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霜霉病属真菌性病害,其发病部位在黄瓜中上部叶片,在田间观察时应掌握以下要点,每日上午8时左右,看叶背面是否有水浸状、多角形病斑、病斑上是否有灰霉层,若具备这三点可确诊为霜霉病。适宜发病环境是温度16℃-22℃,相对湿度在83%以上。该病病菌有两怕,即怕干燥、怕高温。干燥时病菌3-5天自然死亡。在棚内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把温度控制到45℃2小时,在喷施适当的药剂防治,很容易的控制此病。  相似文献   

2.
汝州市纸坊镇是一个蔬菜种植大乡镇。近些年黄瓜种植户数量剧增,现就黄瓜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霜霉病。属真菌性病害,其发病部位在黄瓜中上部叶片,在田间观察时应掌握以下要点,每日上午8时左右,看叶背面是否有水浸状、多角形病斑、病斑上是否有灰霉层,若具备这三点可确诊为霜霉病。适宜发病环境是温度16℃~22℃,相对湿度在83%以上。该病病菌有两怕,即怕干燥、怕高温。干燥时病菌3~5天自然死亡。在棚内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把温度控制到45℃2小时,在喷施适当的药剂防治,很容易控制此病。药剂防治:可选用安克、普力克、灭克、霜脲锰锌、抑快净、金雷多米尔和阿米西达。另外,在防治霜霉病时,要注意细菌性角斑病的同时发生,可以在防治霜霉病的药剂中,加入防治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  相似文献   

3.
<正>一、霜霉病症状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子叶发病初期出现褪绿色病斑,后扩大变褐色。成株感病,叶片背面或叶缘出现水浸状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呈多角形黄褐色或淡褐色,在湿度大时,病斑部出现灰黑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全株叶片干枯。二、发病规律黄瓜霜霉病病菌在土壤及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病原孢子主要靠  相似文献   

4.
一、诊断 1.黄瓜霜霉病:是影响黄瓜生产的主要叶部病害.初发病时,叶片病斑黄绿色或褪绿,色泽变为黄色或褐色,到发病后期,病部色泽褐色,形成坏死斑.黄瓜霜霉病色泽变化的整个过程,其快慢受大气温度的影响,温度低时病菌新陈代谢作用缓慢,病状轻,黄绿的色泽变化扩展慢,当温度在20℃~24℃时,病菌新陈代谢作用加强,病菌生长发育迅速,破坏加剧,色泽变为黄褐色,扩展迅速.温度高于30℃时,因其不利霜霉菌生长而死亡,病菌形成枯斑,不再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霜霉病: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适合发病的温度是20-24℃,高于30℃或低于15℃病菌受抑制。发病初期叶缘或叶背面呈现水浸状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棚内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黄褐色干枯卷缩,叶面破裂,病植株枯黄,瓜瘦小,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6.
<正>黄瓜霜霉是黄瓜栽培中发生最为普遍的病害之一,条件适宜时,流行极为迅速。黄瓜霜霉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子叶染病,初期叶面症状不明显,湿度大时,叶背面可见水浸状斑。病斑沿叶脉扩展,然后叶面均匀黄化,湿度大时叶背面可见黑色霉层,为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真叶染病,初期叶背有水浸状病斑,病斑被叶脉分隔,呈多角形病斑,后病部黄化,湿度大时病部叶背面有黑褐色霉层。黄瓜霜霉病在同一植株从下至上发病,新叶很少感病。  相似文献   

7.
一、霜霉病: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适合发病的温度是20-24℃,高于30℃或低于15℃病菌受抑制.发病初期叶缘或叶背面呈现水浸状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  相似文献   

8.
<正>一、辣椒炭疽病1.症状。叶片染病,初为褪绿色水浸状斑点,逐渐变为褐色,中间淡灰色,病斑上轮生小黑点。果柄有时受害,生褐色凹陷斑且不规则,干燥时干裂。果实被害,初现水浸状黄褐色圆斑或不规则斑,斑面有隆起的同心轮纹,并生有许多黑色小点,潮湿时病斑表面溢出红色粘稠物。果实上的病斑易干缩呈膜状,有的破裂。2.发病条件由辣椒剌盘孢菌侵染所致。病菌发育温度12~32℃,最适温度27℃,空气相对温度95%左右。棚室种  相似文献   

9.
温室黄瓜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黄瓜霜霉病1.1发生规律。整个生育期可发病。首先危害中下部叶片,在叶片背部出现水渍状不规则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出现霉层。该病属真菌性气传病害,潜伏期短,再侵染频繁,流行性极强。叶片上有水滴或水膜是霜霉病发生的决定性因子。大棚内通风不良、结露多且时间长,有利于病菌萌发、侵入及孢子囊的形成,霜霉病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10.
正黄瓜靶斑病是由黄瓜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病害,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近年以来在各个地区均有发生,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其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生产上误按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用药,防治效果较差,危害损失较重。1.发病特点黄瓜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年来遍及全国各地,温室、露地都有发生,且有不断加重趋势,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病菌以危害叶片为主,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叶  相似文献   

