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大川 《农业考古》2002,(4):205-230
提 要一、古籍对陆羽在上元初的记载 ,有“结庐于苕溪之湄”、“更隐苕溪”、“隐苕溪”、“隐居苎山”、“隐居苕” ,和“闭关读书”、“阖门著书”、“著茶经其地”等说法 ,需考证清楚。二、陆羽著“茶记”、“茶经”考。古籍上对陆羽有著“茶记”一卷 ,“茶记”二卷 ,“茶经”三卷 ,“茶经”二卷 ,“茶论”三卷等说法 ,应以陆羽著“茶经”三卷又“茶记”一卷为妥。三、“余杭苎山考”。大量古籍、地图证实陆羽曾隐居余杭苎山并著“茶记”一卷。四、苕即余杭考。南宋嘉泰二年进士、兵部尚书、兼修国史洪咨夔之“余杭县治记” ,是“苕…  相似文献   

2.
法门寺塔地宫出土茶具与《茶经·四之器》对比研究法门寺博物馆王仓西,田生华陆羽一部《茶经》,深刻地真实地总结了中国唐代茶道。对唐以后,特别是宋代茶道、日本茶道产生了深刻影响。《茶经》是研究唐代茶文化的“圣经”,陆羽本人也被称为“茶圣”。陆羽一生主要活动...  相似文献   

3.
试论陆羽《茶经》"一之源"中的"上"与顾渚紫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盛有 《农业考古》2004,(2):250-252
据许多史料证明,陆羽隐居湖州苕溪撰写《茶经》期间,经常身临顾渚山茶区,调查考察茶事,开展研究工作。如《全唐诗》载耿湋和陆羽的一首联句诗,其中有“禁门闻曙漏,顾渚入晨烟(耿湋)。拜井菰城里,携笼万壑前(陆羽)”。明确指出陆羽常到顾渚山去。唐代皮日休作《茶中杂咏并序》云:“余始得季疵(陆羽)书(指《茶  相似文献   

4.
饮茶考古谈茶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顺超 《农业考古》2003,(4):161-163
茶文化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茶在古代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茗、荼、荼茗、葭、萌等。一般认为,“茶”字在唐以前的文献记载中还未出现过,是唐代人把古“荼”字减去一笔而成“茶”字。“荼”是“茶”的古体字,“茶”是从“荼”字分化出来的。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  相似文献   

5.
2000年是陆羽专著《茶经》问世1220周年。在陆羽第二故乡湖州,由湖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 究会主办,湖州市旅游局、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承办,有关单位参与,于4月8日至25日举行了一系列纪念 活动,先后有近3万人参加,既隆重,又热烈。 4月8日下午,举行“陆羽《茶经》问世1220周年纪念活动暨四月苕溪茶会开幕式”。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 会副会长宋少祥等来宾莅会。湖州市副市长丁文贲宣布开幕,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董淑铎致开幕辞, 来宾讲话,然后品茗斗茶,观赏了茶艺和文娱表演。 从4月15日至2…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为纪念陆羽《茶经》问世1220周年,澳门茶艺界在今年4月15至24日,于 于花城公园举办了一系列茶文化活动。其内容包括: 《茶经、茶书、茶具展》:展出《茶经》各种版本、陆羽生平简介、各种茶文化书刊、历代茶具。时间从4月15日至4月24日。 “茶缘茶会”暨茶艺示范:来自澳门、台湾、香港、广州、珠海五地的茶艺爱好者,举行露天茶会。时间为4月15日下午3时开始。 陆羽《茶经》专题讲座:由台湾茶文化专家范增平和香港茶艺专家叶惠民两位教授主讲“《茶经》对中国及世界茶文化的影响”、“《茶经》对中国茶…  相似文献   

