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泄泻是家畜最常见的一种普通病,该病多因风、寒、暑、湿、燥、火及冷热不调,饮食不节,阴阳清浊之气相混,损伤其肠胃,即肠胃有一切炎症过程,肠胃管壁出血、化脓、坏死,造成肠胃蠕动及分泌功能扰乱而致泄泻。病因泄泻的病因多系饲养管理失调,机体功能扰乱而致,泄泻种类颇多,病因亦有差异,如春天受了风邪,连留于体内,到夏天就要发生泄泻,中兽医认为湿是泄泻的主因,湿胜则濡泻,寒胜则肠泄,暑热胜亦能致泻,病久体虚,草谷不能消化亦为致泻之因。肠中寒则肠鸣泄泻,泻物清冷则属于寒;肠中热则出粪黑痢。脾胃虚弱则健运失常,草料不能运化,则成湿,湿胜则泄泻,亦有脾泻无不因湿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泄泻一证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重则便泻如水之证而言。泄泻一证,汉唐方书多称下利,包括痢疾在内,宋以后则将两者分开,而痢疾则属肠癖,亦称滞下。泄泻二者略有区别,如古人所说:“粪出少而势缓者为泄,若漏泄之谓也。粪大出而势直不阻者为泻,倾泻之谓也。”明朝孙文胤在《丹台玉案》中亦说:“泄者,如水之泄也,势犹舒缓,泻者,势似直下,微有不同,而其病则一,故总名之曰泄泻。”可见“泄”属粪少病缓者,“泻”为便多势急者。  相似文献   

3.
正在家畜腹泻病证的临床治疗中,各畜种所表现的病证大同小异,由于外感内伤,使脾胃受病导致清浊不分混杂而下戓湿热积滞毒伤气血,或因寒、湿、虚而伤脾胃等在临床统称为腹泻。其临床表现为热泻(湿热泻)、寒泻、虚泻、食泻等特征。在实践中由于腹泻病证的证候复杂,故治疗时应随证而立,寒泻者以温中除寒、暖阳利水为主;热泻者以清热解毒、燥湿利水为主;虚泻者以补脾益气为主;食泻者以消食导滞为主。笔者在  相似文献   

4.
黄龙汤由大承气汤加味而成,是陶节庵治热结旁流、急下存阴之方。阳明腑实、气血双虚者,攻之正气不能支,不攻邪实不能去,故用此攻补兼施之法,使邪解而正不伤。用时要分清标本缓急,正气虚者重补气,实邪盛者重攻邪。否则将贻害非浅。1981年以来,笔者用此法治疗老、弱、病、孕家畜的胃肠积滞、瓣胃阻塞、大便秘结等数例危症收效显著,现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5.
正泄泻是指动物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顽固不化,直至泻出物如水样的病证。前贤以大便稀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现在统称泄泻,俗称拉稀(人称拉肚子),西医常以"腹泻"而概之。孙文胤《丹台玉案﹒泄泻门》说:"泄者,如水之泄也,势犹舒缓;泻者,势如直下,微有不同,而其病则一,故总名之曰泄泻。"中医临证时,泄泻按病因病机可分为寒湿泄泻(寒邪直中)、湿热泄泻、劳伤泄泻、肾虚泄泻、和脾  相似文献   

6.
1虚寒泻症《黄帝内经》云:"寒者必虚"。又云:"脾土强者自能胜湿,无湿则不泻。若脾土不能制湿,则发生泄泻"。家畜外感寒邪,传于脾胃,或内伤阴冷直中胃肠,脾胃阳气不足,寒邪内盛,致使运化无力,升降失常,胃弱不能腐熟消导,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胃气不升,脾气不降,清浊不分,乃泄泻。  相似文献   

7.
仔猪急性病毒性胃肠炎多见于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此类腹泻不同于细菌感染,又无明显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典型症状。病情来势凶猛,发病突然,呕吐,体温升高,发热畏寒,粪黄绿或灰白色,喜卧,不食或少食,抗菌消炎药治疗效果不明显。中兽医学认为,此类腹泻多由外感秽浊时邪,疫毒之气入里生湿发热而致,故有湿胜者泻之说。邪气入里,湿热内胜,脾不运湿,则泄泻;秽浊之气扰乱胃气,胃气上逆,出现呕吐。粪呈黄色  相似文献   