11.
一、黄瓜霜霉病 可整个生育期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毁产。首先危害中下部叶片,在叶子的背部出现水渍状不规则病斑,病斑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霉层。该病属真菌性气传病害,潜伏期短,再侵染频繁,流行性极强,如果防治不及时,几天便可造成大片干枯,甚至绝收。叶片上有水滴或水膜是霜霉病发生的决定性因子。大棚内通风不良、结露多且时间长,有利于病菌萌发、侵入及孢子囊的形成,霜霉病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12.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重要病害,温室、大棚黄瓜受害损失最重.幼苗叶片初感染,病部初退绿,形成不规则病斑,严重时,叶片背面病斑上长出灰黄色霉层.成株期叶片初感病,病部呈水渍状斑点,扩大后呈多角形,黄绿色,以后变成淡褐色,严重时整株叶片枯死.该病以病残体带菌越冬,病菌孢子主要靠气流、风雨传播.该病发病主要与温度和湿度有关.当温度在15~24℃、湿度达83%以上时最宜发病,过高或过低均不宜发病.另外叶片上有水滴和水膜是霜霉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通风不良、湿度过高的窝风地块,或结露多的塑料棚室发病重.  相似文献   

13.
<正>一、症状生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多从植株下部近地面处发生。病初产生褪绿色斑,病斑扩大后为淡黄色,受叶脉限制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田间湿度高时,叶片病部背面产生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发病盛期,多个病斑连接成片,严重时整个叶片被病斑覆盖,导致叶片枯黄而死。二、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及卵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在田间或潜伏在种子内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产生的孢子囊通过雨水反溅和气流传播至寄主植物上,  相似文献   

14.
1.两种病害的区别1.1发病部位细菌性角斑病,在叶片和果实上均发病,而霜霉病主要侵害叶片。果实受害,初期为水渍状,表面有白色菌脓,病斑向果肉扩展、变色,可确诊为细菌性角斑病。1.2叶背面病斑特征将病叶采回,用保温法培养病菌,24小时后观察,病斑为水渍状,产生乳白色菌脓者,为细菌性角斑病;病斑长出紫灰色或黑色霉层者,为霜霉病。湿度大的棚室,清晨观察叶片,就能区分。  相似文献   

15.
<正>一、晚疫病(一)病害症状植株被晚疫病侵袭时,在叶片的顶端或边缘发生淡褐色的病斑,病斑外围有黄绿色症状。温度大的早晨和雨天病斑很快扩大,使叶面呈水浸状青枯,并在枯斑外出现白霉,叶背脊白霉更清楚。(二)传病途径和发病条件晚疫病病菌孢子很小,能趁水湿从叶背气孔或块茎表皮皮孔侵入组织,而后发展成病斑。病菌发育和适宜温度为24℃,最高温度为30℃,最低温度为10℃。游动孢子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2~13℃,最高温度为25℃,最低温度为2℃。主要是播种  相似文献   

16.
1发病症状幼苗到结荚期都可能受害,幼苗被害,叶背面产生白霉层,严重时,苗变黄枯死。成株期叶片上病斑呈现水渍状、淡绿色,后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背面病斑上有白色霉层;发病严重时病斑连片,叶枯黄。被害花粳肥肿弯曲,畸形。病种荚细小而弯曲,多不结实。2发病规律白菜霜霉病是十字花科霜霉菌寄生引起的,叶背面的白霉即为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囊。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采种株上越冬,或以卵孢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侵染。第2代采种株带菌定植后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侵染幼苗。病菌借风、雨传播,从表皮和气孔侵入,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17.
一、霜霉病 1.发病症状 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后病斑扩大呈黄绿色,渐变为黄色至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不穿孔,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有灰黑色霉层. 2.发病条件 霜霉病是真菌性病害,发生和蔓延与温、湿度关系密切,气温在10℃以上、湿度适宜即可发病,温度为20~24℃时最有利于发病,潜育期最短.温度达到30℃以上时,病害发生受到抑制.大棚内通风不当,棚内温度过高,该病严重发生. 3.防治技术 ①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用有机肥和磷钾肥,使用膜下滴灌技术,避免大水漫灌. ②控温调湿 上午日出后使棚温迅速升至25~30℃,下午温度上升时即放风,使温度降到20~25℃,傍晚放风2~3小时,使上半夜温度保持15~20℃,当夜间温度高于12℃时,可整夜放风.  相似文献   

18.
<正> 1.霜霉病。在棚温15~30℃、湿度超过80%的条件下最易发病,主要危害蔬菜叶片。发病时叶缘或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特别是在湿度较大的早晨更为明显。病斑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使叶缘卷缩干枯,严重时甚至  相似文献   

19.
正秋莴苣生长中后期是病害高发期,常见病害有霜霉病、黑斑病和菌核病,应注意防治。1.霜霉病。主要侵染叶片,自下而上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色霉状物,有时霉层可蔓延到叶片正面,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致全叶干枯。有时病菌能侵染到茎部,引起茎部变黑。防治方法:植株封  相似文献   

20.
1莴笋霜霉病1.1症状从幼苗至成株均可发病,以成株受害最重。主要为害叶片,病叶由植株下部向上蔓延,最初叶上发生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一般5~20mm。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色霜霉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有时蔓延到叶片正面,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致全叶干枯。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