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绿肥不同种植模式对产量的影响,客观评价绿肥不同种植模式的生产效益,提出绿肥种植最佳模式。试验结果证明,绿肥种植以间作、混播模式最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发展绿肥种植的重要意义、种植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种植绿肥与农业持续发展关系的阐述,提出了泸西县发展绿肥生产、发展绝色农业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研究渭北旱地秸秆和绿肥还田土壤水分、养分的变化,对黄土高原旱区作物高产稳产有重要意义。以夏季裸地休闲为对照,研究免耕小麦秸秆还田和种植豆科绿肥及二者混合对渭北旱地冬小麦产量,播前、开花期和收获后土壤水分、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量无影响;夏闲期种植绿肥和秸秆+绿肥处理使播前和开花期60~160cm土壤贮水减少;种植绿肥处理表层0~20cm土壤硝态氮在播前显著增加10.7kg·hm-2,收获期增加18.4kg·hm-2;开花期种植绿肥土壤有效磷提高43.4kg·hm-2,收获期有效磷数量仍较对照高24.4kg·hm-2;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对土壤铵态氮和速效钾没有显著影响。可见,一年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对冬小麦产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种植绿肥降低了土壤贮水,但提高了表层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数量,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荆州有着悠久的绿肥种植历史,绿肥对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有着重要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化肥的使用以及人工投入的考虑,绿肥的种植面积在逐年降低。目前随着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农民的新型化,农田的规模化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对化肥使用总量的调控,为绿肥种植的重新推广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引进筛选绿肥新品种,乡村干部的引导动员,对绿肥纳入良种补贴等措施有望将绿肥种植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5.
绿肥对脐橙产量品质及土壤培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同园对比和土壤定点监测的方法,对脐橙果园种植绿肥后的水果产量、品质和土壤培肥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绿肥区脐橙的产量为15 634 kg/hm2,比未种植绿肥区增加1 984 kg,增幅14.5%,比上年增产2 571 kg,增幅为19.7%;未种植绿肥区产量13 650 kg/hm2,比上年增产1 260 kg,增幅为10.2%。从品质检测结果看,种植绿肥区果实总糖和Vc含量比未种植绿肥区分别增加1.4g/100 ml和0.5 mg/100 ml,增幅分别为13%和2%;总酸下降0.06 g/100 ml,降幅为6.4%。种植绿肥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比种植绿肥前分别增加3.9 g/kg、0.21 g/kg、1.9 mg/kg、2.5 mg/kg和9.5 mg/kg,增幅分别为16.2%、15.3%、14.1%、3.5%和13.5%。说明果园种植绿肥具有提高果实产量、品质和培肥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种植绿肥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耕地绿色改良、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关键技术。为绿肥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综述了绿肥种植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对土壤养分的调度效应、绿肥种植利用的肥料效果等,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园绿肥还田对土壤肥力及猕猴桃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加快果园绿肥种植技术推广,建设高产优质、绿色环保的果园,采用小区重复试验,于2015-2017年连续进行不同模式猕猴桃果园间种绿肥还田试验,研究果园一年冬夏两季绿肥连茬免耕撒播种植和冬季绿肥免耕撒播种植还田对果园土壤培肥效果及果实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间种绿肥还田,均可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养分,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从而提高耕地质量,提升果品品质及产量;一年冬夏两季绿肥连茬免耕撒播种植还田在果实产量、品质和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方面均比冬季绿肥免耕撒播种植还田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黔南州化肥施用概况和绿肥发展现状,介绍了适合黔南州绿肥发展的4种种植技术模式,并分析了绿肥种植对黔南州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期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国友 《农技服务》2011,28(8):1149-1150
为探索箭舌豌豆套种对作物(小麦、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分带轮作套种绿肥箭舌豌豆(以下统称绿肥)研究绿肥对当季小麦和下季玉米产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钾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带套种绿肥对当季小麦产量没有影响。绿肥翻压后种植玉米能明显提高玉米单产,其增产率达10%以上的显著水平。种植绿肥后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氮素养分含量。土壤中的速效磷、钾养分含量则相反,有明显的减少,说明在种植小麦、绿肥和玉米时,必须适时,适量施用速效磷、钾肥料,达到增加绿肥鲜草产量和作物产量,保持土壤养分的动态平衡,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套种绿肥是在玉米抽穗后没有花粉的时候利用行间的土地、水分、余肥来种植的绿肥。会泽县宝云街道种植玉米面积1200 hm~2;套种绿肥1000hm~2,涉及14个村。积极发展玉米套种绿肥,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和绿肥总产,确保粮食和绿肥高产稳产,促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措施。1种植技术1)一般选用绿肥种子好的、抗病性强、耐旱耐寒、生长较好的品种种植。2)在绿肥播种前把土地深翻整理好,清除杂草。  相似文献   

11.
以南方稻区农户农田轮作绿肥为例,基于506户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对其绿肥种植决策行为进行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从农户意愿来看,在充分尊重农户追求个人或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农田引入绿肥进行土壤肥力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这一绿色农业发展模式能够得到多数农户的支持。从各因素的影响机制来看,农户年龄、是否为村干部、家庭收入、农户对绿肥种植的社会和生态福利认知水平以及外部因素是影响其决策行为的重要因素,相对于个体特征和家庭禀赋,外部因素对农户绿肥种植决策正向促进作用更明显,尤其是政策宣传和种植补贴影响十分显著。据此,提出应充分尊重农户意愿,保障其追求个人或家庭效用最大化的权利;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绿肥种植的综合福利认知;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加强绿肥示范基地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农户绿肥种植补贴标准。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绿肥作物种植利用现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以历史资料、现状资料和实际调查为依据,全面分析了河北省绿肥作物种植利用现状。河北省耕地资源减少,农田环境质量持续下降,发展绿肥十分必要。无论从现实需求还是从可种植绿肥的土地资源数量、适宜的绿肥作物种类来看,河北省发展绿肥的潜力十分巨大。目前,全省主要的绿肥种植利用方式有5种,即肥饲兼用改良土壤模式、作物-绿肥间套作模式、作物-绿肥轮作模式、果园绿肥模式和栽培绿肥模式。  相似文献   

13.
