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密度对苜蓿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通过不同株行距处理对苜蓿生长发育、群体结构、结实特征以及种子产量影响的研究,发现株距对苜蓿生长速度、茎粗、分枝数、花序数、结荚数、花荚脱落率和种子产量等的影响大于行距的影响.制种苜蓿最佳密度配置方式为行距60 cm,株距30 cm,这一株行距下苜蓿单株分枝数多,枝条粗壮,株丛较矮,不易倒伏,产量达1182kg/hm2.  相似文献   

2.
灌溉对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2,他引:3  
通过对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研究,表明不同灌水处理在单株花序数、每花序荚果数有显著差异.在现蕾至初花期灌水有利于苜蓿花芽分化和提高结实率,可形成较高苜蓿种子产量,是苜蓿种子高产的关键.结荚期适当灌水有利于苜蓿籽粒饱满.  相似文献   

3.
半干旱区秋覆膜马铃薯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半干旱区秋覆膜条件下马铃薯不同密度与产量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密度为37 500~75 000株/hm2时,以52 500株/hm2的产量最高,为19 545 kg/hm2,较其他处理极显著增产(增产19.2%~40.7%),且薯型整齐,大中薯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施磷肥处理对苜蓿种子产量及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研究表明,当施用磷肥为135 kg/hm2,可显著提高苜蓿种子产量,达564.8 kg/hm2,比对照增加75;.磷在苜蓿生殖生长阶段有向生殖器官转移的趋势,各处理植株器官中含量依次为:种子>荚>叶>茎>根.磷还可明显增多单株花序数,提高干物质重量和单株粒重.  相似文献   

5.
地下滴灌不同灌水量对苜蓿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地下滴灌不同灌水量对新牧1号杂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苜蓿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指导.[方法]在60cm等行距苜蓿种子实验地中,每行铺设地下滴灌带,单次灌水量从150到900m3/hm2设置6个不同的处理.[结果]灌水处理不同,单株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英果种子数呈显著差异.当灌水总量达3600m3/hm2,单次灌水600m3/hm2时,产量最高,为832.51 kg/hm2.[结论]在苜蓿的现蕾期至结荚期增加灌水次数,能提高种子产量.地下滴灌应用在苜蓿种子生产中能起到节水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不同覆膜方式对马铃薯集雨保墒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研究通用全膜垄上栽培、全膜双垄侧播、单垄双行微沟侧播、单垄双行侧播、露地栽培等5种栽培方式对土壤含水量、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之间,马铃薯生育期有一定差别,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均较露地栽培提前;地膜覆盖栽培耕层土壤含水量均优于露地栽培,不同起垄方式覆膜后均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效果,使马铃薯发苗快、出苗整齐、苗壮色深、根系发达、生育期提前,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通用全膜垄上栽培、单垄双行微沟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单垄双行侧播;不同起垄方式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单垄双行微沟侧播、单垄双行侧播、通用全膜垄上栽培、全膜双垄侧播,均较露地栽培明显增产,增幅达到54.6%~56.3%。在今后马铃薯栽培中,应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尤其是单垄双行微沟侧播。  相似文献   

7.
宁夏干旱区马铃薯秋覆膜栽培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宁夏中部干旱带秋覆膜马铃薯种植密度的研究,阐述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结薯性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成熟期提前,生育期缩短,单株结薯数减少,单株薯重降低。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0万株/hm2,产量可达13 626.0 kg/hm2,降水利用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灌溉模式下苜蓿种子产量各构成因素及花部特征对水分亏缺的响应,探讨水分影响种子产量形成的机制,为当地苜蓿种子田灌水模式的确立提供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的灌水次数和灌水时期,观测苜蓿种子产量构成因素、花部特征参数的响应,分析水分的影响机制,确定适应的灌水模式.[结果]在分枝期、初花期和结荚期各灌一次水的处理,花序数/枝(18±1.56)、荚果数/枝(73 ±3.99)、结荚率/序(57.6±1.97)、种子数/枝(2 373.38±47.58)均处于较高水平.花部特征参数没表现出对水分亏缺的显著响应.[结论]分枝期、初花期和结荚期各灌一次水的处理具有较高的种子产量.可能早春融雪保证了现蕾期较高土壤含水量的留存,使得花部特征参数没表现出对水分亏缺的显著响应.  相似文献   

