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棘是一种营养丰富、药用价值极高的植物,目前已开发了多种沙棘食品和保健品,如沙棘籽油、沙棘汁、沙棘复合饮料、沙棘果茶,此外还将沙棘用于酸奶、复合营养豆粉、花生乳、冰激凌,绿色食品沙棘酱油、沙棘醋酸饮料等饮品。沙棘酒是沙棘果精深加工的一个方向,可以解决沙棘果实季节性强、果汁不耐储运的问题,促进沙棘资源综合利用及深加工。  相似文献   

2.
正一、可以用于配合日粮的油脂根据农业部制定的《饲料原料目录》,可以用于配合日粮的油脂,有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两大类。植物油脂有29种,包括大豆油(豆油)、大豆胚芽油、大豆磷脂油、花生油、棉籽油(棉油)、葵花籽油(向日葵籽油)、稻米油(米糠油)、小麦胚芽油、玉米油(玉米胚芽油)、菜籽油(菜油)、芝麻油、扁桃(杏)仁油、番茄籽油、橄榄油、核桃仁油、红花籽油、花椒籽油、可可油(可可脂)、木棉籽油、葡萄籽油、沙棘籽油、酸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米糠油的年产量约50万t,据世界粮农组织预测,2006年全球对精制米糠油的需求缺口高达4.5万t,而我国每年精制米糠油年产量仅约为4000t。当前,国际市场一级米糠油售价3000美元/t~3500美元/t,米糠毛油售价500美元/t;相对来讲,国内市场上精制米糠油的价格大约在24元/L,仅为美国售价的1/3,日本的1/4。总的来看,随着人们饮食消费向着健康、功能等方向的转变。米糠油作为一种市场空间巨大的营养保健油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相似文献   

4.
<正>我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山场广阔,林茂果丰,林特产资源丰富。我地是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的酸枣仁加工之乡,野生果树育苗种源盛产地。我站长期自产自销酸枣种仁、山核桃种种籽(2元/斤)、海棠籽、杜梨籽、山楂籽、君迁籽(柿子种)、毛桃核、杏核、核桃等种苗。同时供自育大规格核桃苗(1  相似文献   

5.
我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山场广阔,林茂果丰,林特产资源丰富。我地是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的红枣仁加工之乡,野生果树育苗种源盛产地。我站长期自产自销红枣种仁、山核桃种(4元/斤)、杜梨籽、山楂籽、八棱海棠籽、黑枣籽(柿子种)、花椒籽、核桃、樱桃、桃核、杏核等种苗。同时供自育大核  相似文献   

6.
我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山场广阔,林茂果丰,林特产资源丰富。我地是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的红枣仁加工之乡,野生果树育苗种源盛产地。我站长期自产自销手工挑拣纯、净、新、发芽率高酸枣种仁、山核桃种籽(3元/斤)、杜梨籽、山楂籽、八棱海棠籽、黑枣籽(柿子种)、花椒籽、核桃、樱桃、桃  相似文献   

7.
1.食醋中国的食醋行业除了“水塔”之外,目前山西还有其他五大品牌,包括“东湖”、“紫林”、“来福”、“宁化府”、“陈世家”。山西老陈醋仍保有30多万t的产量,占全国食醋行业1/10,山西老陈醋平均售价是2000元/t-2500元/t,“水塔”、“东湖”、“宁化府”、“紫林”售价基本都能达到3500元,t以上。中国的食醋行业竞争格局如下。  相似文献   

8.
沙棘,又名醋柳、黑刺、酸刺,原产于中国、蒙古和前苏联等国家。沙棘是一种耐干寒、耐贫瘠、生命力极强的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加大了开发沙棘资源的力度,沙棘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提高。依据不同的加工需要,适时采收沙棘果实,并进行商品化处理,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沙棘果实、沙棘叶的采收和加工状况进行了归纳,系统分析了沙棘饮料、沙棘酒、沙棘油和沙棘叶提取物等产品特点,概括了上述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和重要参数,建议对沙棘果采用冷冻贮藏或者部分玻璃化状态贮藏,深度开发高档沙棘冰酒和胶囊化、微胶囊化沙棘油产品。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在生产茶叶菜籽油时所用的原料主要是山茶科类植株成熟的种子,然后经过特殊工艺加工最终成为可被食用的茶叶籽油,其自身的营养价值较高,是国内近几年来最新开发的食用油。茶叶籽油中含有较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同时油菜籽油的含量不及亚油酸,因为其中含有多种成分,使得该食用油具有多种功能,在医药、化妆品等行业发展前景较为广阔。针对我国茶叶籽油的生产现状和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展开分析,为进一步提高茶叶籽油的使用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牡丹籽油被批准为新资源食品,牡丹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回顾了近年来牡丹籽、牡丹籽油、牡丹籽粕等的活性成分和功能特性等研究成果,阐述了其研究现状,简要分析了其发展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何士敏 《种子》2012,31(10)
沙棘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灌木,一般生长在干燥、寒冷的贫瘠山区.沙棘果实和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是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同时沙棘还对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沙棘进行高层次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过氧化物酶(POD)作为植物细胞内保护酶系统的一种,与植物抵御极端温度、干旱、重金属胁迫、病害等各种不良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研究了在不同pH、温度条传下,沙棘种子萌发期过氧化物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沙棘种子萌发期过氧化物酶的pH值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都比较低,其作用最适pH值为6.2,最适温度为35℃.同时,实验还检测了底物浓度对沙棘种子萌发期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其最适底物浓度为0.06 mol/L.  相似文献   

