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3.
<正>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开展首批重点防治工作的有四大片,包括六个省的78个县,实施防治的小流域795条。按照规划大纲要求,每条小流域仅规划表格就达7张,面对数量庞大的数据和表格,仅靠人工方法,难以保质保量地尽快完成审查汇总工作。运用微机容量大、运行快速准确的特点,来完成此项艰巨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特点及其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上游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笔者通过对长江上游重点防治区的实地考察,分析了该地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及搞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同时还认真总结了三年来开展“长治”工程的经验,并对“长治”工程的特征及效益进行了评价。笔者最后对进一步搞好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自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以来,上游7省(市)深化水土保持改革,推进水土保持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一是加强配套法规建设,不断完善水土保持法制体系;二是强化预防监督,有效控制了人为水土流失;三是坚持综合治理,持续发挥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四是加强部门协作,发挥了资源整合的聚合效应;五是不断深化改革,激发了水土保持发展活力。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对长江上游生态整体改善和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意义重大,结合当前水土保持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建议继续做好以下重点工作:创新体制机制,以改革推进水保工作;依法行政,强化监督管理;因地制宜、分区防治,实现水土保持效益最大化;注重自然恢复,加强封育保护,促进生态改善;搞好顶层设计,以规划引领水保发展;加强部门协作,合力共建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6.
凌源市在大凌河中游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过程中 ,以符合凌源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松槐带帽 ,果牧拦腰 ,两田穿靴 ,一龙坐底”的“金字塔”模式为蓝本 ,对小流域进行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 ,经过 5年连续奋战 ,使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由治理前的 64 6%降到 15 5 % ,年均土壤侵蚀模数由 3 40 6t/km2 降到 65 2t/km2 ,农、林、牧、果占地比例由 1∶0 87∶0 12∶0变为 1∶2 69∶0 2 6∶0 3 5 ,森林覆盖率由 2 2 4%提高到 46 6% ,林、草覆盖度由 2 2 6%提高到 60 9% ,农业收入增加 162 4 2万元 ,不仅显著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而且显著增强了项目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介绍了基本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正> 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一的我省贡水流域6个县(市),在各级党政的重视和强有力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经过水土流失区广大干部群众5年来的艰苦努力,第二期第一阶段重点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最近,在自查自验的基础上,贡水流域6个县(市)全部顺利通过省组织的复验.贡水流域第二期第一阶段重点治理工作从1993年开始,至1997年结束,范围包括兴国、于都、宁都、会昌、瑞金、石城6个县(市),总面积16913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813.78km~2,是我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5年来,在国家的重点扶持下,6县(市)广大于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大打治理水土流失的人民战争,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36.3km~2,占原有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6.5%.在实施重点治理的123条小流域中,累计完成治理面积16.08万hm~2,占国家下达计划任务的122.4%.其中兴建水平梯田732.1hm~2,建设水土保持林5.71万hm~2,开发经济果木林1.76万hm~2,种草6877.8hm~2,封禁治理7.8万hm~2,修筑塘堰、谷坊、拦砂坝等水保设施4363座(处),累计投入劳动工日3912.41万个,完成土石方5703.78万m~3;累计投入资金42037.0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2060万元,地方匹配2869.22万元,群众自筹(含投劳、投肥折款)37  相似文献   

8.
坚持生态修复与重点治理结合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昌市夷陵区位于风景秀丽的长江西陵峡畔,严重水土流失是长期以来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如何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采取重点治理与生态修复、综合治理与重点管护结合、生态修复与科学研究结合、国家投资与自筹资金结合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二期工程的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简述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从1993年实施二期工程以来,由于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进一步重视、治理的质量、规模、标准不断提高、效益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上游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紫色土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在对紫色土坡面产流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紫色土坡面产流特征对水土流失的作用机制以及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结果表明:紫色土坡耕地产流模式以蓄满产流为主,壤中流在坡面径流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大;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导致土壤粗骨沙化,土壤养分流失途径与营养元素的溶解性有关,易溶的N、K主要以溶解态流失,易被土壤固定的P主要随土壤颗粒流失;壤中流是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外营力之一,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必须对其加以干预。提出长江上游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策略与"增渗防冲、排水保土,先排后蓄、蓄以为用"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 1983年,由全国第四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确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将黄河流域的无定河流域、三川河流域、皇甫川流域及甘肃省的定西县,海河流域的永定河上游,柳河流域的闹德海水库以上,长江流域的葛洲坝库区及江西省兴国县等八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列为国家重点治理区。这些重点区,涉及到9个省(区)、  相似文献   

12.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山西省实施规划(2013—2017年)治理范围共涉及29个县(市)。按照山西省水土流失类型分区,项目区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黄土丘陵阶地区、土石山区4个水土流失类型区。分析了各水土流失类型区的自然环境和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对于黄土高原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国八片重点治理的巨大成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经国务院批准,从1983年开始,在黄河流域、海河流域、辽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选择了八片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开展重点治理,这是我国开展最早的一项国家级水上保持重点治理项目.十几年来,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和水土保持部门的共同艰苦奋斗,全国八片重点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治理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八片治理的成功,证明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是十分英明上确的,也际志着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开始从分散治理走上有计划、大规模治理的新阶段,这对于全面推动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2007年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以来,松桃苗族自治县边治理、边总结、边探索,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坚持将水土流失治理与经济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多渠道筹集治理资金,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参与,逐步探索出了适合本县实际的治理模式,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上游环境演化与水土流失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江上游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水土流失的演化过程,将长江上游近5000年划分为5个水土流失期:1.无明显水土流失期(公元前316年以前);2.水土流失渐增期(公元前316~1644年);3.水土流失期明显增长期(1645~1949年);4.水土流失猛增期(1950~1988年);5.水土流失局部控制期(1989~2010年)。  相似文献   

16.
三合小流域位于古县东南部的红寨村,流域总面积13.8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1.72 km^2,占84.92%。自古县2013-2017年被纳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区以来,该小流域被列入重点治理范围,经过强化治理,治理程度大为提高,综合效益显著。在分析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了建设目标任务与措施规模,并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7.
搞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增强山区农业发展后劲黎安田(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武汉430010)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是国家在长江上游贫困山区开展综合治理的一项重点工程。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控制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关系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上游流域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四大片”重点水土流失区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植被处于逆向演替状态。水土流失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严重障碍,也是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农村贫困的根源,它不仅关系着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危,而且影响着整个长江干流的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设生态农业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陡坡耕地的出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坡耕地面积5491 万hm2 ,占耕地面积的628 % ,其中> 25°的陡坡耕地约占坡耕地面积的1/5 。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影响群众生活,而且可能会加剧冲沟侵蚀。宁南县将一些25°~30°的陡坡地集中连片改造为梯地,并配套有较完善的坡面水系工程,不但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而且作物产量和产值大幅度提高。因此,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 25°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工作不能一刀切。光热条件好、人多地少的地区,可以将25°~30°的陡坡地集中连片改造为梯地,配套完善的坡面水系,以取得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