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哈达岭余脉,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雨热同季,适于一季作物生长。全县玉米中低产田占50%,增产潜力很大。部分高产稳产田可通过技术集成和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建设成高产优质高效吨粮田玉米示范基地,具体措施如下:1.品种选择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抗、耐密、安全成熟并适用于机械化收割的品种。2.种植密度公顷保苗5万株到7万株,种植时不可擅自加大或者缩小密度,要严格按照品种介绍说明操作。3.地块选择选择在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肥保水、排水良好的平整地块。有机质含量高的平川地和耕作层在25  相似文献   

2.
<正> 大豆的合理密值是大豆增产的有效措施,是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发挥单株增产潜力和群体增产作用的途径。现将1987~1990年4年18个乡的有关密度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大豆种植密度现状与问题目前,大豆种植密度的特点是:过密地块比过去有明显的增加,植株分布不匀,个别地块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是黑山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130万亩左右,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0%。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发挥玉米增产潜力,黑山县调整优化种植模式,连续几年示范推广矮秆、耐密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辽单565等高产品种,使玉米单产有了大幅提高。1品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耐密型玉米品种,如郑单958、先玉335、辽单565等。2选地种植耐密玉米品种,田间密度大,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所以要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土壤pH值6.57.0,有机质含量1.5%以上,耕层深度大于20cm,土层深厚、疏松,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中、上等肥力的地块,宜选择大豆、花生或玉米等肥沃的茬口。同品种玉米连作周期不能超过2年。  相似文献   

4.
一、品种选择 注意选择苗期耐低温、种子拱土能力强、籽粒灌浆和脱水快、较抗旱的玉米品种。苗期耐低温、早发性好的品种,能充分利用前期光热条件;籽粒灌浆和脱水快能够躲避和减轻低温早霜的影响。在中、下等肥力及盐碱地块,种植稀植或半耐密中早熟耐旱品种;在肥力较高、有机肥及化肥投入水平高及有灌水条件的地块,在早春座水抢种条件下,可以适当选择种植耐密、半耐密中熟或中晚熟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5.
一、品种选择 注意选择苗期耐低温、种子拱土能力强、籽粒灌浆和脱水快、较抗旱的玉米品种.苗期耐低温、早发性好的品种,能充分利用前期光热条件;籽粒满浆和脱水快能够躲避和减轻低温早霜的影响.在中、下等肥力及盐碱地块,种植稀植或半耐密中早熟耐早品种;在肥力较高有机肥及化肥投入水平高及有灌水条件的地块,在早春座水抢种条件下,可以适当选择种植耐密、半耐密中熟或中晚熟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6.
刘芳 《新农业》2014,(7):20-21
1.地块选择玉米栽培大多数土壤都适合种植,高产栽培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保肥,保水和肥力较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虽然玉米对茬口的要求不严,但以豆科作物为好。为了玉米高产,轮作倒茬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裂区试验,以密度和品种为试验因子,研究了11个西南玉米区主推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比较不同品种的耐密性。结果表明:1密度间、品种间、密度与品种互作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参试品种在高种植密度(6.45万株/hm2)下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其在低种植密度(4.95万株/hm2)下的产量,增产10.37%;3依据各品种的增密后的表现将品种分为高产增密增产型、高产增密不增产型、低产增密增产型、低产增密不增产型4个类型。  相似文献   

8.
玉米一埯多株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利用玉米群体优势,改变传统成行单株种植模式。选用耐密、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每667米2保苗6200株以上,采用专用播种机械、专用玉米调施肥,既能保持较好通风透光和授粉条件,又能达到高产、稳产效果。一、播前准备1.地块选择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疏松透气、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力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盐碱  相似文献   

9.
1地块选择和整地 1)地块选择。马铃薯虽然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但种植的地块,应选择前茬不是种植茄科作物,土层深厚,结构疏松,富含有机质,且排灌良好又不积水的地块种植为宜。  相似文献   

10.
采用裂区试验,以密度和品种为试验因子,研究了11个西南玉米区主推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比较不同品种的耐密性。结果表明:(1)密度间、品种间、密度与品种互作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参试品种在高种植密度(6.45万株/hm2)下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其在低种植密度(4.95万株/hm2)下的产量,增产10.37%;(3)依据各品种的增密后的表现将品种分为高产增密增产型、高产增密不增产型、低产增密增产型、低产增密不增产型4个类型。  相似文献   

