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介绍了莲藕一泥鳅高产混养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藕池准备、植藕、放鳅、日常管理及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广大种植户从事藕鳅种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泸县海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2016年藕鳅立体种养面积1000050m~2,莲藕产量940kg/667m~2,套养台湾鳗鳅760kg/667m~2,藕池套养的泥鳅品质好价格可高于普通泥鳅4~6元/kg,平均增收5000元/667m~2,藕增产、鳅增收效益显著。实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总结设施藕田泥鳅养殖技术,包括藕田改造、放养鳅种、投喂饲料、日常管理、施药、防暑、防逃与防敌害和泥鳅捕捞等方面内容,以为藕田养殖泥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硬化池栽藕混养泥鳅技术不但适宜大面积养殖,还可充分利用农户庭院,开展立体养殖,一般每百平方米可产藕400~800公斤,10公斤鳅种半年后可收获50公斤成鳅,具有投资少,用工少,技术易掌握,效益好和美化环境等特点,也  相似文献   

5.
藕田混养鳝鳅,发展立体农业,不但增加了收入,也大大改善了田间的生态环境,使田块植藕年限延长,提高了品质,减少了病虫害。现将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农民参考。 一、田块的选择与准备 选用水源充足、无农药和其它毒物污染,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并留有种藕的田块。 2月初开始藕田建设,田四周开  相似文献   

6.
藕田混养鳝鳅,不但增加了收入,也大大改善了田间的生态环境,使田块植藕年限延长,提高了品质,减少了病虫害。现将技术总结如下。1.田块的选择选用水源充足、无农药和其他毒物污染、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并留有种藕的田块。2月开始藕田建设,田四周开挖宽1~2米,深0.4~0.5米的围沟;在围沟四周和四角建坑池,每个坑池面积10平方米左右,深0.8米,坑底铺0.3米厚的肥田泥;田中开挖数条纵横沟,宽0.5米,深0.4米,呈“#”字形并与沟坑相通,沟、坑面积占藕田面积的15%~20%;沟、坑内设置若干管子、竹筒、砖隙等作鱼巢;田的四壁用红砖砌好,防止鳝鳅逃跑。在…  相似文献   

7.
<正>莲藕是浙江主要水生蔬菜作物,为提高莲藕绿色生产效益,作者探索藕田套养泥鳅模式。通过施用自制专用肥,实现莲藕生产过程中“无化肥施入”、泥鳅养殖过程中“无饵料投入”,有效促进了莲藕与泥鳅的互促种养。与常规栽培比,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节水30%、节肥12.5%、节省农药80%、节省劳力4工;平均亩产鲜藕4 000千克、泥鳅70千克。现将藕田养鳅绿色高效共生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藕池养泥鳅促增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藕田准备。养殖泥鳅的藕田要求水量充足、排灌方便、土质肥沃,且面积不宜过大。放鳅前要夯实田埂,并加宽加固,注、排水口要加防逃网,田埂四周要用塑料布或纱网等做好防逃墙,塑料布或纱网高出田埂面30厘米,埋入地下20厘米,若在田埂内侧边再修一级宽20厘米比田埂低15厘米的台阶,则防逃效果更好。鱼沟、鱼溜的开挖可按前述的方法进行。放养前也应用生石灰清沟、清溜消毒,并施适量腐熟的畜禽粪肥,以培养饵料生物等。  相似文献   

9.
田藕套养泥鳅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田藕套养泥鳅模式与常规单作田藕的产量效益情况,提出了柯桥区田藕套养泥鳅模式的技术要点。研究表明,藕 鳅套养增加泥鳅产量1 0425 kg·hm-2,产值6672万元·hm-2,净收入41295万元·hm-2,且减少了肥药用量,提升了产品质量,为土地、水资源有效利用及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长薄鳅Leptobotiaelongata(Bleeker)隶属于鳅科沙鳅亚鳅科薄鳅属,是鳅科鱼类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一种,常见个体0.2~0.4kg,最大个体3.0kg,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江段及其支流。长薄鳅体色鲜艳,体表分布有不规则深褐色斑纹,肉中含蛋白质17.82%、脂肪2.  相似文献   