9.
半干旱区起垄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观察了半干旱区起垄覆膜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栽培方式能明显提高马铃薯产量。半膜垄上微沟垄脊穴播、全膜垄上微沟垄脊穴播、全膜双垄垄侧穴播3种栽培方式下折合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37 935.0、37 253.3、35 832.8 kg/hm2.分别较露地穴播增产37.32%、34.85%、29.71%。以半膜垄上微沟垄脊穴播为半干旱区马铃薯地膜覆盖较为理想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覆膜对半干旱区春玉米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东北半干旱区旱作农田持续增产以及秋覆膜技术的推广,以玉米郑单958为试材,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的定位试验地,设置了裸地种植(B),春季覆膜种植(SM)和秋季覆膜种植(AM)3个处理,研究覆膜处理对玉米的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能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籽粒产量,其中,AM处理优势明显,可以增加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促进干物质积累;2014年的籽粒平均产量达14 280 kg/hm2,较SM处理和B处理分别高18.76%和14.51%,增产的原因是穗长、穗粗、粒数、百粒重均大于其他2个处理;2015年的籽粒平均产量达12 120 kg/hm2,较SM处理和B处理分别高10.79%和76.93%,增产的原因是穗长、穗粗、粒数、百粒重的显著增加;AM处理连续2年均显著提高了春玉米的降水利用效率。综合本研究结果,在半干旱地区雨养农田连续应用秋覆膜技术,即使在较为干旱的年情下仍可以实现作物的高产,该技术是提高本地区春玉米产量和农田降水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紫花苜蓿种子田进行了不同灌溉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的种子产量、株高、千粒重、花序数/生殖枝、豆荚数/花序、籽粒数/豆荚等产量构成因素及发芽势、发芽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孕蕾-初花期灌水可形成较高苜蓿种子产量(721.8 kg·hm-2),较对照提高15.6%.不同灌水处理在株高、千粒重、结荚花序数/生殖枝、荚果数/花序...  相似文献   

12.
以晋黍7号为材料,研究了旱地不同覆膜方式对糜子各生育期植株绿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平膜穴播和露地条播相比,分蘖期至成熟期,膜侧穴播处理的糜子平均旗叶SPAD分别提高3.8%、10.2%;单株绿叶面积分别提高17.9%、59.1%;拔节期至成熟期,膜侧穴播处理的糜子平均旗叶净光合速率较平膜穴播和露地条播分别增加3.8%、28.7%,旗叶蒸腾速率分别增加7.5%、23.4%,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LWUE)下降幅度较平膜穴播和露地条播分别低16%、25%。在不同的覆膜方式中,膜侧穴播处理的糜子产量最高,较平膜穴播和露地条播分别增加7.6%、51.2%。因此,膜侧穴播有利于糜子光合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烟叶栽培中用不同幅宽的地膜覆盖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证明:宽膜覆盖增加了地表覆盖度,各种效应有明显的提高,与普通膜对比,更有利于土壤水分保持,不但烟叶产量增加,烟叶品质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在年降水量 4 15 m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和年降水量 6 32 mm的黄土高原南部红油土上 ,分别以春小麦和冬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了地膜覆盖 (春小麦设不覆膜、播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全程覆膜 ;冬小麦设不覆膜、播后覆膜 75 d、覆膜 15 0 d和全程覆膜等 4个水平 )和施氮 (春小麦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75 kg,冬小麦设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 2 2 5 kg2个水平 )对小麦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覆膜对春小麦产量和吸氮量的效应因底墒、施氮、覆膜进程和生育期降雨量而异。在湿润年份 (1999年 ) ,无论施氮与否 ,在低底墒时 ,各种覆膜处理的籽粒、茎叶和干物质产量较不覆膜处理虽有增加 ,但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在高底墒时 ,不管是籽粒 ,还是干物质 ,以覆膜 6 0 d最大 ,以不覆膜最低 ,但不覆膜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全程覆膜间差异并不显著。氮肥肥效也因底墒和覆膜进程而异 :低底墒不覆膜和覆膜 30 d的氮肥增产效果最显著 ,但随着覆膜进程的进一步延长 ,氮肥效果下降 ;高底墒时以覆膜 30 d氮肥增产效果最高 ,不覆膜最低。在极端干旱年份 (2 0 0 0年 ) ,地膜覆盖显著影响地上部分生物量 :在低底墒不施氮条件下 ,以覆膜 30 d效果最明显 ,覆膜 6 0 d和全程覆膜效果依次递减 ,不覆?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施硼方法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与质量的影响,探索合理的施硼肥措施,以公农1号苜蓿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沟施(B1,10%的植株开花时施硼砂5.3kg/hm2)、喷施1次(B2,20%的植株开花时喷施0.70%硼砂)及喷施2次(B3,20%、50%的植株开花时分别喷施0.70%硼砂)对紫花苜蓿的花粉数量、活力、不同时期叶、茎、生殖器官中硼含量、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CK),3种施硼处理均显著(P0.05)增加种子产量,且喷施处理组种子产量显著(P0.05)高于B1,但B1种子质量好于喷施处理。B1通过提高结荚率和结实率来增加种子产量;B2通过提高种子重量、种子数量和结荚率来增产,但是影响种子质量;B3通过增加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花序荚果数和结荚率来增产,但是增加了不正常种苗数,降低了种子发芽率。B2可以获得最高的苜蓿种子产量,但会对种子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最适宜的施硼方法为B3。  相似文献   

