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传统蔓生型豌豆搭设生长架偏低,水肥营养不能平衡供给,导致豌豆茎蔓不能攀援生长到正常空间高度,鲜食豌豆产量和品质不能达到更高水平。通过搭设较高的生长架构,选用蔓生型专用品种,配套绿色高效技术,能够营造出最佳生长环境,有效延长鲜食豌豆开花结荚时间,增加鲜荚采收次数,提高鲜荚产量和商品品质,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相似文献   

2.
鲜食豌豆在云南省保山市冬春季农业生产中占居重要地位,近几年全市播种面积约25万亩,年产鲜荚10万t,总产值4亿元以上,现已成为温凉山区、次热区冬季农业开发和扶贫攻坚的领军产业。由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推广的烤烟套种鲜食豌豆抗旱减灾绿色栽培技术近年来在全市施甸县、隆阳区等5县(区)广泛应用,目前累计推广面积45万亩。  相似文献   

3.
宋洋 《农家致富》2013,(11):6-7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近年来育成了"通蚕鲜6、7、8号"等蚕豆新品种,其中"通蚕鲜7、8号"为江苏省首批鉴定的鲜食蚕豆新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苏鉴蚕豆201205、苏鉴蚕豆201206)。"通蚕鲜6、7、8号"鲜荚、鲜籽粒较大,口味佳,是鲜食蚕豆鲜荚上市和速冻加工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合衢州市免耕栽培的鲜食大豆品种,有效降低鲜食大豆种植成本,增加种植效益,以早熟春季鲜食大豆品种沪宁95-1、浙鲜12及中迟熟品种衢春豆1号、浙鲜9号、浙鲜16号、青酥2号、交大133、辽鲜1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了适宜衢州市春季免耕栽培的鲜食大豆筛选试验。试验地选择连续2年免耕栽培春季、秋季鲜食大豆的田块,采用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施肥量为三元复合肥(17∶17∶17)750 kg/hm2,密度为18万株/hm2。试验结果表明,早熟品种浙鲜12及中迟熟品种浙鲜16和衢春豆1号较适合在衢州地区免耕栽培。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鲜枣年产量为65万吨,其中大部分用于晒制干枣,用于鲜枣出售的不超过10万吨,现有品种如金丝小枣、梨枣、苹果枣、大雪枣等鲜枣供应期仅为2~30天,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喜食鲜枣的需要.中国林业科学家运用现代组培技术培育而成的"鲜枣王"冬枣,作为一个名贵的稀有鲜食品种,日益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正>云南省保山市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便利,气候多样,光热充足,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多种作物。近年来鲜食豌豆在全市发展较快,年种植面积约15万亩,鲜荚总产量约5万t,总产值达2亿多元,现已逐渐成为冬季农业开发的优势作物,产品远销昆明、重庆、成都、广州以及邻国缅甸等地。蔓生型豌豆新品种滇宝先锋长寿仁豌豆于2013年开始由保山市农科所引进种植推广,以其籽粒翠  相似文献   

7.
甜豌豆-鲜食玉米-花菜种植模式是于11月上旬播种甜豌豆,在甜豌豆终花期套种夏季鲜食玉米,并于8月中旬套播花菜,平均甜豌豆纯利1.56万元/hm2、鲜食玉米1.86万元/hm2、花菜1.56万元/hm2,3项作物合计纯利4.98万元/hm2。该模式能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适宜在武汉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的鲜食玉米品种。[方法]引进彩甜糯6号、鲜玉糯4号、万糯2000等10个鲜食玉米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彩甜糯6号、鲜玉糯4、万糯2000、信彩甜糯1号4个品种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且感官等级和蒸煮品质也高于其他品种。[结论]彩甜糯6号、鲜玉糯4、万糯2000、信彩甜糯1号适合在武汉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陆银  吴刚  王陈 《农民致富之友》2014,(12):177-177
<正>南通市是鲜食大豆、鲜食豌豆在江苏省的主要种植基地,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研究形成了西兰花—青毛豆—秋豌豆高效种植模式,增产增效显著。该模式平均亩产西兰花1389公斤,大豆鲜荚1028公斤,豌豆鲜荚586公斤,年产值6000元/亩以上,年纯收益3800元/亩左右。一、茬口配置西兰花于9月上旬育苗,11月上旬移栽,行距0.83米,每亩密度2200株左右。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采收,4月上中旬采收结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90年审定通过了用于鲜食玉米的津鲜一号品种,成为我国第1个专用鲜食玉米品种。津鲜一号品种的创建使天津市成为鲜食玉米品种育种的起源地,鲜食玉米专有名词首次出现在品种审定公告文件中。从2001年开始鲜食玉米品种审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到2013年,天津市共有100个鲜食玉米品种通过审定,种子颜色由黄色、白色,向黄、白、紫、黑、红、花等多种颜色发展,品质以甜、糯等类型相区分。  相似文献   

