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研究现状并探析前沿趋势,为未来研究提供思路借鉴。[方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检索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2—2021年共315篇有效样本文献的年度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 从2007年开始,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研究领域的年度发文量迅速增加,并在2009年达到顶峰,之后相关文献量有所回落,但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宁攸凉、何友均是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团队合作的网络已见雏形,刘天明团队与其他团队相比合作较为紧密;机构之间也存在较多的合作,但局限于一定的地域和学科范围内,尚未形成深度合作关系;当前中国草原生态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草原畜牧业、草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结论] 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研究成果已经十分丰富,未来研究应在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以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等方面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研究现状并探析前沿趋势,为未来研究提供思路借鉴。[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检索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2—2021年共315篇有效样本文献的年度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从2007年开始,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研究领域的年度发文量迅速增加,并在2009年达到顶峰,之后相关文献量有所回落,但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宁攸凉、何友均是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团队合作的网络已见雏形,刘天明团队与其他团队相比合作较为紧密;机构之间也存在较多的合作,但局限于一定的地域和学科范围内,尚未形成深度合作关系;当前中国草原生态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草原畜牧业、草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结论]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研究成果已经十分丰富,未来研究应在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以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等方面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全面了解我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及演变趋势。[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来源,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草原生态补奖”“草原生态补偿”“草原补偿”为主题进行检索,时间跨度限定于2000—2022年,检索范围选取北大核心期刊、CSSCI期刊论文。采用CiteSpace(6.2.R4)软件对筛选到的301篇该领域文献的发文年度、来源期刊、作者分析、研究热点进行研究。[结果](1)从研究现状来看,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方面的相关文献发表从2007年开始,整体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中国草地学报》《黑龙江畜牧兽医》是发文量前三的期刊;靳乐山、周升强、巩芳3位作者发表文献数量较多,均为11篇;不同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主要表现为以单位为团体的合作模式;不同机构之间合作关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跨区域不同机构之间连线较少,合作关系较弱。(2)从研究热点来看,关键词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策的补奖标准和补偿对象,对应的关键词有“补偿机制”“奖励机制”“农牧民”“牧户”等;第二类是政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目前研究者构建评价体系主要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草原毛虫是青藏高原主要害虫之一,受到气候变化的强烈影响。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的草原毛虫虫害发生情况,有利于制定合理的草原管理政策。【方法】基于从公开文献获取的 24 个草原毛虫虫害发生位点 ,利用 MaxEnt 模型和 GIS 软件模拟了两种社会共享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下当前(2021-2040 年)和未来(2081-2100 年)草原毛虫虫害的潜在发生区。【结果】1)在两种 SSPs 下主导当前和未来草原毛虫虫害发生的环境因子均为年降水量和坡度;2)在两种 SSPs 下,未来草原毛虫虫害发生的最适宜年降水量较当前有所升高,最适宜坡度较当前降低;3)在两种 SSPs 下,未来草原毛虫虫害发生中高风险区面积较当前有所降低;4)未来草原毛虫虫害发生中高风险区海拔范围在 SSP126 下下移,其海拔分布上限和下限在 SSP585 下分别下移和上移。 【结论】气候变化将不利于草原毛虫虫害的发生。未来制约草原毛虫虫害发生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年降水量。现有的基于野外控制试验的草原毛虫研究不足以模拟气候变化情境下的情况,未来草原毛虫相关研究需着重关注降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利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对中国草牧业研究现状、热点、演进路径及前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草牧业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文献数量呈增长趋势,建立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机构,但作者之间、机构之间整体关联性不强.2)从关键词共现和聚类来看,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畜牧业发展与草地/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草牧业生产技术和草牧业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从演进路径来看,第一阶段聚焦于畜牧业发展,第二阶段以"草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议题,最后形成以"草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为主的研究.草牧业前沿研究的阶段性特征与关键词演化路径相一致,前沿分析表明,未来研究应在草食畜产品有效供给、种植结构"三元"调整、草原生产向生态转变为背景下的草牧业布局研究以及发展草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增效等方面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6.
