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我们在江津发现九叶青花椒根部腐烂后导致果实脱落。为此,开展了该病原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真菌属于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zni(Mart.)Szcc],引起九叶青花椒根腐。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内蒙古西部地区一种新病害——胡萝卜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用胡萝卜片接种、有伤口和无伤口胡萝卜肉质根接种及盆栽接种进行致病性测定,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3个菌株F1、F2和F3均表现致病性。经形态学鉴定,F1菌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F2和F3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进一步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病原菌r DNA-ITS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 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鉴定结果和形态学鉴定的结果一致。明确了内蒙古西部地区胡萝卜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为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  相似文献   

3.
蓝莓贮藏期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云南省玉溪市蓝莓采后贮藏期引起果实腐烂的病原真菌种类,以采自澄江地区的蓝莓鲜果贮藏自然发病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病原菌,经形态学观察和ITS rDNA(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区序列测定分析,对相关病原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生病害的蓝莓果实上分离到3株病原真菌,经鉴定3株真菌分别为枝孢菌属(Cladospo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匍柄霉属(Stemphylium);该研究可为澄江地区蓝莓贮藏期腐烂病害的预防和控制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2016—2018年以洛阳地区不同牡丹种植地的根腐病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检测分离物的致病性,同时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基因序列分析对具有致病性的分离物进行鉴定,以明确引起洛阳地区牡丹根腐病发病的主要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从30份根腐病株中共分离获得15株病原分离物,离体致病性检测表明9株分离物具有显著致病性;根据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9株致病分离物为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rDNA-ITS序列和EF-1α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其中7株致病分离物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2株致病分离物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因此,该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是引发洛阳地区牡丹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种类,2种病原菌复合侵染引起根腐病的发生,其中茄病镰刀菌为优势致病菌。  相似文献   

5.
黄瓜嫁接技术在我国已经被普遍应用,用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黄瓜,能够有效地控制枯萎病的发生与危害,并且可增强黄瓜的生长势。但在嫁接黄瓜生长期也出现了萎蔫逐渐致死现象。对病株进行分离鉴定,分析认为几种原因综合为:病原菌、线虫及生理原因所致。致病菌有镰刀菌、腐霉菌、细菌等。一、病原真菌引起的萎蔫植株表现为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反复数日后整株死亡。嫁接的接口以上部分、病茎的维管束无褐变现象。茎基处无缢缩,病株的侧根剥开根皮维管束褐变,严重的根系已经坏死,侧根分离出镰刀菌,进一步鉴定为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和瓜果…  相似文献   

6.
樱桃根颈腐烂病病菌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樱桃根颈腐烂病是樱桃生产中的一种致死病害.本研究在樱桃主产区烟台采集根颈腐烂病样本,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经过接种试验和病菌r-DNA ITS序列分析,鉴定出5种真菌: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赤球丛赤壳(Nectria haematococca)、粗毛栓菌属白腐菌(Trametes hir...  相似文献   

