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院自1975年以来开展了水稻抗白叶枯病的鉴定工作,鉴定和筛选了国内外品种达1万个左右.近年来,在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和抗病育种方面取得显著结果,育成了高产、矮秆、株型结构好、中抗白叶枯病的中粳新品系77032和早熟、高产、矮秆、熟相好、中抗白叶枯病的糯稻新品系20285.  相似文献   

2.
苗期用人工剪叶接种法筛选鉴定160个糯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再从中选择中抗以的抗病品种(系)24个,用白叶枯病菌的9个菌群(每个菌群选一个菌株)接种鉴定灯白叶枯病的抗谱。抗白叶枯病的品种(系)有IR_29和82-66两个,中抗白叶枯病的品种(系)有IR_20选1,滇瑞302-2等30个,对白叶枯病抗谱广(抗8个菌株)的品种(系)只有滇瑞302-2,抗谱较广(抗7个菌株)的品种(系)有82-66、滇瑞303-3、滇瑞306、滇瑞308和粟秆糯等5个。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与其抗谱有联系,但有关别,在育种工作中抗病种质的选用应建立在广谱抗性的基础之上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3.
采用4个白叶枯病致病菌系KS-6-6、浙173、JS49-6和PX079,利用人工剪叶接种方法,鉴定了圣稻13、圣稻14、T022、C418、武21621等18个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抗性。结果表明,武21621对4个菌系表现高抗甚至免疫,徐稻3号、武优34表现中抗或抗病,圣稻13和圣稻14对浙173表现中感,而对其余3个菌系表现出中抗或高抗,大粮203对4个菌系表现中感,C418对3个菌系表现高感,对PX079表现中感,其余品种对4个菌系表现出不同的抗性。4个白叶枯病致病菌系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武21621表现高抗白叶枯病,可以用于抗白叶枯病育种。  相似文献   

4.
利用携有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5,Xa-7的抗源DV85衍生而来,但经济性状明显改善的TD-1,TD-2为抗病供体亲本,与对白叶枯病感染的杂交稻优良恢复系明恢63杂交,在对目标性状-抗白叶枯病特性的强烈选择压下,与轮回亲本回交2次,然后自交,以使其它有利基因重组,通过按产量与抗性进行鉴定与选择,目前所选育的抗18,抗21,抗25用白叶枯病强菌株浙173接种为高(HR),且抗病性状在与感病不育系配组  相似文献   

5.
选用广谱高抗白叶枯病的籼稻IRBB21为抗源供体(Xa-21),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的晚粳T91-50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和花培转育显性抗性基因Xa-21.结果表明,连续回交结合在B2F2中选择偏粳的抗病植株花培,是籼粳亚种间转育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快速、有效方法,并对连续回交转育显、隐性抗性基因的技术特点、速度和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普通野生稻杂交后代抗白叶枯病鉴定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野生稻中发掘优异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材料,拓宽栽培稻抗白叶枯病遗传基础,达到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的目的,对合系35与元江普通野生稻远缘杂交后代不同世代的不同株系材料分年度进行了抗白叶枯病能力的鉴定和分析,并调查了后代材料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病能力,获得了一批高抗和中抗材料,为今后定位高抗白叶枯病基因以及水稻抗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湖南野生稻抗病性评价与种质创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湖南野生稻资源的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评价,发掘出全生育期抗白叶枯病的野生稻种质4份,抗白叶枯病兼抗稻瘟病的野生稻种质2份。对其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茶陵野生稻C15和江永野生稻G20、G22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通过栽、野杂交和复交,育成具有野生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米质优的栽培稻新种质6个。  相似文献   

8.
利用携有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Xa-5,Xa-7的抗源 DV_(85)衍生而来、但经济性状明显改善的 TD-1、TD-2为抗病供体亲本,与对白叶枯病感染的杂交稻优良恢复系明恢63杂交,在对目标性状——抗白叶枯病持性的强烈选择压下,与轮回亲本回交2次。然后自交,以便于其它有利基因重组,通过按产量与抗性进行鉴定与选择,目前所选育的抗18、抗21、抗25用白叶枯病强菌株浙173接种为高抗(HR),且抗病性状在与感病不育系配组的杂种 F_1中呈完全显性表达。这此抗系与珍汕97A 杂交的 F_1杂种农艺性状都近似于汕优63——珍汕97A/明恢63,在江、皖、豫、鄂等白叶枯病病区的杂交稻生产上有应用前景。再继续回交1~2次,可望获得进行白叶枯病抗性研究的近等基因系遗材料。  相似文献   

9.
选用广谱高抗白叶枯病的灿稻IRBB21为抗源供体,抗稻瘟病感叶枯病的晚粳T91-50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和花培转能显性抗性基因Xa-21,结果表明,连续回交结合在B2F2中选择偏粳和抗病植株花培,是灿粳亚种间转育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快速,有效方法,并对连续回交转育显,隐性抗性基因的技术特点,速度和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分子杂交的证据,确认转基因水稻株以后,用人工接种白叶枯病病菌的办法,从转入抗菌肽 B( Cecropin B) 基因的水稻种子后代中筛选出抗性植株。连续3 年,用人工接种病原菌的办法检测抗性植株有性后代的抗病性。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有性后代的目的性状( 抗白叶枯病) 并不一致,出现敏感、中感、中抗等分离,而从有性后代中选出中抗植株后,中抗株的有性后代能保持目的性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水稻抗白叶枯病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白叶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水稻白叶枯病分子育种包括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定位、克隆,白叶枯病抗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白叶枯病基因工程育种和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资源创新与改良。目前已发现和鉴定抗白叶病基因22个,其中Xa1、Xa21基因已图位克隆。随着Xa1-xa24(t)基因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水稻白叶枯病分子育种也开始实现基因资源的定向操作和育种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改良天丰B为低直链淀粉含量合成基因和白叶枯病抗性基因供体,以龙特浦B为受体,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常规不育系选育方法,对保持系龙特浦B的直链淀粉和白叶枯病抗性进行了改良。改良后的龙特浦B保留了原有的大部分性状,并具有直链淀粉含量低、抗白叶枯病、株高变矮的新特性。  相似文献   

