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基因型芥蓝硫代葡萄糖苷组分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43个芥蓝基因型硫代葡萄糖苷组分与含量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5种脂肪族硫苷(2-羟基-3-丁烯基硫苷、2-丙烯基硫苷、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4-戊烯基硫苷和3-丁烯基硫苷)和4种吲哚族硫苷(4-羟基吲哚-3-甲基硫苷、吲哚-3-甲基硫苷、4-甲氧基吲哚-3-甲基硫苷和1-甲氧基吲哚 -3-甲基硫苷),其中3-丁烯基硫苷为主要硫苷。总硫苷含量范围在3.369 5~21.337 8 mg•g-1(DW)之间,总脂肪族硫苷含量范围在1.539 7~17.264 5 mg•g-1(DW)之间,总吲哚族硫苷含量范围在0.797 6~9.590 0 mg•g-1(DW)之间。  相似文献   

2.
芥蓝叶和薹的硫代葡萄糖苷组分及含量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Bailey) 叶片和花薹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 的组分与含量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叶片和花薹的硫苷组分相同, 由6 种脂肪族硫苷(3 - 甲基亚硫酰丙基硫苷、2 - 羟基- 3 - 丁烯基硫苷、2 - 丙烯基硫苷、4 - 甲基亚硫酰丁基硫苷、5 - 甲基亚硫酰戊基硫苷和3 - 丁烯基硫苷) 和4种吲哚族硫苷(4 - 羟基吲哚甲基硫苷、吲哚甲基硫苷、4 - 甲氧基吲哚甲基硫苷和1 - 甲氧基吲哚甲基硫苷) 组成, 其中3 - 甲基亚硫酰丙基硫苷、2 - 丙烯基硫苷和5 -甲基亚硫酰戊基硫苷3种组分为芥蓝中首次被检测到。花薹总硫苷的含量达到4 907.1μg·g- 1DM, 是叶片的4.57倍。叶片和花薹中, 3 - 丁烯基硫苷为主要硫苷, 分别占硫苷总含量的56.46%和60.37%; 吲哚甲基硫苷的含量其次, 分别占总含量的18.85%和11.10%; 5 - 甲基亚硫酰戊基硫苷的含量最低, 仅占总含量的0.26%和0.39%。叶片脂肪族硫苷的相对含量低于花薹, 但是其吲哚族硫苷相对含量高于花薹。  相似文献   

3.
正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脂肪族芥子油苷和吲哚族芥子油苷的合成前体甲硫氨酸和色氨酸单独及配合表面活性剂叶面喷施对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L.)生长及菜薹中芥子油苷组分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芥蓝生长指标及芥子油苷组分无显著影响,在芥蓝菜薹中均检测到7种脂肪族芥子油苷和4种吲哚族芥子油苷。与喷施清水对照相比,甲硫氨酸、色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芜菁地上部和根部硫代葡萄糖苷组分及含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国际标准方法对两个外观和口味差别较大的芜菁品种红圆和白玉地上部和根部硫代葡萄糖苷(硫苷)组分与含量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两品种所含硫苷组分相同,均包括6种脂肪族硫苷,即2-羟基-3-丁烯基硫苷、4-甲亚砜丁基硫苷、2-羟基-4-戊烯基硫苷、5-甲亚砜戊基硫苷、3-丁烯基硫苷、4-戊烯基硫苷;1种芳香族硫苷,即苯乙基硫苷;3种吲哚族硫苷,即4-羟基-3-吲哚甲基硫苷、4-甲氧-3-吲哚甲基硫苷和1-甲氧-3-吲哚甲基硫苷。红圆地上部和根部总硫苷含量分别为12.13和11.25 μmol•g-1(DW),而白玉地上部总硫苷含量为49.98 μmol•g-1(DW),是根部总硫苷含量〔33.43 μmol•g-1(DW)〕的1.5倍;白玉地上部与根部总硫苷含量显著高于红圆,主要是由于脂肪族硫苷,尤其是3-丁烯基硫苷含量差异引起的;红圆地上部和根部脂肪族硫苷占总硫苷的比例低于白玉,吲哚族和芳香族硫苷占总硫苷的比例则高于白玉。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心里美、超级郑研、沙窝萝卜3个水果萝卜品种肉质根和叶片的硫代葡萄糖苷组分与含量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3个水果萝卜品种肉质根和叶片中均检测到9种硫苷组分,其中包括6种脂肪族硫苷(4-甲基亚磺酰-3-丁烯基硫苷、2-丙烯基硫苷、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5-甲基亚磺酰戊基硫苷、4-甲硫基丁基硫苷、4-甲硫基-3-丁烯基硫苷)和3种吲哚族硫苷(4-甲氧基吲哚甲基硫苷、吲哚-3-甲基硫苷、1-甲氧基吲哚甲基硫苷),但不同品种及器官之间的硫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3个水果萝卜品种肉质根总硫苷含量分别为22 472.84、13 585.86、28 200.70μg·g~(-1)(DM),其中95%以上是脂肪族硫苷;肉质根总硫苷含量分别是叶片的4.56、2.71、4.55倍;肉质根和叶片中主要脂肪族硫苷组分均为4-甲基亚磺酰-3-丁烯基硫苷,分别占总硫苷含量的90.11%~93.92%和63.03~73.72%。  相似文献   

