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落叶松是一个高纬度、高海拔的树种,据报导,全世界共有25种,在我国分布的天然落叶松有10种5个变种,它们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华北、华中、东北和西南山地与高山地区。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的用材树种之一。它分布广泛,生长迅速,易于栽培。各地区都营  相似文献   

2.
<正> 一、引言近年来,对染色体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遗传变异现象都直接与染色体有关,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重要载体。树木染色体的研究对遗传理论和林木育种工作都有重要意义。落叶松属约18个种,我国产10个种1个变种。国外对落叶松染色体组型研究较多。关于欧洲落叶松(Larix decidua),新疆落叶松(Larix sibirica),苏卡切夫落叶松(Larix  相似文献   

3.
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华北落叶松是我国重要的木材树种,然而由于采用不同的性状进行分类,它们种间关系问题一直在争论着.国外研究人员如Ostenfeld and Larsen(1930)等认为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为兴安落叶松的2个变种,而我国科学家则把它们视为两个单独的种,并且还认为长白落叶松有3个变种存在,而华北落叶松有1个变种存在.因此用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华北落叶松3个种间遗传进化关系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例如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潜势预测.至今植物分类研究所采用的性状已包括有表型形态、生殖、生化、蛋白质(同功酶)到RNA和DNA的分子标记等,进行综合性状分类比较。由于这些变量所经受的环境影响和所包含的各种历史事件(如突变、选择、连锁等)不同,因此应用不同性状分类时,有可能导致不一致的结果。本文分别从形态性状,包括球果和木材解剖特征等、染色体核型分析、同功酶变异、RAPD分析、叶绿体DNA的RFLP分析,以及叶绿体DNA3个非编码碱基序列(1452bp)对这3个落叶松种的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评述。从表型和生态适应性状变异看,这3个落叶松种可以较容易的区别出来,它们有着不同的生态特性和若干形态学差异,然而这可能只反映了适应性性状(受自然选择影响)的变异。近年来应用同功酶标记(选择性中性标记)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种的遗传关系非常密切,种间Nei氏遗传距离平均约为0.01,种内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约为0.002。3个落叶松的种间遗传距离要比其它落叶松种间距离要小,如用同功酶分析所得的欧洲落叶松(L.decidua)和西伯利亚落叶松(L.sibirica)Nei氏距离为0.057。应用叶绿体DNA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3个落叶松种间无差异。这意味着它们的遗传分化可能发生很晚、或种群间的基因流动发生十分频繁。根据所用的同功酶变异特点,即选择性中性和检测后证明为连锁平衡(Hu,1998),若分化时间尺度很短的话,那么突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时遗传漂变和基因流动对群体的遗传变异起主导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平均单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和多态性水平均由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到华北落叶松依次减少,由此可推测长白落叶松与华北落叶松可能的形成过程。然而这一推测的前提是突变影响很小,而这一前提可以从叶绿体DNA的变异以及LePage和Basinger根据古化古资料对其它落叶松种的分化推测间接加以判断。根据分子钟(Molecular Clock)假设和Juke与Cantor-参数模型,可以粗略地估算出这3落叶松的分化时间发生很晚,可能发生在第三纪后期(Late Tertiary),这要比叶绿体DNA发生突变频率的倒数要小,这样也就间接地推断突变的影响很小。虽然对于生物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如基于分子标记而建立的系统进化种与传统的生物学种可能不一致,然而我们根据生物学上种的概念以及一些性状变异特点,认为将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划为兴安落叶松的2个变种而非2个单独的种可能要更合理些。这与Shiraishi et al.(1996)建议将发生在Mt.Manokami山上的落叶松划为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的一个变种而非一新种的情况类似。根据这种非常近的遗传关系,我们认为3个落叶松种间的杂种优势利用是非常有限的。为了进一步研究3个落叶松种的形成与遗传关系,我们建议应用线粒体DNA标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虽然线粒体DNA的点突变率要比叶绿体DNA要低,但由于线粒体DNA分子内存在高频率的重排(Rearrangement),进而产生遗传变异。同时也需要了解到这种变异不适合于分析种间的进化关系(Phylogeny Re-construction),及线粒体DNA的母本遗传方式特点,但可以用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稀有标记的空间分布有助于进一步判断落叶松群体的形成路径和历史。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在黑龙江省除变种外,目前主要的有四种:兴安落叶松(以G代表),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落叶松(以O代表),本省南部有少量分布,这两种是本省乡土树种;日本落叶松(以L代表)和华北落叶松是引进的。这四个种各有不同的特点:G和O具有良好的品质和耐寒性,但易感染早期落叶病;L生长迅速对某些病害的抗性强,但在苗木和幼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选优     
一、前言 落叶松生长快、材质好、抗性强,是我省山地造林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目前我省营造的落叶松林主要有三个种一个变种:华北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朝鲜落叶松、日本落叶松。这几个品种各有不同的特点:日本落叶松生长快,但苗期贪青、顶枝木质化晚,往往发生冻梢、换头现象,树干基部多成弯曲状;长白、朝鲜落叶松干形通直,但在幼年时期容易感染早期落叶病;华北落叶松比较耐干旱,但在辽东地区上山后生长不如其他三个树种快。 目前我省落叶松种源缺乏,种子的数量都远远满足不了林业生产日益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对造林后1~3年生7种(变种)落叶松和7个种内和种间杂种家系的9个物候期进行连续定株观察及生长量调查,利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落叶松种间、家系间物候期的变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划分落叶松种(家系)的物候群,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确定物候期与幼林生长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侧枝芽膨大外,落叶松种间、家系间各物候期的变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样,种内个体间、家系内个体间也存在一定的物候期变异,但同种家系内个体间的变异明显小于杂种家系内个体间的变异.兴安落叶松顶芽展叶、抽新梢时间明显早于其他种,封顶也最早;其次是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和欧洲落叶松的封顶时间比长白和华北落叶松还要迟半个月;日本落叶松顶芽膨大和展叶时间最晚,封顶时间也明显迟于其他种.以日本落叶松为母本的各种间杂种,在物候上多数表现出中间偏母本的特性,而在抗病能力方面较父本有所改善,在抗寒性方面却明显优于母本.日本落叶松生长最快,其次是长白和朝鲜落叶松,而日×长、日×兴杂种生长量超过母本,表现出超亲杂种优势,表明在东北地区落叶松杂种利用潜力巨大.根据主成分聚类结果,可将14份遗传材料分为4个物候型.除侧枝芽开始展叶、完全展叶和抽新梢以外的其他物候因子与生长量之间相关紧密.物候因子对生长量有相当好的预测能力,即顶芽萌动、展叶越早,封顶越迟,生长期越长,对树木的生长越有利.  相似文献   

