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二软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用粳籼21为母本、长丝占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株型好、外观及食味品质优良、丰产性较好的早、晚兼用型常规优质稻新品种.1999年和2000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常规优质稻区试,每667 m2产量分别为395.65 kg和417.36 kg,比对照种粳籼89减产0.64%和增产2.47%,增减产均不显著.2000年全省种植1.53万hm2.2001年2月,中二软占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 1 主要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2.
籼油占是广东省佛山市农科所用特籼占25///三源93//小直12/三源649杂交育成的感温型优质高产籼稻新品种。该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中等,饭饮爽口,优质,高产,两年区试,一年全省生产试验均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适宜广东省粤北外各地早、晚造种植。2006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3):602-602
正华中优1号是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籼粳(偏籼)杂交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17013),201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引种认定(〔闽〕引种〔2018〕第1号),2019年通过江苏省(〔苏〕引种2019032)和安徽省(皖引稻2019025)农作物品种引种认定。华中优1号先后获评浙江十大"好味稻"品种、浙江水稻新品种大会"人气品种"、浙江·长江下游水稻新品种大会推荐品种,2019年以籼粳交稻组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评浙江省优质稻品种食味品鉴金奖。  相似文献   

4.
优质稻新品种五山丝苗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五山丝苗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优质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米质晚造达国标优质2级、省标优质2级,两年广东省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11.44%,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2010年南方稻区早籼国家区试,产量比对照种天优998增产4.21%,增产极显著。应用五山丝苗已育成新品种(系)丰秀丝苗、五山华占。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粳稻种质培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黄粳占的过程,指出黄粳占是应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含有粳稻血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该品种存广东省常规稻新品种区试中比对照种粤香占增产8%以上.米质达国标、省标优质稻二级,中抗白叶枯病.达到广适性超级稻综合指标,于2008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同时还介绍了黄粳占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特籼占13     
《中国农业信息》2003,(4):29-29
品种名称:特籼占13品种登记号:国审稻990018选育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农科所品种来源:特青2/粳籼89省级审定情况:1996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是早籼中迟熟优质高产品种,全生育期在广东早造125天,晚造110天。株高95cm左右,植后前期生长旺,出叶快,叶姿稍弯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我区现代种业优质稻新品种示范地点选在单季稻种植区洋中镇上坎村,示范品种甬优17,示范面积148亩。甬优17号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与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共同育成的重穗型籼梗杂交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4018)。甬优17属籼粳杂交稻,生育期适中,须根发达,茎杆健壮,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米质优。文中主要对示范片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  相似文献   

8.
佳辐占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采用佳禾早占与佳辐418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早籼稻新品种。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省政府列为全省优质早籼重点示范推广的新品种。该品种2003年引进我市示范种植300公顷,获平均单产532.4公斤,比对照汕优016单产486.7公斤,增产45.7公斤,增幅达9.39%。同年在福建省第二届优质稻品种评选招标会上被评为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创香5号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香型一季晚籼优质稻新品种。2011年4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湘审稻2011023)。  相似文献   

10.
早籼占8号是佛山市农科所用野生稻、粳、籼三元远缘杂交组合(516/粳籼89)后代、特早熟材料N167与中籼3588杂交育成的感温型品种,利用中籼3588的抗病性和特早熟材料远缘杂交的遗传背景和早熟、优质、大穗的优点,通过有性杂交使其更好地结合,从而育成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双优2088是以优质不育系双青A为母本与弘恢2088配组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组合。2010-2011年参加广东省晚稻区试,2年平均产量7 149.23 kg/hm2,比对照粳籼89平均增产19.98%。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539.50 kg/hm2,比对照粳籼89增产20.57%。米质达国标优质2级,作晚季种植全生育期118 d。2012年5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4-2015年被遴选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籼粳杂交稻新品种甬优9号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9号系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以甬粳2号A为母本、早熟中籼K6093为父本配组育成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业厅引种[闽种引稻(2010)第001号]。  相似文献   

13.
镇稻1号(原名7038)是我所用“矮黄种×农林22”杂交选育成的中粳新品种,具有优质、稳产、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经济效益高等特点,1989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推广种植。 产量表现 1985~1986年参加省中粳稻组区域试验,两年的平均亩产为480.82公斤;1987~1988年参加省早稻、玉米、西瓜等不同茬口的后季稻生产试验,1987年平均亩产390.92公斤,比盐粳2号增产9.87%;1988年平均  相似文献   

14.
博优早特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晚籼弱感光杂交稻组合,2006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3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区试,平均亩产467.9公斤,比对照种博优122增产1.58%,列参试组合第1位。  相似文献   

15.
 籼型香糯新品种—滇新10号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利用籼粳亚种间和地理远缘间的品种杂交,经8代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种。亩产量在425~666公斤,比当地糯谷品种增产12.76%~212.42%。目前已在云南、四川、安徽,湖北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着重介绍了籼型香糯—滇新10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金穗16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选育的中早粳晚熟优质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连嘉粳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嘉粳1号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的优质中粳新品种,2002年在全国北方稻区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627.8kg/667m^2,较对照豫粳6号增产3.7%,增产不显著。同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569kg/667m^2,较对照增产3.4%。2003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早单八是我所1978年从晚粳单八(苏粳5号×853)中系统选育,于1980年育成的早中熟晚粳新品种。1985年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在太湖地区较高肥力条件下种植。 (一)产量情况 1981~1982年,在苏州地区单季晚粳品种比较试验中,平均亩产1082.5斤,居参试品种第一位。比对照苏粳2号增产7.9%,比紫金糯增产8.8%,达显著水平。 1982年省单季粳稻联合鉴定,平均亩产1005.2斤,比紫金糯增产6.4%,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19.
水稻新品种“常农粳2号”(原名89-94)由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育成。2000年3月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经区域试验和大田生产示范表现高产、稳产、优质。为发挥该品种增产潜力,笔者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特种稻米新品种马坝香糯引进豫南稻区后,1985~1990年通过品比、区域、生产试验和应用研究表明:该品种属中籼中熟类型,产量比非香型中籼糯稻对照种显著增产,比非香型中籼粘稻对照种略增产;糯性好,香味纯正,适口性佳,营养价值较高;抗稻瘟病,中感纹枯病,白叶枯病HS级;耐肥抗倒,耐寒性中等,株型松散适中,中矮杆,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强,全生育期133.5天;亩产水平400~500公斤,高者可达500公斤以上,适宜在豫南稻区种植,1990年试种10万亩以上。该品种1991年4月通过了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批准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