6.
以乌塌菜品种上海小八叶、薹菜品种平度薹菜及变种间杂交后代6-1和6-5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叶片及叶柄中硫代葡萄糖苷的组分与含量,以期了解不结球白菜变种间杂交后代的硫苷变化。结果表明:4份材料的叶片、叶柄中均检测到组分相同的脂肪族硫苷、吲哚族硫苷各4种,而芳香族硫苷只在变种间杂交后代6-1的叶片和叶柄中检测到;参试各材料叶片中总脂肪族硫苷含量、总吲哚族硫苷含量和总硫苷含量均高于叶柄。变种间杂交后代6-1叶片、叶柄中有益人体健康的2-苯乙基硫苷(NAS)和吲哚-3-甲基硫苷(GBC)含量均高于亲本上海小八叶和平度薹菜,表明变种间杂交可以用于改良不结球白菜硫苷组分及含量。  相似文献   

7.
 以129份大白菜 [Brass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Lour.)Olsson] DH系为材料,采用HPLC法,对不同季节生长的大白菜叶片中硫苷的组分和含量进行了研究。在129份材料中均检测到8种硫苷成分,包含3种脂肪族硫苷,4种吲哚族硫苷和1种芳香族硫苷。主成分分析表明脂肪族硫苷3–丁烯基硫苷(NAP)、4–戊烯基硫苷(GBN)和2–羟基–3–丁烯基硫苷(PRO)是大白菜硫苷的主要组分,占总硫苷含量的60%。筛选出了6份高硫苷含量的材料。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脂肪族硫苷NAP、GBN和PRO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某些吲哚族硫苷受环境影响较大,在不同的季节间差异显著;芳香族硫苷2–苯乙基硫苷(NAS)的含量在季节和季节 × 品种间差异显著。不同硫苷间的积累存在相互影响, NAP与GBN、NAP和GBN与总硫苷在两个年份中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64份普通白菜DH系为试材,对不同季节条件下生长的普通白菜叶片中硫代葡糖糖苷(简称硫苷)的组分和含量进行了研究。在64份普通白菜DH系中均检测到8种硫苷组分(3种脂肪族硫苷、4种吲哚族硫苷和1种芳香族硫苷),脂肪族硫苷含量最高,占总硫苷含量的80 %以上,其中NAP含量最高,达50 %,同时发现1份硫苷含量极低的材料。不同材料间脂肪族硫苷变异幅度最大,变异系数均在100 %以上。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季节间脂肪族硫苷、芳香族硫苷和总硫苷含量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方差分析表明,脂肪族硫苷、芳香族硫苷和总硫苷含量两个季节中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基因型与季节之间的联合方差分析显示,吲哚族硫苷在基因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多种硫苷存在明显的季节×基因型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HPLC法,对11个结球甘蓝叶片硫代葡萄糖苷(硫苷)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结球甘蓝叶片中共含有9种硫苷,分别为3-甲基硫氧烯丙基硫苷(IBE)、2-羟基-3-丁烯基硫苷(PRO)、2-丙烯基硫苷(SIN)、4-甲基硫氧丁基硫苷(RAA)和3-丁烯基硫苷(NAP)等5种脂肪族硫苷,4-羟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4OH)、3-甲基吲哚基硫苷(GBC)、4-甲氧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4ME)和1-甲氧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NEO)等4种吲哚族硫苷;IBE、SIN和GBC是结球甘蓝叶片中硫苷的主要组分,三者总量占总硫苷含量的63.60%~91.06%。结球甘蓝叶片总硫苷含量在3.59~19.70μmol·g-1(DW)之间,总脂肪族硫苷含量在2.74~15.15μmol·g-1(DW)之间,总吲哚族硫苷含量在0.81~7.19μmol·g-1(DW)之间。  相似文献   