7.
中唐上元初年,青年陆羽流寓江南湖州,他寄居杼山妙喜寺,结庐苕溪之湄,和山水清远的湖州结下平生之缘.期间,陆羽写有<杼山记>、<吴兴图经>等一系列著作,并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从此,"茶道大行",茶成为风靡中华之"国饮",陆羽也被誉为"茶仙"、祀为"茶神"、尊为"茶圣".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或者说中国茶文化的内在追求就是审美 ,而且是一种独具中国民族特性的审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就是中国文人从唐代以来不断审美的过程。因此 ,中国茶文化充分反映了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文人审美的过程 ,这种审美以空灵的田园山水或超然物外的环境状态为取向。中国茶文化形成于唐代 ,以陆羽的《茶经》的写成并流传于世为标志。陆羽的《茶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对中国品茶经验的总结和中国茶艺进行规范的专著。也许《茶经》中还看不出多少陆羽的审美取向 ,他在《茶经》…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茶文化丰富多彩、意境优美、雅俗共赏,在世界范围里独树一帜,是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修养的一面镜子。黄志根同志编著的《中华茶文化》一书即将出版,作者索序于我,我对于茶文化毫无研究,勉强以一个爱茶者的身份,就茶的起源、历史和文化谈一点外行话,作为对本书首次问世的致贺。研究茶的人常据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这句话,陆羽的根据来自《神农食经》,而神农氏通常又定作五千年前,于是茶在五千年前即已有栽培的推论就这样定下来。在陆羽那个时候说神农氏发明饮茶是可以理解的,到今天还这样“一脉相承”,就不…  相似文献   

10.
阳羡茶泉     
由于嗜茶成癖,每逢江南草长的时节总会想到上市的新茶,更难以忘怀的是故乡的茶,即阳羡岕茶。对茶文化有些研究的人都知道饮茶的习惯始于巴蜀,但宜兴县志记载,饮茶的创始人却是一位名叫潘三的农民,后来被尊之为宜兴的土地神的。宋人胡仔写的《苕溪渔隐丛话》中引“重修羲兴茶舍记”:有一位和尚把阳羡山中产的野茶送给当时的常州太守李栖筠,经他请陆羽鉴定后,建议当作方物进贡给代宗皇帝,时间是大历年间(公元766年左右)。仅次于陆羽的  相似文献   

11.
谈饮茶     
茶有《茶经》,陆羽并以撰《茶经》而世称“茶圣”。茶之为世人所珍,于斯可以想见。而中国茶叶,很早便远销海外,并与中国瓷器、中国丝绸等进入国外的上层乃至贵族皇室。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日本的所谓“茶道”,我猜想是对于中国士大夫阶层饮茶的讲究加以民族化和发展。据云,英国皇室有饮中国茶的习惯,听说也很讲究。不过,我要说,外国人饮中国茶,也另有自己的习惯,譬如在茶中加牛奶,加糖等。凡此种种,我自己所知也并不多,这里就不必再谈了。饮茶事,往往被视为一种雅致。情况的确如此。单举一事就可知,譬如茶具,就格外重…  相似文献   

12.
丁文 《农业考古》2003,(4):209-220
关于陆羽的功绩,历史上早有定评。毫无疑义,陆羽是中国茶学的奠基人。他以7211字的《茶经》确立了自己在中国茶学界的崇高地位,赢得了“茶神”、“茶圣”、“茶仙”之类的美誉,——这一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此外,他还被人称作是“诗人”、“书法家”、“方志家”、“地理学家”、“谱牒学家”等等,人们不管那一顶顶桂冠戴  相似文献   

13.
朱乃良 《农业考古》2003,(2):201-204
我曾写过《试析陆羽研究中几个有异议的问题》 ,讲了 5点。现再谈几点 ,以求教于诸茶友方家。一、陆羽“未提建茶”吗 ?古人曾怪陆羽“不第建安之品” ,如今又有人说陆羽“未提建茶”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北宋福建人蔡襄(10 12 - 10 6 7年 )在任福建路转运使时 ,始向朝廷进贡建安“上品龙茶” ,并在奏章中说“昔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这是所谓陆羽“不第建品”的最早记录。蔡襄的话虽然含有责怪之意 ,但他讲的是事实。因为《茶经》确实只提到建茶 ,而没有对其评定等次。2 0多年后 ,同是福建人的黄儒对陆羽为什么不第建品说了公道话。…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和世界的茶学古籍中,有一部光彩夺目的经典之作,那就是我国唐代茶坛大师陆羽所著的《茶经》,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记载有关茶事活动的科技专著,是重要的茶史文献。“茶圣”陆羽陆羽(约公元733年—804年),字鸿渐,又号竟陵子,世称陆文学。他是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县)人。其生平富有传奇色彩,他本是一个弃婴,后被竟陵的西塔寺智积和  相似文献   

