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两系杂交粳稻主要性状亲子关系与组合选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粳型光敏感核不育系与5个粳型恢复系配制成25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测定其杂种F1主要性状杂种优势,估算父、母本及其互作对杂种各性状变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粳稻单株产量具有明显杂种优势,平均中亲优势率32.21±14.48%,平均超亲优势率10.80±13.73%,通过亲本筛选可以培育出比常规粳稻增产20%以上的强优组合;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影响粳杂稻米品质的主要因子,母本对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起主导作用,培育优质不育系是改善粳杂稻米品质的关键;当双亲中有一亲本为优质品种时,其杂种稻米品质明显提高,而当双亲均为劣质亲本时,其杂种稻米品质进一步恶化,在配组时确保亲本之一为优质品种能有效改善杂种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3.
烤烟杂交组合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组合比较试验所用材料包括14个杂交组合和5个亲本,田间试验与抗性鉴定相结合。研究结果表明:各杂种F1代的生育期与亲本、对照相同或基本接近,无明显差异;各农艺性状各杂种F1代与亲本及对照无明显差异。温室人工诱发或室内接种鉴定表明:对TMV,有10个材料表现为抗病,3个高抗,7个抗病,2个中感,6个感病;对黑胫病,19个材料均为中抗。经济性状考察结果表明:各杂种F1代的产量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但产值、上等烟比例等单一性状与对照间均存在5%或1%水平显著差异;产值超过K326的有10个,各杂种F1烟外观质量等方面表现优于对照品种K326,可推荐参加云南省区试或进行小面积示范;杂交组合1001,1011,1004可继续参加下阶段的组合比较试验,进一步观察鉴定。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6个甜菜二倍体雄性不育杂优组合和6个相应保持系单交组合F1代的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的田间试验表明,绝大多数组合的F1代比生产上推广的多倍体杂交种和二倍体优良单交种优势强,但组合间、性状间优势差异明显;雄性不育杂优组合与相应保持系单交组合F1代的3个性状优势比较分别为显著、稍强和稍弱,个别保持系单交组合F1代的优势极显著,具有在生产中直接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7.
苎麻雄性不育系温光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采用不同日长(9.5~12.5h/d)光照处理,分析供试苎麻雄性不育系的发育对温度和日照长度的反应。不同供试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营养生长进度较为一致,而生殖生长进度差异较大;高温主要促进营养生长阶段的发育,而短日照主要促进生殖生长阶段的发育:短日高温条件明显加速苎麻不育系的发育速度。但高温的促进作用随日照长度增加而减弱,以至消失。 相似文献
8.
9.
乐平猪与外来瘦肉型猪杂交试验,设有二元组合3个、三元组合6个、亲本对照组5个,试猪206窝,1993头,猪宰测定189头。日粮营养水平母猪料每公斤含有消化能1.9~2.8兆卡,粗蛋白质11%~14%;肥猪料分别为2.7~2.8兆卡和15%~16%;仔猪料亦为3兆卡和18%。经六年研究,已筛选出三个较优组合:大乐二元杂交组合,平均产仔11.08头,育成8.85头、窝重123.35公斤、日增重563.9克、料肉比3.35:1,胴体瘦肉率50.68%,肌肉粗蛋白19.04%;长大乐三元杂交组合依次为12.61头、9.72头、145.17公斤、548.2克、3.29:1,56.18%和19.84%;杜长乐三元杂交组合亦为12.73头、9.85头、131.09公斤、570克,3.41:1、60.06%和19.94%。这几个组合,已在赣东北地区推广应用,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选用 6个不同来源的籼型核不育系与 7个优良恢复系按 6× 7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 4 2个组合 ,估算了单株产量等 1 2个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①籼型两系杂交稻组合的产量和其他性状 ,同时受恢复系、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的作用 ;②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比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83~1985年以“黄壳早”、“芦竹青”、“古巴苎麻”和“武冈红皮种”为材料进行自交,并观测了自交一代的分离和变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a.根据自交一代的形态分类,可将“芦竹青”繁殖后代分为40个类型,“芦竹青”自交一代的麻骨颜色分离为四种,其分离比例为9.3:4.2:3:0.7,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b.