种植绿肥具有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增积有机肥等作用,对崇明区生态岛的建设与推进、崇明现代化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为进一步推进崇明区绿肥种植,对崇明区绿肥种植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崇明实际,初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崇明区绿肥种植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施加化肥能快速促进作物的生长,但是在增加成本的同时还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而绿肥逐渐在作物种植中兴起。基于此,本研究介绍绿肥的作用、分类以及种植烟草时如何选择绿肥,最后介绍烟草种植中使用绿肥的注意事项,以期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15.
崇明地区秋播绿肥种植以蚕豆为主,种植方式有免耕撒播、浅耕播种、穴播等。为促进崇明地区蚕豆绿肥的推广种植,对蚕豆绿肥不同种植方式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以供农户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6.
桃园种植不同绿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桃园行间种植不同品种绿肥,研究种植绿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种植翻压绿肥,能够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肥力。2016年度,与清耕处理相比,桃园种植二月兰、毛苕子、鼠茅草后的土壤容重分别降低4.97%、4.34%、2.48%;2017年度,与清耕处理相比,三种绿肥翻压模式下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提高0.60%~2.71%、3.85%~9.81%、2.73%~4.76%、2.00%~4.14%;桃园种植绿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细菌、真菌数量以二月兰处理最高,放线菌数量以毛苕子处理最高;桃园覆盖绿肥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都显著高于清耕,三种酶活性都以二月兰处理最高。可见桃园种植翻压绿肥能够起到很好的改土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模式对绿肥产量与土壤改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种植模式绿肥的产量表现及其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并选出适宜的绿肥种植模式,2010—2011年采用混作、净作和套作等3种绿肥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混作模式的绿肥产量最高(1 836.1kg/667m2),极显著高于净作和套作(p<0.01);土壤改良效果也最好,较试验前容重下降0.18g/cm3,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上升1.3g/kg、0.06g/kg、25.0mg/kg、2.6mg/kg、26mg/kg。因此,在绿肥种植中,应主要推广绿肥混作,提高绿肥产量;在复种指数较高的地区积极发展绿肥套作,促进用地与养地结合,兼顾其他农作物生产,提高土地综合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绿肥种植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宣传,树立绿肥利用新观念,对发展绿肥种植实行补贴;推广多种种植模式,提高单产;在优质果园及经济作物种植区发展绿肥等对策措施,以推动全省绿肥种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遵义市播州区及类似地区高粱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高粱宽窄行套作绿肥、间作黄豆、秸秆还田和常规种植对高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高粱开花期和成熟期的株高分别为2.81~2.92m和2.84~2.99m,均为间作黄豆套作绿肥常规种植秸秆还田;各处理有效穗为8 098.3~8 966.1穗/667m~2,依次为套作绿肥秸秆还田常规种植间作黄豆;穗长为32.6~34.8cm,依次为常规种植间作黄豆秸秆还田套作绿肥;穗粒数为1 019.8~2 251.9粒,依次为套作绿肥常规种植秸秆还田间作黄豆;千粒重为11.6~18.1g,依次为间作黄豆秸秆还田套作绿肥常规种植;产量为145.8~281.5kg/667m~2,依次为套作绿肥秸秆还田常规种植间作黄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绿肥品种及其种植密度对绿肥鲜产量、饲用价值和土壤水分、养分含量的影响,为黄土高原旱地绿肥作物的高效种植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5种绿肥(长武怀豆、绿豆、大豆、毛叶苕子和油菜)为主处理,4种绿肥种植密度(用播量控制,分别为当地推荐播量的75%,100%,125%和150%)为副处理进行试验,于绿肥盛花期收获、计产,采集部分植物样品测定相关养分含量,然后翻压还田。绿肥翻压前采集土壤样品测定水分含量及速效养分含量。【结果】夏季种植绿豆、长武怀豆、毛叶苕子,推荐播量150%的处理绿肥生物量最高,大豆推荐播量125%处理的生物量也高于100%处理,油菜在推荐播量的75%时生物量最高。绿豆处理的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产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油菜和长武怀豆的饲用价值也较高。绿豆、长武怀豆和油菜生物量较高,翻压时还田的养分量也较高。种植油菜和长武怀豆的处理翻压前土壤贮水量较低,种植毛叶苕子的土壤水分含量与休闲处理相当。种植长武怀豆、绿豆、大豆和毛叶苕子等豆科绿肥显著增加了土壤的硝态氮含量,而种植油菜显著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与休闲处理相比,不同绿肥品种均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磷含量,其中油菜处理增幅最大,而长武怀豆处理增幅最小。种植长武怀豆、大豆、毛叶苕子和油菜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绿肥种植密度对土壤水分、硝态氮、有效磷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可以通过适当提高豆科绿肥播量、适当降低油菜播量来提高夏季绿肥生物量;不论用作饲料还是翻压还田,绿豆是最佳的夏绿肥品种,油菜和长武怀豆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