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山东气候变化,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变化;气候波动变化无常,无疑对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加上人为活动的加剧,使得森林植被锐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湖泊发生变迁。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过度采伐,焚烧木材,开垦种植、放牧,造成了生态破坏,也使得人类尝到了自然灾害频繁所带来的恶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自然灾害发生背后潜在的社会性因素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剖析。分析了自然灾害社会属性的具体表现,包括致灾原因的社会性、灾害影响的社会性和防灾减灾的社会性;以及认识自然灾害社会属性的现实意义,即有利于帮助人们全面、客观地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有利于规范人类的生产生活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增强相关部门防灾减灾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化灾为利、造福人类;提出了发挥社会力量增强防灾减灾成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朱凤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807-6809
阐述了我国清代自然灾害对小农经济人力资源、畜力资源、农作物及耕地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间接反应是自然灾害链发展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4.
<正>1干旱与作物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是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与洪旱灾害进行着斗争。干旱在我国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对农作物生长危害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江西的自然灾害以大水和大旱交替发生为特点,频率高,且霜、雹、虫等灾害也频繁发生,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破坏极大.农业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有全球气候的变暖和人类长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与自然灾害斗争的过程中,江西人民取得了一些成功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16,(10)
正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中每天都有可能发生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人类是脆弱的,面对灾害的到来,只能望天兴叹;但人类又是团结的,面对灾害又可以相互  相似文献   

7.
灾害胁迫下的人类生产生活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自然灾害风险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灾害风险的基本内涵、形成机制、主导因素的分析,结合近年来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对避灾移民工程的决策、实施的影响情况,探讨了灾害风险下的避灾移民搬迁机理、现状与对策;总结现阶段包括避灾移民在内的灾害型移民的总体特征,并发现其已有和潜在的问题;最后从系统性调控的角度,探讨了灾害风险视野下避灾移民的理念、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1)自然灾害是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一类,是由于自然现象的异常变化作用于人类社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序,阻滞经济发展的事件,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四川省自然灾害的特点及损失演变趋势,并做出短期预测。【方法】通过文献和数据资料分析四川省自然灾害的特点,并建立长期趋势拟合、谐波周期分析、误差预测调整的时间序列组合模型,以此对四川省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结果】四川省自然灾害活动频繁,常年主要受到洪涝及旱灾的威胁,灾害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周期性,灾害组合具有链带性和群发性;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存在10年左右的长周期和2、4年左右的短周期。【结论】未来3年四川省自然灾害仍旧严重,应重视减灾工作开展,把生态环境改善放在首要地位,做好防洪和抗旱及地质灾害的排查和整治工作,并规范人类行为,强化社会系统减灾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预测与控制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自然灾害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如何在自然灾害来临之前掌握第一手的信息,对灾害防范做出及时、快速、准确的决策,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采用PB9.0开发工具,对水文测验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等方面进行详述.  相似文献   

11.
林西县位于内蒙古高原农牧交错带东段,是我国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近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放牧及其他不合理的利用方式,林西县的草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严重,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自然灾害频发;土地退化,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2.
草原生态环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还是社会发展很重要的物质基础。一旦草原生态系统被恶意破坏,人类就遭受自然灾害,水土流失、生态恶化这些都可以将人类的家园破坏殆尽。这样一系列的草原或者土地荒漠问题和生物受损等自然灾害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基于此,对新疆草原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一些举措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林业生态系统的发展与人类生存及社会经济、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然而人类在进入工业化时代后,大肆伐木垦荒,加剧了对林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林业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降低。在林木资源遭到破坏的同时,野生动物栖息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林业生态系统利用自然生物能力预防和抵抗病虫害的作用也在减弱。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受环境的影响,国家乃至世界的气候有了明显的变化,自然灾害频发,使得国家及政府必须加大防范力度,降低自然灾害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效果越来越明显,对提高我国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极为重要。基于此,文章主要对人工影响天气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气象防灾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农业作为影响人类生产发展的基础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成为人类生存、抵御自然灾害的根本。农业不仅养活了人类,同时对文明发展也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我国农业植保工作,对农业植保工作重要性以及怎样加强农业植保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困扰,我们人类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愉快。在形形色色的自然灾害中,与水有关系的灾害占到了最大比重。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洪涝和旱灾所造成的损失分别占到自然灾害总损失的45%和15%。其中,干旱一旦成灾,如果分布的面积很广,持续时间又长,那么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往往远远超过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7.
自然灾害下的农业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然灾害是人类经济生产所面对的巨大问题,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一般在自然灾害之后,当地农业的经济效益便会大幅降低,甚至为零。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便成为自然灾害的直接受害者,付出的劳动不但得不到收益,可能还要承担巨大的损失。这时便需要一个有力的保障体系在自然灾害来袭之后,减少农业生产者的损失,能使他们迅速地在自然灾害之后恢复生产能力,保障经济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森林破坏,并遭受了大自然无数次惩罚之后,终于认识到了森林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造林和护林工作逐渐受到重视,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防护林建设也逐渐成为人类自我拯救的重要手段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  相似文献   

19.
自然灾害对贵州省粮食波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自然灾害对贵州粮食波动的影响规律,稳定贵州粮食产量,保障区域性粮食安全,选取贵州省1990-2013年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和1978-2013年自然灾害情况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灾害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特点。并从最常见的四大主要自然灾害入手,结合粮食产量波动基本特征,从时间和空间视角解析了灾害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78-2013年贵州粮食产量波动频率较高、幅度较大,平均周期约为4 a;自然灾害是影响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且呈负相关性;主要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影响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旱灾、水灾、霜冻灾、风雹灾。针对贵州省自然灾害影响粮食波动的特点,提出了要完善自然灾害防控体系,提高自然灾害预警能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注重合理空间布局;重视抗旱农作物的研究与推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森林是生物环境资源的典型代表,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自然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提供人类所需的木材及林产品和非木材林产品,更重要的是它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免自然灾害,为人类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