16.
地膜覆盖机械化谷子种植,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它不仅可以提高种植效率, 而且能够有效的减少劳动人民的种植成本因此晋西北地区的农民已经把地膜化覆盖谷子种植 技术应用到了农作物种植上。笔者在这里对机械化地膜覆盖谷子种植技术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机械化地膜覆盖谷子种植技术与之前的传统谷子种植技术是有一定区别的,机械化地膜覆盖谷 子种植技术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谷子种植技术的弊端,提高了谷子种植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设置生物降解膜(BE膜)、聚乙烯膜(PE膜)和无覆膜对照3个处理,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水稻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膜处理水稻株高在幼穗发育期至成熟期均比无覆膜对照高,BE膜和PE膜均具有提高水稻株高的效果;水稻有效穗数表现为BE膜PE膜无覆膜对照,BE膜处理和PE膜处理较无覆膜对照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数(P0.05),分别提高了20%和13%;PE膜处理和BE膜处理较无覆膜对照显著提高水稻产量(P0.05),分别提高649.85、1 499.40 kg/hm~2,增幅分别为12.9%、29.8%;BE膜处理较无覆膜对照节水1 410 m~3/hm~2,节水率达到8%;PE膜处理较无覆膜对照节水795 m~3/hm~2,节水率达到5%。因此,以生物降解膜处理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覆膜对甘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覆盖黑膜、白膜对甘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于2011年3~10月在贵州省清镇市站街镇杉树村朱兵责任田进行甘薯地膜覆盖栽培试验,试验设覆盖黑膜、透明膜和不覆膜(CK)3个处理,比较覆膜对甘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覆盖黑膜处理甘薯地上部和地下部比对照分别增产202%和79%,覆盖白膜处理甘薯地上部和地下部分别比对照增产185%和50%,黑膜比白膜处理甘薯地上部和地下部分别增产6%和19.6%.覆膜条件下甘薯各器官的干率变化不明显;不同覆膜方式及对照的T/R比值均下降,但覆膜的T/R仍较对照大;覆盖黑膜条件下,甘薯生长前期日鲜重增长速率均比其他两种处理方式快.[结论]覆膜处理甘薯叶片、叶柄、茎蔓、块根的鲜重均比不覆膜明显增加,尤其黑膜覆盖处理下,甘薯各项指标增加明显,黑膜处理下甘薯块根产量增产79%.覆盖栽培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的技术措施,可在贵州省甘薯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旱区果园秸秆覆盖机械化和农业废弃物资源的高效利用,研制一种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均匀覆盖于矮砧苹果园行间的果园秸秆覆盖机。采用自走式履带底盘和车箱大容积设计,以提高果园环境的适应性和作业效率。由液压马达驱动的车箱链板拨料机构和下料辊相配合,实现连续定量铺料,厚度可调。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厚度均匀,菌渣覆盖厚度标准差≤1.37 mm,宽度满足要求;下料辊正转时,下料量大,可实现厚层覆盖,此时下料辊转速与覆盖厚度正相关;下料辊反转时,下料量小,可实现薄层覆盖,此时拨料机构转速与覆盖厚度正相关。建立了菌渣覆盖厚度与车速、下料辊(或拨料机构)转速的二元线性模型,R~2≥0.979,表明覆盖厚度在3.6~13.1 cm范围内可灵活调整。该机也可用于污染土壤修复,蚯蚓养殖床铺设等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