利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对中国草牧业研究现状、热点、演进路径及前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草牧业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文献数量呈增长趋势,建立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机构,但作者之间、机构之间整体关联性不强。2)从关键词共现和聚类来看,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畜牧业发展与草地/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草牧业生产技术和草牧业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从演进路径来看,第一阶段聚焦于畜牧业发展,第二阶段以"草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议题,最后形成以"草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为主的研究。草牧业前沿研究的阶段性特征与关键词演化路径相一致,前沿分析表明,未来研究应在草食畜产品有效供给、种植结构"三元"调整、草原生产向生态转变为背景下的草牧业布局研究以及发展草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增效等方面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近年来国内乳制品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演化趋势,该研究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出的4 784篇乳制品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CiteSpace工具进行机构、作者、关键词、研究前沿等信息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对乳制品领域的热点及发展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0年至今,国内乳制品研究领域的发文情况可划分为高速增长期和平稳发展期,研究内容呈现由关注技术发展到更关注产业发展相关内容,部分作者之间形成较密切的核心作者群,但大多数作者仍呈分散独立发文状态。关键词集中于发酵工艺、奶业发展、相关政策、乳制品相关产品及应用领域。在研究前沿,乳制品相关研究在持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基础上,呈现更加关注乳制品产业链、工艺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等趋势。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可视化整理,从文献发表量等多个方面综合展现近20年国内乳制品行业的研究现状,为未来乳制品的研究与行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参考借鉴与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献计量的草地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eb of Knowledge中2006年~2015年的972篇草地遥感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Ⅲ软件从关键词共现网络、文献共被引网络及突现分析等角度展开信息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草地遥感研究的发文量逐年递增,期刊刊文量前三名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和Remote Sensing,主要研究学科领域为环境科学、生态学和遥感等,刊文数量前三名的国家为美国、中国和德国。草地遥感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MODIS、植被指数、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生物量等为起连接作用的核心关键词;中国草原、非洲草原、加拿大草原和澳大利亚草原是热点研究区域。从共被引文献聚类图谱可知,研究的知识基础聚类主要包括:生物量、灾害风险评价、LAI反演、草地退化等。近十年高突变的文献分析表明,当前研究应因地制宜的选择遥感数据源,加强产品算法和模型的改进,不断提高遥感应用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民族兽药学是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认识与利用植物防治动物疫病及其相关知识的一门学科,国内外对该领域研究在不断增加,开展该领域的文献分析对于指导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以1986~2016年30年间Web of Science核心文集收录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Web of Science在线工具和HistCite软件对民族兽药学文献进行详细的分析。获得了该领域研究核心作者、重点期刊、研究的机构、影响力较高的国家(地区)和研究的热点等,得到了该领域的引文编年图。30年来民族兽药学每年的文献量及引用频次都在增加,学科发展主要集中在印度、巴基斯坦、南非、巴西等国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植物科学、民族药物学、兽药科学、药物综合补充等方面。通过对民族兽药学30年文献总结和讨论,为民族兽药学科的发展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草坪学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源,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1997-2006年我国草坪学研究论文进行分析。通过对文献量年代变化、期刊分布情况以及论文主题等方面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草坪学研究在1997-2006年间文献量呈线性增长趋势,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草业科学》、《草原与草坪》、《四川草原》、《中国草地》、《草业学报》、《草地学报》6种期刊在1997-2006年发文量较高,是我国草坪学研究的核心期刊群;草坪草的生态学、生物学、生理生化、解剖学、细胞学、分子学、基因水平研究已经成为我国草坪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1.
高玉娟  石娇  李新 《草业学报》2020,29(8):195-203
为全面深入了解草原碳汇相关研究在全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客观反映相关研究国家、机构、期刊、研究者的科研动向和影响力,采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10-2019年收录的有关草原碳汇研究的相关文献,基于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关于草原碳汇全球发文量,中国居榜首,美国和德国其次,国际合作方面,英国贡献最大,其他国家需加强合作和成果分享。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中国科学院,远超其他机构。《Global Change Biology》期刊在被引次数方面优势明显,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力。国外学者Butterbach-Bahl K发表相关文献数量最多,为领域作出较大贡献,其他作者之间合作强度还需加强。综合分析热点和前沿,提出了需加强对草原碳平衡的综合评估,丰富研究方法,扩大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深入了解草原碳汇相关研究在全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客观反映相关研究国家、机构、期刊、研究者的科研动向和影响力,采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10-2019年收录的有关草原碳汇研究的相关文献,基于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关于草原碳汇全球发文量,中国居榜首,美国和德国其次,国际合作方面,英国贡献最大,其他国家需加强合作和成果分享。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中国科学院,远超其他机构。《Global Change Biology》期刊在被引次数方面优势明显,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力。国外学者Butterbach-Bahl K发表相关文献数量最多,为领域作出较大贡献,其他作者之间合作强度还需加强。综合分析热点和前沿,提出了需加强对草原碳平衡的综合评估,丰富研究方法,扩大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检索到的2000—2019年有关草地遥感研究的1 388篇文献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 Ⅴ软件从发文趋势、期刊、学科、国家、机构、作者、研究热点、活力等角度,定性定量地开展文献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草地遥感研究具有多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中外文发文量均随年份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核心期刊以Remote Sensing为首;中国在该领域有较高的积极性,但影响力低于美国和德国;共有83个国家的488个科研机构就草地遥感领域的研究展开了793次合作,各机构国内合作交流较国际间频繁;核心作者间未形成稳定的作者群,且普通作者形成的合作群体内部交流合作远多于群体之间;中外文研究热点共同集中在草原生态治理和资源利用上,相比于外文,中文研究更加集中在解决当前草原生态问题;高被引文献半衰期较短(2.5~3.5年),文献老化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家庭牧场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理  谢应忠  马红彬 《草业学报》2018,27(8):142-154
