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宁晋县是农业大县,常年种植小麦、玉米12.67万hm~2左右,同时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应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是解决地下水超采的重要途径之一。2020年,宁晋县作为全邢台市唯一试点,实施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浅埋滴灌节水技术项目266.67 hm~2,笔者总结了该项目工作的实施经验,针对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挖掘小麦丰产潜力,提高小麦品质,近年来金塔县通过开展小麦浅埋式滴灌栽培技术的研究和试验示范,取得了增产、节水、节肥、省工、增效的效果。本文从播前准备、机械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技术管理中注意的事项5个方面总结了金塔县小麦浅埋式滴灌栽培技术,以期为金塔县小麦浅埋式滴灌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为加快浅埋滴灌节水技术在全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试点的推广应用,便于市县及有关经营主体了解春季管理重点和节水灌溉技术措施,3月18日,我省在石家庄市无极县召开了小麦玉米浅埋滴灌节水技术实施主体现场培训会。为了推动地下水压采,减少小麦、玉米灌溉用水,近年来,我省各地积极创新了固定立杆式喷灌、地埋伸缩式喷灌、卷盘式淋灌、微喷带式喷灌等多种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探索了不少节水模式。保定市高阳县硕丰农业公司在河北农大专家的指导下,借鉴新疆等地在棉花上推广滴灌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模式研发与应用》课题针对小麦玉米传统地面漫灌灌水量大导致水分利用率低、地下水超采严重等问题,采用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面向地下水严重超采的环渤海低平原地区,重点开展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不同技术模式研究,并有机集成其他适用技术,构建适宜环渤海低平原地区的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和种植制度,建立示范基  相似文献   

5.
玉米无膜浅埋滴灌节水控肥增效种植技术及示范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无膜浅埋滴灌节水控肥增效种植技术是为了破解长期制约内蒙古地区玉米生产水资源过度超采、浪费严重,种植方式粗放,水肥利用效率不高,地膜污染严重等诸多瓶颈问题,经过多年、大量的试验研究,探索集成的区域针对性强的重大创新性技术,经多年的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内蒙古地区实现藏粮于技和优势产区玉米生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大小垄浅埋滴灌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是我旗玉米中低产田改造和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该技术包含玉米大小垄浅埋滴灌带种植和全程机械化两个集成技术。适合所有耕地,尤其是在干旱的沙坨、盐碱地等中低产田及地势起伏无法进行喷灌、修畦田的地区。一、生产技术(一)玉米大小垄浅埋滴灌带种植技术玉米大小垄浅埋滴灌带种植技术是指在幅宽120cm内,以小垄35cm种植双行玉米,以大垄85cm作为间距,在  相似文献   

