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磊 《河北渔业》2010,(3):15-16,40
厚颌鲂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的特有鱼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目前,在厚颌鲂的成鱼单养及人工繁殖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厚颌鲂的养殖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厚颌鲂的年龄结构及生长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鳞片作为鉴定年龄的材料,对龙溪河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种群开展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厚颌鲂鳞片年轮结构呈疏密切割型,年轮特征显著,可用于年龄鉴定,3~4月是年轮形成高峰时间。种群由0~7龄共8个龄组组成,以低龄个体为主,1~3龄个体占83.14%,体长分布主要集中在130~250 mm间(77.71%)。体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50~250 g(64.33%)。群体总性比为♀∶♂=1∶1.03,符合1∶1理论比值。体长和鳞径呈直线关系,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且幂指数接近3,属于匀速生长类型,因此用Von Bertalanffy方程描述其生长特性,相关生长参数分别为:渐近体长L∞=488.89 mm,渐近体质量W∞=2486.96 g,k=0.1648,t0=-0.5453龄。体质量生长拐点Ti=6.40龄,对应体长、体质量分别为Lt=333.14 mm,Wt=746.06 g。厚颌鲂的总体生长性能逊于同属其他鱼类。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厚颌鲂幼鱼摄食配合饲料后胃内容物变化特征并确定其最优数学模型,以体质量(38.17±2.45)g的厚颌鲂幼鱼为研究对象,在水温(15.0±0.3)℃条件下,分别在饱食后0、2、4、6、8、12、16、20、24 h测定胃内容物的湿质量,并利用线性模型、指数模型以及平方根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法,研究了盐酸环丙沙星对(30±2.3)g/尾的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厚颌鲂的肝脏、肌肉和鳃组织GOT活性呈现不规则变化;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则出现先升后降,然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试验前期肝脏GPT活性基本保持不变,试验中期以后则出现先升后降,然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肌肉和鳃组织GPT活性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总体则基本呈现不规则变化;盐酸环丙沙星对厚颌鲂幼鱼各组织GOT和GPT活性大小依次为肝脏鳃肌肉;通过GOT活性变化可判断,肝脏、肌肉和鳃组织的休药期分别为29、27和32 d;通过GPT活性变化可判断,肝脏、肌肉和鳃组织的休药期分别为37、28和34 d。  相似文献   

5.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对厚颌鲂幼鱼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2.3)g/尾的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法,通过观察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对厚颌鲂幼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对厚颌鲂幼鱼各组织酶活性的影响变化及其休药期。结果显示,在同一浓度下,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肝脏、肌肉和鳃组织SOD活性出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而随着浓度的增加,则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肝脏、肌肉和鳃组织MDA,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均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厚颌鲂各组织SOD和MDA受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影响最小的是肌肉,其次是鳃、肝脏;通过SOD和MDA变化情况,确定休药期为28 d左右。  相似文献   

6.
以半刺厚唇鱼幼鱼为研究对象进行养殖试验,设置200尾/m2(A)、300尾/m2(B)和442尾/m2(C)3个试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试验共进行75 d.结果显示:A、B、C组鱼的存活率分别为99.93%,97.87%和95.55%,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存活率呈下降趋势.3个试验组中,B组体质量与全长增幅最大,日均每...  相似文献   

7.
发酵棉籽粉是一种优质植物蛋白原料,具有替代饲料鱼粉的潜力。为评估发酵棉籽粉作为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饲料蛋白源的适宜性及适宜替代水平,用发酵棉籽粉分别替代卵形鲳鲹幼鱼饲料中0%(对照组)、25%、50%、75%和100%的鱼粉(基础饲料中鱼粉质量分数为35%),配制成5种实验饲料,饲喂幼鱼[初始体质量为(12.57±0.25) g]7周,探究了发酵棉籽粉替代鱼粉对幼鱼存活、生长和饲料利用性能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棉籽粉替代组的存活、生长、饲料利用率以及蛋白质、脂肪沉积效率均低于鱼粉对照组,而25%和50%替代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当发酵棉籽粉替代75%~100%鱼粉时,刺激了卵形鲳鲹肝脏的抗氧化系统,使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于对照组。此外肝脏HE染色切片显示其细胞空泡化现象加剧,100%替代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降低,肝脏合成蛋白能力可能下降。发酵棉籽粉高水平替代鱼粉会影响卵形鲳鲹的肠道菌群组成,表现为有益菌丰度下降、有害菌丰度上升,从而影响了肠道菌群功能。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和...  相似文献   

