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病毒性败血病是家兔的一种急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青、成年兔。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可达70~100%,1月龄以内仔兔极少感染,但目前流行特点有低龄化的趋势,对养兔业威胁极大。1流行特点本病自然感染只发生于兔,其它畜禽不会染病。各类型兔中以毛用兔最为敏感,獭兔、肉兔次之,同龄公母兔的易感性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年龄家兔的易感性差异很大。本病主要侵害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秋两季更易流行。病兔、死兔和隐性传染  相似文献   

2.
用两株水禽源流感病毒番鸭源ZM株、鹅源SG株人工感染不同禽类,探讨毒株对不同禽类的致病情况及禽类的易感程度。结果表明:鸡、鹌鹑、鹧鸪对两毒株均具有高度的易感性;水禽类的鹅、番鸭也较为易感,而肉鸭和绍鸭有一定的抵抗力,说明鸭的易感性与品种有关;鸽的易感性较弱。  相似文献   

3.
一、病毒性出血症. 俗称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秋和冬季发生更为严重;哺乳期的子兔未见发病,幼兔2月龄以后逐渐增加对本病的易感性,青年兔和成年兔易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日龄及生理状态下的中国白兔为试验动物,经静脉接种、皮下接种、滴鼻和同居感染兔出血症病毒,进行临床检查和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静脉接种感染的兔潜伏期比其他途径感染的兔短;2月龄以下幼兔有明显的抵抗力,其他月龄的兔均易感,怀孕兔全部发生流产;临床病理学观察以各实质器官的退行性病变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各组织器官严重出血、水肿,实质细胞广泛性变性、坏死,微血管内大量血栓形成、炎性细胞浸润等。  相似文献   

5.
<正>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病程短,传播快,流行面广,发病率和致死率高,已给养兔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为了弄清感病母兔能否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而造成垂直感染,进一步阐明其发病规律、感染途径及传染源等流行因素,并为防治本病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9年进行了本试验.材料与方法1.种毒本省费县兽医站提供的野毒,通过兔体传代,取其1~4代混合毒,以pH  相似文献   

6.
一、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急、死亡率高等特点,常呈暴发流行,对养兔业有巨大的威胁.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秋和冬季发生更为严重;不同年龄表现不一.哺乳期的仔兔未见发病,幼兔2月龄以后逐渐增加对本病的易感性,青年兔和成年兔易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张家口地区兔球虫种类及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兔球虫种类进行鉴定,并统计家兔的感染情况.结果 张家口地区的兔群中有6种艾美耳球虫,其中主要有3种,分别是大型艾美耳球虫、盲肠艾美耳球虫和穿孔艾美耳球虫.兔球虫感染率为68%,以1~2月龄幼兔感染率最高.结论 张家口地区家兔感染的球虫有6种,感染率为68%.  相似文献   

8.
应用分离于自然家兔大肠杆菌病例的O20、O7、O70、O21和132等5个不同血清型代表株进行了对不同日龄兔的发病试验,表明均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不同日龄兔均可被感染发病或死亡,不同接种途径感染试验表明以静脉接种、肌肉注射、胃内接种和皮下注射均可引起感染,尤以静脉接种最易导致发病及死亡,不同型刑株间对比以O20毒力最强,被感染发病死亡兔剖检病变与自然病例基本一致,且均能回收到原攻毒菌,耐过兔多数出现不同滴度的相应血清抗体。  相似文献   

9.
<正>兔波氏杆菌病也叫兔支气管败血液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兔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传染病,本病在冬季和早春多发,幼兔发病率高,并且有死亡病例。成年兔发病较少。在自然条件下,多种哺乳动物上呼吸道中都有本菌寄生,常引起慢性呼吸道病的相互感染。尤其在天气突变、兔的抵抗力下降、兔舍卫生不好、空气污浊等情况下,易引起此病发生。兔波氏杆菌病特征表现为慢性鼻炎、支气管肺炎和咽炎。该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经呼吸道而感染。1病状与剖检本病的潜伏期为7~10 d。成年兔表现为鼻炎和支气管  相似文献   

10.
兔瘟与兔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瘟是危害兔的主要疾病之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容低估。如同时感染其他病原如巴氏杆菌病引起的感染,将会给养兔业带来很大的危害。现结合张北县某养兔场兔瘟和兔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情况,谈一下诊治措施。1发病情况2011年4月22日,张北县公会镇某养殖户李某养殖獭兔1600只,发病560只,死亡126只,死亡率20%,当时该养殖户非常着急,来我站受诊。  相似文献   