7.
《新农业》2020,(5)
正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是根据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改进的一项新型实用技术模式,即在玉米宽窄行种植且不覆地膜的前提下,利用改进后的浅埋滴灌播种机具,在窄行间将滴灌带浅埋于土壤2~4厘米处,从而实现水肥一体化的种植方式。1技术优势1.1节水、节肥相对于大水漫灌和低压管灌模式,无膜浅埋滴灌只是在窄行至宽行两侧20厘米部分湿润土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示范,引导农民改变传统落后的高耗水小麦种植模式,推广农业节水种植模式,以综合治理农业地下水超采的问题。本文阐述了节水小麦品种试验示范采取的措施,并总结了取得的成效,以期为推广节水农业技术、综合治理农业地下水超采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20年在内蒙古通辽市3个高效节水核心示范区采用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种植玉米,以农户大水漫灌模式为对照,开展了水电能耗和产量效益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膜浅埋滴灌技术模式能耗、成本均较农户模式低,单产、纯收益比农户模式高,浅埋滴灌模式在省水、省电、省工的同时实现了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0.
<正>辛集市常年种植小麦60万亩,亩产450 kg左右;2014年亩产480 kg,创历史新高。为配合《2015年度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农艺节水相关项目实施方案》,切实转变长期以来单纯追求高产的发展思路和依靠超采地下水换取产量的生产方式,减少地下水开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和农艺节水集成技术,在保持小麦产量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大幅度节约粮食生产用水,实现地下水超采综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3种不同灌溉方式对西辽河平原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为该地区玉米不同灌溉方式下氮素高效利用调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大田对比的方法进行,供试品种采用农华101,密度5 000株/亩,以当地农户生产灌溉定额为设定灌额,测定和分析了玉米氮素积累与转运及籽粒产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2019年和2020年2年中,浅埋滴灌条件下氮肥偏生产力最高、膜下滴灌条件下最低,二者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各处理间氮素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氮素利用效率以浅埋滴灌最高,大水漫灌次之,膜下滴灌最低,其中2019年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020年浅埋滴灌和大水漫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膜下滴灌;玉米籽粒产量以浅埋滴灌和大水漫灌最高,二者与膜下滴灌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综合结果分析可知,浅埋滴灌是西辽河平原玉米生产上较适合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选择适于西辽河平原春玉米生产的灌溉方式,于2018—2020年在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采用3种灌溉方式——浅埋滴灌、膜下滴灌和传统畦灌开展试验,探究其对春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吐丝后,通辽市和赤峰市浅埋滴灌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P<0.05)高于传统畦灌。浅埋滴灌下,玉米茎鞘干物质转运率和转运贡献率较膜下滴灌、传统畦灌分别高9.31%、15.25%和13.45%、29.07%,叶片干物质转运率和转运贡献率分别提高15.17%、32.38%和6.93%、47.82%。在3种灌溉方式下,春玉米吐丝前、吐丝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均与产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总的来看,浅埋滴灌下春玉米的产量较膜下滴灌和传统畦灌平均增产3.43%和7.43%,膜下滴灌较传统畦灌平均增产3.87%。在灌溉水利用效率上,浅埋滴灌和膜下滴灌均显著(P<0.05)高于传统畦灌;在氮肥偏生产力上,除2018年兴安盟试验点外,浅埋滴灌均显著(P<0.05)高于传统畦灌。综合产量、水氮高效利用等因素,浅埋滴灌的灌溉方式为西辽河平原和拟生态区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正1700万亩河北省自2014年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以来,着力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试点区农业用水效率明显提高,初步形成压采能力15.2亿方,减缓了地下水下降趋势。今年,河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范围由原来的5个市63个县,扩大到9个市115个县。小麦节水品种再推广700万亩,累计达到1700万亩,占小麦播种  相似文献   

