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20年来,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热潮的兴起,其办学方向、教学质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众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以人文社科类、商业金融等学科为主的项目居多,涉及环境与自然资源方面的合作项目较少,相应的研究也不多。本文以中国教育部批准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与中国4所高等农林院校共同举办的涉林专业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为例,通过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从人才培养与项目管理、林科专业国际化建设、学生服务与管理等3个方面阐述了中加合作办学项目在林业高等教育中的实践与影响。通过对超过550余名项目学生(其中毕业生340名)进行长达10年的跟踪,并在中加高校长期的教学及学生管理的合作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经验总结。研究认为,中加合作办学项目的成功开展离不开互信的合作伙伴关系、公开透明的管理与监督机制、优质互补的教学计划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林业优质教学资源的分享和师资队伍的重点建设。同时,研究认为,项目管理者需要厘清林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学生遇到的问题,注重阶段性总结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有效地实行整改措施,并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建设的实施为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明确提出需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科人才.结合新工科背景,分析了林产化工专业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必要性;总结了北京林业大学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开展"森林生物经济科学与技术"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 优势;介绍了目前该合作办学项目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特...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北京林业大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生物技术—森林科学专业)课程开设情况以及课程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教学科研人员及项目学生开展课程设置问卷调查,对现行中方讲授类课程、中方实验和实习类课程、外方提供的外教课程以及外方拟新增的外教网络课程等设置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了中加合作办学项目课程体系建设的初步成效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最后,针对部分调查对象对课程设置的看法和需求与现行教学计划的规定存在不一致性的问题,提出加强和完善中加合作办学项目(生物技术—森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措施。一是课程设置注重体现"新林科"特色,加强多学科的融合创新,合理增减专业课程,一方面增设林学基础课程和生物信息学课程等中方讲授类课程,另一方面对中方实习类课程的内容进行精简优化。二是发挥中外合作办学优势,多途径引进英文原版教材、双语或英语讲授方式、外方教师、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同时,通过指派中方教师到外方学习和培训,提升中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此外,关注外教课程的授课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改进。三是重视第二课堂,强化毕业论文设计和专家讲座等培养环节,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实验创新能力。四是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及时修订学分互换协议,保障中外双方课程的互补和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4.
北京林业大学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实施的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已历经8年的运行与实践,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取得良好的前期成效。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已经到了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如何进一步拓展专业课程设置以及优化现有教学模式,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该文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办学项目为例,通过对合作办学项目实践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探索专业课程拓展及科学化设置方案,提出模块化课程网络先行-教学随后的国际化教学模式以及教师教育辅助计划,以期对高等学校农林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7年10月25日中加生态示范区推介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和加拿大双方携手共同进一步推动中加合作低碳生态城区试点项目. 加拿大驻中国大使馆、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和加拿大木业在北京举办中加生态示范区推介会暨现代木结构建筑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加拿大驻华大使麦家廉(John Mccallum)、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国际合作处处长仝贵婵、加拿大联邦自然资源部林业工业司代司长Robert Jones以及加拿大木业中国区总裁黄华力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全方位育人的创新教学模式,在高等学校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引入国外教育资源的同时,引发东西方知识和思想的碰撞,如何更好地对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实习类课程教学具有内容涉及知识面广、知识体系复杂并且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从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中挖掘和实践、思政内容与专业基础知识相结合等角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现代生物与林业研究人才。  相似文献   

7.
自2013年开始,北京林业大学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实施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已取得以下成效。一是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方面,在实施"3+2"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人才培养特色。二是教学运行机制建设方面,科学设计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丰富授课方式、引进新型教学方式,以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三是项目管理机制建设方面,建立专门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机构、适应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特点的服务机制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分互认制度,以保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顺利实施。四是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建设方面,建立"教学标准、教学督导、教学反馈与改进"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以教学标准体系规范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建立期中检查和听课制度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基于教学状况调查和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进行教学信息反馈和教学改进,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德合作陕西造林项目,是利用德国政府无偿援款和中方配套资金,在我省实施的林业合作造林项目.从1993年开始,先后实施了中德合作西部(一期)造林项目和中德合作陕西延安(二期)造林项目,在咸阳、宝鸡两市7县和延安市3县,共计63个乡(镇)288个行政村范围内,营造了41397.3公顷高标准的防护林、经济林,并实施可持续经营活动.它是国际先进的林业建设理念、思路和方法在我省大规模应用和实践,也是我省林业推进改革开放、加速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日趋频繁。尤其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国际合作办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有利于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国内,有利于加强高素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开展国际交流的历史悠久,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相关教师具有培养留学生的丰富经验,具备了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优势。基于此,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明确了"以人为本"的国际合作办学指导思想、培养"外语+专业+技能"复合型专业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融合型办学模式;同时,制定了学制为4年的包括强化英语、基础课程学习、专业课程学习3个阶段的教学计划;并创立了强调中外师生互动、中外学生互动、中外信息互动的教学方式。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国际合作办学体系的构建将进一步促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国际化办学进程,加快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整体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业教育》2004,(5):51-51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岑建君在亚洲教育北京论坛上透露,"全国仅有270家自费留学中介属于合格中介,但在市场上活动的有上千家",合格中介不到3成。目前教育部和有关部门已经取消了10多个洋"野鸡"大学,其中包括美国夏威夷大学和美国西南大学在中国开展的合作办学项目。  相似文献   