7.
日本 长白 华北落叶松种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长白华北落叶松种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武广珍,刘淑芬(铁岭市林业局112000)(西丰县林业局)我国落叶松属(LarixMill)有10种1变种,分布在北纬27°50'~53°00',东经86°6'~134°00'之间的山区和亚高山区,由于这一广大区...  相似文献   

8.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23年生杂种子代测定林63个家系径生长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正反交在生长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组在径生长量上要比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组大.落叶松种间生长量也存在差异,径生长由慢到快依次为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  相似文献   

9.
正苍莽的泰加林将我国大兴安岭与西伯利亚连在一起,相同的物种、相同的景象,置身其中,恍若置身俄罗斯远东地区。大兴安岭地貌骨骼曾经历了3次冰川运动,始成于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其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寒温性针叶林,即泰加林,主要是兴安落叶松林和少部分欧洲松的变种樟子松组成的针叶林,兴安落叶松林的面积占整个森林总面积的90%以上。苍莽的泰加林将我国大兴安岭与西伯利亚连在一起,相同的物种、相同的景象,置身其中,幻若置身俄罗斯远东地区。  相似文献   

10.
小兴安岭引种杂种落叶松家系苗期生长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年生苗期数据表明,小兴安岭南部地区可以引种杂种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高生长表现突出,其次是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高生长较差,长白落叶松家系、优良种源生长都差,兴安落叶松优良种源长势最弱.生长较快的5个家系同当地生产对照相比快25.1%,与兴安落叶松优良种源比快52.9%,所有的杂种落叶松家系高生长都大于对照和兴安落叶松优良种源,杂种落叶松适应性较好,播种当年未发现有冻害现象.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是辽宁东部山区用材林更新造林的重要树种,在辽宁省实验林场进行了不同种-种源落叶松的更新造林试验.方差分析和树干解析表明,不同种落叶松生长量差异明显,试验的4种落叶松,辽宁省实验林场的日本落叶松生长最快,大孤家林场日本落叶松次之,但二者差异不明显,长白落叶松较日本落叶松生长量次之,日本落叶松嫁接苗生长量最小.  相似文献   

12.
长白落叶松8个家系挥发性化合物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SiloniteTM采样罐、动态顶空采集、7100A预浓缩仪、GC-MS系统,研究长白落叶松-1、长白落叶松-2、长白落叶松-3×兴安落叶松-1、长白落叶松-4×兴安落叶松-2、长白落叶松-5×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6、长白落叶松-7、长白落叶松-8等长白落叶松8个家系挥发性物质的异同.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萜类化合物17种,烃类化合物16种.各家系挥发性化合物中萜类化合物主要有莰烯、β-月桂烯、1R-α-蒎烯、α-萜品烯、β-水芹烯、γ-萜品烯、( )-4-蒈烯和大香叶烯D,有的家系还含有三环萜、D-柠檬烯、β-反-罗勒烯、樟脑、乙酸龙脑酯、α-长叶蒎烯、古巴烯、石竹烯、α-石竹烯.不同家系间萜类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由高到低依次为长白落叶松-2,89.65%;长白落叶松-7,84.41%;长白落叶松-4×兴安落叶松-2,78.59%;长白落叶松-5×日本落叶松,68.82%;长白落叶松-6,68.35%;长白落叶松-3×兴安落叶松-1,67.93%;长白落叶松-1,31.34%;长白落叶松-8,24.59%.  相似文献   