个体间产量性状差异很大,株高变冥为0.23~1.68m,茎粗变异为0.48~1.14 cm,有效株变异为1~23株;c.40个类型的纤维细度的变异呈正态分布,变异为1168~1905公支,最细的类型和最粗的类型相差747支上述结果表明:苎麻自交后代的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细度均产生显著的分离和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南林学院林产工业研究所与湖南农学院苎麻研究所协作,于1987~1988年对苎麻剥制后的剩余物——麻骨(含有纤维索),用于制造人造板,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中间试验,本文对苎麻骨纤维形态及化学成分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工艺试验包括:原料处理、热磨法制备粗浆、精浆处理、成型和热压试验,试验产品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能测试,根据工艺试验优化结果进行了中间试验。此外,还利用麻骨密度小的特点,直接将麻骨破碎,采用脲醛树脂作胶粘剂,试制密度为0.5~0.6g/cm~3的轻型人造板,选用刨切薄木或纸质塑料复面,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结果表明,用高灵敏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银染法,在感病植株叶片中检测不到环状小分子RNA;用常规方法对患病植株的根、茎、叶进行分离培养,未发现细菌或真菌,因此,基本上排除了类病毒、细菌、真菌作为苎麻花叶病病原的可能性,用植物病毒提纯方法,在感染植株叶片分离物中发现一种长约1000nm,宽约11 nm的线状病毒,而在健康植株叶片中,未发现这种病毒粒子,这种病毒粒子经超离心浓缩后,可感染指示植物苋色藜,表现感病症状,在感病苎麻叶片的超薄切片中,可观察到大量内含体,该病毒是否即为苎麻花叶病的唯一病原,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苎麻叶饲用效果及苎麻叶配制浓缩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叶按干物质计算含蛋白质在20%以上,可作各类畜禽的饲料,用鲜、干苎麻叶进行兔、鸡、猪的饲养试验表明,用鲜叶喂肉兔,其增重效果和饲料报酬优于牛皮菜和蕹菜;用占日粮4%和8%以上的苎麻叶干粉饲喂肉鸡和蛋鸡,对增重、性成熟和产蛋等均无不良影响;生长肥育猪的日粮中加入15%的苎麻叶粉,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消耗与对照组相近,用苎麻叶粉配制浓缩饲料喂生长肥育猪,平均日增重可达617~626 g,材肉比为3.27:1和3.48:1,优于普通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优质高产苎麻的经济性状和指标,分析了各种养分状况,测算了原麻从土壤中带走的各种养分量,同时还提出了获得优质高产苎麻应采取的合理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扫描电镜、偏光、荧光等显微技术,进行苎麻解剖特征的研究,从中发现了斑毛,这种新发现的表皮毛,可作为鉴别品种的一个特征;雌蕊的花柱由心皮一侧发育而成,柱头着生于花柱一侧,认为雌蕊的这种结构,在被子植物中应列为一个新类型I雄花借助花丝特殊结构和功能来实现传粉,亦是一种特例;同时还提出了苎麻纤维来源于中柱鞘,是一种复合型的纤维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根据湖南农学院苎麻研究所近2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a.不同品种的苎麻纤维支数有显著差异,高支数品种与低支数品种间相差可达1500支以上;b.苎麻不同生长期与纤维支数关系很大,最早一期收获与最迟一期收获二者纤维支数相差达1~1.5倍;c.苎麻解剖结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关系密切,单纤维细度和强力受纤维细胞直径和壁厚的共同作用表现为纤维细胞壁截面积大小的制约,优质高产苎麻品种的茎截面解剖特点是单个纤维细胞壁截面积较小,而茎内纤维细胞数目较多,类型I的苎麻品种C区酶带活性强,纤维支数高;d.不同海拔高度与苎麻单纤维支数成正相关,单纤维支数随着栽植密度而增加;e.土壤缓效钾与纤维支数,土壤速效钾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纤维支数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硼肥和螯合稀土能提高纤维支数;f.种子繁殖显著降低产量和纤维支数;g.提高苎麻纤维支数的措施是,采用无性繁殖、严禁种子繁殖,实行良种区域化,一地一种,以及经济施肥和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18.
组织培养在苎麻多倍体研究中的应用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苎麻试管苗的诱导效果,发现组织培养可以明显提高处理株的成活率,0.1%秋水仙素处理6d仍有30%左右的植株成活。首次采用不定芽技术稳定苎麻多倍体,获得了四倍体细胞达94%的单株,并发现了三倍体和非整倍体细胞,同时对处理过的试管苗进行了气孔鉴定和染色体检查,发现试管苗的气孔鉴定可靠性大。 相似文献
19.
肖之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Z1)
在苎麻快速生长期喷施赤霉素,能显著提高原麻产量,增产18.11~32.73%,且连续喷施三年对苎麻地下部分无影响,一般采用30~40 ppm的浓度,于头麻中麻,二麻苗、中期,三麻苗期喷施两次,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20.
用白炽灯光间断夜间黑暗(夜间断),抑制了苎麻三麻开花,使其恢复营养生长,开花抑制的程度与苎麻所接受的夜间断光能相关,赤霉素可以减少雄花,使麻株增高,赤霉素结合夜间断处理,既可以完全抑制开花,又可使麻株增高,抑制苎麻开花使苎麻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改善,对第二年头麻产量也有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