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文生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00-12102
[目的]对铺地柏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结合计算机谱图检索,对铺地柏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铺地柏挥发油提取率为0.68%,共鉴定出88种化合物,占分离物质的85.74%。主要成分为β-水芹烯(17.06%)、(-)-4-萜品醇(2.96%)、β-香茅醇(2.34%)、2-十一烷酮(8.35%)、3,7-二甲基-6-辛烯酸甲酯(5.87%)和α-杜松醇(4.07%)。[结论]该研究通过对铺地柏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铺地柏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名正  李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182-185
[目的]对紫苏(Perilla frutescens)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SD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研究紫苏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一共鉴定出4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醇类7种,占总含量的3.96%;醛类3种,占总含量的2.63%;烯烃3种,占总含量的0.67%;酮类1种,占总含量的1.61%;酚类3种,占总含量的0.74%;酯类5种,占总含量的2.69%;酸类3种,占总含量的1.22%;芳香族6种,占总含量的25.37%;萜类13种,占总含量的61.02%。[结论]紫苏的挥发性成分中既有具风味的挥发性成分,也有具药效的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采用GC-MS分析野樱桃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从野樱桃提取物中共鉴定出2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3,4,5-三甲氧基苯甲酸、莨菪亭、苯甲酸、3,4,5-三甲氧基苯甲醇相对含量分别为33.21%、23.77%、12.01%、10.45%,构成了野樱桃提取物的主体香韵,可醇和烟香,有效改善烟草制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臭氧气浮漂洗对鲢鱼糜的除腥效果,以鲢鱼糜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检测分析传统漂洗和臭氧气浮漂洗后鲢鱼糜的挥发性成分,寻找其腥味来源。结果显示:鲢鱼糜中共检测到24种挥发性物质。与传统漂洗鱼糜相比,经过臭氧气浮漂洗后,鱼糜中挥发性成分减少,己醛、庚醛、壬醛、癸醛、1-辛烯-3-醇等对鱼腥味贡献较大物质的相对含量皆有所降低,而1-甲基-4-硝甲基-哌啶和5-甲基-2-苯基-吲哚等其他化合物并未被检测出。电子鼻的PCA分析结果与HS-SPME-GC-MS检测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使用臭氧气浮漂洗鱼糜相比传统漂洗可有效减轻鱼糜腥味,漂洗时间应控制在10~15 min。  相似文献   

5.
光对铜绿微囊藻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收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培养的铜绿微囊藻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分离并鉴定了56种化合物,光下41种,暗下39种,其中24种为共有物质.暗下生长较光下生长的铜绿微囊藻中,醇类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由光下47.69 %下降为暗下5.19 %),烷类、烯类、苯类物质略有下降;而酸类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光下为0.78 %,暗下为12.93 %),酮类、胺类、酯类所占比例也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年份陈皮挥发性成分差异。【方法】以贮藏时间分别为 1 年(2017 年)、5 年(2013 年)和 15 年(2003 年)的新会陈皮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陈皮挥发性成分。【结果】3 个不同贮藏年份的陈皮中共检测到 61 种化合物,且在一定贮藏年限内,随着贮藏时间延长,陈皮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其含量发生显著改变,其中贮藏 1 年陈皮中有 34 种挥发性成分,贮藏 5 年和贮藏 15 年陈皮中分别有 38、39 种。在陈皮贮藏过程中,烯烃类和萘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先增加后减少,酯类、酚类和醇类物质含量先减少后增加,醛类化合物含量逐年递减,而烷烃类物质只在贮藏 5 年的陈皮中检测到。【结论】在陈皮贮藏 1~15 年间,随着陈皮贮藏时间延长,陈皮挥发性成分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为陈皮“陈久者良”的说法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致死方式对虹鳟鱼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以虹鳟鱼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材料MonoTrap作为固相萃取整体捕集剂,利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低温、即杀、去腮和空气致死的虹鳟鱼背肉和尾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电子鼻能够区分不同方式致死的虹鳟鱼的背肉和尾肉,其中低温致死和空气致死虹鳟鱼气味差异最显著;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从低温、即杀、去腮和空气致死的虹鳟鱼背肉中检测出39、43、51和59种化合物,从尾肉中检测出40、45、50和58种化合物,其中醛类、不饱和酮类和不饱和醇类对虹鳟鱼风味形成有重要贡献.