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生态农业模式类型(1)时空结构型。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置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是在时间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具体有果林地立体间套模式、农田立体间套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农户庭院立体种养模式等。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我国农业污染形势非常严峻,已形成从水体、土壤、生物到大气的立体污染。要根治农业立体污染,加强人类在这方面的积极作用,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方式,寻找更为有效的对策措施。本文重点讨论了农业立体污染综合防治理论的产生背景、研究进展、发展构想、防治机制、研究展望。突出强调了:农业污染"源"、"汇"的立体控制;生态治理、污染链全程控制、以及利用圈层理论发挥农业在控制立体污染中的自洁能力、环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新时期农业污染治理提出了新的治理研究方法与模式展望。  相似文献   

3.
<正> 展望21世纪农业发展和主导趋势,预期农业将有可能出现“两大类、多型化”的生产模式和格局。即:①直接利用太阳光能源类,分为三个型:一是陆地绿色植物露天型立体农业,二是绿色植物设施工程型农业,三是海洋水域生物型农业(即蓝色农业);②利用人工能源类,即微生物和生物细胞工业型农业(即白色农业)。这种新型农业的重要特色是,技术高度密集化、高科技化、工程化和工业化,从而开创出下个世纪我国农业的现代  相似文献   

4.
立体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的新发展,是传统农业精华的优化组合。具体地说,立体农业是多种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开发立体农业可以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巧妙地利用空间和时间,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量,缓解人地矛盾和食物供需矛盾,还可以大量吸收农村富裕的劳力资源增加劳动积累。本文论述了立体农业的概念、特点,并分析了发展立体农业的意义、建构立体农业模式的原则、应用模式以及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运用磷脂脂肪酸技术对吉林省中部平原农业区不同环境不同种植模式下的耕种层(0~25 cm)生物及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调查。吉林省农业区的立体农业模式是以立体农业的定义为基础下,并且合理应用天然丰富的资源、人工生产以及生物资源,通过立体农业模式来对生物物种、农耕的层次、能量循环以及各个物质转化转变等技术来实现进一步的优化发展,这些要素提升了农耕的效率。本文对平原农业区的生物群落立体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6.
三明市立体农业生产模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人口不断增长和耕地的日趋减少,农产品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单一农业已满足不了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而具有生物集约、技术集约、劳动集约、资金集约的“立体农业”成为当今农业的主要发展趋势。立体农业是在有限的区域内,建立多层次配置、多种生物共处的立体种植、  相似文献   

7.
<正> 立体农业是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挖掘单位面积土地(水体)和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时间、空间、气候等资源潜力,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产出率,加速农业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以达到增产增值的目的。因此,研究立体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检索立体农业文献,并研究其分布规律,既有利于文献的搜集、贮存,也有利于立体农业的研究和利用。笔者查找了1986年以来《全国报刊索引》科技版和哲社版,中国农科院文献中心出版发行的《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农业》等检索刊物,以及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收藏的1986年以来的内部期刊和资料,共搜集立体农业中文文献1006篇。现将文献的统计分析结果概述如下:一、立体农业文献的地域分布检索结果表明,北京市、河北省的文献量最大,分别占总文献量的19.8%和26.1%。其次为河南、四川等省。文献量最少的为青  相似文献   

