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清军 《现代农业》2013,(11):27-27
近年来玉米螟为害逐年加重,已影响到赤峰市玉米的高产、优质和高效。为此,对近年来玉米螟的发生为害特点、严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夏玉米田桃蛀螟幼虫发生为害系统调查和成虫系统监测表明,夏玉米田播种期至抽雄期均未发现桃蛀螟明显发生为害,玉米灌浆期出现幼虫为害盛期,主要为害玉米雌穗,玉米全生育期只出现1次发生为害盛期。4—7月桃蛀螟成虫零星发生,没有明显盛期,8—9月出现明显盛期,成虫发生盛期和幼虫发生盛期相互印证。桃蛀螟发生为害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8月气温偏高、降雨偏少,有利于桃蛀螟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3.
蔡娟娟  叶建人 《农技服务》2011,28(3):292-292
2010年调查了蜗牛在不同蔬菜上的发生和为害情况。结果表明:蜗牛喜食大白菜、青菜、番茄和豇豆等作物,对综合防治蔬菜蜗牛为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草地螟是一种杂食性的害虫,具有暴发为害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因草地螟幼虫转移为害,虫口密度大,曾在宁武、朔州阻碍了火车的正常运行.进入21世纪后,草地螟的为害又开始回升.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福建省云霄县2004-2013年水稻三化螟发生动态及其为害情况,结果表明,三化螟灯下诱集数量、田间残留量及发生为害程度总体属轻发生趋势。由于当地晚稻收割后大面积开发冬种生产,恶化了三化螟赖以生存发育繁衍的越冬场所,使三化螟种群数量大量减少。  相似文献   

6.
阜阳棉区棉蚜于4月下旬至5月初迁入棉田,5月中旬至6月下旬进入苗蚜为害盛期,7月份是伏蚜为害高峰期,伏蚜为害程度重于苗蚜。受气候、生态环境改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棉蚜在阜阳棉区发生为害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7.
皖西大别山林区黑翅土白蚁发生类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厚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4):58-59,61
通过访问调查、踏查和设立标准地详查,对皖西林区黑翅土白蚁的发生情况和为害类型进行了调查.基本弄清了黑翅土白蚁的发生为害情况,初步确定了黑翅土白蚁的为害类型,并根据其为害分级标准、蚁巢分布密度和蛀损值,将皖西林区划分为控制区、轻灾区和常现区3种为害类型.最后提出了工程治理的分类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根据仪征市10多年来的调查数据和相关试验结果,分析了二化螟在单季稻区以及杂交稻、粳稻混栽情况下的发生规律,并据此探索了相对应的测报技术规范。结果表明,二化螟的为害特点是1、2代主要为害杂交稻,第3代为害粳稻,粳稻是当地3代过渡世代的桥梁田。依据全国和江苏省测报办法,明确每一代测报定性关键调查项目、方法和要求,形成了适合仪征市的二化螟测报技术规范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9.
大豆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卷叶螟又名大豆卷叶虫、大豆卷叶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除为害大豆外还为害绿豆、菜豆、花生等豆科植物.近年来,大豆卷叶螟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尤其是1999、2000年一般田块卷叶株率30%左右,严重田块卷叶株率达80%以上.为此,笔者对其为害症状、发生规律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玉米螟是为害玉米的世界性大害虫。根据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与为害特点,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调查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幼虫在益阳市从5月下旬至11月底都有幼虫发生为害,只是量的多少不同而已,每月一个高峰期,一般都在中下旬,共7个高峰期,尤以8月发生量最大,5、6、11月发生量少,基本不构成为害.在白天一天中,晴天09:00前是为害高峰期,下午17:00后进入为害高峰期;阴天10:00前是为害高峰期,下午16:00后进入为害高峰期.为害的蔬菜作物主要是十字花科类、豆类、茄果类、葱蒜类、芦笋、菠菜、菜用红薯叶等.  相似文献   

12.
地下害虫在陕西岐山的发生为害有加重趋势。根据其发生特点,从群众防治意识淡化、大量秸秆还田、未腐熟有机肥的广泛使用以及气象因素等方面分析了为害加重原因,并从农业、物理及化学防治方面提出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祥云县水稻稻飞虱2009年重发生,2010年偏重发生,2011再度中等发生,具有偶发性、暴发性强、来势猛、隐蔽为害性强的特点。稻飞虱迁入高峰时期为6月中旬至8月初,主要为害时间大约在7~8月,祥云县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稻飞虱的为害,减少了其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福寿螺发生为害习性观察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寿螺发生为害的调查和生活习性的观察,初步掌握其为害情况、发生世代、繁殖速度和生态习性,并提出了螺害的防治策略和措施,为控制螺害的扩散蔓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bner]属鞘翅目夜蛾科,亦称棉桃虫、钻心虫,主要为害棉花、玉米、茄果类蔬菜等作物,是一种蛀蕾、果的害虫.但近年来该虫在张掖地区啤酒花上为害较重,其发生为害程度逐年加重,主要取食啤酒花的幼叶和花体,造成啤酒花产量降低5%~10%,为害严重时减产30%~40%,而且还影响品质.  相似文献   

16.
宋元周  黄正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4,(10):2942+2951-2942,2951
介绍了铜陵白姜姜螟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以便更好地控制为害,提高防效。  相似文献   

17.
1.初步观察稻苞虫在武汉地区一年发生6代,第1代于4月中旬前后出现,为害野菱白及游草;第2代于5月间转入早稻为害,但数量少,为害轻;第3代于6月间为害中稻,数量较多,为害较重;第4代为害一季晚稻,数量最多,为害最重;第5代为害二季晚稻,数量显著减少,为害较轻;因之在防治上应以一季晚稻为主要防治对象。 2.生活史不整齐,各代重叠,但根据各种虫态和幼虫各龄虫的集中情况,可作短期的虫情测报,特别是7月中旬充分掌握虫情,及时防治是保证产量不使成灾的关键。 3.稻苞虫的天敌是种类多,形体小与其发生数量呈现了密切关系。当年稻苞虫能否是大发生,是在当年具体环境条件下所引起的死亡率与生存率的高低所决定。 4.凡1~3月份平均温度高,相对湿度大,当年有大发生的可能性,反之可能性小;6~7月份的雨水分布和大发生有密切联系,在一般雨量年份,6月下旬至7月上旬降水频度和强度均大,7月下旬即有大发生的可能性,仅7月中旬降水频度和强度均大的情况下,有中等发生的可能,在特殊雨量年份,6月下旬或7月上旬,降水频度和强度特大,可以引起大发生。 5.在早中稻时期,特别是中稻时期,结合中耕薅草,彻底摘毁虫苞,可以压低第4代虫数的来源,消灭为害,在...  相似文献   

18.
在温岭市进行了柑橘小实蝇为害柑橘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柑橘小实蝇主要为害当地的柑橘早熟品种"早熟(宫川)蜜柑";在温岭市一年发生6~7代,其主为害代为4~6代,且世代重叠;为害柑橘橘果,于11月上中旬达为害高峰;失管的橘园成虫量高,橘果受害严重。采取性诱剂诱杀、清洁橘园、药剂防治等防控制措施,可有效控柑橘小实蝇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斑潜蝇是为害多种蔬菜的一种害虫,其食性杂,分布广,为害十分严重.介绍美洲斑潜蝇的发生习性、为害特点,提出针对该种害虫应采取的种子处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黄板诱杀等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大豆豆盾蝽在舞钢市大豆田为害日趋严重,通过四年来的系统观察研究和药效防治试验,基本摸清了其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