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玄松南 《中国稻米》2010,16(6):24-30
从2006年开始实地考察了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红瑶、板瑶、青瑶、过山瑶等瑶族不同支系的村寨。在考察中,着重调查了水稻品种的变迁、稻种起源的神话传说、水稻生产各个环节上的祭祀仪式以及风俗习惯、水稻生产农具、水稻相关词汇的发音等,试图从稻作历史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瑶族文化以及瑶族不同分支之间的文化差异,探讨水稻对瑶族基础文化以及民族认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福建优异稻种资源王金英,江川,陈卫伟,邹雪玉(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福州350016)(福建省农科院生物中心)(长乐市农业局)福建稻作历史悠久,蕴有丰富的水稻品种资源。邓世纪30年代已开展稻种资源的调查和检定,共收集保存地方品种4025份,可惜文革期间...  相似文献   

3.
日本稻作的起源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稻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稻在日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稻作和稻米所包含的意义超越经济范畴,已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日本民族和国家的起源以及发展都跟稻作有密切的关系,以神道和天皇制度为核心的日本文化的基础是稻作文化。稻对日本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稻米也不只是能填饱肚子的粮食,稻是日本人的灵魂,是生命。所以当美国政府于90年代初强烈要求日本开放其大米市场时,在日本掀起了反对开放大米市场的浪潮,媒体纷纷以“圣域”,“最后的防线”等词句表达了对大米市场开放问题的民族感情。日本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云南16个地州和5个稻作区为单位,对477份云南稻种核心种质进行了耐冷性鉴定及其地理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低温条件下花药长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0.588[sup]**[/sup]),温室条件下两者关系不大(0.080)。(2)低温条件下不同稻作区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差异较大,滇西北高寒粳稻区的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最强,南部边缘水陆稻区最弱。而温室条件下基本未受到冷害,结实率接近或超过70%。因此,耐冷育种目标和品种因稻区而异。(3)低温条件下不同地州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差异十分明显,而温室条件下基本未受到冷害,结实率均大于65%。根据稻种核心种质的结实率降低率及其地州间的自然气候差异,可将16个地州划分为重冷害区、冷害区和轻冷害区。(4)不同稻作区或不同地州间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的差异,进一步揭示了由海拔和纬度差异引起的温度变化不仅是籼粳分化的主导因子,也是造成籼粳两个亚种六大生态群之间差异和云南稻种遗传多样性大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耐冷基因形成的关键因素,孕穗期耐冷性是云南地方稻种与地州或稻作区低温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36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滇杂36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7A与恢复系南36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穗大粒多、稻瘟病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水稻中晚熟种植区域品种类型选择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2007年中晚熟水稻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为分析材料,分析了不同试验点产量水平、不同产量水平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差异,不同试验点高产品种产量及产量结构差异。结果表明,选择适宜的高产品种对各生态区水稻产量有重要影响,在不同生态区水稻增产途径有一定的差异,辽阳、鞍山、海城、沈阳农大试区更适宜种植穗数、穗粒兼顾型高产品种,大石桥、辽宁省盐碱地所、西海试区更适宜种植穗数型高产品种,辽宁省稻作所试区更适宜种植穗重型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7.
曾雄生 《中国稻米》2021,27(4):127-132
大致说来,一万年前是中国稻作的起源时期,一千年前则是中国稻作传统的形成时期,而最近一百年则是中国稻作发展最快的时期。用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这三个大致的时间节点,全景展示中国稻米的历史、稻米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为解决吃饭问题所做的努力、近百年来中国稻作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展望未来稻米所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孙桂芝 《作物研究》1990,4(4):12-18
湖南稻种资源十分丰富,具有遗传性状的多样性表现。湖南稻种可分籼与粳,粘与糯,早中晚季稻,水稻与陆稻及一般栽培品种等5大类。原有地方稻种资源1万余份,目前尚存5000余份,还有新育成品种与野生稻资源。湖南历史上是以籼型中稻品种为主。这些地方品种与幸存的野生稻资源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它们对于研究稻种起源、演变及改良新品种等都是重要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9.
盐都区水稻直播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直播稻是在夏熟作物让茬后将稻种直接播于大田的一种简便的稻作方式,与移栽稻相比,由于不育秧、不栽秧,因而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省成本等优点,这项技术被不少农民所采用.  相似文献   

