,≥10℃积温对樟子松生长的影响也比较大,而在15~20a之后,≥10℃积温成为次要因子,(3)除当年一些气候因子(以降水量  相似文献   

2.
影响酒泉地区樟子松生长的因素及其生长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实测树高生长量及相对应的中央直径的方法,研究了酒泉地区19—21年生樟子松人工林的树高、直径生长量,建立了生长量与当年气象因子的对应关系;结合计算机软件分析手段,对影响嘉峪关及酒泉的樟子松人工林生长量的气象、土壤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樟子松回归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年蒸发量、日照时数、≥10℃积温、极端最高气温、阳离子总量、阴离子总量及全盐量是影响樟子松生长的主要气象、土壤指标,年平均气温、无霜期、极端最低气温、pH值、全K及有机质含量是次要指标,年降水量、气温日较差及全N是补充指标;建立的樟子松树高、直径生长量预测模型相关紧密,可用于樟子松树高和直径生长量的预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贺兰山地区青海云杉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树干解析和年轮气候学原理方法,分析了贺兰山森林岛优势乔木青海云杉(Piceacrasifolia)生长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贺兰山青海云杉年轮生长量受前一年降水量的影响,其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443;和同期≥10℃年积温、年均气温、当年降水量相关不显著;贺兰山森林岛生长量最大的青海云杉分布在海拔2400~2600m区域内。  相似文献   

4.
红皮云杉人工林,≥0℃时芽展开,≥5℃时高生长开始树高年生长量44.96cm,生长最速期在6月中旬。日平均高生长量1.78cm,红皮云杉高生长天数为61d,属短速型树种。树高生长与积温,降水,日照相关紧密。直径生长6月中旬开始。7月上旬进入速生期,直径平均日生长量为0.01cm,8月中旬直径停止生长。直径生长天数为56d,胸高直径年生长量为0.526cm。  相似文献   

5.
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樟子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分因子是影响华北落叶松、樟子松直径、树高连年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主要包括年平均相对湿度、年降水量、上年11月-当年1月平均蒸发量、上年6~8月份降水量。  相似文献   

6.
选择≥10℃积温、最冷月平均温度等为主要考核指标,计算国内各主要花卉产区的气候相似距,并结合年极端最低温度、年降水量和≥0℃积温等多种气候因子进行数量分类,对我国花卉种植进行初步区划.本文还提出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及完善配套、建立多层次的花卉生产基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油松年轮生长与秦岭北坡气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根据油松直径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计算了过去109a(1886~1994年)秦岭北坡夏季的平均气温及降水量。夏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26℃和40.2mm,平均偏差百分率为1.5%和10.8%,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4%和7.0%,重建效果较好。同时还建立了油松年轮指数与夏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双因素气候生长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92,平均相对误差为3.3%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气候因素对新疆农八师垦区棉花产量的影响,选取该区1961—2018年棉花气候单产为参考因素,9个气候因子[X1,生长季(4—9月)平均气温;X2,4—9月平均最低气温;X3,≥10℃积温;X4,4—9月降水量;X5,5—9月日照时数;X6,终霜日期;X7,初霜日期;X8,播种出苗积温;X9,5月极端最低气温]为比较因素,进行棉花气候单产与气候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棉花气候单产与各比较因素的关联度为:≥10℃积温(X3)>5月极端最低气温(X9)>生长季(4—9月)平均气温(X1)>播种出苗积温(X8)>初霜日期(X7)>终霜日期(X6)>5—9月日照时数(X5)>4—9月平均最低气温(X2)>4—9月降水量(X4),其中,≥10℃积温、5月极端最低气温、生长季(4—9月)平均气温、播种至出苗正积温及初霜日期与棉花产量极显著相关。棉花生长季总热量、苗期低温冷害以及秋季初霜日期是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县东沟乡农业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李平,廖建军,张亚平(乌鲁木齐市农技推广中心,乌鲁木齐,830011)东沟乡位于乌鲁木齐县达坂城区东部,年平均气温6.2℃,1月份平均气温-10.6℃,7月份平均气温21℃≥10℃积温2500℃,无霜期130天,...  相似文献   

10.
西藏高原生态条件下青稞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西博 《福建农业学报》2016,(12):1312-1317
西藏青稞富含赖氨酸、淀粉、β-葡聚糖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其含量与高原生态气候因子密切相关。2013-2015连续两年从西藏各地收集47份青稞农家种,记录当地生态气候因子,测定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数据分析。通过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温度是影响青稞赖氨酸含量的核心要素;日照时数越长,积温数越大,有利于青稞淀粉的含量;月平均气温与日平均气温≥0℃积温或与日照时数互作,有利于青稞β-葡聚糖的含量,月平均气温与日平均气温≥10℃积温或与年降水量互作不利于β-葡聚糖含量;月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互作有利于青稞蛋白质含量,海拔高度同月平均气温、积温互作不利于蛋白质的含量。通过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综合影响西藏青稞粗蛋白、β-葡聚糖和赖氨酸含量的最优关键高原生态气候因子是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和日平均气温≥10℃积温的变量组合;综合影响西藏青稞淀粉、赖氨酸含量的最优关键高原生态气候因子是日平均气温≥0℃积温、≥10℃积温和年降水量。  相似文献   

11.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