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饮用水源地生态修复是保护水源水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根据重庆市农村水库型水源地的污染源状况,将饮用水库按地域和部位进行分区,提出几种适宜的生态修复模式。全市农村饮用水源水库可分为城周水质净化景观维护区、渝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区、秦巴山区水源涵养区、渝东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区等五大功能区;不同地域和水库部位具有不同的生态修复方向,主要包括乔灌草水源涵养保护、水污染综合防治、生态景观保护三大生态修复模式。  相似文献   

2.
寺口子水库由于受到水库上游18km处西吉县境内沙沟乡苦水的污染,水质变差,水库水质矿化度高达4g/L,超过灌溉用水标准,致使几万亩良田缺水短水。同时苦水污染水源,致使沿途及水库下游土地盐渍化。本主要分析了寺口子水库上游苦水引排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任务。  相似文献   

3.
寺口子水库由于受到水库上游18km处西吉县境内沙沟乡苦水的污染,水质变差,水库水质矿化度高达4g/L,超过灌溉用水标准,致使几万亩良田缺水短水.同时苦水污染水源,致使沿途及水库下游土地盐渍化.本主要分析了寺口子水库上游苦水引排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任务.  相似文献   

4.
汤河水库是鞍山辽阳两市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水质状况一直较好。近几年由于上游农田过量施用化肥、开采矿山、工业企业的发展、水库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水库的水质污染有加重的趋势。为了防微杜渐,保证水库水质,本文对九五、十五时期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比较并对水库的水资源保护提出了保护对策,这不仅有利于水库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水库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饮用水源地(水库)关系到广大城乡居民的用水安全,饮用水源保护地严禁一切影响水质安全的行为发生。水库周边垂钓者的活动对水库水质安全造成了较大威胁,垂钓者肆意践踏破坏水库周边植被,导致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垂钓者丢弃的大量饭盒、食品外包装等生活垃圾污染水体;垂钓者使用的鱼饵(鱼窝料)对水库水质造成污染。针对垂钓活动对饮用水源地(水库)危害的防治措施包括:使用生态或物理隔离阻止垂钓者接近水体;加强管理,严格执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当地居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昆明市松华坝水库氮、磷主要来源的间接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松华坝水库是云南省昆明市的主要饮用水源,饮用水源的水质变化直接关系到昆明市市民的身体健康。1996~2005年来,松华坝水库的水质由“九五”期间的Ⅲ类,在“十五”后期变为令人担忧的Ⅳ类,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总磷。为有效防治松华坝水库水质污染,针对主要污染源,采取措施开展有效防治,从水质-水文相关分析和保护区产业发展的角度,对松华坝水库以及入库主要河流的主要污染物总氮、总磷变化做了分析,间接证明了松华坝水库的氮、磷主要来源于面源(非点源)。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新立城水库大银鱼资源的移植、增养殖及健康管理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了水库大银鱼移植成功的原因,指出增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为东北地区大型水库的大银鱼健康增养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横溪水库是宁波市鄞州区重要饮用水源地之一,通过调查分析,水库水质呈现为中营养水平,并在近年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其中,高锰酸盐指数比较稳定,符合Ⅱ类水质,氮、磷是主要污染因子.总氮浓度连续5年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达到Ⅲ类以上,磷浓度的变化与富营养化变化趋势相一致,可能是水库水质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入库污染物排放,从而有效缓解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确保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9.
摘要:横溪水库是宁波市鄞州区重要饮用水源地之一,通过调查分析,水库水质呈现为中营养水平,并在近年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其中,高锰酸盐指数比较稳定,符合Ⅱ类水质,氮、磷是主要污染因子。总氮浓度连续5年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达到Ⅲ类以上,磷浓度的变化与富营养化变化趋势相一致,可能是水库水质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入库污染物排放,从而有效缓解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确保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0.
刘玉文  刘迪 《新农业》2008,(2):41-41
1.水源充足质量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无污染的江河、水库、溪流都是比较理想的水源,这类水体水质好,溶氧量高,酸碱度适宜,浮游生物丰富,水温比较稳定。井水、泉水水质也比较好,没有敌害生物,缺点是水温低。被工业“三废”污染的水,不可直接用于养鱼。  相似文献   