8.
采用血细胞常规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对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外周血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厚颌鲂外周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血栓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三种类型粒细胞。红细胞有幼稚、成熟和衰老三种形态,其中幼稚和衰老红细胞较少见;血栓细胞数量最多,其次是淋巴细胞。粒细胞中Ⅰ型和Ⅱ型较常见,Ⅲ型粒细胞少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幼红细胞、血栓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呈ACP弱阳性;单核细胞呈ACP和ANAE阳性;Ⅰ型粒细胞是嗜中性粒细胞,POX、ACP和ANAE阳性;Ⅱ型粒细胞是PAS-GL,PAS强阳性和ACP阳性;Ⅲ型粒细胞是Ⅰ型粒细胞的晚期形态。厚颌鲂的PAS-GL可能是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而不是嗜碱性粒细胞的前体。  相似文献   

9.
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的特有鱼类,分布于长江上游宜昌至宜宾的干支流江段,隶属于鲤科、鲌亚科、鲂属。因其病害较少,味道鲜美,已逐步得到广大消费者和养殖者的关注,已成为本地区的名贵鱼类之一。然而,由于水质败坏,水中各种有害物质逐渐增多等,导致了厚颌鲂实现产业化受到了阻碍,为了使厚颌鲂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特种经济鱼类,使其更快地产业化,必须充分了解厚颌鲂对各种污染物的耐受能力、解决方法以及  相似文献   

10.
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属鲤形目、鲤科、!亚科、鲂属,是长江上游名贵鱼类之一,具有优良的养殖性状,是一种有待于开发的经济鱼类。目前厚颌鲂的分布范围很小,仅在长江上游合江、泸州的部分小型缓流支流发现分布,在长江干流基本绝迹。关于厚颌鲂的文献较少,除刘焕章等对其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外,其他文献多限于分类性状描述、分布等记述。  相似文献   