13.
石榴籽油是唯一植物源的多不饱和共轭脂肪酸,其主要成分为石榴酸,利用酶法水解石榴籽细胞中的脂蛋白,使油脂从细胞中解离出来,再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石榴籽油。结果表明,当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 h,加酶量0.09 g,料液比1∶7时,石榴籽油的提取量最大,为1.51 g/10 g。所得油脂气味芳香,呈琥珀色,品质优于有机溶剂法所提油脂。  相似文献   

14.
2000年前杂交油葵在北京市仅在山区有零星种植,品种均为农家品种,品种退化严重,因此优良的杂交油葵品种在京郊部分山区发展的空间较大。其耐旱、耐瘠薄、投入少,油分含量高,油葵籽含油率高的可达50%左右,一般平均每2.5t油葵籽可生产1.0t毛油,同时产出1.5t葵籽饼,油葵籽饼是优良的精饲料。  相似文献   

15.
大果沙棘是一种耐旱性、抗寒性较好的植物,而且根系较为发达,适应能力较强。种植大果沙棘可以有效保护地表植被、防风固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其生长的果实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种植的过程中采用自然繁衍且无人照管的状态。为了解决大果沙棘的种植问题,应采用人工栽培管理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文章主要分析了大果沙棘种植管理技术和其要点,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油用牡丹经济价值和景观生态价值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用牡丹是指结实能力强,能够用来生产种籽、加工食用牡丹油的牡丹类型。是牡丹组植物中产籽出油率高于或等于22%的种的统称。油用牡丹作为我国木本油料作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其牡丹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α-亚麻酸,经济价值显著;牡丹花体积大,单株开花量大,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油用牡丹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点,是荒山绿化的经济树种。主要介绍了我国油用牡丹的研究利用现状、经济价值、景观生态价值及发展前景,为我国推广种植油用牡丹、构建规模化产业体系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沙棘,又名醋柳、黄酸刺,为胡颓子科植物,是目前世界上含有天然维生素种类最多的珍贵经济树种。用沙棘果实加工的饮料、食品、保健品既迎合了现代人返璞归真、养生保健的心理,同时又可以满足人们从温饱食品向  相似文献   

18.
1沙棘种子特征特性 国内现有的沙棘品种分两种类型,一种是野生型中国沙棘。另一种是人工栽培型大果沙棘,后者以果大(单果重为中国沙棘4~5倍),高产(鲜果产量1.5万~1.8万kg/hm^2,为中国沙棘的10~15倍),无刺或少刺等优良性状深受沙棘科技工作者及种植户青睐。这些沙棘品种多数从俄罗斯引进或通过杂交选育而成,为区别于中国沙棘人们俗称后者为“大果沙棘”,此树种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为一体,是治理风沙的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19.
张明  陈林琳 《作物杂志》2003,19(5):33-34
再生高粱是指在正常收获头季高粱的基础上,采取加强中耕管理、追肥等措施,利用茎节上的腋芽培育出正常植株,再收获一季高粱。达州市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小面积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近两年又在渠县、开江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和推广,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2002年开江梅家乡示范片,高粱一种两收达到13897.5kg/hm2,按售价1.1元/kg计,产值达到15288元/hm2,高粱穗售价0.8元/……  相似文献   

20.
赖建辉 《茶业通报》2013,(3):120-121
1茶籽油的定名和主要生理功能 1.1茶籽油的定名在100多种山茶科植物中有78种生长在我国,但以南方各省和中东部为多。从山茶科植物种籽中榨油食用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此我国是山茶科植物的故乡,茶籽油是我国特有的国油,但现时主要用于榨油食用的山茶科植物种籽多为油茶、山茶、茶(饮料茶)和茶梅等,而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还有“豫省闽粤皆食茶油,而不知为栲树子油,俗呼茶油实非茶子之油也。煎熬不熟,食之令人泻”的记载。栲树就是白蜡树,其皮入药后称“秦皮”,为与此种“茶油”相区别,我们将从山茶科植物种籽中提取的油脂统称为“茶籽油”,更确切地应称为“中华茶籽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