7.
西葫芦根腐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所采集的西葫芦根腐病病株进行分离培养,共得到5种病原菌,分属于疫霉菌Phytophthora和镰刀菌Fusarium2个属。经致病性测定,确定引起西葫芦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疫霉菌,镰刀菌对西葫芦根腐病的发生有加重作用。经鉴定该致病疫霉菌为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anae),主要致病镰刀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8.
镰刀菌引起的魔芋茎腐病是魔芋栽培过程中重要病害之一,为明确贵州省兴义市魔芋茎腐病的病原菌种类,2019年从贵州省兴义市采集魔芋茎腐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基于rDNA-ITS与tef序列分析的分子鉴定方法对分离物进行鉴定,并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经组织分离法共获得3株镰刀菌纯培养物,经鉴定分属于2个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腐镰刀菌(F.solani);致病性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菌株xymy-8没有致病性,茄腐镰刀菌菌株xymy-7、xymy-9有致病性,且致病性有差异,其中菌株xymy-7的致病性强于菌株xymy-9的致病性。试验结果为魔芋茎腐病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玉金香”甜瓜采后真菌病原物鉴定及侵染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中部干旱带甜瓜“玉金香”甜瓜花期和不同生长阶段果实为试材,对采后病害进行系统调查和典型病害的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初步鉴定,从生物学特性和形态学鉴定上探讨病原菌在甜瓜生长阶段的侵染规律.结果表明:宁夏中部干旱带甜瓜采后极易发生真菌病害,主要是黑斑病、粉霉病、白霉病和褐腐病.主要病原菌是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 sp.)、粉红聚端孢霉(Trichothecium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sp.).其中,甜瓜常温贮藏主要病害是粉霉病和黑斑病,低温贮藏的主要病害是黑斑病.“玉金香”甜瓜在从开花至成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均可受到链格孢和镰刀菌的侵染,粉红单端孢霉的侵染主要发生在甜瓜果实成熟期;链格孢的侵染率最高;链格孢和镰刀菌的侵染主要发生在花期和果实转色期.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盐碱地土壤为材料,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琼脂扩散法筛选获得对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BM1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JS6-1和JS3-4。两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甜瓜果腐病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90和21.05 mm,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JS6-1和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 JS3-4。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两株菌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KW1、香梨黑斑病菌链格孢菌Alternatia alternata HB2、香梨腐烂病菌Valsa mali var. pyri FL1等9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酶活及产铁载体测定结果表明,两株菌可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葡聚糖酶和铁载体等物质。采用酸沉淀法提取两株菌脂肽类物质,并以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BM1为指示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脂肽类粗提物对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55和19.05 mm,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定引起哈密瓜(Cucumis melo L.)果蒂处的果肉腐烂病原菌种类,以及对不同宿主的致病性检测,探讨光照、温度、pH值、碳源、氮源及不同药剂处理对该菌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哈密瓜镰刀果腐病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发病的哈密瓜果实中分离病原菌,结合形态学与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转录延伸因子EF-1α和组蛋白Histone3序列的分子鉴定确定病原菌种类。测定不同的培养温度、pH、碳源、氮源、光照及需氧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用NaHCO;、硼酸、施保功、苯甲·嘧菌酯和纳他霉素处理,观察各种药剂的抑菌效果。再用罗丹明123、健那绿B、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Mito Tracker;Red CMXRos)及溴化丙啶(PI)染色,了解不同药剂处理对病原菌细胞膜透性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用安全性较高的纳他霉素对哈密瓜进行室内防效实验,了解纳他霉素对病原菌的防治效果。【结果】病原菌为哈密瓜果腐变红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编号ZJHM-01),孢子形态呈镰刀状,长度为25.4~35.5μm,宽度为3.3~5.4μm;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宿主具广谱性,光照能促进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 H为7~9,最适碳源为淀粉、山梨醇和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牛肉膏。1.0%NaHCO;、1.2%硼酸、0.025%施保功、0.016%苯甲·嘧菌酯和40 mg·L^(-1)纳他霉素均能完全抑制病原菌生长。罗丹明123染色结果发现,1.0%NaHCO;、1.2%硼酸和30 mg·L^(-1)纳他霉素处理使菌丝的细胞膜透性增加;健那绿B和Mito Tracker;Red CMXRos染色发现,药剂处理降低了菌丝的线粒体活性;PI染色结果表明,病原菌细胞膜完整性遭到破坏,线粒体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受损。纳他霉素室内防效表明,纳他霉素处理的果实发生病害时间明显延后且症状减轻,说明纳他霉素具有较好的防病效果。【结论】果实采收期,生产上用施保功和苯甲·嘧菌酯防治哈密瓜镰刀菌果腐病。果实采收后,用1.0%NaHCO;、1.2%硼酸和40 mg·L^(-1)纳他霉素浸泡果实处理以降低哈密瓜镰刀菌果腐病的发生率。从食品安全性考虑,纳他霉素应该作为哈密瓜采后镰刀菌果腐病防治的首选药剂。研究结果为哈密瓜镰刀菌果腐病防治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2020年5-7月采集的甘草根腐病植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并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甘草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研究了各种培养基、光、pH、温度、碳和氮源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期明确危害新疆甘草生长的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和病原菌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的96株真菌菌株,在科赫式法则中产生了与田间一致的发病症状,明确了新疆根腐病的病原菌是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其最适培养条件为自然pH的PDA培养基接种,置于25~28℃光暗12 h交替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相似文献   

13.
凤舞剑  朱强  白耀博  曹丹  陶佩琳 《蔬菜》2021,(12):40-45
为了有效防控草莓根腐病,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徐州地区草莓根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离、纯化后获取了5个真菌菌株,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碱基序列测定结果比对发现:CMGF-1是胶孢炭疽菌或其亚种,CMGF-2和CMGF-3是棒孢拟盘多毛孢或其亚种,CMGF-4和CMGF-5是串珠镰刀菌或其亚种。黑根根腐的致病菌主要是镰刀菌和拟盘多毛孢菌,而红中柱根腐的致病菌是胶孢炭疽菌。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广西柠檬疫菌褐腐病的病原,开展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和基于rDNAITS、coxⅠ和β-tubulin三个DNA片段序列的分子鉴定等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广西柠檬疫菌褐腐病的病原菌为柑桔褐腐疫霉菌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  相似文献   