11.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院校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自2003年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已从非法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向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境外办学方向发展。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既服务了我国整体的对外开放大局,也服务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了高等院校的办学能力和国际影响力。2020年,国家印发了教育部等八部委《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向,最近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高等院校高质量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也提出了要求。通过对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分析,从办学定位、吸纳优质生源、优化培养过程、设计毕业出路等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并介绍了东北林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情况,旨在为高等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德合作造林项目是利用德国政府无偿援助的林业国际合作项目,是我国继“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之后的又一项大型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在我市中德合作造林项目经过5年的实践中,来自国内外的林学、森林经营学、社会经济学专家等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现代林业经营管理技术和  相似文献   

13.
全球林火国际合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严峻的野火形势需要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国际社会的合作,以解决超出一个国家处理能力的森林火灾问题.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的林火专家组和其他联合国组织和区域性组织的参与下,开展了许多林火国际合作项目,如东南亚烟雾管理项目、地中海国家林火合作项目、波罗的海地区合作项目以及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之间的合作项目.通过国际合作,提高了地区和全球的火管理水平.文中介绍了当前全球林火国际合作情况,分析了国际合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1月25-28日,国家财政部、联邦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在北京举办了“中德林业发展合作庆典表彰大会暨国际研讨会”。庆典大会由国家林业局李育材副局长主持,周生贤局长、德国驻华大使、财政部部长助理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词。会上,对中德林业发展合作中评为“优秀项目”、“先进项目办”、“先进个人”和“优秀专家”的给予了表彰,其中“优秀项目”是本次颁奖中的最高奖项,中德合作湖南洞庭湖生态造林项目被评为全国四个“优秀项目”之一,李定一副厅长代表省林业厅上台领奖。共有20位中外专家在国际研讨会上发言,省林业厅柏方敏同志代表湖南项目办在研讨会上做了题为“中德合作造林项目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发言,其清晰规范的财务管理操作程序和出色的多媒体效果,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5.
中德合作湖南洞庭湖生态造林项目是一个“开放式项目”。项目执行计划总投资人民币10149万元,其中德方援款6800万元。1998年至2002年在洞庭湖区实施累计完成营造林合格报账面积3万公顷,占执行计划的82.3%。2002年8月,德国KFW银行评估认为:项目实施顺利,取得的成果令人满意。一、项目财务管理特点作为中德政府间的合作项目,签署了专门的财政合作协议,对项目财务管理有着特别的要求:1.资金来源的“配套制”。项目资金来源多渠道,主要有德方援款,省、市、县配套资金和农民劳务奉献折抵。2.德方援款提取“报账制”。德方援款的到位…  相似文献   

16.
孙昌庆  廖瑞华 《技术与市场》2022,(2):151-152,155
大型合作研发项目进度滞后问题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工期压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命题.在论述大型研发项目工期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分析工期压缩过程中主持单位及合作单位收益的基础上,通过对合作单位和主持单位的收益表达式进行最优化求解,得到了双方博弈的均衡点.讨论了工期压缩的条件,并提出了工期压缩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7.
香港某贸易公司寻找养殖、种植、农、工、矿产品开发项目合作,提供30万元~100万元小额流动资金,年息8.5%,期限3年~5年,回收优秀产品,不需担保,只办理法律见证手续即可,合作者需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及经营能力,项目收入稳定、效益好。因款额有限,请速联系,附邮资2元,索取详细资料。 联系人:张群伟 单位:鸿庆商务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巩义市桐本路89号 电话:(0371) 4381823 邮编:451200项目合作快讯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林业》2008,(8):48-48
8月1日,由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和对外合作项目中心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承办的中韩合作造林项目管理工作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会议由国家林业局对外合作项目中心许强兴处长主持,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高锡林厅长致欢迎辞,国家林业局对外项目合作中心金普春主任致开幕辞,韩国国际协力团中国事务所金光哄所长在会上致辞。  相似文献   

19.
10月19日,由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对外项目合作中心、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联合主办的中德技术合作"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政策与模式"项目总结研讨会在北京国际竹藤大厦举行。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陈凤学、德国驻华使馆经合处一等参赞贝伦斯(DrWBehrens)、商务部国际司康炳建、德国国际合作机构驻华首席代表库曼(AstridsKALAKuHMANN)出席总结研讨会并致辞。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广翠作项目总结。  相似文献   

20.
中德合作湖南省洞庭湖生态造林项目,是利用德国政府无偿赠款,中德合作营造生态防护林和扶贫的国际无偿援助林业项目,旨在通过湖区防洪大堤外营造防浪护堤林,在环湖丘岗山地营造防护林,并实施可持续经营活动,从而改善洞庭湖区的生态环境和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发展农业和保障水利工程建立良好的生态屏障。1997年5月13日,中德合作湖南省造林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项目安排在洞庭湖区的3市8县,即岳阳市的岳阳、临湘、云溪、华容,益阳市的南县,常德市的安乡、澧县、津市,计划营造林3万公顷,实施期5年。经过项目县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