11.
观察了清醒(对照)、实验性发热、麻醉或人工冬眠状态的家兔对Y8504株强毒兔瘟病毒攻毒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和在清醒兔的所见相比,麻醉兔对病毒感染的发热应答明显地受抑制,在人工冬眠兔也有某种程度受抑制,但在实验性发热兔出现发热反应的重叠。实验性发热和人工冬眠使感染兔的存活时间延长,而麻醉则使死亡时间明显推迟。并且,所有状态下的感染都是致死性的,从而表明兔瘟病毒所致损害在兔瘟疾病经过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南京地区部分奶牛场和兔场的牛、兔粪样。共发现3例隐孢子虫卵阳性牛,2例阳性兔。牛、兔群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3.2%(3/94)和1.8%(2/113)。其中成年牛感染率为2.0%(1/50)、犊牛4.5%(2/44),而腹泻犊牛的感染率达16.7%(1/6)。同时在6例腹泻犊牛粪样中查出2例感染了轮状病毒。未发现隐孢子虫和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出血症 俗称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急,死亡率高等特点。常呈暴发流行,对养兔业有巨大的威胁。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秋和冬季发生更为严重;不同年龄表现不一,哺乳期的仔兔未见发病,幼兔2月龄以后逐渐增加对该病的易感性.青年兔和成年兔易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NO)在鸡感染柔嫩艾美球虫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感染柔嫩艾美球虫 (Eimeriatenella)的雏鸡日粮中添加NO前体物L Arg或在饮水中添加iNOS抑制剂Dex ,探讨NO在鸡感染柔嫩艾美球虫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未感染组鸡的血浆中NO水平无明显变化 ,感染组鸡则明显升高 ,第 6天达到峰值 (P <0 0 1或P <0 0 5 ) ;加喂L Arg组鸡与不添加的对照组NO水平基本一致 (P>0 0 5 ) ;添加Dex组鸡则明显高于不添加的对照组 (P <0 0 5 )。NO水平与卵囊感染数无相关性。加喂L Arg组鸡死亡率最低 ,增重明显 ,每克粪便卵囊数 (OPG)低 ,血粪堆数少 ,病变轻 ;而添加Dex的感染鸡 ,出现负增重和严重死亡。提示 :日粮中添加L Arg对感染球虫的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而Dex的添加不但不能降低血浆中的NO水平 ,还使鸡对球虫的易感性增强。表明NO在球虫感染过程中可杀伤或抑制球虫 ,但NO生成过多会使宿主产生免疫病理效应而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5.
应用分离于自然家兔大肠杆菌病例的O_(20)、O_7、O_(70)、O_(21)和_(132)等5个不同血清型代表株进行了对不同日龄兔的发病试验,表明均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不同日龄兔均可被感染发病或死亡,不同接种途径感染试验表明以静脉接种、肌肉注射、胃内接种和皮下注射均可引起感染,尤以静脉接种最易导致发病及死亡,不同型别株间对比以O_(20)毒力最强,被感染发病死亡兔剖检病变与自然病例基本一致,且均能回收到原攻毒菌,耐过兔多数出现不同滴度的相应血清抗体。  相似文献   

16.
兔病防治     
韩俊彦  张秀莲 《新农业》2007,(11):39-40
1.病毒性出血症(兔瘟)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毁灭性传染病,死亡率95%~100%。病兔、隐性感染兔和康复免是主要传染源。主要是接触传染,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伤口和黏膜传染。  相似文献   

17.
我们采用反向间接血凝、琼脂扩散、对流免疫电泳、乳白鼠接种、乳兔肾上皮单层细胞培养方法等诊断猪口蹄疫。试验结果证明乳兔肾上皮单层细胞和乳白鼠对猪口蹄疫病毒具有高度的易感性;而对流免疫电泳和反向间接血凝具有快速的诊断特点。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月,哈密市一兔场饲养的育肥仔兔760只发病死亡,年龄在45~65日龄,体重1 000~1 660 g,品种有依普吕、新西兰、比利时及杂交商品仔兔,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镜检以及针对性的防疫和治疗确诊为兔巴氏杆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9.
<正>畜禽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食源性、散发性传染病,致死率较高。病畜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妊娠流产、坏死性肝炎和心肌炎。一、流行现状与病原1.流行现状本病的易感动物比较广泛,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有易感性。自然发病动物以绵羊、牛、猪及兔感受性较高,家禽感染以鸡、火鸡、鹅较多,野禽、啮齿动物也易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兔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感染时试验家兔肝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和血清中NO浓度变化以及NO对兔球虫的抑制或杀伤作用,通过腹腔注射的途径给予感染E. stiedai的家兔不同浓度的NOS底物L-精氨酸(L-Arg)、NO供体硝酸甘油(GTN)和iNOS抑制剂L-氨基胍(L-AG),利用NOS活性测试盒测定肝的iNOS活性,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的浓度,采用麦克马斯特氏法计数每克粪便的球虫卵囊数(OPG),根据试验兔肝的剖检和镜下病变来进行病变计分.结果表明:感染E. stiedai后,家兔肝匀浆的iN-OS活性和血清中NO浓度逐渐升高,感染对照组、添加L-Arg组、GTN组、L-AG组4组均在感染后第12 d达到最高值,而后逐渐下降,于23 d左右下降到感染前的水平;L-Arg可增强肝的iNOS活性,使其释放大量NO,产生对球虫的抑制或杀伤作用,减轻球虫感染引起的病变;硝酸甘油可在兔体内释放NO,对球虫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稍减轻球虫感染引起的病变;相反,L-AG则抑制肝的iNOS活性,使生成的NO减少,对球虫的抑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从而加重球虫感染引起的病变.结果提示:NO及iNOS确实参与了家兔E.stiedai的感染过程,并且NO在球虫感染过程中起到了抑制或杀伤球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