10.
采用HPLC法测定了3种类型15个花椰菜品种的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s,简称硫苷)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花椰菜品种均含有9种硫苷,包括5种脂肪族硫苷:3-甲基硫氧烯丙基硫苷(Glucoiberin,IBE)、2-羟基-3-丁烯基硫苷(Progoitrin,PRO)、2-丙烯基硫苷(Sinigrin,SIN)、4-甲基硫氧丁基硫苷(Glucoraphanin,RAA)和3-丁烯基硫苷(Gluconapin,NAP);4种吲哚族硫苷:4-羟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4-Hydroxyglucobrassicin,4OH)、3-甲基吲哚基硫苷(Glucobrassicin,GBC)、4-甲氧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4-Methoxyglucobrassicin,4ME)和1-甲氧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Neoglucobrassicin,NEO)。各品种的吲哚族硫苷总含量均高于脂肪族硫苷总含量,其中NEO和GBC是花椰菜的主要硫苷组分,分别占总硫苷含量的42.61%和35.02%。不同花椰菜品种的硫苷总含量差异较大,变异范围在0.3323~4.8728μmol·g-1(FW)之间;紫花菜的总硫苷含量最高,松花菜其次,紧花菜最低。  相似文献   

11.
以3个品种芜菁的种子、叶片和地下根部为试材,对植株生长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总硫代葡萄糖苷和不同种类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分析,为芜菁育种和加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芜菁主要含有8种硫代葡萄糖苷,分别为2-羟基-3-丁烯基硫苷(PRO)、3-丁烯基硫苷(NAP)、4-羟基-3-吲哚基甲基硫苷(4OH)、4-戊烯基硫苷(GBN)、3-吲哚基甲基硫苷(GBC)、苯乙基硫苷(NAS)、4-甲氧基-3-吲哚基硫苷(4ME)、1-甲氧基-3-吲哚基甲基硫苷(NEO)。在芜菁不同生长期,不同种类硫代葡萄糖苷化合物含量有变化。芜菁种子中以NAP含量最高,苗期GBC和NEO含量较高,叶片中以GBN和NEO含量高,而在根中以NAS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以西兰花"耐寒优秀"品种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0、2.5、5.0、10.0、25.0 mg·L-1)的外源物质Na2SeO3处理西兰花,通过测定西兰花中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粗纤维、多酚、总黄酮和硫苷含量,研究了外源物质Na2SeO3对西兰花营养品质和硫苷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强化西兰花营养与活性成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在Na2SeO3不同浓度处理下,西兰花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差异;Na2SeO3处理浓度为5.0 mg·L-1时,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干样粗纤维含量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5.31%、17.99%和6.02%.当Na2 SeO3处理浓度为10.0 mg·L-1时多酚含量最高,而浓度为5.0 mg·L-1时其次,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较对照分别提高20.18%和4.61%;Na2SeO3处理浓度为5.0 mg· L-1促进了西兰花中除ERU和4OH以外的脂肪族硫苷、吲哚族硫苷和总硫苷含量增加,且在所有处理中这些硫苷含量均为最高.综上,以Na2SeO35.0 mg·L-1处理对西兰花营养品质和硫苷含量产生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3.
以6个萝卜品种为试材,对其肉质根中的硫代葡萄糖苷(硫苷)组分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萝卜品种中硫苷总量相差较大,秋红萝卜类型的京红3号含量最高,为480.9μmol·kg-1(FW),其次是京研水果型萝卜,为318.8μmol·kg-1(FW);含量最低的是满堂红,为213.9μmol·kg-1(FW),仅为京红3号的44%。对萝卜中的硫苷组分进行分析,检测出了5种类型的硫苷,分别为4-甲基亚磺酰基-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4-羟基吲哚-3-甲基硫代葡萄糖苷、4-甲硫基-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吲哚-3-甲基硫代葡萄糖苷及4-甲氧基吲哚-3-甲基硫代葡萄糖苷。6个萝卜品种中的硫苷均以4-甲硫基-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为主,占总含量的70.5%~87.5%。  相似文献   