11.
莲藕覆膜厢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4个莲藕品种,对莲藕覆膜厢作栽培进行了2a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覆膜厢作技术,莲藕的生物性状、经济性状均显著优于常规下栽培的莲藕、覆膜厢作处理比对照增产莲藕6920.2kg/hm^2,增加34.5%,达极显著水平,增加纯收入13262.9元/hm^2。应用覆膜厢作技术表现出了全程节水、前期增温、改良土壤、早熟高效等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2.
莲藕-克氏原螯虾生态种养共作模式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莲藕-克氏原螯虾生态种养的"一藕两虾"共作模式,提出了模式的建设方案;集成了品种选择、种养时空耦合、莲藕种植、克氏原螯虾养殖、水质和水位调控等配套技术体系,分析了其经济生态效益。为江苏里下河地区发展区域性特色生态种养产业,转变长期以来单一种植或养殖等传统生产方式提供了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莲藕品种演变及栽培利用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北省是莲藕起源地之一,亦为我国莲藕重要产区.其品种演变历史可划分为传统品种阶段(1980年以前)、新品种选育的起步和奠基阶段(1980~1990年)、传统品种更新和新品种快速推广与持续选育时期(1990年以后).不仅拥有许多传统品种,而且选育了多个新品种,是我国莲藕新品种的主要选育地区.在莲藕茬口配置、设施栽培、种藕繁殖、采挖以及莲藕产品开发利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4.
繁殖荷花(Nelumbo nucifera Gaertn.)用藕带可保持其优良的观赏性状,又有利于在混杂大田中选育优良品种。以株型不同的荷花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浓度的6-BA、NAA处理,作用在藕带顶芽生长点,比较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藕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吸湿纸浸湿植物生长调节剂包住藕带生长点,并用保鲜膜包裹,能明显促进藕带的生长、增加新芽和种藕数量;在参试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中,6-BA2.0 mg/L+NAA 20 mg/L处理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5.
种植子莲的莲田附加值较低,而生态甲鱼的经济价值高,故探索了子莲套养甲鱼模式的可行性,详细地阐述了该模式下的子莲种植和甲鱼养殖的关键技术要点,包括子莲的莲田准备、品种选择、施肥定植及田间管理等和甲鱼的品种选择、放养要求及养殖管理等。通过经济性分析,子莲套养甲鱼模式可保证高品质产品和高经济效益,每667米2可增加收益近3000元。结果表明,子莲套养甲鱼模式是可以推广的。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区莲藕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洞庭湖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引发了关于湿地产品中重金属可能超标的广泛担忧。本研究以洞庭湖区的湿地产品——莲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要种植区域莲藕中重金属含量的野外调查,结合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阐明莲藕中重金属镉(Cd)、铅(Pb)、铜(Cu)、锌(Zn)、锰(Mn)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区的莲藕重金属污染严重,以Cd、Pb超标明显,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5.70和8.35。根据莲藕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的高低,产于岳阳楼区和沅江市的莲藕属于中度污染,而产于君山区、华容县、南县、大通湖区的莲藕属于重度污染。对莲藕重金属含量和各种植区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洞庭湖莲藕中度和重度污染区域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分布。莲藕种植区域的水土重金属污染和藕池破碎化是导致莲藕中重金属超标的两个主要原因,建议地方政府开展莲藕种植区域生境恢复,降低水土重金属污染,促进莲藕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访谈法等方法,通过对江苏省赣榆区墩尚镇的泥鳅产业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墩尚镇泥鳅产业的发展动因和产业链市场的形成,得出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种养业是促进当地农民快速增收的有效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泰州地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采用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并结合当地生产实践情况,推荐出低毒安全高效的药剂使用组合,实现了稻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2000年以来,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开展水生蔬菜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建成了国家水生蔬菜育种创新基地,构筑了约6.67 hm2的现代化种质保存和育种试验平台;收集保存了特色水生蔬菜遗传资源500余份,重点保育了金华白莲、西湖莼菜等濒危珍贵地方资源13份;拓展了水生蔬菜海南南繁加代、定向杂交、理化诱变等育种技术新路径,填补了种质鉴定和评价利用技术参数空白,制订了农业部行业标准;育成了茭白‘浙茭3号’、鲜食籽莲‘金芙蓉1号’、藕莲‘东河早藕’等高产优质特色新品种,为浙江乃至长江中下游水生蔬菜品种更新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