【结论】应激反应最小的低温致死对红鳟鱼肉挥发性成分影响最小,鱼肉的风味最好,其次是即杀致死,空气致死对虹鳟鱼挥发性成分影响最大,鱼肉的风味最差,且致死方式对虹鳟鱼尾肉风味的影响大于背肉.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法分离、分析延安糜子酒和绍兴糯米酒2种黄酒中的多种易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从延安糜子酒中共分离得到4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醇类、酯类、烃类、酚类、醛酮类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9.292%、23.556%、7.366%、1.888%、4.214%;从绍兴糯米酒中共分离得到27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醇类、酯类、烃类、酚类、醛酮类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3.600%、24.904%、1.437%、0.888%、19.316%。2种黄酒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62种,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11种,在挥发性组成上相似,醇类含量最高,酯类次之,两者相对含量占鉴定得到物质总量的50%以上。该试验从黄酒中分析出不同种类的挥发性物质,为研究黄酒中挥发性物质组成提供了数据,也为黄酒感官评价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更全面地分析成品速溶咖啡的挥发性成分。[方法]以越南某品牌速溶咖啡为试验材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直接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试验确定了供试速溶咖啡中有4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吡嗪类化合物约占28.5%,呋喃类化合物约占22.0%,这些物质对速溶咖啡的风味起到了主要作用。[结论]研究可为速溶咖啡的挥发性成分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不接种发酵剂(CK1组)和接种商业发酵剂(CK2组)组为对照,探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2和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sw50以1:1(A组)和1:3(B组)组成发酵剂对发酵香肠菌相、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品质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菌相,并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分析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经30 h发酵,B组发酵香肠优势菌群为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细菌,品质最优,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乙酸乙酯、2-甲基丁醛、乙缩醛、3-甲基丁酸乙酯等,亚硝酸盐残留量为(2.906±0.025)mg·kg-1,TBARS值为(1.42±0.05)mg·kg-1.植物乳杆菌b-2与腐生葡萄球菌sw50以1:3复配有助于改善发酵香肠品质,提高安全性.上述结果对于发酵香肠工业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GC-MS技术测定分析17年生和10年生翅荚木人工林木材甲醇提取物和三氯甲烷提取物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17年生和10年生翅荚木人工林木材甲醇提取物多数成分均为含氧化合物,有己酸、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香兰素、2,4-二叔丁基苯酚、丁香草酮、3,4,5-三甲氧基苯酚、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4-羟基-2-甲氧基肉桂醛、1,2-苯二甲酸双(2-甲基丙基)酯、棕榈酸、3,3’-二甲氧基-4,4’-二羟基二苯乙烯、3-甲基-柱头甾-5-烯-3-醇共13种相同的成分;17年生和10年生翅荚木人工林木材三氯甲烷提取物多数成分亦为含氧化合物,有香兰素、癸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菜油甾醇、三氟乙酸羽扇豆醇5种相同的成分。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授粉品种授粉后对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以不同果树的花粉对富士授粉后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授粉后富士果实风味成分及含量的研究,结合相关果实品质指标,综合分析出适宜富士苹果的授粉品种。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分析了不同授粉品种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7个授粉品种对富士苹果果实中挥发性成分有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果实共检测出46种香气成分,其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分属于酯类、醇类、醛类,其中,以酯类含量最多。实生海棠品种与栽培品种相比,其香气物质酯类含量相差不大,但醇类的相对含量高于栽培品种。综合分析来看,17个品种对富士授粉后果实挥发性成分不同,其主要香气物质由2-甲基-1-丁醇乙酸酯、己酸己酯、α-法尼烯、2-甲基丁醇丁酯、乙酸己酯、2-甲基丁酸己酯等组成,其中酯类物质对这些授粉品种果实风味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3.