15.
以非洲菊根腐病发病植株为试材,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引起非洲菊根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研究了分离物对非洲菊的致病性,并通过形态学结合rDNA-ITS和TEF-1α序列的分子系统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以期明确非洲菊根腐病的病原菌类型.结果 表明:从典型病根上共分离获得8株菌株,分别为FZJf 1-1、FZJf 1-2、FZJf 1-3、FZJf 2-1、FZJf 2-2、FZJf 2-3、FZJf 3-1和FZJf 3-2;8株菌株均能导致非洲菊幼苗出现典型的叶片枯萎和根腐症状,其中菌株FZJf 1-1和FZJf 1-3致病力最强,接种第3周植株开始发病,其次是菌株FZJf 2-1,接种第5周植株开始发病,其余菌株致病性较弱;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系统学特征鉴定出6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分别是FZJf 1-1、FZJf 1-2、FZJf 1-3、FZJf 2-1、FZJf 2-3和FZJf 3-2,1株为茄类镰刀菌(F.solani)FZJf 2-2,1株为层出镰刀菌(F.proli feratum) FZJf 3-1,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为优势病原菌,茄类镰刀菌(F.solani)和层出镰刀菌(F.proli.eratum)为弱势病原菌.  相似文献   

16.
以感病红果臭椿幼苗病株为试材,采用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鉴定方法,研究了引起红果臭椿苗期病害致病菌的种类,以期为其苗期病害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从而提高红果臭椿的成活率,为园林绿化提供充足的苗源。结果表明:红果臭椿苗期病害有5种致病真菌,分别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腐皮镰刀菌(F.solani)、极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和新棒孢拟盘多毛孢菌(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其中腐皮镰刀菌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7.
苹果霉心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珍 《山西果树》2010,(1):53-53
1 苹果霉心病的发生 苹果霉心病又叫心腐病或霉腐病,只危害果实,主要表现在心室霉变和果心、果肉腐烂。该病是由细交链孢菌、粉红聚端孢霉菌、镰刀菌、头孢霉菌等多种病菌引起的。这些病菌随风雨和气流传播,苹果开花时,随着花朵开放,病菌首先在花器的柱头、花丝、萼片等组织上定殖;落花后,  相似文献   

18.
番茄颈腐根腐病病原菌鉴定与抗病种质材料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在山东寿光农户种植番茄的日光温室内采集典型颈腐根腐病症状的发病植株进行病原分离、纯化,结合形态学观察及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番茄颈腐根腐病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radicis-lycopersici)。利用源自秘鲁番茄颈腐根腐病抗性基因Frl的共显性标记C2-25,对田间未表现典型颈腐根腐病症状的25份种质材料进行鉴定,鉴定出19份纯合抗病材料,2份杂合抗病材料,4份纯合感病材料,此结果与人工接种病原菌鉴定方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番荔枝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防真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荔枝根腐病是番荔枝的严重病害。在广东湛江番荔枝果园中,从病根中分离到了5种不同的真菌菌株,其中有致病力的3种:寄生疫霉(Phytophthoraparasitica)、棕榈疫霉(P.palmivora)、镰刀菌(Fusariumsp.),镰刀菌的致病力最强,寄生疫霉次之,棕榈疫霉的致病力较弱。致病力测定表明了以上二3种真菌菌株均有可能为湛江番荔枝根腐病的病原菌。分别以各病原菌为靶标,用对峙培养法,从果园健康番荔枝的根际土壤和果实、叶片筛选到了3个对上述病原物都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经初步鉴定均为木霉菌(Trichodermasp.)。防效测定表明,这些拮抗菌株均有很好的防效,是极具开发潜能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20.
1症状 番茄果腐病根据病原可分为镰刀菌果腐病和丝核菌果腐病。这两种病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危害将要成熟的果实。番茄果实感染镰刀菌果腐病后,果面初呈淡色斑,后变褐色,形状不定,无明显边缘,扩展后遍及整个果实,湿度大时,病部密生略带红色棉絮状菌丝体,致果实腐烂。番茄丝核菌果腐病在番茄苗期即可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