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化学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的纯合系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化学诱导玉米孤雌生植获得的Pa2代161个株系进行了分析,调查了它们的株高、穗位高、穗上叶数、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其中有38个株系(约占23%)表现整齐一致,这些株系的几种同工酶谱带和盐溶蛋白谱带也表现相同,说明属纯合系。  相似文献   

2.
化学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实验用DMSO、MH、PEG、6-BA、激动素等10种单一药剂及其各种组合处理对京杂六号玉米诱导孤雌生殖,共处理了1191穗,平均结实率为0.110%;筛选出最好的处理为组合药剂DMSO2%+MH50mg·L-1+PEG500mg·L-1处理抽丝后5d的花丝,其结实率为0.52%;单一药剂以NAA-Na10mg·L-1与DMSO2%的诱导效果最好;组合药剂的诱导效果优于单一药剂的诱导效果;大部分药剂有一最适浓度,浓度过高或过低诱导率有递减的趋势;处理时期以抽丝后5d为最佳;处理花丝的诱导效果好于处理子房的诱导效果。对所诱导的孤雌生殖一代(Pa1)植株观察,初步断定有遗传同质化的自交系产生。  相似文献   

3.
应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合力分析,Hayman双列杂交遗传分析和因子聚类分析法分析了用化学诱导产生的14个玉米孤雌性殖系(P1组)作母本与5个我室自育优良自交系(P2组)作父本组配的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结果,各系各性状的GCA和SCA表出出明显的差异,单株穗粒重的GCA以孤雌生殖系405最高(25.19%);被测7个性状中,出籽率主要由加性基因效应控制,株高,穗位高,穗长,单株穗粒有加性,显性基因效应,  相似文献   

4.
玉米群体改良选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育种实践总结,阐述了采用“玉米群体改良”方法,实现玉米自交系的改良和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6.
采用NC-Ⅱ设计,对表现较好的23个玉米自交系的主要株型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测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在被测亲本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3H-2、广62-10、多黄25、478和8112是具有紧凑株型性状的优异自交系资源。它们可用来改良其它自交系的株型,也可直接用于组配紧凑型玉米杂交种。重要的叶夹角与其它株型性状和单株粒重间的一般配合力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讨化学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获得二倍体纯系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种化学药剂二甲基亚砜(DMSO)、马来酰肼(MH)、聚乙二醇(PEG)、秋水仙碱(Col),采用4因素6水平的L6(64)D=0.299 0正交试验设计处理10份遗传背景不同的玉米材料。[结果]DMSO与Col处理对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率有显著效果;DMSO与PEG、MH与Col不存在交互作用;DMSO与MH、DMSO与Col、MH与PEG有交互作用,其中DMSO与Col、MH与PEG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而DMSO与MH之间存在的是负交互作用;38份孤雌生殖纯系与4份常规自交系进行AB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结果各个组合达到极显著差异,A、B组亲本配合力及其双亲间的配合力均达到极显著差异。[结论]化学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获得二倍体纯系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药物诱导玉米孤雌生殖创造新材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拓宽种质资源,创造新的玉米种质材料,选择二甲基亚枫(DMSO)和秋水仙素(col)两种药剂诱导,结果发现:0.5%DMSO和DMSO(0.1%)+col(0.1%)诱导效果较好,不同材料诱导顺序为杂交种群体材料高代材料,诱导结实1粒的占半数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DMSO诱导结实效应不同;不同材料的诱导效果不同;同类材料不同品种结实粒数与结实穗率不同。  相似文献   