10.
种衣剂旱育保姆在直播稻上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是直接将稻种撒播田间生长的一种轻型简化稻作方式.它与移栽水稻相比,免去了育秧、拔秧、插秧等环节,播种后一次成苗,无缓苗期,表现为苗数足、分蘖发生早、节位低、有效穗多,具有省工、省力、省本和高效之优点,因而深受农民的欢迎,目前建湖县基本上采用旱直播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水稻超高产育种要在协调矛盾中求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是农业部“中国超级稻育种及栽培体系”项目开始筹划之年。这一年的春季,沈阳农业大学稻作研究室在《中国水稻科学》和《作物学报》分别以中、英文发表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到了这一年的秋收时节,我们初步育成具高产潜力的“大穗型直立穗”常规粳稻“沈农265”品系,引起各方面关注。我们自己则对“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理论也因此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沈农265”有四个亲本。其中有两个来自江苏省农科院,一个来自辽宁省农科院,一个是我们自己选育的。1992年进行第一次杂…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南亚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稻米在民众饮食生活和国家社会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民众生活中也保存了非常悠久和丰富的稻作文化习俗及稻谷起源神话传说。本文分析了水稻在东南亚、南亚主要国家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国、缅甸的作用、地位、生产、消费、文化等情况,并指出了印度、印度尼西亚稻文化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江优明62高产栽培的病虫综合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优明62在永安作为菜后稻、烟后稻种植,表现穗大粒多、群体整齐、后期转色好、高产稳产。分析了其稻瘟病、纹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稻曲病、白背飞虱、褐飞虱、卷叶螟、二化螟等主要病虫的发生特点,总结了江优明62在该类稻作区的病虫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
博优691系汕头市农科所于2002年用不育系博A与自育的优质重穗型恢复系R691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2006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于广东省中北稻作区南部、中南和西南稻作区晚造种植。  相似文献   

15.
宜恢1577足四川省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用云南地方紫稻作母本,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抗病优质恢复株系R16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一个高配合力重穗型强优恢复系。宜恢1577于1998年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6.
以穗重型、穗数型、大粒型、多小穗型、远缘型、不同生态型、中间型父本与重庆温光敏型核不育小麦C(49S)测配,对所配128个组合的杂种F1之产量性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千粒重、穗粒数、株穗数的提高上。另外,C(49S)对降低F1株高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各类型父本与C(49S)所配组合中都有可能筛选出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7.
随着轻型栽培稻作方式的推广应用,田间杂稻的发生状况逐年加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水稻生产。本文介绍了杂稻的植株性状与稻米品质,对不同土质类型、不同稻作方式及实施同一稻作方式不同年度杂稻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初步探究了杂稻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除技术。  相似文献   

18.
广8优2156是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增城丝苗型优质籼稻不育系广8A与香型恢复系内香恢2156配组育成的感温型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2019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丰产性好、熟色好、米质优、饭味佳等特性,适宜在长江上游和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桂中和桂北稻作区作早稻或中稻种植,广东粤北以外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9.
百合是一种重要的球根花卉和切花。该文整理了百合的神话传说,通过文献综述了百合在中国、日本和欧美的历史起源,中外文学诗歌中有关百合的描述,以及百合从中国和日本传播到欧美的史实。为弘扬中国传统花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稻作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以水稻种植为基础,包括传统稻作品种资源、稻作技术、稻作文化和稻田景观等要素在内的传统稻作生产系统,是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本文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及2016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结果为基础,从类型与价值、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动态保护途径等方面对稻作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了阐述。稻作农业文化遗产可以分为稻作起源类、稻渔共生类、稻作梯田类、贡米生产类和稻旱轮作类等5种类型,具有一般农业文化遗产所具有的6个重要价值,包括生态与环境价值、经济与生计价值、社会与文化价值、科研与教育价值和推广与示范价值。稻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稻田景观破坏、传统稻作文化丧失、水稻品种资源及相关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传统稻作技术丧失等方面,当前稻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应特别重视多功能农业发展和保护与管理制度建设,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