11.
根据污染源现状调查结果与污染源预测方法,预测了水平年东圳水库流域污染负荷。结果表明,流域污染负荷主要来自农业面源、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其中农业面源是流域最大污染源,而农业面源中主要是果园径流污染。在构建东圳水库水域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流域污染负荷预测结果,模拟分析库区水环境变化趋势,结果为库区总氮和总磷将难以满足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根据污染源调查及水质影响预测结果,建议加强对东圳水库水环境保护,重点开展果园面源污染控制、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及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等项目。  相似文献   

12.
李其阳  王崇云  彭明春  周睿  罗婷  董磊  杨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96-11000
[目的]研究滇池流域大河水库水源保护区面源污染控制方案。[方法]以2010年SPOT5卫星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GPS记录为数据源,对滇池流域大河水库水源保护区进行基于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设计,并通过各土地利用类型的N、P输出量变化来评估优化措施对面源污染物的削减效果。[结果]优化后,水源保护区控制土壤侵蚀和N、P等污染物排放的功能得到提升,优化措施对水源保护区面源污染的防控具有显著效果。[结论]该研究为促进滇池流域大河水库水源保护区绿色小流域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小云  张丽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795-11797
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以高锰酸钾指数(CODMn)为评价指标,对2009年7月~2011年6月浙江省安吉县赋石水库流域河流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7月~2010年6月该流域河流水体主要为I类和Ⅱ类水;2010年7月~2011年6月主要为V类水。按照达到前3类水的比例,干流(西溪)水质好于支流,西溪支流水质好于赋石水库支流。该流域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农业非点源污染和生活生产资料废弃物,2010年7月以后该流域由于面源污染导致水质出现恶化,需要加强对面源污染的管控。  相似文献   

14.
胡勇  张晟  郑坚  付永川  叶翠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47-1149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是长江下游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同时也危及整个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造成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以经济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提出开展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发展生态农业将是治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转变的主要任务,使三峡库区区域经济走上一条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好转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于桥水库水源地外源污染分析及环境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慧  梁琼  高如泰 《安徽农学通报》2014,(1):101-105,144
通过对于桥水库水源地的污染现状和外源污染源的分析,得出农田径流和畜禽养殖是水库周边面源氮磷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水库流域范围内分布的大量选矿厂是入库河流水体中铁超标的主要原因。另外,于桥水库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也对水库水质构成了威胁。针对于桥水库水源地外源污染问题提出了外源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01-2007年对三峡库区忠县段的水质进行监测,分析蓄水前后三峡库区忠县段的水质变化。结果表明,长江忠县段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质稳定,水体的基本类别未发生改变,属地表水Ⅲ类水质。水质污染特征上蓄水前后未发生改变,主要污染因子为COD、BOD5、CODMn、TN、TP,表现为明显的有机污染特征,其整体污染水平逐年下降,在水体中所占污染比重也逐年下降。在蓄水的各阶段,库区水文状况的变化是其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蓄水与悬浮物、水质状况呈一定相关性,表现为蓄水使得悬浮物降低,悬浮物降低使水质变好。  相似文献   

17.
以三峡库区的万州区分水镇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该镇长江次级河流汝溪河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该河流的水质并不乐观。通过分析该河流流域范围内由于水土流失、畜禽养殖和化肥农药造成的面源污染现状,得出汝溪河的有机污染负荷COD>BOD>TN>TP,其中COD的贡献主要来自畜禽养殖和水土流失、BOD的贡献主要来自畜禽养殖、TN和TP的贡献主要来自化肥农药。从水环境的角度提出了进行生态农业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整合畜禽养殖点、建设沼气池和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等应对面源污染的措施,有利于保护汝溪河水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障分水镇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于保护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的破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卢氏县杜关河项目区位于三门峡市水源地卫家磨水库集水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和水质污染.在对项目区基本情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措施布设方案,并对治理效益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监测了南湾水库的水质现状及单因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湾水库水厂取水口水质能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限值的要求,而入库河流水质则存在超标现象,危及饮用水源水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控制对策,以期为水库及入库河流的污染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三峡水库蓄水后部分支流出现"水华",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村面源污染。在简要分析库区生态家园示范村建设对水库水环境保护的意义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库区生态家园示范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与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