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毒基因是病原物中决定对带有相应抗病基因的寄主植物特异的不亲和无毒性基因。无毒基因不仅决定了对寄主植物不同品种的无毒性,也决定了对不同植物或非寄主植物的无毒性。已经克隆的无毒基因都是单一的显性基因,编码独特的蛋白质产物。无毒基因编码的直接或间接产物与抗病基因编码的直接或间接产物识别诱导植物的过敏性坏死反应及其它的寄主抗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植物萃取液对病原细菌、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平板测定方法,试验443种植物萃取液对4种植物病原细菌(稻白叶枯菌、柑橘溃疡菌、烟青枯菌和白菜软腐菌)和6种植物病原真菌(稻纹枯菌、棉花枯萎菌、黄瓜枯萎菌、烟炭疽菌、小麦赤霉菌和稻瘟菌)的抑制作用.有60种植物萃取液对供试的4种细菌中的1种有抑制作用,46种植物萃取液对供试的3种植物病原真菌(稻纹枯菌、烟炭疽菌与稻瘟菌)中的1种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11种植物提取物对4种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娜  李超  冯俊涛  张兴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6):1166-1171
采用琼脂扩散法初步测试11种植物提取物对魔芋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pv. carotovora)、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白菜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rora)、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juglandis)4种病原细菌的抑制活性,进一步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高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旨在为植物源杀细菌剂的研发提供线索。测定结果表明,1 000 μg/mL剂量下,大黄、博落回和狼毒提取物对魔芋软腐病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抑制作用最好的是博落回和大黄提取物,对核桃黑斑抑菌效果最好的是蛇床提取物,均优于或相当于农用链霉素200 μg/mL的效果;二倍稀释法测试表明,大黄和博落回提取物对魔芋软腐病菌的MIC值分别为7.8、15.6 μg/mL;大黄和博落回提取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MIC值分别为3.9、15.6 μg/mL。说明大黄、博落回和狼毒提取物均具有显著抑制植物病原细菌的活性,有开发为新型植物源杀细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柞蚕杀菌肽对热带作物病原细菌的杀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5.
柑桔黄龙病病原类细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柑桔黄龙病病原类细菌(BLO)建立免疫血清ELISA法诊断的基础上,利用人工培养柑桔黄龙病原BLO制备单克隆抗体,能有效提高诊断黄龙病的准确性及灵敏度。利用人工培养的柑桔黄龙病病原的BLO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ELISA间接法筛选阳性抗体,经有限稀释法克隆,筛选出2株可持续分泌抗柑桔黄龙病BLO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2F11、1E10,该2杂交瘤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在植物和病原真菌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促生、诱抗植物病原蛋白质的类型、结构和性质、促生诱抗的特点和作用机理进行了介绍,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植物早衰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衰老是显花植物生活周期中必然经历的阶段.植物衰老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而这些变化受到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但主要受衰老相关基因的作用.这些基因包括发育进程相关基因、激素合成相关基因、调节基因、参与调节因子降解过程的基因、植物防卫反应相关基因等.最近的研究表明,植物衰老还受到蛋白的亚硝基化这种蛋白翻译后修饰途径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营养元素相互作用的含义及植物主要营养元素相互作用的类型-促进作用和拮抗作用及其表现,结合茶树营养特别介绍了这种作用在茶树上的反应,这对于配合施肥及作用营养元素的合理调配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分子标记进行植物基因定位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12.
以荧光显微计数法和平板分离法分别对桐花树根茎叶内生细菌总量和可培养细菌数量进行周年动态初步测定,并对拮抗植物病原菌的可培养细菌菌株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桐花树根茎叶内均含有大量的内生细菌,其中根部内生细菌总量为0.88×107~49.67×107ind./g FW,7月份最大,叶部细菌总量为1.07×107~65.07×107ind./g FW,也以7月份最大,茎部细菌总量为1.1×107~19.73×107ind./g FW,以5月份最大;而根茎叶可培养细菌含量分别为1.02×103~13.18×103、0.13×103~11.24×103、0.31×103~10.36×103CFU/g FW,均以3月份数量最大,周年不同月份之间细菌总量和可培养细菌数量均差异显著。用平板对峙生长法,从86株可培养内生细菌中筛选获得1株对香蕉叶鞘腐败病菌、香蕉枯萎病菌、马拉巴栗茎腐病等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拮抗作用的Aec23菌株,经形态、生理生化测试及16S rDNA序列比较分析,Aec23菌株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3.
花生果腐病病原分子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莱西和河北行唐两地的花生果腐病相关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在多数烂果中鉴出了ITS与镰刀菌ITS高度同源的真菌。其他真菌尚有Alternaria、Penicillium。提示镰刀菌可能是导致这两个地区花生烂果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4.
植物抗病的分子基础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丽  李玥莹  林凤 《杂粮作物》2006,26(6):428-432
从分子水平讨论了植物抗病机制及与抗病性紧密相关的信号分子,并简要叙述了有关植物抗病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16.
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在热带植物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承载着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各个过程,研究热带植物病毒中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不仅可以从分子水平揭示病毒蛋白质的功能,还可以揭示病毒在寄主细胞中的侵染机理,从而制定相关策略预防病毒的突然爆发或进行疾病治疗。而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已有50多年的历史,如早期的化学交联法;并且该方法的技术在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产生了一序列新的技术,包括酵母双杂交、GST pull-down,免疫共沉淀和串联亲和纯化等多种技术。由于本实验室在热带植物病毒研究中涉及了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为此,本文总结热带植物病毒研究中常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离体条件下,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水稻与稻瘟病菌在接触反应开始阶段的蛋白质变化情况,以寻找参与寄主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分子,结果表明在两个蛋白质与孢子或菌丝体混合后从电泳胶上消失,同时了出现了另外两个蛋白质,还没确定两个消失的蛋白质是被菌体细胞所吸附,还是由于被修饰而导致电泳行为改变。上述蛋白质在抗病和感病水稻品种中都存在,是组成型的,推测它们可能参与寄主与病原菌的接触反应,另外还发现,当悬浮培养的水稻细胞与稻瘟病菌的菌丝体蛋白质接触后会产生一些新的蛋白质分子,但孢子蛋白无此作用。由此推测水稻与稻瘟病菌的特异识别反应可能发生在孢子萌发之后和菌丝体阶段,以上结果在亲和与非亲和体系中相同。文中对此现象提出了初步解释,还介绍了一个在离体条件下研究寄主与病原菌的蛋白质-细胞相互作用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18.
cDNA—AFLP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它具有起始材料量少、重复性好、假阳性低、检测率高等优点,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介绍了cDNA—AFLP技术的建立、原理和特点,并概述了该技术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RNAi研究及在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显军  刘忠松 《作物研究》2006,20(5):562-567
RNAi(RNA interference)技术可通过降解靶基因的mRNA进行基因干涉,是研究多种生物基因功能的有效手段。概述了RNAi的作用机制、特点及其植物RNAi载体的构建。同时介绍了RNAi在植物的基因功能、抗病性、雄性不育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王黎明 《杂粮作物》2007,27(2):103-105
植物分子育种已在多种植物上获得了变异后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绩。分析了植物分子育种后代变异的原因、特点、变异的遗传稳定性及变异后代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