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吕梁市地处山西省中西部,是全省乃至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呈雨后春笋之势,这些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侵占土地,扰动原地貌与生态植被,形成大量的弃土弃渣,造成了严重的人为水土流失.针对全市人为水土流失的现状,提出了加大水土保持法制宣传、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资、多部门协作扼制人为水土流失、大型企业做表率以点带面推动、加强监督执法和管理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 10年来 ,汉中市深入宣传水土保持法 ,制定地方规范性文件 ,建立完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 ,落实“三同时”制度 ,强化水土保持审批管理 ,依法查处人为水土流失案件 ,加大管护力度 ,巩固治理成果 ,树立了一批自觉遵守水保法的典型 ,有效地防止了人为水土流失 ,保护了水土资源。  相似文献   

3.
人为水土流失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该文系统地分析了广东省1986-1992年造成人为水土流失增长的因素及其经济损失,增长速度与危害等,并针对这些形式提出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各因素造成的名次总和指数顺序为:基建工程-采矿-陡坡开荒-砖瓦窑-毁林毁草。单位面积经济损失为31.36万元km^2,年均面积增加414.06km^2,年均流失量2926万m63。  相似文献   

4.
<正> 湖口县位于江西省北部,西临鄱阳湖,北依长江,东南群山环抱,中部残丘起伏,属滨湖丘陵地区,总面积672.6 km2。1984年普查水土流失面积为102.8 km2。18年来,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30.7 km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基本建设项目逐年增加,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和移民建镇工作迅猛异常,由此而引起的人为水土流失日益明显。最新资料表明:虽经历年治理,我县仍有水土流失面积114 km2。与1984年普查数相比,流失面积净增11.2 km2。  相似文献   

5.
随着开发建设项目的增多,人为水土流失有逐步增多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广东省紫金县开发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的现状调查及特点分析,提出了人为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旨在为我县今后防治人为水土流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古交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现已建成国有大中型煤矿7座,乡镇个体煤矿118座,原煤产量达2 226.3万t/a。据调查,全市目前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为2 134.95 hm2,煤炭行业位居其首。为了有效防治人为水土流失,应从加大对工矿企业的水土保持宣传力度、加大水保检查执法力度、突出抓好重点行业的监管、提高水保监督执法人员的基本素质等方面强化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铜川市城市人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铜川市区地处黄土残塬区 ,分布有 3个国有大型煤矿和 15家建材厂 ,煤炭开采、建材生产剥离表土 ,采石、交通以及城市基本建设 ,使本来已脆弱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分析了城市人为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积极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要想从源头上预防水土流失就需要做到:增强全社会防治人为水土流失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狠抓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监督实施,通过“三同时”制度的落实,防止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搞好有关部门的配合,解决“绕开立项”问题。  相似文献   

9.
1997年,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出现了千年难逢的大好机遇。江泽民总书记、李鹏委员长等中央领导同志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作了重要批示,全国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现场经验交流会、全国“四荒”拍卖现场会在黄河流域举行,对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相似文献   

10.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分析,在总结已有水土流失防治成果和防治措施体系及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按照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规律,把开发建设项目防治区分为扰动开挖防治区和弃渣防治区2个分区,并对各分区提出了相应的主导防治措施,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宏观统筹、分类指导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粉煤灰、水泥和水作为原料,按照质量比为4∶2∶1的比例,制造了一种粒度宽泛的与土壤性质相近的人工磁性示踪剂,并在利用人工降雨对5°坡度、不同雨强和不同示踪剂施用浓度下对人工示踪剂的性质和使用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示踪剂的理化性质与土壤接近,在施用浓度为5%~10%、深度是5 cm的条件下,示踪剂的可蚀性与土壤最为接近,在此条件下,人工示踪剂可以通过降雨侵蚀前后土壤磁化率的增大或减小来反映坡面不同空间部位土壤发生沉积或遭受侵蚀。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针对国家对土壤侵蚀防治对策基础理论的迫切需求和国际学科前沿重大问题,选择东北黑土漫岗丘陵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紫色土山丘区等4个主要水力侵蚀区,从侵蚀过程、侵蚀模型和侵蚀调控3个层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不同方式和不同尺度下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影响因子和作用机制;构建了中国多尺度水蚀预报模型;提出了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综合集成了适应自然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的水土流失调控范式。该项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科学,为国家制定水土保持战略和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滇中高原山地4种人工群落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连续5年的定位观测,研究了滇中高原4种典型人工群落的径流与侵蚀特征。结果表明:区域降雨量的季节分配不均,湿季(6~10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6.64%,降雨量主要由大于10 mm以上的降雨带来,且降雨强度大部分小于5 mm/h。与荒地相比,林地的水土保持效益显著。试验小流域的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密切相关,土壤流失量主要决定于地表径流量,其次是降水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黑土研究的热点问题及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总结中国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特征及其防治所取得的成效,为黑土侵蚀防治和黑土地保护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多年的研究积累,结合区域调研和已有文献,归纳近年来中国关于黑土研究的有关热点问题,总结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成效。[结果]确认了全球共有4大片黑土地区,其中中国东北黑土区面积为1.09×10~6 km~2。虽然当前坡耕地黑土层因侵蚀变薄速率较高(2~3 mm/a),水土流失导致全坡面土壤质量下降,但可以肯定,至少在未来100 a内黑土不会消失。东北黑土区已建立了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技术体系,可有效降低水土流失80%以上,使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速率达5.4‰,作物产量提高10%以上。[结论]应该以土壤侵蚀面积和强度双重指标衡量其水土流失严重程度。在未来30 a内,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应以坡耕地治理为主,以法律为保障,以国家工程为引领。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土壤侵蚀过程及其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侵蚀过程的研究将为基于物理过程的侵蚀预报模型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介绍了美国土壤侵蚀过程研究进展 ,叙述了土壤侵蚀过程研究对研发水蚀预报模型 (WEPP)的重要贡献 ,阐述了近期侵蚀过程研究对WEPP模型中侵蚀过程概念模型的挑战 ,希望对中国侵蚀过程及其预报模型的研究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雁北地区自然因素影响下的土壤侵蚀特点、土地利用现状以及煤田开发等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进行了宏观分析,并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治理措施和防治对策。目的在于减轻水土流失对下游官厅水库的威胁,更好地为能源基地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沟蚀是导致我国东北黑土区土地退化的重要因素。阐述了开展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的意义,分析了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与国外和国内黄土高原沟蚀研究的差距,进而介绍了近年来对东北黑土区5个典型流域侵蚀沟发生发展规律研究的初步成果,包括沟蚀的分布、形态特征和侵蚀沟迅速发育的原因,提出了东北黑土区沟蚀的防治对策,肯定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红壤侵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壤是我国最大的土壤资源之一,所占面积也较大,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干扰,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仅次于黄土高原,但其水土流失的研究比较少,故笔者概述了近年来红壤研究的一些成果,也提出了需要加强的领域,以期为治理红壤水土流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土流失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黑龙江省宾县县城水源地二龙山水库为例,阐述了水源污染状况,面源污染形成的过程、机理及来源和途径.分析了流域农业生产管理中的化肥和农药施用,农业生物质类废弃物利用管理和水土流失对水源污染的影响.从污染物的源头控制,迁移途径控制和水生态修复控制体系构建出发,提出了加强坡耕地农业生产管理、新农村建设工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和河流廊道生态修复工程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人水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