9.
玉米群体改良与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相结合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论述了作者新设计的一种育种方法。其要点为:借用Ketata改进了的TTC法,检验群体性状有无上位性;在目标性状无上位性时,按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方法估算参试亲本的配合力效应,配合力方差和遗传力;根据统计分析所提供的信息,选择高配合力的自交系和杂交组合,制定适宜的群体改良方案。利用这种新方法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 1.Suwan—1群体的13个性状中,只有部份性状存在显著的上位性,多数性状均不显著。且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 2.S_(21),S_(29)、S_(30)、S_(37)是入选的自交系,连续自交选择4代之后。测定其配合力表现亦高。 3.合二xS_(21)、合二xS_(37)、合二xS_(40)、331x、S_(57),(合二x331)×S_(29)是入选的高产组合。其中合二xS_(37)参加了品种比较试验,比中单2号(ck)增产10.2%,现累计推广面积达3万余亩。初步证明作者设计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地方品种“青神”及它与外来综合种“墨白94”组配成的“青神×墨白”两套基础材料,采用四种不同近交方式,按常规选系标准和同等选择强度经四代选择,得到32个近交系。用它们及它们与四个纯合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组配成的32×4=128个测交种为试验材料。分别考察了其主要性状十四个。以表型值、GCA、表型值变异度和遗传变异度为衡量选育优良自交系效率的指标。研究不同近交方式对选得优系率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交方式能显著地影响所选系部份性状的选优效率。适度近交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常规选系法的选系可靠性差、选优效率低的缺陷。能有效地提高所选系的生活力、生产力和GCA,其变异度也不显著高于连续自交所选系。因此有较高的选优效率。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玉米生产两个年代主要自交系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我国70年代至80年代玉米生产上应用的主要自交系的性状表现,利用6×13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分析了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结果表明,8D年代玉米自交系自身的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单株叶面积和株型得到了显著改良;其余多数穗粒性状和叶片功能期也有一定的改良效果。与此同对,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单株叶面积、茎粗和茎杆强度等性状的GCA显著提高;部分果穗性状GCA有所增加,但雄穗性状GCA降低。这些性状及其GCA的遗传改良进展,对增加现代玉米杂交种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产量潜力,降低种子生产成本都具有重要作用。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玉米自交系遗传改良首先在主攻产量和品质GCA的基础上,应重视根系与茎杆质量增强抗倒性、以及抗病性和结实性等性状的GCA。同时,还应注意自交系自身的结实性、产量、抗病性和根系质量的改良。  相似文献   

12.
以13个玉米自交系及其按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78个单交种为材料,比较了刘来福主成分法、刘垂玗主成分法、枢轴凝聚法和Cervantes法等四种遗传距离测定方法所得的遗传距离间的相关系数,聚类结果、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和杂种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主成分法比枢轴凝聚法更优,刘来福主成分法与刘垂玗主成分法所得结果相似,Cervanfes法最差。  相似文献   

13.
同核异质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镜对八个同核异质系及其保持系进行了花粉发育的细胞学观察,发现了四种方式的败育,多发生于减数分裂期。绒毡层对小孢子发育起重要作用。细胞学观察可作为不育胞质分类的补充指标,新选G胞质与CMS—C,T,S三大类型有差异。败育方式看来主要决定于胞质基因和核相对不育基因。  相似文献   

14.
将35个玉米自交系配制成20×15的不完全双列杂交,并作为总体。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调查了抽丝期、株高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对总体和各容量的样本,都分析了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遗传方差分量和遗传力及它们的抽样方差和变异系数。结果表明:不完全双列杂交的最小适宜容量一组(遗传差异小的一组亲本)为8~12,另一组(遗传差异大的一组亲本)为6~9;样本容量对抽丝期和株高等遗传力高的性状的影响小于对单株产量等遗传力低的性状的影响;样本容量对一般配合力的影响小于对特殊配合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福建首次发现的速生珍稀树种秃杉木材的管胞形态及化学成分的测定和分析,揭示了秃杉管胞形态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阐明了秃杉木材各种化学成分比例及其特点,并与杉木、马尾松的管胞形态和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秃杉木材可作为林产工业的纤维材料使用。为秃杉大力营造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选择Mo17×330、77x330和Mo17×32为目标杂交种,以产量为主要改良性状,研究了自交系改良中种质选择和利用方法。结果表明,对各目标杂交种,参试供体自交系籽粒产量的UG、PTC、UBND值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估值大的作为优良基因来源的供体系同被改良系间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C+F)-(D+E)值的大小同自交系间的亲缘关系吻合。可能找到既提高籽粒产量又降低植株高度的供体系。UG、PTC、UBND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UG与PTC间的相关系数达0.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四川玉米矮花叶病毒株系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3年在我省玉米主栽区采集的玉米、高梁等作物的带病标样,采用生物方法测定,证明了我省玉米病毒病的优势株系为甘蔗花叶病毒,并查明了该病毒的寄主范围。  相似文献   

18.
巴克夏、雅南、巴克夏×雅南、雅南×巴克夏、杜洛克×雅南等品种组合仔公猪197头,从初生至90日龄,分七个阶段,采取睾丸及附睾制切片,分别测曲精细管直径及附睾各部位宽度;观察长核精子出现日龄,经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曲精细管直径及附睾管宽度为较高遗传力性状,不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睾丸及附睾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母体效应存在。雅南仔公猪睾丸发现长核精细胞在55日龄,巴雅、杜雅约80日龄,而巴克夏、雅巴则直至90日龄尚未见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