14.
玉米宽窄行浅埋式滴灌栽培技术是指玉米按宽行80 cm、窄行30 cm播种,并在窄行铺设浅埋1.5~2.0 cm滴灌带,可以根据玉米生长规律,及时供给玉米不同生长时期所需的水肥,保证玉米前期生长和后期干物质运输积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水肥利用率,最终获得优质高产玉米。2016—2017年鄂托克旗农业技术推广站科技人员在赛乌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试验种植13.33 hm2宽窄行浅埋式滴灌玉米试验田,实现产量13 125 kg/hm2,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滴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土壤氮素平衡、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吉林省半干旱区滴灌玉米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吉林省松原市民乐村进行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即覆膜滴灌水肥一体化(DFM)、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DF)、浅埋滴尿素处理(DIU)、浅埋滴水处理(DI)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于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采集植株样品,分为茎秆、叶片和籽粒三部分,测定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含量,分析玉米关键生育时期植株养分吸收利用特性。在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采集0—100 cm土层土样分析土壤氮素平衡情况,采集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0—200 cm土层土样测定土壤含水量,分析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结果】滴灌施肥处理(DFM、DF、DIU和DI)两年玉米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10.3%—20.6%,在干旱年份(2018年)的增产幅度(13.7%—27.9%)大于多雨年份(2019年)的增产幅度(7.2%—13.7%),还提高了成熟期玉米氮、磷、钾积累量,提高幅度分别为15.7%—31.7 %(P<0.05)、11.0%—35.6%(P<0.05)和5.2%—20.9%,尤其提高了吐丝后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提高63.1%—95.2%(P<0.05)、11.6%—63.0%和40.0%—110.0%(P<0.05);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了21.8%—33.9%,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13.8%—92.0%。覆膜滴灌(DFM)与浅埋滴灌(DF)处理相比,在干旱年份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在多雨年份差异不显著,覆膜滴灌显著降低了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74.2%,二者净收益无显著性差异,DFM处理的产投比显著低于DF处理。在浅埋滴灌条件下,DF处理与DIU处理间的玉米产量、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均不显著;DF处理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磷钾积累量显著高于DIU处理;DF处理与DIU处理的净收益和产投比均无显著性差异;DI处理在干旱年份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FP处理13.7%,在多雨年份并不显著,还显著提高了成熟期的氮磷积累量和吐丝后的氮钾积累量,DI处理的净收益与FP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但产投比显著低于FP处理。【结论】滴灌施肥模式在半干旱区可提高玉米产量、成熟期氮磷钾积累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在干旱年份效果显著。覆膜滴灌技术在干旱年份优势大于浅埋滴灌,但产投比显著低于浅埋滴灌技术。浅埋滴尿素模式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净收益和产投比与浅埋滴灌水肥一体模式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成本较低的浅埋滴尿素模式简化了生产环节,还可达到一定的增产效果。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浅埋滴尿素模式是适宜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生产的滴灌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国家将河北省列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唯一试点省份后,河北省农业厅下大力气治理省内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地区,压减了依靠深层地下水灌溉的冬小麦面积76万亩。根据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要求,馆陶县自2014年,实施季节性休耕(将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改为只种玉米一年一熟制),项目共实施调整种植模式0.5万亩,亩均节水180 m~3,实现压采能力90万m~3。2015年又新增实施面积1万亩,改冬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为油  相似文献   

17.
<正>临漳县地处河北省最南端,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556 mm,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在临漳县粮食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冬小麦的灌溉用水占全部作物用水量的50%,小麦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多年的地下水过度超采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引起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针对近几年山东省青岛地区出现的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严重超采的现状,青岛市农技站将"节水增粮"确定为粮食示范区的核心目标。按照"大幅压采地下水,稳夏增秋,确保总产"的技术路线,把"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主体示范技术。平度市蓼兰镇承担了开展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水分运筹、高效施肥、抗逆稳产、品种优选、配套播种等试  相似文献   

19.
浅埋区地下水位对作物生长有较大影响,为探明不同作物最适宜的地下水埋深,在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开展了系列原型观测实验,探寻砂姜黑土和黄潮土两种土壤,分别种植小麦、大豆、玉米情况下的最优地下水埋深控制。结果表明:(1)不同作物在不同土壤上种植的最优地下水埋深不同:小麦和大豆在两种土壤上种植的最优地下水埋深均为1.0m;玉米在砂姜黑土上种植的最优地下水埋深为0.8m,在黄潮土上种植的最优地下水埋深为1.0m。(2)土质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种植小麦条件下,砂姜黑土产量比黄潮土高;种植大豆条件下,砂姜黑土产量比黄潮土低;种植玉米条件下,在[0.2,0.6]埋深区间,砂姜黑土产量比黄潮土高,在[1.0,5.0]埋深区间,砂姜黑土产量比黄潮土低。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已经实施3年,亟须对地下水压采效果进行评估。本文以河北省广平县为研究对象,收集评估区自然地理数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数据、农业信息数据、水资源基础数据、长序列降水数据、地下水埋深数据、农业用电量数据以及其他相关基础数据,并开展相关抽水试验;利用有效降水与开采量曲线(P-W)计算出地下水的压采量,分析了2014年广平县在水利和农业2个方面压采目标的完成情况;同时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做出客观评价,为以后开展类似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