14.
采用 HPLC 法测定分析了29个西兰花品种的硫代葡萄糖苷组分与含量,结果检测到8种硫代葡萄糖苷,包括4种脂肪族硫苷:3-甲基硫氧烯丙基硫苷、2-羟基-3-丁烯基硫苷、4-甲基硫氧丁基硫苷和3-丁烯基硫苷;4种吲哚族硫苷:4-羟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3-甲基吲哚基硫苷、4-甲氧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和1-甲氧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总硫苷含量平均为11.27μmol/g,RAA、GBC 和 NEO 是西兰花三种主要的硫苷成分,分别占总硫苷含量的34.78%、25.02%和23.25%。不同西兰花品种的总硫苷含量变异范围5.60~17.04μmol/g,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硒、锌及其交互作用对春茶亚细胞中硒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倩  王昌全  李冰  李焕秀  刘杨 《园艺学报》2010,37(5):794-800
对茶树叶片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Na2SeO3(0、50、100、200和400μg·mL-1)和醋酸锌(CH3COO)2Zn·2H2O(0、0.2%、0.4%、0.8%和1.2%),研究硒(Se)、锌(Zn)及硒锌交互(Se-Zn)作用对春茶亚细胞中硒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硒各处理下,亚细胞细胞壁部分、膜和细胞器部分、可溶性部分的硒含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硒主要分布在膜和细胞器部分。(2)低中浓度(0.2%~0.4%)的锌处理对各组分硒含量的提高效应明显,而高浓度(0.8%~1.2%)的锌处理抑制了硒的吸收。(3)硒锌交互处理下,硒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均以膜和细胞器部分最大,细胞壁部分次之,可溶性部分再次之。中高浓度硒(100~400μg·mL-1)与中浓度锌(0.4%~0.8%)配合喷施对亚细胞硒含量的提高效应明显,而高锌(1.2%)与不同浓度的硒配比下亚细胞各组分硒含量无明显变化。低中浓度(50~100μg·mL-1)硒与不同浓度锌配合,细胞壁部分和可溶性部分中的硒向膜和细胞器部分转移明显,高浓度(400μg·mL-1)硒与不同浓度锌配合处理,亚细胞各组分间的转移主要表现在膜和细胞器部分与可溶性部分之间。总的来说,单硒和硒锌交互处理亚细胞硒主要分布在膜和细胞器部分,单锌处理亚细胞硒主要分配在细胞壁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谷胱甘肽对硫代葡萄糖苷(GSLs)生物合成的影响,以现蕾期青花菜品种耐寒优秀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及丁硫堇(BSO)对青花菜花球中硫代葡萄糖苷及其相关底物含量、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蒸馏水)相比,5 mg·L-1GSH在处理48 h显著提高了青花菜花球中总硫苷、脂肪族硫苷含量,在24~48 h显著提高半胱氨酸(Cys)含量,在6~24 h显著提高了谷胱甘肽含量,在3~12 h显著提高了硫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45 mg·L-1GSH处理在48 h显著降低了青花菜花球中总硫苷、脂肪族硫苷含量,在3~48 h则显著提高了半胱氨酸含量,在6~48 h则显著提高了谷胱甘肽含量,在3~12 h显著抑制了硫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与CK相比,5 mg·L-1GSSG处理下青花菜花球中总硫苷、脂肪族硫苷含量显著升高,而25、45及65 mg·L-1GSSG处理则对总硫苷、脂肪族硫苷含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外源谷胱甘肽对硫苷含...  相似文献   