8.
参苓白术散出自《和剂局方》,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形体消瘦,四肢无力,大便泻池等症。在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中,加减化我该方用于治疗牛马脾虚泻泄(包括消化不良、胃肠卡他)及便秘、肠炎、前胃驰缓等病的继发症,取得f较好的疗效。现介绍于后。l病因探讨导致脾虚泻泄的原因,主要是脾胃功能障碍。胃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精微;如果脾胃受病,影响对水谷草料的消化吸收,致使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并走大肠,则成泻泄。从228例发病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门)受寒湿之邪侵袭,以湿邪最能引起泻泄。脾喜燥而恶湿,湿盛则泻。…  相似文献   

9.
泄者漏下之意,谓大便溏薄、时时溏泄,其势缓者为泄;泻者倾泻之意,大便清稀,若如水注而其势急者为泻。二者仅缓急之差,故临床习惯称为泄泻。1 病因引起泄泻的原因很多,病情比较复杂。饲养管理不善,饲喂不规律,久则伤及胃肠,使脾胃运化失衡,小肠清浊不分是基本原因。可因外感寒湿,过食生冷,致使脏冷气虚而致寒泻;或者外感暑热,多食热草料;或者采食了霉变饲料,或饮污浊之水等,使湿热内郁而成热泻;也有脾胃受损,消化无力而成为伤食泻;又因长期喂养不善,造成脾胃虚弱,脾虚不能运化而为脾虚泄泻;还有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助脾胃腐熟水草而造成肾虚泄泻。  相似文献   

10.
寒湿泄泻俗称寒泻,是冬末初春牛的一种多发常见病,在实践中主要应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159例,均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1)患畜主要症状,肠鸣泄泻,或有腹痛,粪便清稀,有的如水样,无特殊气味,粪便色白,小便清长,耳鼻不温,精神倦怠,食欲反刍减少,被毛粗乱,舌色淡白,脉象沉迟。 (2)病状分析:湿是泄泻的主因,一般发病较急,寒湿之邪,外邪肌表,内犯肠胃,内外合邪,困阻脾阳,清浊不分,故肠鸣泄泻,食滞肠胃,邪正交争,故腹痛,寒邪肌表,故耳鼻不湿,均为寒湿阻滞之象,内外食邪,各有偏胜,外寒胜者,则表证重…  相似文献   

11.
<正>家畜腹泻统称拉稀,是因肠道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常见症候,特点为排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软如水。此病病因比较复杂,临床症候也不一致。一般分为寒泻,热泻,脾虚泻,肾虚泻,积滞泻,肺热下移大肠泻。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严重影响家畜的生产性能,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寒泻:如因外感寒邪,内伤阴冷以致寒湿之邪由表入里传之于脾,脾传于胃而入肠,停而不散,滞而不行,水谷不化,水液不能渗入膀胱,而随大便排出。或久渴失饮,空肠误饮冷水  相似文献   

12.
盗汗一证 ,世人多以阴虚论之 ,然此说未必尽然。临床上亦见因阳虚、阳盛、血虚、津亏、瘀血、湿阻、痰浊等原因所致者。正如张景岳所说 :“自汗、盗汗 ,亦各有阴阳之证 ,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 ,盗汗必属阴虚也。”根据先贤教诲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 ,总结出盗汗辨治八法 ,兹略陈大概 ,供同道参考。1 滋阴降火法 此法为治盗汗之常法。《景岳全书》云 :“盗汗者属阴虚 ,阴虚者阳之凑也 ,故阳蒸阴分则血热 ,血热则液泄而为盗汗也”。症见潮热盗汗、体瘦毛焦、口干饮水、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治宜滋阴降火 ,并辨其阴虚、热盛孰轻孰重。热盛…  相似文献   

13.
(一) 在太阳经病中患畜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的表现和机理如何?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四症,是家畜受风寒之邪、外感初起的太阳表实证的主要证候。其中发热与恶寒必然同时出现,即在发热时亦感恶寒,恶寒必伴随着发热。这是因为本病所感受的寒邪属阴,易伤机体卫阳之气,卫阳被遏,不能申达,故而恶寒。若正邪争战,则必然发热。至于本病初起,有不发热者,乃卫阳被遏制于内,尚未与邪争战之故,但这仅是暂时现象,正气必然起而抗邪,所以发热亦会随即出现。这时患畜的表现是,耳、鼻或热或凉,  相似文献   