8.
农业立体污染及其防治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概述了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研究的由来、发展趋势,从不当农业生产措施导致水体-土壤-生物-大气圈层交叉污染不断升级,提出了我国农业立体污染的学术观点与防治理论,并提出了我国未来5~10年农业立体污染优先考虑的研究领域、研究重点及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立体农业是解决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具有高产出、低投入、低能耗、少污染、高效益的高产高效特性,主要生产模式有立体种植、立体养殖和立体种养三大类型。由于它是两种以上农业生物构成的多层次种群结构,因而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率,发挥了物种间的互补与契合效应,提高了质能转化效率,构成了集约化生产体系,本身具有自我调节功能。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立体农业的高产高效特性及其理论基础,并结合各地实践,提出了其主要生产模式和综合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蔗田幼苗阶段行间适宜间种一季短期作物,荫蔽后可间种食用菌,有水源的蔗田还可开沟养鱼,有条件因地制宜推行多种蔗田立体农业模式。发展蔗田立体农业能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综合效益,同时提高土壤肥力,并能一地多用,发展多种经营,缓解不同作物争地的矛盾,解决糖蔗种植业发展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是人多地少条件下蔗田发展的方向。本文介绍我国已兴起的多种蔗田立体农业模式及其效益,按不同模式对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要求的差别分为三类,一类最广泛可行的模式是蔗田间种各种豆科作物和绿肥,二类是有市场销售条件的地方可间作蔬菜、瓜类和食用菌,三类是有水源条件和市场销售条件的蔗田可实行高度集约经营的蔗、菇、鱼复合模式。目前我国不同地区蔗田立体农业发展很不平衡,大部分蔗田单一种植,今后发展蔗田立体农业潜力很大。蔗田立体农业是集约型农业,应在推广现有农业增产新技术、增加投入、搞好平面农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因地制宜选择组合模式。有关领导部门应开展推广蔗田立体农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并实行促进它发展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立体农业是指从不同空间来配置农业,从多方面对自然资源进行深度利用,以便在较小的面积上,用较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上海走立体农业的道路,是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产物。回顾过去和现在,可以预测未来有四种趋势: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重庆市存在的九大农业资源环境问题(农业资源退化、破坏趋势加剧;有害生物增多,生物多样性下降;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病虫害危害严重;部分农产品受到农药和重金属的污染;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城郊区农田大气污染较重,农作物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渔业水质量较差,次级河流污染严重;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有加重趋势),提出了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加大农业环境监控力度、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建立环保长效机制、加强自然资源开发中的环境管理、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等七项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业发展模式很多,有现代农业、石油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立体农业等.究竟选择哪种农业模式呢?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生态环境的好坏,农民文化素质的高低等特点来决定,如果违背自然规律,选择不适的发展模式,就不能达到粮增产、钱增收的目的.根据云阳县立体气候明显,经济贫困落后的特点,农业的未来应走立体农业的道路,因此,本文就云阳县发展立体农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立体农业要以充分利用土地,劳力和资金。它的地上部分为绿色生物的立体摆布,可为人类提供尽可能多的食物。它的地下部分是多元立体耕作层。只有地下部与地上部协调统一才能获得更佳效果。立体耕作机可以实现多元立体耕作层。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重庆市存在的九大农业资源环境问题(农业资源退化、破坏趋势加剧;有害生物增多,生物多样性下降;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病虫害危害严重;部分农产品受到农药和重金属的污染;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城郊区农田大气污染较重,农作物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渔业水质量较差,次级河流污染严重;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有加重趋势),提出了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加大农业环境监控力度、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建立环保长效机制、加强自然资源开发中的环境管理、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等七项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闽东南地区具有优越的生物气候条件 ,但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资源开发模式 ,限制了其特有农业资源全面与有效地开发。对试验区马坪镇进行条件辨识后 ,设计构建了马坪镇特色立体生态农业体系模式。运行 3年来的研究实践表明 ,该模式更加有效地利用了时间和空间资源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云南农业自然条件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全省30余个蚕桑基地分布在滇东高原,横断山地带和金沙流域三个不同农业区域。桑树生长发育自然气候呈水平且垂直分布特性。温暖蚕区,湿热蚕区,寒冷蚕区对桑品种的适宜性选择有明显不同,且在同一区域内因海拔,土质,地形,栽培形式等不同,对桑品种也有不同要求,桑品种只在特定的自然生物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丰产性状。云南栽桑业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农业自然资源选择适应当地的优良桑品种栽培  相似文献   

18.
宜兴市位于江苏南部,旱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0%。这些旱作农业区,由于社会、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形成人多地少,林牧、果农、五谷杂粮种植一体化,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复种指数,形成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能量级循环利用的立体旱作农业。为掌握旱作立体农业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论,正确指导农业生产,促进旱作农业深入发展,我们通过调查,对宜兴旱作立体农业的现状与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对发展前途与趋势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畜禽排泄物与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的成败和人类文明的兴衰,现代农业的出现改变了自然界中的原有状况,对自然资源未合理使用及保护导致部分水资源逐渐枯竭、土地荒漠化和臭氧层受到破坏,并产生温室效应。这些后果严重威胁未来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我国学者通过最新研究首次提出“农业立体污染”及其防治对策。农业立体污染(Agriculture tridimension pollution, ATriP)是指由农业系统内部引发和外部导人,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农药和化肥的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耕种措施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废弃污染农业利用等,造成农业系统中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的立体交叉污染,从而影响农业环境格局并使生态系统受损的过程。农业立体污染概念的提出比以往单一平面的农业污染更具综合性、危害性、全局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对优良品种、平衡施肥、覆盖、节水、机械耕作、旱作农业、立体种植、模式栽培、化学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十大农业实用技术进行了因地制宜的组装配套及推广应用,同时,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加大科技的深度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