13.
<正> 1.树木性状的多变性及其与生长的关系在同一树种中常有品种、变种和类型之分,因此个体之间往往存有很大差异。例如:在同一日本落叶松林分中,有的树1年生枝条带玫瑰色,有的则不带。从球果早期的颜色看,有红色、杂色、绿色之分;就球果体积而言有大、中、小之别。树冠也有稀、疏、密、宽、窄的不同。这些质量性状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树木生长的差别。1974年我们在抚顺矿务局和睦林场对一片未经抚育的日本落叶松林分按树皮类型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4.
为了丰富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树种资源,改造树种结构、增强森林水源涵养效益、实现速生、丰产、优质。从1969年开始引进的华北落叶松(Larx Princip—rupprechfii),长白落叶松(L. dgensis)、新疆落叶松(L. sibirica)、兴安落叶松(L. gmelinii)、日本落叶松(L. Leptolepis)和红杉(L. potaninii)等六种落叶松中,筛选出华北落叶松这一优良树种。经过十六年引种驯化试验,初步证明:华北落叶松适应性较强,生长发育正常,幼年阶段生长比青海云杉快1—2倍,已开花结实,有的已郁闭成林。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分布的落叶松属(Larix)中的各个种,除红杉(L.Potaninii Batalin)外,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广阔地域中,包括有我国原产种兴安落叶松[L.gmelini(Rupr.)Rupr.]、长白落叶松(L.olgesis Henry)、华北落叶松(L.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新疆落叶松(L.sibirica Ledeb.),以及引进栽培种日本落叶松[L.leptolepis(Sieb.et Zucc)Gordon]。上述落叶松种是分布区内针叶树中的佼佼者,它们具有速生、材质优良、抗寒性强、适应性亦较强的特性,深受人们偏爱。为此它们的栽培区域正不断地向自然分布区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自然条件下感染松材线虫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18年辽宁抚顺市出现枯死现象的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和华北落叶松L.principis-rupprechtii取样调查,通过显微镜形态学鉴定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确定3种落叶松体内均含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由此确定松材线虫在我国自然条件下侵染落叶松。这是我国关于落叶松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结合教学活动对我省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对落叶松人工林的主伐年龄提出如下看法。供参考。一、黑龙江东部地区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特点我省人工栽植的落叶松大多数是兴安落叶松,其次是长白落叶松.木质坚硬,纹理通直,力学强度高,耐腐朽.可作枕木、矿柱、电杆、桥梁、造船和建筑等用材.树皮含单宁量高(8~16%),可提炼栲胶、松脂,可提制松香和松节油.易栽易管,生长较快,培育周期短,是我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1.我省东部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特点  相似文献   

18.
对引种在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上庄油松种子园31年生落叶松种和种源进行调查,通过方差分析得出,不同落叶松种源间胸径、树高生长差异显著。用胸径的平方乘以树高代表不同落叶松种源综合生长因子,大于平均生长指标的种源有11个,从大到小分别为辽宁草河口日本落叶松、辽宁本溪日本落叶松、山西宁武华北落叶松、辽宁清源日本落叶松、河北宽城华北落叶松、河北丰宁华北落叶松、内蒙巴林华北落叶松、山西沁源华北落叶松、辽宁铁岭日本落叶松、山西文水华北落叶松和陕西横山华北落叶松。用胸径的平方乘以树高代表不同落叶松种综合生长因子,日本落叶松生长指标最大,为5 355.98.通过对31年生落叶松不同种的引种试验,以日本落叶松在上庄油松种子园生长表现最好,其次为华北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黄花落叶松与华北落叶松的物候期,基本接近:花期稳定在5月中旬;球花授精期在5月16~18日之间;种子脱落高峰接近,种仁饱满;叶的生长发育正常;落叶松、黄花落叶松新梢停止生长比华北落叶松晚4~7d,通直且木质化良好,顶芽饱满.说明落叶松、黄花落叶松在塞罕坝物候期正常,生长发育良好,形质好于乡土树种华北落叶松。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种类落叶松结实量与其抗性的关系,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在不同结实等级情况下针叶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兴安和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虽然苯丙氨酸在2种落叶松内均为优势氨基酸,但2种落叶松针叶内的多种与抗性相关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兴安落叶松针叶内丙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含量在不同结实等级间存在较大差异,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在不同结实等级间存在较大差异;兴安落叶松针叶内天门冬氨酸含量显著小于其在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含量;当结实较少时,2种落叶松针叶内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其他3个结实等级的游离氨基酸总量,结实较多时,针叶内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说明结实量大小直接影响落叶松针叶内的资源分配,进而改变其对植食昆虫的适口性及抗性,种类间的差异对落叶松具有同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