11.
放养密度和投饲量对沟篮子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索了不同放养密度和投饲量水平下沟篮子鱼的生长情况和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40 d养殖实验,研究了4个养殖密度G0(250尾/m^3)、G1(500尾/m^3)、G2(1000尾/m^3)、G3(2000尾/m^3)对体重为0.08 g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虾生长、抗氧化系统功能及水质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密度胁迫20 d时,G1、G2生长和成活率与G0差异不显著(P>0.05),G3显著低于G0(P<0.05);胁迫40 d时,G1生长和成活率显著低于G0(P<0.05),G2生长显著低于G0(P<0.05),G2成活率与G0差异极显著(P<0.01),G3生长和成活率均与G0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检测血淋巴、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中抗氧化系统指标发现,中国对虾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随密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 d时,4种酶的活性在G1和G2中显著高于G0(P<0.05);40 d时,则显著降低(P<0.05)。中国对虾中丙二醛(MDA)含量随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G3的MDA含量始终显著高于G0(P<0.05);G1、G2的MDA含量仅在40 d肝胰腺中显著高于G0(P<0.05),其他组织内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养殖密度对主要水质指标pH、DO、NO2-N、NO3-N、NH3-N和COD无显著影响(P>0.05),均在中国对虾生长的适宜范围内。本研究表明,密度胁迫显著影响中国对虾的生长及抗氧化能力,养殖20 d时的适宜密度为1000尾/m^3,40 d时的适宜密度为250尾/m^3。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寡肽(OMet)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蛋白质代谢反应的影响,并与在饲料中添加等量的晶体蛋氨酸(CMet)的效果相比,实验以初始体重为(26.0±1.6)g的大黄鱼幼鱼为研究对象,以鱼粉和豆粕为主要蛋白源,设计1个低鱼粉(31.8%)对照饲料(LF).在LF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35%、0.65%和0.95%的晶体蛋氨酸或蛋氨酸寡肽,配制其他6组饲料,并分别命名为CMet 0.35、CMet 0.65、CMet 0.95、OMet 0.35、OMet 0.65和OMet 0.95,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与LF组相比,OMet组和CMet组大黄鱼的增重率均显著升高,并随着蛋氨酸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其中,OMet 0.95组的增重率最高.与CMet组相比,OMet组大黄鱼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不同饲料处理对大黄鱼存活率、饲料系数、体组成(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水分)、脏体比和肥满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OMet组大黄鱼的肝体比较CMet组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晶体或蛋氨酸寡肽显著影响了大黄鱼幼鱼的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OMet组大黄鱼肝脏中这两种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CMet组的(P<0.05),蛋氨酸添加水平对大黄鱼肝脏谷草转氨酶活力也有显著影响(P<0.05).但各饲料处理组之间血清中的血氨浓度和尿素氮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等量添加蛋氨酸寡肽比晶体蛋氨酸更能促进大黄鱼幼鱼的生长及其对饲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将初始体重为(580.9±44.65)g的大菱鲆成鱼按照低密度A组14.30 kg/m2、中密度B组20.49 kg/m2、高密度C组31.32 kg/m2的标准分为3个不同养殖密度组,并放养于循环水养殖系统中120 d,同时对大菱鲆成活率、体重差异、饵料系数、溶菌酶水平及养殖水体中总氨氮(TAN)、亚硝酸氮(NO2--N)、COD浓度的变化进行测定。研究表明,实验结束时A、B、C三组大菱鲆养殖密度分别达到30.09、41.30、60.07 kg/m2,各实验组成活率都在95%以上。大菱鲆养殖密度对增重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前期,并且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各实验组体重差异度出现显著变化(P0.01)。大菱鲆A、B、C组的饵料系数分别为0.73、0.75、0.82,与养殖密度呈正相关。研究开始第5天,高密度组大菱鲆溶菌酶水平升高,20 d后血液溶菌酶水平逐渐降低,40 d之后显著低于低密度组。研究期间系统运行稳定,循环水养殖大菱鲆的不同密度对系统各项水质指标总氨氮(TAN)、亚硝酸氮(NO2--N)、COD浓度的变化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各项水质指标显著升高,但高密度组各项水质指标均未超过渔业水质标准所规定的浓度。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Proximate composition and performance of Arctic charr (Salvelinus alpinus) stocked at 40, 50, and 75 kg/m3, were determined. Moisture content of fish fillets decreased while their protein and lipid contents increased during the 24 weeks of rearing period. Statistical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moisture, protein and lipid contents of charr flesh varied significantly among density groups while ash contents did not. While the moisture and ash contents of fish fillets were directly related to stocking density (r = +0.9435 and r = +0.9918, respectively), contents of protein and lipid did not (r = ?0.5251 and r = ?0.7038, respectively). The level of carotenoids in the flesh and skin of Arctic charr increased with duration of feeding on pigmented diets. However, no correlation (r = ?0.6053) existed between stocking density and concentration of carotenoids.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feed conversion ratio (FCR), and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PER)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stocking densities but the hepatosomatic index (HSI) of fish did not. Thes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fish were well correlated with stocking density (r = ?0.9368, ?0.9975, ?0.9899, and ?0.9920, respectively). Although SGR, FCR and PER of fish from different stocking densities varied significantly (p < 0.05), their final weights did not.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饵料中添加植酸酶、非淀粉多糖酶及二者的组合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成分以及饵料利用率的影响。在水温14.0~18.5℃将144尾初始平均体质量为(20.53±0.10) 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2尾鱼,分别饲喂基础饵料(对照组)和在每千克基础饵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100 mg非淀粉多糖酶、200 mg植酸酶+100 mg非淀粉多糖酶的组合酶(试验组)。计42 d。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外源酶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的特定生长率( P<0.05),且添加组合酶的特定生长率最高,较对照组提高了16.30%;但摄食率、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饵料中添加外源酶对大菱鲆幼鱼的鱼体水分、粗脂肪、灰分和能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鱼体粗蛋白含量均有增加(P>0.05),且添加非淀粉多糖酶鱼体粗蛋白含量最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和组合酶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的干物质、粗蛋白、磷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P<0.05);添加植酸酶显著提高粗蛋白表观消化率(P<0.05),干物质、磷和能量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饵料中添加外源酶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氮、磷贮积率,显著降低氮排放率(P<0.05);添加组合酶显著降低磷排放率(P<0.05);饵料中分别添加植酸酶和非淀粉多糖酶未显著降低磷排放率(P>0.05),但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粉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生长、抗氧化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配制3组分别含0% (对照组C)、10%和20%皇竹草粉(P1和P2)的等氮等能半精制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6%,脂肪水平为9%),饲喂草鱼稚鱼[(28.51±0.04) g] 56 d。结果显示,相比C组,P1和P2组显著提高了草鱼幼鱼的增重率和成活率(P<0.05);P2组草鱼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比C组草鱼显著降低(P<0.05);P1和P2组草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比C组草鱼显著降低(P<0.05);P1和P2组的草鱼血清中补体C3和C4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这2组肝脏的3-羟酰辅酶A脱氢酶(HOAD)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的活性也显著高于C组(P<0.05);肠道显微结构显示,P1和P2组显著提高了草鱼幼鱼肠道的绒毛高度和皱褶深度,降低了肌层厚度(P<0.05);基因表达层面,相比C组,P1和P2组下调了肠道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皇竹草粉能增强草鱼幼鱼的生长,降低体内氧化应激和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设置10、25、50尾/m2 3个养殖密度,人工饵料、鲜菲律宾蛤仔肉两种饵料,不喂(N)、少喂(L)、饱喂(F) 3个处理,分别于投喂前1 h、投喂时、投喂后1 h测定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争斗次数、平均优势指数等指标,分析养殖密度、饵料种类及丰度对日本囊对虾争胜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对虾的争胜行为逐渐增强,投喂时与投喂前、投喂后对虾的争胜行为差异显著(P<0.05);投喂时对虾的争斗次数最多;饵料种类和丰度显著影响日本囊对虾的争胜行为,投喂菲律宾蛤仔肉的争胜行为强于投喂人工饵料(P<0.05),少喂与不喂、饱喂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养殖密度、饵料种类及丰度均显著影响日本囊对虾的争胜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