11.
《云南农业》2022,(8):54-55
<正>1 技术概述1.1 技术基本情况云南省豌豆年种植面积和总产一直稳居全国第一位,2020年豌豆种植面积18.21万 hm2(273.2万亩),占全国14.3%。玉溪市作为云南省豌豆主产区之一,鲜食豌豆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市山区农民种植规模最大、销量最多、农民参与面最广的重要山地蔬菜作物。2020年玉溪市鲜食豌豆面积1.67万 hm2(25万亩)以上,产值超过10亿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尤其是面积和总产量占75%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南方鲜食豌豆栽培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市)。1选择良种选择适合菜用的豌豆品种,包括剥青籽粒用的豌豆、荷兰豆、甜脆豌豆、采收豌豆嫩尖的品种。2合理密植矮生类型品种,一般每亩播种量8~10公斤,行距30厘米,穴距15~20厘米,每穴播种3~4粒,每亩种植3万~3.5万株。半蔓生品种,一般每亩播种量6~7公斤,行距35~40厘米,穴距20厘米,每穴播种3~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于2019年引进试种鲜食春大豆品种"浙鲜16",该品种表现为株型收敛、长势繁茂、抗性强、产量高、豆荚鲜绿、商品性好、食味佳.为促进"浙鲜16"在富阳区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在总结"浙鲜16"在富阳区的示范表现的基础上,对集成的"浙鲜16"稻板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以供当地种植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多渠道引进全国多地鲜食玉米品种52个,并进行玉米粗缩病抗性和鲜穗产量、鲜食品质、风干籽粒产量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为粗缩病感病品种;以鲜食品质为主、兼顾鲜穗产量为原则,推荐糯玉米品种3个(精品超级晶糯、西星白糯2号、渝糯13号)、甜糯玉米品种2个(万糯1号、万糯十一)和甜玉米品种1个(圣园珍甜2号);以风干籽粒产量为指标,推荐西星白糯2号、西星黄糯6号、中糯309、精品超级晶糯和黄糯共5个品种作为淀粉加工型品种。  相似文献   

15.
<正>豌豆是主要食用豆类作物,按照生长习性可分为直立、半蔓生和蔓生,按收获类型可分为干籽粒豌豆和鲜食豌豆,按产区可分为春播豌豆和秋播豌豆[1]。云南省豌豆常年播种面积约17.3万hm2,其中60%~70%种植在山区和半山区旱地,干籽粒产量1.2~1.8 t/hm2,主要以满足自身需要或本地作坊加工生产为主,近几年鲜食豌豆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干豌豆生产面积和产量严重下跌[2],主要原因是干籽粒豌豆品种缺乏、单产较低,种植户积极性不高。靖豌5号是曲靖市农业科学院通过常规杂交育种程序育成的蔓生型干籽粒豌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适宜在衢州市柯城区种植的优良鲜食大豆品种,以加快推进旱粮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方法]以八月白、衢鲜1号、衢鲜5号、六月半(对照)为参试品种,开展鲜食大豆引进试种与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衢鲜1号和衢鲜5号2个鲜食大豆品种的商品性较好,其鲜荚产量均比当地品种六月半增产极显著。[结论]衢鲜1号和衢鲜5号适宜在柯城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苏豌8号豌豆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利用早熟的矮生直立豌豆品种中豌6号为母本,矮生早熟大粒甜豌豆品种S4008为父本,经过杂交和系统选育而成。具有早熟、高产、抗病等优点,2014年苏豌8号及光温处理促进豌豆提早成熟技术通过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品种早熟,荚长6.63 cm、宽1.90 cm,百荚鲜质量1 011.1 g,鲜籽百粒质量52.0 g,鲜籽粒浅绿色,口感柔糯;抗寒性较好,中抗白粉病;一般单产鲜荚约800 kg/667 m2,适合江苏省及相邻省份作保护地或露地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给天峨县鲜食大豆品种的引进、生产和发展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引进的"浙鲜16""浙鲜19""苏鲜豆21号""苏鲜豆22号""南农46""南农J4-3""上海青""毛豆3号"共8个鲜食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其在天峨县种植的适应性表现.[结果]所有品种口感风味好,且能正常成熟收获种子;除"苏鲜豆21号"和"...  相似文献   

19.
对鲜食玉米品种、播种期与播种方式、密度三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 ,品种是影响玉米产量和产值的主效因子 ,播种期与播种方式次之 ,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栽培鲜食玉米高产栽培的最优组合为选用品种津鲜 1号 ,4月 18日覆膜穴播 ,密度保持在 7.5万株 / hm2 。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选地与整地、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猕猴桃—鲜食豌豆套种栽培技术。该技术开发了鲜食豌豆生产新渠道,有效促进了曲靖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正逐渐成为本地区农业产业扶贫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