11.
<正>一、蓝莓种植园的选择及定植1、园地种植前的选择及要求(1)土地条件种植蓝莓的土地宜选择土壤疏松、壤质或沙质、排水良好的地块,地形以平地和10度以下的缓坡度最为合适,忌用容易积水的低洼地。蓝莓适宜的土壤pH值为4~5.5,最适土壤pH值为4.0~4.8;土壤有机质含量8%~12%,至少不低于5%,土  相似文献   

12.
通辽市科尔沁区主推玉米密植高产种植技术,本文介绍了该技术在当地近几年的示范情况,通过与当地农户常规种植模式进行产量对比发现,密植示范田产量较农户常规种植模式增产28%,增产效果显著。特总结出选择耐密品种、合理增加种植密度、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构建整齐的群体结构为核心的玉米密植高产技术要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种植麻山药是高阳县农户当前主要增收途径之一,但其对栽培管理水平要求较高,生产上要达到高产高效,必须掌握下面几项关键技术。1地块选择麻山药不宜连作,应选择与豆科植物、玉米等轮作,同时地面平坦、有机质丰富(含量为0.8~1为宜)、土层深厚、通透性强的中微酸性砂壤和轻  相似文献   

14.
<正>北票市南八家乡四家板村2012年在节水滴灌项目区落实种植玉米75公顷,平均单产13500毫克/公顷,获得了高产高效益,比相邻对照单产10500毫克/公顷,增产28.6%,实现历史性突破。一、品种的选择选对品种是关键,因为在农业生产要素中,品种是最为先决、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生产要素。选择的品种为紧凑耐密型、适应性广的联达288新品种。二、深松整地与施肥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机能耕、水能灌的高产地块。播前深松整地,深松35~40厘米,并且利用旋  相似文献   

15.
<正>一、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产量潜力高、增产潜力大的中晚熟玉米品种,特别是紧凑、耐密型品种。二、播前准备1、地块选择及整地选择土壤条件较好,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且具有良好通透性和保水保肥性能,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土壤pH值为6.5~7,土壤有机质含量应为1%以上,速效氮6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磷15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80毫克/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从甘薯品种、地块选择、育苗、栽植、田间管理等方面入手,形成一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影响马铃薯品质的栽培因素及相应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安区历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在800 hm2以上,产值2000多万元,是农户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大田栽培出现高产不优质、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笔者经多年深入调查研究,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探索出影响马铃薯品质的栽培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1现状在马铃薯栽培过程中,由于传统技术没有及时更新,致使薯块裂口、绿头等现象不断蔓延。据区农技中心2003~2006年连续对汀溪、大同两个镇的20个种植农户定点调查,薯块裂口占总产量的13%~15%;绿头的占2%~4%;小薯数量占10%~12%;烂薯占3%~5%。受品质低劣因素影响,年产量损失达25%以上。2影响马铃薯品质的因素2…  相似文献   

18.
<正> 蠡县自1992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地膜棉种植,产量稳步提高。到1995年连续四年累计推广地膜棉达1826.7hm~2,占全县四年累计总播种面积的6.9%,平均每公顷皮棉1323kg,高产地块每公顷平均产皮棉1954.5kg。比不盖膜的每公顷增产皮棉307.5kg,总增产56.2kg皮棉,纯经济收入达449.4万元。其科学管理的高产栽培技术有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9.
<正>花生地膜覆盖能很好地抵御低温和春旱,促进花生生长发育,大幅度提高产量,比露地种植增产30%~40%,高者可增产70%,同时还可改善花生的品质,增加蛋白质的含量。现将花生覆膜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选种、选地、选膜(一)品种选择春播、高水肥地用增产潜力大的中熟品种,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  相似文献   

20.
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对春马铃薯进行了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春马铃薯高产栽培鲜薯产量达到22.5~30.0 t/hm2的条件下,应选择费乌瑞它、紫花白、米拉、东农303、克新4号等早熟优质高产品种,种薯经消毒处理,切块催芽后,一般施用人畜粪肥或土杂肥每667 m23 000 kg 硫酸钾10 kg作基肥,基肥采用条施和穴施盖种,氮肥的1/3于齐苗后作苗肥施用;播种密度一般4 500~5 500穴/667m2;采用翻耕地膜覆盖和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一般比露地栽培增产8.1%~16.8%;齐苗后叶面喷施多效唑和硕丰481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块茎增产18.4%~28.6%,是一项投资少、节本增产高效的技术措施,可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