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不同种植方式对海岛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种植方式下海岛棉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行距的宽窄对棉花的生育进程无甚影响,但对个体生育状况和群体叶面积变化均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行数的增加,棉铃的空间分布上移,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摸索一条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提高水稻生产效益的途径。[方法]2012年在金城江区凌霄村在早稻和晚稻生产期间开展田间小区试验。4种栽培方式分别为非稻草还田免耕抛秧(A)、稻草还田常耕抛秧(B)、稻草还田免耕抛秧(C)、非稻草还田常耕抛秧(D)。[结果]不同处理对水稻分蘖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各处理分蘖高峰期相同,但分蘖量有差异,表现为处理B﹥处理D﹥处理C﹥处理A;抛栽后30 d分蘖大多属于无效分蘖。各处理早稻全生育期均为130 d,晚稻121 d,说明免耕抛栽和常耕抛秧对水稻生长发育进程没有影响。处理A、C比处理D,早稻分别增产823.5、850.5 kg/hm2,增幅分别为9.1%、9.3%;晚稻分别增产811.5、1 084.5 kg/hm2,增幅分别为10.0%、13.2%。处理A、C比处理D早稻分别增收2 805.0、2 854.5元/hm2,晚稻分别增收2 847.0、3 369.0元/hm2。[结论]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和免耕抛秧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节省劳力,同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不但能解决稻草资源的浪费,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为发展麻江大蒜产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测定麻江红蒜3种不同种植方式下的产量、植株性状、根系分布范围和数量、叶面积大小和保绿期等指标。[结果]麻江红蒜实行稻草免耕种植比其他2种种植方式增产显著,产量达804.5 kg,比无覆盖物种植(对照)增产31.7%。[结论]稻草覆盖地面的栽培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大蒜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洞庭湖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大区试验,研究人工直播、人工抛秧和机械插秧三种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机械插秧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较人工抛秧处理和人工直播处理的稻谷产量分别增加7.84%和24.19%。机械插秧和人工抛秧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小于人工直播处理,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均大于人工直播处理。机械插秧处理的水稻净收益最高,达11779.16元/hm2,分别较人工抛秧和人工直播处理增加1697.72和3631.84元/hm2。[结论]机械插秧可以促进洞庭湖区水稻的生产效率,并能增加水稻产量和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8.
9.
麦秸还田下不同育秧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扬两优6号和扬辐粳8号为材料,设置旱育秧、塑盘育秧和常规育秧3种育秧方式与麦秸还田抛秧、麦秸离田抛秧和麦秸离田手工栽插3种种植方式,观察麦秸还田下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在3种育秧方式中,旱育秧产量最高,塑盘育秧方式次之,常规水育秧产量最低。水稻产量以麦秸还田抛植最高,麦秸离田抛秧次之。麦秸离田手栽稻产量最低。秸秆还田抛植水稻在产量形成上表现为"穗多、总颖花数多、结实率和千粒重高";在源库关系方面表现为源足(光合势大、叶面积指数大)、库强(籽粒中ATP酶的活性高)。综合分析,在不同育秧方式和不同种植方式的组合中,麦秸还田旱育抛植水稻的产量最高,产量结构协调优化。 相似文献
10.
以三系杂交组合金优253和中优315为试验材料,在两种土壤耕作方式和三种栽培密度下,研究了强化栽培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和栽培密度对强化栽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明显影响。相同耕作方式不同密度下,单株分蘖数随株行距的增加而增加,单位面积分蘖数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抽穗期最大叶面积指数及其衰减率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抽穗前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以中等密度的最大,但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仍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率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随株行距的增加而显著下降,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随株行距的增加而增加。免耕条件下的强化栽培水稻产量随株行距的增加而下降,常耕条件下的产量则以中等株行距处理的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方式对红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红芪白膜覆盖侧沟栽、黑膜覆盖侧沟栽、白膜覆盖垄栽、黑膜覆盖垄栽、露地垄栽和露地平栽6种栽培方式对红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膜覆盖侧沟栽是红芪高产栽培的最佳方式,在此栽培方式下红芪综合性状最优,产量较露地平栽增产56.46%.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体系对水稻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施肥体系对不同土壤的水稻生产有重要影响,草甸型水稻土上种植水稻,插秧密度为每平方米12.5-20穴时,采用叶龄诊断施肥法有利于提高产量;冷浆型水稻土上种植水稻,插秧密度为每平方米14.3穴以上时,采用超稀植施肥法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种子萌发及苗期水培试验分析可溶性浓缩糖蜜(condensed molasses soluble,CMS)对水稻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CMS质量浓度对水稻的发芽率无明显影响,但CMS质量浓度超过0.15 g/L时会抑制水稻生长。水稻苗期水培试验发现,正常营养的基础上施加过量的CMS使水稻的根系直径显著增加,根长、根体积显著降低,抑制磷在根系和地上部的累积,水稻根系POD、CAT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增加。盆栽试验表明,在1/2正常施化肥的基础上施加10 g/钵CMS时,水稻的单株产量相比不施化肥和1/2正常施化肥分别增加了143%和44%,而正常施化肥的基础上施加CMS对单株的产量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在养分缺乏的情况下施加一定量的CMS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但是在养分充足的情况下施加CMS却不能增加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时间发生的杂草稻对栽培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10年和2011年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不同时间发生的杂草稻对栽培稻株高、茎高(从植株茎部至完全展开顶叶叶枕的距离)、完全展开顶叶叶面积以及分蘖数的影响.两年结果显示:杂草稻与栽培稻共生10d就会对早期栽培稻的生长发育产生抑制作用,说明杂草稻萌发后较栽培稻生长速度快,能很快占有竞争优势,而且随着杂草稻与栽培稻共生时间的延长,杂草稻对栽培稻的抑制作用逐渐上升,杂草稻与栽培稻共生32d以上,杂草稻对栽培稻株高的抑制率为5.2%~21.2%,茎高抑制率为6.1%~25.3%,完全展开顶叶叶面积抑制率为7.8%~34.5%,分蘖数抑制率为20.0%~69.2%;且栽培稻的完全展开顶叶叶面积、分蘖发生率受杂草稻的竞争抑制较株高、茎高更明显.因此生产上对杂草稻的防治要在早期进行;在水稻与杂草相互关系的研究中,栽培稻的顶叶叶面积、分蘖发生率可能具有更明显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不同密度、插植方式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稀植处理的有效分蘖终止期向后延迟5~8d,一次和二次分蘖数明显增多,有效分蘖率明显提高;稀植处理的穗长度变长、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数以及每穗粒数明显增多,经相关分析每穗粒数与植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呈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1.5064 4.4163 X1 3.5070X2 1.6562X3;经产量方差分析结果,12.5穴/m^2的产量最高,其原因与平方米穗数和穗粒数较多有关。综合分析结果,密度为12.5穴/m^2宽窄双垄插植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抗冷性的插植方式。 相似文献
20.
宁夏海原地区位于干旱地带,谷子是当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当前谷子种植面临水资源不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索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宁夏海原地区“张杂谷13号”谷子进行3种不同类型地膜(渗水地膜、生物降解膜和全降解生物智能地膜)、不同覆盖技术(半膜覆盖、全膜覆盖)的处理,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谷子生长发育、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常规地膜全膜覆盖栽培技术的谷子根系发育快,植株生长健壮,产量显著高于其它技术。因此宁夏海原地区谷子进行常规地膜全膜覆盖栽培后增产明显,经济效益高,可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