13.
对湖北省2005-2012年918份水稻区试品种(系)进行田间剪叶接种抗白叶枯病鉴定。结果表明,抗病的品种(系)占9.37%,感病的品种(系)占90.63%,感病品种(系)占的比例大于抗病品种(系)的比例。区试对照材料感病率为95.33%,每年感病对照材料对白叶枯病发病均能达到感病或高感水平,且发病稳定,这为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白叶枯病鉴定奠定了基础。本研究明确了近年来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的抗白叶枯病现状及发展趋势,可为水稻新品种(系)的合理布局和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遗传的评价和利用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70年代以来我国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遗传的评价和利用取得相当进展,评价了大量包括地方品种、野生稻和国外引进的种质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了许多抗源。其中有些具有基因Xa-3和Xa-4的抗源广泛地用作杂交计划中的供体,选育出一批优良的品种(系),进行了成株抗性和全生育期抗性的评价,同时,广泛地进行了白叶枯病抗性遗传的研究,包括不同抗性类型的品种、亚种间杂交后代和杂交稻育种后代的抗性遗传行为。并就系统研究抗性基因,培育包括1-2个有利基因的改良抗源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转Xa 21基因的水稻优良恢复系BR527为抗白叶枯病基因供体,分别与不育系金23A、G46A、D62A、D200A进行组配,研究该基因在改良杂交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方面的作用。分子检测表明,供体基因能够稳定遗传给杂交组合;田间接种鉴定发现杂交组合对P1,P2,P3,P4,P6和CII,CIV,CV等白叶枯病菌生理小种均表现出抗或高抗,揭示Xa 21基因的抗性好,抗谱广;农艺性状考察结果显示这些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与对照组合比较没有明显改变。说明该基因可以作为一个显性抗白叶枯病基因在杂交水稻抗性改良上上加以应用,与此同时,得到了四个白叶枯病抗性改良的优良杂交水稻组合。  相似文献   

16.
扬稻6号是杂交水稻育种中被广泛应用、具有重要地位的骨干亲本,但其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均普遍偏弱。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抗稻瘟病基因Pigm和Pi33、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和Xa23导入到扬稻6号,借助重测序技术最大限度地消除每个抗性基因的连锁阻力,构建了高背景回复率近等基因系NILPigm、NILPi33、NILXa21和NILXa23,表现为稻瘟病或白叶枯病抗性的明显改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基因聚合创制了性状优良、包含所有4个抗性基因的优良株系R156,可作为水稻分子育种的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17.
王春林  王文相  陈雨  杨雪  张爱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887-13887,13960
2012 ~2013年对安徽省256份水稻区试品种(系)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明确了近年来新品种(组合)抗性的基本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安徽省区试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一般,杂交籼稻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较差,中粳稻、单季晚粳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相对较好.抗性较好的品种有两优807、两优160、两优560、两优831、扬育粳2号、丰糯1246、皖垦糯1号、明粳1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18.
SSR标记在水稻白叶枯病抗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白叶枯病是危害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SSR标记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鉴定和抗病育种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针对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开发的SSR标记不多,对利用SSR标记开展水稻抗白叶枯病分子辅助育种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利用已与抗白叶枯病基因建立连锁关系的SSR标记来累加抗白叶枯病基因是拓宽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基础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5个水稻材料对褐飞虱和白叶枯病的抗性,为培育兼抗褐飞虱和白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提供材料.[方法]选用9311(不含抗褐飞虱基因)、Mudgo(含Bph1基因)、Rathu Heenati(含Bph3基因)、Swarnalata(含Bph6基因)和Pokkali(含Bph9基因)等5个常规水稻材料,分别采用苗期集团法和磷营养胁迫下人工剪叶接种法进行水稻材料对褐飞虱和白叶枯病的抗性评价.[结果]含抗褐飞虱基因的水稻材料Pokkali、Swarnalata、Rathu Heenati和Mudgo在40 mg/L磷营养胁迫下对白叶枯病表现出中抗水平,而在0.25 mg/L磷营养胁迫下则表现较高的抗性水平,其中,Pokkali在常规褐飞虱抗性鉴定和磷营养胁迫下白叶枯病抗性鉴定中均表现出较高的抗性水平.[结论]低磷营养胁迫可作为增强水稻抗白叶枯病的有效途径之一;水稻材料Pokkali对褐飞虱和白叶枯病均具有较高的抗性,可作为选育兼抗型水稻新品种的亲源.  相似文献   

20.
对湖北省种植面积较大的 11个三系杂交稻组合的抗性研究发现 ,均不抗我省白叶枯病优势菌群Ⅳ致病型代表菌株浙 173和稻瘟病。这将使我省水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大发生存在潜在威胁。根据我省水稻生产实际 ,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