为更全面深入了解家庭牧场相关研究在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客观反映相关研究国家、机构、期刊、文献及研究者的科研动向和影响力。综合检索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1984-2017年间有关家庭牧场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基于信息计量学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相关研究的全球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的发文量遥遥领先,中国的相关文献被WOS收录量排19位,但在CNKI的发文时间早于美国15年,且近年来增速很快;2)国际合作上,美国的贡献最大,我国需加强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合作和成果分享;3)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大学及兰州大学在发文总量、被引次数等方面优势明显,荷兰的瓦赫宁根大学、巴西的圣卡塔琳娜联邦大学和法国农业研究发展国际合作中心贡献突出,占前10研究机构发文总数的45.5%;4)发文量突出的期刊主要有《草业与畜牧》、《新疆畜牧业》、《Sociologia Ruralis》、《Journal of Rural Studies》等,《中国农业科学》、《家畜生态学报》、《草业学报》虽然发文总数未进前10,但平均被引次数遥遥领先于前10期刊的总和;5)从学科层次来看基础学科比重很大,而技术和工程学科非常少,有待突破;6)国内韩国栋和国外Acquavella的相关研究文献被引次数较高,提升了其所属机构和期刊影响力;7)综合分析研究前沿趋势,提出了未来家庭牧场将以生态家庭牧场构建水-土-草-畜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为更全面深入了解家庭牧场相关研究在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客观反映相关研究国家、机构、期刊、文献及研究者的科研动向和影响力。综合检索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1984-2017年间有关家庭牧场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基于信息计量学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相关研究的全球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的发文量遥遥领先,中国的相关文献被WOS收录量排19位,但在CNKI的发文时间早于美国15年,且近年来增速很快;2)国际合作上,美国的贡献最大,我国需加强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合作和成果分享;3)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大学及兰州大学在发文总量、被引次数等方面优势明显,荷兰的瓦赫宁根大学、巴西的圣卡塔琳娜联邦大学和法国农业研究发展国际合作中心贡献突出,占前10研究机构发文总数的45.5%;4)发文量突出的期刊主要有《草业与畜牧》、《新疆畜牧业》、《Sociologia Ruralis》、《Journal of Rural Studies》等,《中国农业科学》、《家畜生态学报》、《草业学报》虽然发文总数未进前10,但平均被引次数遥遥领先于前10期刊的总和;5)从学科层次来看基础学科比重很大,而技术和工程学科非常少,有待突破;6)国内韩国栋和国外Acquavella的相关研究文献被引次数较高,提升了其所属机构和期刊影响力;7)综合分析研究前沿趋势,提出了未来家庭牧场将以生态家庭牧场构建水-土-草-畜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CNKI数据库的我国草产业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把握近二十年我国草产业研究的演进路径、研究热点及前沿,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出2000—2018年我国草产业研究相关文献,借助CNKI自身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和Cite Space软件进行文献数量分析及图谱绘制。结果共检出872篇有效文献,相关文献最早发表于1986年,年度发文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畜牧业、草产品和沙产业是与草产业相关性较强的主题,高频关键词为"草产业""对策""现状",当前2个较为明显的研究热点分别为草产业的经济效益研究和草产业的生态效益研究。在1999—2004年间,草产业研究较为活跃,2014—2018年间,草产业领域进入高度活跃期,草产业的发展与国家大政方针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沈禹颖  杨子文 《草地学报》2008,16(4):319-323
在百年奥运即将开幕前夕,我国草学界成功举办了第21届国际草地大会暨第8届草原大会。本届大会展示了世界变化中的草地/草原,强调了草地/草原的多功能性。学术交流热点主要表现在:世界草地/草原普遍面临着退化的威胁,面对草地/草原生态环境研发经费减少的挑战,要求科学家准确选题,把握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主流指导思想和原则,是评价系统成功与否的标准;分子技术和模型构建在某些系统的相关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牧草在人类食物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主要体现在食物质量和数量2个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合作更显重要。在理解草地/草原自然科学基础上综合其服务功能评估、土地使用权、市场、复杂性与变化性,政策和综合系统等人文、政策因子,是实现和谐草原、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11年5月,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国家从草原牧区实际出发,为促进农牧区发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改善民生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就该政策的实施及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及需求分析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掌握中国草种生产现状及未来供需情况,对我国草种子生产现状及未来草种子供需形势进行了调查研究,查阅了相关文献,统计了近几年来全国草种子地区分布、面积、产量和草种子类别,并分析预测了未来几年我国草种的供求趋势,对比了发达国家在草种生产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以供行业发展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甘肃草原牧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邴芳  陈强强  张德栋 《草业科学》2016,33(12):2587-2596
利用几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以甘肃省为参照区,对所辖10个草原牧区2009-2014年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结果表明,1)玛曲、碌曲、夏河、卓尼和天祝草原人口承载力富余而经济超载,属于畜牧业经济发达地区;合作和迭部草原人口与经济双重超载,人口密度较大,畜牧业经济较发达;2)肃南、肃北和阿克塞草原牧区的人口与经济双重富余,草原资源相对丰富,人口密度较小,畜牧业经济发展潜力较大;3)水资源是草原牧区相对资源人口和经济承载力的关键贡献因子;4)甘肃草原牧区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区域差异明显,水土资源组合不均衡是制约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本研究为牧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模式的优化调整,未来发展战略与方向的制定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最终形成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