17.
薹菜中硫代葡萄糖苷的鉴定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HPLC的方法,以‘京研薹菜’、‘南京小叶薹菜’、‘花叶薹菜’和‘小叶薹菜’4个品种为试材,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对不同品种、不同食用部位(叶片、叶柄)以及不同的生长季节(春季和秋季)薹菜中的硫苷成分和含量进行了研究。4个品种均含有8种硫苷成分,分别为2-羟基-3-丁烯基硫苷、3-丁烯基硫苷、 4-羟基-3-吲哚基甲基硫苷、 4-戊烯基硫苷、2-苯基乙基硫苷、吲哚-3-甲基硫苷、1-甲氧基-3-吲哚基甲基硫苷和 4-甲氧基吲哚-3-甲基硫苷。各品种叶片中的硫苷含量显著高于叶柄;秋季栽培薹菜的硫苷含量高于春季;品种之间所含硫苷成分虽然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不同萝卜品种中硫代葡萄糖苷组份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6个萝卜品种为试材,对其肉质根中的硫代葡萄苷组分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中硫苷总量相差较大,秋红萝卜品种京红3号含量最高,为48.09 umol•kg-1(FW),其次是京研水果型萝卜,为31.88 umol•kg-1(FW),含量最低的是满堂红,为21.39 umol•kg-1(FW),仅为京红3号的44 %。对萝卜中的硫苷组分进行分析,检测出了5种类型的硫代葡萄糖苷,分别为4-甲基亚磺酰基-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4-羟基吲哚-3-甲基硫代葡萄糖苷、4-甲硫基-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吲哚-3-甲基硫代葡萄糖苷及4-甲氧基吲哚-3-甲基硫代葡萄糖苷。6个品种中的硫苷均以4-甲硫基-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为主,占总含量的70.5 %~87.5 %。  相似文献   

19.
硫代葡萄糖苷是十字花科植物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其衍生产物和降解产物在植物防卫反应、特殊风味形成和人体防癌抗癌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硫苷的合成代谢可以概括为:氨基酸侧链的延伸、核心结构的合成及R侧链的修饰,涉及BCATs、MAMs、CYP79s、CYP83s和AOPs等多个基因家族。综述了硫苷合成过程中几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其中MYB转录因子家族12亚族的MYB28、MYB29、MYB76、MYB34、MYB51和MYB122对十字花科植物硫苷合成起主要的调控作用,MYB28和MYB34分别为调控脂肪族硫苷和吲哚族硫苷的主效基因。bHLH类转录因子MYC2、MYC3和MYC4通过作用于MYB类转录因子对硫苷合成起调控作用,WRKY类转录因子WRKY18和WRKY40协同CYP81F2负调控吲哚族硫苷的合成。此外,还介绍了上述几种转录因子在外源生物或非生物刺激后的响应,及参与调控硫苷合成的作用机理。通过对调控硫苷合成的转录因子的研究,可进一步丰富硫苷合成的调控网路,为高含量硫苷的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的分子育种、优质栽培、病虫害生物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黔椒8号"为试材,研究不同质量浓度亚硒酸钠(0(CK)、1.25、2.50、5.00、10.00、20.00mg·L^-1)对辣椒果实品质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宜浓度亚硒酸钠溶液能促进辣椒果实发育、品质和产量的形成,增加辣椒果实硒含量,减少镉铅的吸收,促进果实中微量元素的积累。以叶面喷施5.00mg·L^-1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喷施硒处理辣椒可提高单果质量7.28%、辣椒碱含量32.21%、总糖含量53.22%、维生素C含量33.9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32.84%。硒含量增加0.002~0.016mg·kg^-1、镉含量降低39.30%~58.37%、铅含量降低50%以上。综合试验结果,在显蕾期和初花期喷施亚硒酸钠溶液有利于辣椒品质和产量的形成,以5.00mg·L^-1的喷施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