14.
我省西华县名老中兽医高永正,多年来悉心钻研祖国医学温病理论,用以指导家畜湿温病的诊治,心得颇多,现初步整理如下。 (一)家畜湿温病亦有律可循湿温病系因夏秋之季,气候炎热,雨量又丰,天暑下迫,地湿上蒸,牲畜感受湿热病邪而发。晋·王叔和说:“湿热相搏,则发湿温。”或因饲管不当,如过食精料、贪饮冷浊、厩舍闷湿、劳役过度等损伤脾胃,致使脾运失职,水湿留滞,复感外邪而病。清·薛生白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  相似文献   

15.
脾为后天之本,主消化吸收水谷精微,以化生气、血、津液,濡养机体。同时,又将体内多余的水分输送到肺、肾,下达膀胱,排出体外,从而维持畜体内水液代谢平衡。若脾气虚弱,则运化水湿功能失职,必致水湿滞留体内,从而形成致病因素——湿邪。湿聚则为痰饮;溢于肌肤成水肿;停于肠内成泄泻;湿注下焦成带下等证。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说法。又湿为长夏之气,多生于夏秋  相似文献   

16.
正青蒿味苦、微辛,性寒,气味芳香。芳香而具苦寒之性。苦而不伤阴,寒而不碍湿,气芳香而化浊,质轻而透邪,入肝、胆、胃、心、肾,具有泄热、除湿、解暑三大功效,乃治疗湿热病的良药。1功用1.1清暑泄热。王孟英《温热经纬》称"治暑者,须知其夹湿为多",暑病虽以热邪为主,但兼挟湿邪也常有之,应兼顾治之。再者,即为暑病,故解暑之品不可无。因此取青蒿之苦寒清暑,与石膏之甘寒泄热,苍术燥太阴之湿,此三者合用,可奏清暑泄热之效。  相似文献   

17.
慢性泄泻虽然病因多,病理变化复杂,但脾胃运化与肠腑传导失职是病机重点。脾胃阳虚则水谷不能腐熟,精微不得转输,水液不得运化,遂下趋大肠而成泻。欲治其泻,必责之脾。而治脾必先升发阳气,升发阳气则尤当化湿。升阳益胃汤具备补中、上升、下渗三法,又有补土泻木之意,对脾胃气虚、湿胜阳气下陷之慢性泄泻最为合适。方由党参、白术、黄芪、甘草、茯苓、泽泻、橘皮、半夏、羌活、独活、柴胡、防风、白芍、黄连组成。在此基础上随证加减配伍,其适应范围比较广泛。现附病例分别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8.
山羊排粪频繁,粪便稀溏,甚至泻粪如水,但患羊无努责,粪中亦无脓血者,称为泄泻. 泄泻一般分为暴泻与久泻.暴泻多急发,患羊肠鸣、腹痛,暴注下迫,暴泻包括热泻、暑泻、食泻;久泻多因脾胃肾虚,寒邪入侵引起,包括寒泻、脾泻、肾泻.  相似文献   

19.
“产后风”,也叫“产后发痉”。属母畜产后急症之一。“痉”即痉挛的意思。主要指热性病过程中,病畜因风邪内侵,正虚不能胜邪,筋脉急拘、出现项强背直,四肢抽搐,口噤不开的病症。本病与传染性的“破伤风”,虽然症状有相同点,但由于母畜有产后动血的特点,故在病因和治法上略有差异。也有母畜在产驹过程中因创伤被毒邪感染,邪毒直窜筋脉而引起发痉者,所以临床有虚、实二种之分。虚者为血不足,实者为外感邪毒,因而治法上也有补、泻之别。  相似文献   

20.
痛泻要方为刘草窗所拟,是调理肝脾的方剂。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久病畜体虚弱,如治疗不当,则积虚成损,故在治疗过程中,必需时时注意脾胃。一、痛泻要方的适应症与加减痛泻要方是由白术、白芍、防风、陈皮4味药组成,因治腹痛腹泻故名。本方具有柔肝补脾、缓急止痛、调气和中等作用,适用于脾弱肝旺、肝脾不和、脾湿不运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