15.
林金木 《农业考古》2006,(5):197-199
2002年4月16日在杭州余杭茶圣陆羽当年著《茶经》三卷其地——余杭双溪陆羽泉,举办首届中国茶圣节。期间2002年第2期《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曾发表本人拙作《陆羽泉与径山寺》,文中考证了茶圣陆羽著《茶经》其地陆羽泉。嗣后,杭州陆羽与径山茶文化研究会的同人们,持续深入挖掘鲜见文字、图片、实物以“茶圣著经其地,日本茶道之源”为题,著述丰富,其中2005年4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赵大川著《径山茶图考》,30余万字,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最为翔实。本人也非常关注陆羽在余杭著《茶记》《茶经》的新依据,苦苦寻觅三四年也有不少新发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东方文明的骄傲之一。也有人说,茶是造物主特别为中华民族安排的瑰宝。中华民族最早发现了茶叶,具有最早的茶文化。茶早已发展成为“累日不食犹得,不可一日无茶”的“国饮”,其历史十分悠久,正如茶圣陆羽所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渐渐地,饮茶从药用、解渴走向高层次的品茗,成为一种精神文化享受。中国名茶与名泉珠联璧合,古往今来不知产生了多少部茶经。魏晋南北朝时期,便出现了第一首专门写茶的诗赋;中唐时期,被称为“茶神”的陆羽撰写了《茶经》。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品茶、…  相似文献   

17.
陆羽《茶经·七之事》“茗菜”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游修龄 《农业考古》2001,(4):211-213
陆羽《茶经·七之事》是《茶经》一书中内容最为复杂的部分 ,涉及与饮茶有关的历史人物 ,传说人物、神话传说 ,茶叶产地、风俗掌故等 ,以一人一事为单位 ,分条叙述 ,共约 2 5 0 0来字。其中第二大段第三条引《晏子春秋》的记载 :“婴相齐景公时 ,食脱粟之饭 ,炙三戈五卯茗菜而已。”(笔者按 :戈应作弋 ,卯应作卵 )。 2 0 0 0年新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茶人之部”根据陆羽的引文 ,以晏婴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茶人 ,并加按语说 :“按 :《晏子春秋》内篇作 :“苔菜” ,《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作 :“茗菜” ,同《茶经》。当时茗 (茶 )作为食…  相似文献   

18.
湖州和九江是与陆羽及其《茶经》深有渊源的两个产茶大市。在发展的新常态下如何走好"一带一路"、用好"一带一路"是中国茶人的重大课题、重大担当。两市携起手来,共同传承陆羽和茶文化的前提是大家都十分重视走好、用好"一带一路";其纽带是"一带一路"指引下的湖州、九江茶和茶文化组织围绕这个方面,本文提出了两市如何共同努力,继续深化茶文化研究,着力在弘扬茶圣陆羽及其《茶经》精髓上下功夫、求进展和"申报陆羽《茶经》文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等八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陆羽《茶经》是茶文化的“圣经”.发展当代茶文化必须继续重视陆羽《茶经》,以弘扬光大陆羽的精神;必须精研陆羽《茶经》,于继承中创新;必须超越陆羽《荼经》,接轨世界,与各国茶人合作.建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组织各国茶经济、茶文化专家编撰《世界茶经》,以推动全世界的茶经济、茶文化持续发展,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20.
赵大川  金启明 《农业考古》2003,(4):207-208,240
近钱时霖先生撰文对明代嘉靖《余杭县志》“陆羽泉”条目中记载:“唐陆鸿渐隐居苕(雨言)著茶经其地”之“苕(雨言)”提出质疑,认定“苕(雨言)”指的是湖州,而非余杭。理由有三:一是苕(雨言)是水名,即苕溪与(雨言)溪,苕溪是余杭主要河流,但余杭并无(雨言)溪;二是苕(雨言)是地名,因余杭并无(雨言)溪,故“苕(雨言)”是湖州的专用名词;三是南宋嘉泰二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