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3.
粉垄栽培对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粉垄栽培甘蔗的增产机制,为粉垄甘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桂糖4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粉垄耕作栽培和传统耕作栽培对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粉垄栽培有利于提高甘蔗的出苗率和分蘖率,粉垄甘蔗的出苗率比对照增加20.7%,分蘖率比对照增多25.4%;粉垄甘蔗的月生长速度比对照快6.4%~53.7%;蔗茎增粗7.7%~23.8%;粉垄蔗茎产量为191.25 t/hm~2,比对照增产18.2%。相关分析显示,有效茎数、茎长和茎径3个性状对蔗茎产量影响由大到小为茎长、茎径、有效茎数。[结论]粉垄栽培是一项适宜甘蔗优质高产生产的新技术,可加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是指将过去的两垄(垄距65cm)合成一大垄。这种高效栽培技术能使农作物能够充分发挥边际效应、增加地温、显著提高光能和水肥利用率的先进栽培技术。本论文通过实验发现采用覆膜的大垄栽培技术比普通栽培模式能使产量增加18.43%.因此要在垦区大力推广增产效果比较明显的覆膜大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粉垄栽培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6,(9)
粉垄栽培和常规栽培相比,粉垄栽培的早、晚稻植株高度、根系长度等方面均有差异,但经过DPS软件分析未达显著性水平;早稻在分蘖数、根系数总量、白根比例等方面,利用粉垄栽培技术种植的早稻明显比传统种植的早稻高,差异显著;粉垄技术和常规栽培的晚稻在分蘖数、白根数上差异显著。粉垄技术和传统技术栽培的早稻在抽穗期的株高和成熟期的植株各生理指标差异不显著,粉垄技术栽培的稻米在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等指标均达一等。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科学》2015,(7)
为探究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耕作方式对下茬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了小麦季粉垄深松对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从耕作制度的改进上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小麦播种季,设旋耕(12~16 cm,CK)、粉垄耕作(FL1:20~30 cm,FL2:30~40 cm)3个处理,夏玉米在小麦收获后机播。结果表明,与旋耕(小麦季)相比,粉垄耕作(小麦季)能增加下茬玉米的株高、穗长、单株干物质质量等生长因子,FL1,FL2处理的株高均极显著(P≤0.01)高于CK,FL1处理的单株干物质质量显著(P≤0.05)高于FL2,CK;粉垄耕作(小麦季)能促进下茬玉米的穗行数、穗粒数、单穗籽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的增加,其中,FL1,FL2处理的穗行数显著(P≤0.05)高于CK;FL1的果穗质量、百粒质量显著(P≤0.05)高于CK。粉垄耕作(小麦季)能够提高下茬玉米的籽粒产量,其中,FL1处理增产效果显著(P≤0.05),各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大小为:FL1(9 723.3 kg/hm2)FL2(8 720.3 kg/hm2)CK(8 273.7 kg/hm2)。 相似文献
7.
粉垄栽培对旱地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粉垄栽培”是一种新的农耕方法,与传统种植(拖拉机整地等)相比,粉垄栽培玉米、花生、大豆、甘蔗、桑树,其产量分别增加25.60%、13.78%、1000%、21.91%、54.81%;大豆蛋白质增加12%,甘蔗蔗糖分增加3.81%;相应地,作物的根系数量增多,长度增长,垂直分布下移,水平分布拓宽。表明这几种旱地作物的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与“粉垄栽培”能促进根系发达密切相关。并对这一农耕新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粉垄栽培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索农耕新方法粉垄栽培水稻的可行性及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Y两优1号, 汕小占为供试材料,传统翻耕浆耙栽培为对照(CK),进行早稻粉垄栽培和晚稻免耕抛秧栽培试验,对相关性状和产量、品质进行调查和测定;并对粉垄后第三造轻耕种植水稻的产量及土壤的紧实度进行调查。【结果】粉垄栽培与CK相比,早造粉垄稻田耕层厚度加深7 cm,土壤速效养分多数指标增加10%以上,水稻总根数量及白根数量分别增加14.83%—25.36%、20.18%—97.78%,稻株生物产量增加29.96%—31.89%,结实率增加7.62%,稻谷产量增加23.87%,整精米率、蛋白质分别增加15.95%、14.61%;晚造免耕抛秧比CK的总根数量和白根数量分别增加6.02%—22.75%、48.03%—65.91%,产量增加9.25%,整精米率、蛋白质分别增加7.43%、5.61%;早晚两造合计增产16.48%,增加收入6 706.5元/hm2;粉垄后第三造轻耕种植水稻收获时耕作层土壤的紧实度比对照降低68.00%—333.33%,产量增加7.97%。