八月瓜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八月瓜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八月瓜的挥发性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13种化学成分。[结论]八月瓜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含笑花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含笑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出油率为0.36%。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从中分离出48个色谱峰,鉴定39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0%。  相似文献   

15.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73-18774,18776
[目的]对柳蒿芽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柳蒿芽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柳蒿芽挥发性物质中共分离出了69种成分,其中62种成分被鉴定清楚,并测定了各组分相对含量,包括β-月桂烯(7.60%)、(顺)-1,8-萜二醇内醚(9.29%)、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醇(7.02%)、(S)-顺马鞭烯醇(7.05%)、蒿醇(2.64%)、2,6,6-三甲基-双环[3,1,1]-2-庚烯-4醇-乙酸酯(5.72%)、石竹烯(4.11%)、(Z)-β-法呢烯(10.61%)、大=牛儿烯D(8.07%)、α-佛手柑油烯(10.62%)等。[结论]通过对柳蒿芽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柳蒿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蝴蝶兰2个品种挥发性成分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法对2个蝴蝶兰品种花瓣进行挥发性成分和含量的测定. 结果显示:2个蝴蝶兰品种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都有着显著差异,其中具有香气的品种'翠友美人'挥发性成分主要为 L-沉香醇(5.237 μg·g-1·h-1)和3,7-二甲基-1,3,7-辛三烯(3.238 μg·g-1·h-1),而无香气的品种'小男孩'挥发性成分则为3,7-二甲基 1,3,7 辛三烯(10.375 μg·g-1·h-1)、橙花醇(5.283 μg·g-1·h-1)、乙酸橙花醇酯(3.344 μg·g-1·h-1). 使蝴蝶兰产生香气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L-沉香醇.  相似文献   

17.
任竹君  罗亚男  王道平  陶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00-19102
[目的]检测罗勒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罗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53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草蒿脑(64.55%),其次为甲基丁香酚(12.16%)、1,8-桉叶素(8.355%),T-荜澄茄醇(1.50%)、E-细辛脑(1.412%)、(E)-β-罗勒烯(1.028%)。[结论]罗勒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较复杂,其中4种醚类化合物占74.455%、3种酚类化合物占12.208%、22种烯烃占5.401%,9种醇类化合物占1.751%、并含有少量的酮类、酯类、酸类物质等。  相似文献   

18.
以马泡籽为原料,利用美拉德反应,通过油料的高温焙炒、还原糖与氨基酸之间的羰氨反应来制备具有独特香味的浓香型马泡籽油,以综合利用马泡瓜资源。 对所制备的浓香马泡籽油进行品质特性及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浓香马泡籽油风味浓郁,其中吡嗪类成分相对含量达到了51.51%,对浓香马泡籽油的风味贡献最大,表现出浓郁的焙烤香及坚果香,其次为醛类,占比为23.92%,主要呈现为新鲜的脂肪风味。浓香马泡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相对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9.50%,表明浓香马泡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未发酵半干罗非鱼和经酵母菌发酵半干罗非鱼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研究,优化了固相微萃取的条件.结果显示:样品在50℃条件下.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PDMS/DVB)涂层的萃取头萃取50 min,可得到较好谱图.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在未发酵罗非鱼与酵母菌发酵罗非鱼中分别检测出74,59种挥发性物质.酵母发酵半干罗非鱼与未发酵半干罗非鱼的挥发性物质有显著差异.酵母发酵半干罗非鱼中苯乙醉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未发酵半干罗非鱼.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对榆叶梅 (Amygdalustriloba(Lindl.)Ricker鲜花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进行了定量。从榆叶梅花中分离并确定了14个挥发性成分,占98.76%。榆叶梅鲜花挥发性成分类别分属于烷烃类4种(31.49%)、腈类3种(28.53%)、酯类2种(17.00%)、芳香化合物3种(17.28%)、萜烯1种(大根香叶烯, 2.29%)、酮类1种(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2.17%) 和其它(1.24%)组成。其中l-甲苯-2,4-二异氰酸酯(11.75%)、2-羟基戊酸甲酯(14.98)、2,4-二甲基-5-甲酰基-吡咯-3-甲腈(9.91%和12.36%)、2,6,10,14-四甲基十六烷(11.28%)、2,5-二甲基-5-甲酰基-吡咯-3-甲腈(6.26%)、十五烷(10.02%)和二十一烷(6.59%)为其主要成分。该研究阐明了自然条件下榆叶梅鲜花的挥发性成分, 为其生理生态学作用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