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赣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于2002年4月20日在我省率先成立.在有关领导和市农业局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该会紧紧围绕弘扬赣南茶文化、做大茶产业、茶饮业发展的宗旨,积极创新思路,在宣传赣南茶文化,树立茶叶品牌、做强茶产业企业,推动全市茶产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湖北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现拥有四大产区,众多区域性品牌,是湖北各区县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湖北茶涵盖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黄茶和白茶六大茶类,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产茶地.针对湖北茶产业发展中存在茶文化内涵挖掘欠缺、茶品牌价值开发不足以及茶产业发展模式同质化等问题,从茶叶生产、制作、经营等各环节提出改... 相似文献
3.
4.
阐述了宜丰县茶产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指出了目前宜丰县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宜丰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6.
茶叶在西藏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西藏错那县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但由于气候、地域及历史原因,当地茶产业发展缓慢。通过对错那县茶产业发展的现状调研,总结了错那县发展茶叶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茶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茶产业是婺源县的传统特色产业,分析了婺源县茶产业发展现状,找出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婺源县茶产业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陕西南郑区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南郑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问题,对十四五期间南郑区茶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发展目标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11.
1茶业历史南阳位于汉水之北,又居伏牛山之南,与西安、开封、洛阳、许昌、安阳、郑州等封建统治中心相毗邻,南阳“割周楚之丰壤,跨荆豫而为疆”,自古属文化、经济、战略要地,为历来统治者所重视。据考证,南阳茶业源于东周,兴于唐,盛于宋,明清不衰。茶叶自东周传人南阳后,宜茶山地坡地面积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江西省茶产业发展概况,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一带一路\"的视角提出江西省茶产业发展的三大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婺源县为了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大力实施“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战略,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旅游及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标杆,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内涵。茶产业作为婺源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婺源县在发展茶产业进程中,以“全域有机、质量兴茶、品牌强茶、茶旅融合”为发展理念,通过政府引导、科技创新、平台搭建,深入挖掘茶叶资源优势,在转型升级上下功夫,不断延伸和拓展茶产业链,推进茶产业提档升级,探索走出一条以茶助脱贫、以茶促增收、以茶保生态的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深入分析总结了婺源特色茶产业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要做法、经验、成效及启示,并就如何更好促进婺源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茶叶已经成为湖州第一大经济作物,茶产业在湖州第一产业中的地位不断攀升。分析了湖州茶产业的现状及湖州茶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1.提高茶叶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2.建设绿色安全的茶叶标准体系;3.推进湖州茶叶品牌建设;4.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景宁县"十五"期间茶叶产业发展状况作了回顾,制定了"十一五"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并提出了实现规划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7.
1茶叶发展现状
大港头镇原有茶园893hm^2,2009年新种茶叶200hm^2,总面积达到1093hm^2,茶叶种植覆盖全镇22个行政村2600多户,人均达到667m^2。其中67hm^2以上的村有6个,33—67hm^2的村有4个。以乌牛早、白茶、龙井43等品种为主,其中乌牛早500hm^2,占总面积46.9%;白茶333hm^2,占总面积31.3%。 相似文献
18.
19.
近期,笔者随婺源县茶产业工作考察组到福建省安溪县、贵州省湄潭县考察学习,重点考察了当地政府扶持茶产业政策、茶叶品牌营销,茶叶市场建设、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情况。根据安溪与湄潭县的成功经验,结合婺源县茶业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福安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福安市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推进福安市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