【结论】粉垄栽培水稻,当造和后一造免耕均可行,均能提高稻谷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增加纯收益;粉垄后第三造仍能提高稻谷产量,粉垄后稻田具有持续增产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在宁夏引黄灌区的生态及生产条件下,研究了北方11个大豆品种在大田种植条件下的生育表现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参试的11个品种均能正常成熟,生育期在122~142 d,每667 m2折合产量在131.86~415.39 kg之间;品种晋遗52每667 m2折合产量最高、为415.39 kg,冀豆20每667 m2折合产量最低、为131.86 kg,而对照铁丰31每667 m2折合产量为332.44kg.较对照增产的品种有晋遗52、沈农00-5011、晋遗51,其他品种较对照均减产.辽09品-31的百粒重表现为30.2 g、冀豆17单株粒数达到309个,均可以作为优势性状在大豆遗传育种研究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宁夏引黄灌区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适宜宁夏北部引黄灌区种植的高产苜蓿品种。【方法】2012-2014年采用小区试验对8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连续3年的产量性能研究。【结果】8个苜蓿品种在银川地区都能安全越冬,皇冠生产性能最强,年平均干草产量为19.64t/hm2,且鲜干比和茎叶比相对较大;三得利、WL343HQ、金皇后、柏拉图、阿尔冈金生产性能较强,3年平均干草产量为17.01~18.14t/hm2;中苜1号和固原紫花年平均干草产量较低,仅为14.66和11.35t/hm2。刈割茬次显著影响苜蓿的干草产量、鲜草产量、株高,随刈割茬次的增加3个指标明显下降,刈割茬次对鲜干比和茎叶比的影响相对较小。所测的5个指标中,除鲜干比与其他指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以外,其余各指标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结论】皇冠在宁夏引黄灌区生产表现最好,适合大面积推广;中苜1号和固原紫花表现相对较差,不适合在宁夏引黄灌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15.
宁夏引黄灌区不同灌溉定额下玉米耗水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不同灌溉定额的试验研究表明,适当灌水可明显提高玉米产量,灌水3次、灌水定额为3150 m3/hm2时面积产量最高,为13.3 t/hm2.灌溉定额在0~4200 m3/hm2的范围内,玉米的总耗水量在2741~6559 m3/hm2之间.产量最高时的耗水量为5544 m3/hm2.根据灌溉定额-产量拟合曲线求得的玉米产量最高时的灌溉定额为3501 m3/hm2.籽粒水分利用率在3.31~1.98 kg/m3之间. 相似文献
16.
于2012年在宁夏大学实验农场大田生产条件下,以参试的玉米品种中单909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9种种植密度(每667 m2种植4 000、5 000、6 000、7 000、8 000、9 000、10 000、11 000、12 000株),记为处理M4~M12,分析中单909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潜力和高产适宜栽培密度.结果表明:处理M4~M12生育期为134~136 d,每667 m2产量为1 128.04~1 250.91 kg,其中每667 m2种植密度为6 000株的产量最高,每667 m2达到1 250.91 kg;种植密度为4 000株和9 000株的产量最低,每667 m2分别为1 128.04kg和1 129.81 kg.每667 m2产量潜力最大的种植密度是6 000株. 相似文献
17.
18.
宁夏扬黄灌区马铃薯养分吸收积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4年在宁夏扬黄灌区红寺堡区进行马铃薯优化施肥试验,测定马铃薯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干物质、氮磷钾含量及养分积累量,分析马铃薯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累积特点.结果表明:马铃薯干物质及氮磷钾的累积量随生育期变化呈开口向上抛物线函数增长.块茎膨大期累积最多,其次为淀粉积累期,鲜薯产量为22.01 t/hm2;马铃薯根、地下茎和叶片中吸收的氮磷钾占同期各器官总积累量的比例随生育期进程降低,地上茎中吸收的氮磷钾占同期各器官总累积量的比例随生育期进程先升高后降低,但块茎中吸收累积的氮磷钾随生育期进程而增加.成熟期块茎中累积的养分占全株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宁夏扶贫扬黄灌区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配套灌区.开发建设扶贫扬黄灌区,既是实施开发式扶贫,从根本上解决宁南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战略措施,又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模式之一.通过分析在开发建设扶贫扬黄灌区系统工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合理调整工程计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效措施,为扶贫扬黄灌区建设的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