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硼对不同油菜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通过多点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证明硼肥具有促进油菜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作用。常规油菜和优质油菜品种对硼肥反应在生长和产量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品质上则具有相似的反;常规品种和优质品种对缺硼反庆的差异与其叶片含硼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株高,叶面积及干物质的差异有一致性。说明上述指标可以作为油菜耐低硼能力的鉴别依据,优质油菜品种对缺硼反应敏感,施用硼肥具有更好的增产效果;土壤水溶性硼含量愈低,硼肥的增产  相似文献   

3.
以扬麦158为对照品种,试验比较分析了6个新育成的优质小麦新品种(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6个优质小麦新品种产量性状均表现较好,籽粒产量除扬麦9号、宁资18略低于对照外,其余4个品种均与对照相仿或高于对照,品质性状SDS沉降值测定除安农92484、宁资128达优质专用面包麦指标,其他品种均低于扬麦158,而扬麦9号则达到了优质软麦的品质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1个油菜新品种种植,结果表明:油04-02、笑油2号、ZC001、银禾杂1号和绵油16号抗性强,经济性状良好,适合我地种植。  相似文献   

5.
福建甜玉米区试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8-2011年福建甜玉米区试品种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鲜果穗产量、出苗至采收日数、穗粗、行粒数、鲜百粒重、鲜出籽率年份差异不显著;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年份间有差异;甜玉米产量与穗长、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鲜百粒重、穗粗、出苗至采收日数、穗行数呈不显著正相关,与鲜出籽率、株高呈不显著负相关。甜玉米纹枯病发生普遍,病情较重,大斑病、小斑病、锈病中等发生,茎腐病、粗缩病轻发病。参试甜玉米品种品质平均得分83.35分,接近对照(粤甜3号,85.25分)。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产量及品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甘蓝型油菜育种材料的遗传效应,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及AD模型对11个甘蓝型油菜育种材料及其杂种后代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主要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品质性状的遗传率明显高于单株产量的遗传率;4个性状的杂种F1和F2代平均优势表现较好,而超亲优势表现普遍较差;品质性状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但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较差;所有亲本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差异明显,选用适合亲本可实现对特定目标性状的有效改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为给今后四川小麦高产育种提供借鉴。【方法】统计了2006—2017年四川省小麦区试参试品系的6项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分析了各性状的演变规律和相关性。【结果】该阶段四川小麦单产有明显增加,达标品系的平均单产已超过5 500 kg/hm~2。与过去10年相比,单产从5 024.10 kg/hm~2增加到5 559.20 kg/hm~2,增加了10.6%,年均增加0.9%。穗粒数从40.0粒上升到43.5粒,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千粒重从43.6 g上升到45.5 g,差异显著;有效穗差异不显著。【结论】产量的增加主要源自穗粒数的增加,其次是千粒重的提高。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在产量提升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点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证明硼肥具有促进油菜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作用。常规油菜和优质油菜品种对硼肥反应在生长和产量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品质上则具有相似的反应趋势。常规品种和优质品种对缺硼反应的差异与其叶片含硼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株高、叶面积及干物质的差异有一致性,说明上述指标可以作为油菜耐低硼能力的鉴别依据,优质油菜品种对缺硼反应敏感,施用硼肥具有更好的增产效果;土壤水溶性硼含量愈低,硼肥的增产效果愈佳,两类品种所表现出的差异也就更大。  相似文献   

10.
对2010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6个组别64个组合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玉米新育组合产量水平在532.8~670.1 kg/667 m2之间,平均为605.9 kg/667 m2。通过对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认为贵州玉米育种应以单穗粒重为首选目标,同时兼顾选择穗长较长,百粒重高,生育期适宜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油菜产量对品质性状的影响,以三北98和油研599为材料,采用正交旋转设计研究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结果表明:1)三北98和油研599油菜品种产量对品质性状的影响均以芥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且2个品种的芥酸含量均低于2%,三北98为0.90,油研599为1.24%;棕榈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2)不同产量水平的品质性状,三北98廿碳烯酸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油研599种子蛋白质的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而2个油菜品种各品质组合性状间均无显著差异.3)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为芥酸、含油率与产量呈负相关,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硫苷、棕榈酸、硬脂酸、廿碳烯酸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小;产量与品质组合性状间的相关为饱和脂肪酸、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18碳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与产量呈正相关,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与产量呈负相关.4)同一品种产量大幅度增加时,芥酸、含油量及芥酸链脂肪酸总量呈下降趋势,而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总量、18碳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水稻区试对照品种品质指标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区试中对照品种是试验结果比对的标尺,近几年来,所选的对照品种不仅产量高,品质也较优。汇总了近几年湖北省水稻区试对照品种品质检测结果,统计分析了其结果的变幅及标准差,阐明了湖北省水稻区试对照品种的品质状况及发展趋势.为今后育种单位参试品种起到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参加2007年湖南省油菜区试常德点的油菜新品种进行综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天油杂2号、2005GZ-01、H9951、华油杂9号、HY006、6579、兴油杂3号等7个品种丰产性能佳,主要性状好,适宜在常德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盐地种植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盐地种植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于开展油菜的耐盐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15个甘蓝型油菜自交系在盐地种植,于成熟期进行产量性状和品质分析表明,盐地种植可显著降低油菜全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但对千粒质量无显著降低效果;盐地油菜收获指数得到提高主要是因为盐地油菜的生物学产量较单株产量受到更大程度的抑制;盐地种植对菜籽的含油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油酸含量并增加亚麻酸和二十碳烯酸含量,对其他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七五”水稻良种区试品种的稻米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贵州油菜地方品种品质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18.
小麦新品种(系)产量及其与主要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0-2011年在安徽省六安市农科院进行国家小麦新品种(系)区域试验(长江中下游组),结果表明,参试12个小麦新品种(系)中,扬辐7091、镇08066、庆丰188产量较高,分别为6 472.2、6 449.7和6 408.6kg/hm2,分别较对照扬麦158增产8.24%、7.87%和7.18%,且抗病、抗倒伏能力均较强,株高适宜,生育期与对照基本相当,综合性状优良,建议进入下一年度区域试验。主成分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小麦有效穗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贵州新选育的8个优质常规油菜新品种(系)1990-1992年度在贵阳、毕节、思南、凯里、遗定、兴义6个生态条件悬殊的区域试点的试验资料进行联合方差分析,通过对稳定性参数、离回归系数和回归离差,以及品种(系)与试点的互作效应值的ji的估算,确定出产量水平显著超过对照黔油9号的品种(系)是8904和ZD220,其丰产性和稳产性都较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山东省小麦品质育种的近况及进展,根据2008~2014年的山东省小麦区域试验306个苗头品系品质性状的测定结果,对其籽粒品质、蛋白质含量、磨粉品质、粉质参数等品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6年山东省小麦区试苗头品系品质性状的平均水平是:容重806 g/L,硬度指数66,籽粒粗蛋白质含量14.0%,面粉湿面筋含量35.9%,沉淀值32.5 m L,面粉吸水量62 m L/100g,面团稳定时间3.8 min,出粉率70.6%,面粉白度75.6。由此看出,苗头品系的容重、硬度指数、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量总体水平较高,沉淀值中等,出粉率和稳定时间较低,面粉白度较差。306个苗头品系中仅有4个的综合品质性状达到国家强筋小麦品质标准(占1.3%),没有达到国家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品系。磨粉品质差和面团稳定时间短是当前山东省小麦区试苗头品系品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