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日光温室的环境密闭,空气湿度容易增大,极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因此,温室蔬菜冬季在浇水技术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浇水方法 要坚持做到膜下暗灌,有条件的可实行膜下渗灌.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止地面水分蒸发,降低温室内的空气湿度,防止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2.
浇水后应首先提高棚内温度,待地温提高后通风。因为浇水会造成地温降低,从而导致蔬菜吸收水肥的能力降低,而且地温偏低对蔬菜毛细根的伤害很大,会导致蔬菜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浇水后先提温后通风,不仅可以加速地温的恢复,还可以大大增加空气相对含水量,有利于棚内湿气的排出,更有利于降低棚内湿度。温度高低对水分蒸发和空气相对含水量影响很大,低温情况下空气相对含水量小,空气相对湿度也容易达到饱和,  相似文献   

3.
王森 《河北果树》2002,(6):53-53
大棚是较为密闭的环境 ,空气湿度极易增大 ,利于病害发生和蔓延 ,给管理和防治带来一定难度。为降低棚内湿度 ,减少病害的发生 ,应在浇水技术上采取特殊的措施。1 改明浇为暗浇 采用地面覆盖薄膜 ,在膜下浇水的方法。覆膜可阻止水分蒸发 ,降低棚内湿度。2 改大水漫灌为小水勤浇 棚内浇水不宜采用大水漫灌 ,因大水漫灌会明显降低地温 ,增加棚内湿度 ,严重时还会因地温降低太多而影响植株和果实的生长发育。应采用小水勤浇的方法 ,即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大 ,而浇水次数可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加。3 注意通风排湿 棚内浇水后应注意通风排湿 ,…  相似文献   

4.
《北方园艺》2012,(16):41
正在夏季蔬菜管理中,浇水直接决定着蔬菜的长势、产量及品质。夏季温度高,土壤和植株蒸腾水分快,易干旱,影响蔬菜生长并容易诱发病毒,但若浇水不当,亦会导致生理性病害的大发生。具体夏季浇水应注意以下3点。1.不要中午浇水。有些菜农认为,中午温度最高,此时浇水正好给蔬菜降温消暑。其实不然,中午浇水很容易导  相似文献   

5.
温室土壤环境包括温室土壤的温度、湿度,土壤微生物、养分含量以及pH值等。长期以来,菜农多重视对地上部环境如光照、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气体条件等的调控,而对土壤环境的改良重视不够,造成温室土传病害严重、冬季地温过低、土壤盐渍化程度高等问题,严重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改良温室土壤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正一、注意合理浇水施肥,避免根系受伤。尤其是在阴雨天,棚内湿度较大,要尽量避免在此期内浇水。晴天浇水一定要选在10:00以前进行,切忌中午或下午浇水,以免蔬菜根系在较高的地温下突然遇冷水而造成沤根。施肥应尽量避免施用含氮量过高的肥料,因氮素在低温下往往以铵态氮的形式存在,会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产生拮抗作用而致使茄子出现缺素黑心。冬季可冲施腐殖酸类肥料,也可冲施生  相似文献   

7.
冯大军 《蔬菜》2009,(6):19-19
蔬菜分苗,大多数菜农都习惯先浇水后移苗,即装好营养杯后先浇水将土灌透,然后用2.5~3mm粗、弯成匙形的铁丝,将蔬菜幼苗的根压入泥中进行“水栽”。但是这样做容易使根受压部位形成裂口,幼苗易染病,同时根的最底部容易上翘,不利于生根和根系下扎,移苗后幼苗常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正>春季外界气温逐步上升,棚室蔬菜生长加快,棚内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利于病虫害发生,因此,做好菜田水分管理是确保春季蔬菜正常生长、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之一。1适度浇水春季棚室蔬菜浇水,一般遵循不缺不浇、宁干勿湿的原则,保持作物根际土壤含水量在60%左右,防止过多过频浇水,切忌大水漫灌。过度浇水易降低棚内气温、土壤地温,对作物生长不利。2适时浇水  相似文献   

9.
日光温室栽培是陕西冬季喜温蔬菜生产的主要形式,但由于外界气候条件不利于蔬菜生长,栽培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极易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给生产造成损失。针对日光温室越冬茬蔬菜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管理问题,笔者总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晴天管理措施1)水肥管理要看天、看地、看秧苗。瓜果类蔬菜根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3℃左右,在前期浇透水的基础上一般不旱不浇。浇水时要看天、看秧、测地温,并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做到浇水后能有3~5个晴好天气,并及时放风排湿。追肥要根据作物长相和生长期长短,按照平衡施肥的要求适时追肥,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叶…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冬季大棚蔬菜生产中菜农普遍使用普通塑料薄膜影响蔬菜正常生长的问题,进行了多功能复合膜与普通膜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多功能复合膜,在大棚温度、透光率、植株长势等方面明显好于普通膜,为菜农选择大棚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11月份定植的大棚黄瓜在山东、辽宁等地已经栽培成功。但深冬大棚黄瓜的浇水是一项极其严格的技术,若掌握不好,降低了地温,会使栽培失败。掌握好浇水技术的要点是: 1.浇足定植水,覆盖地膜保温。定植前,开沟或开穴浇透水,然后盖地膜及大棚膜升温。2~3天后带坨移栽,并浇水浸透土坨,水渗后封闭,盖严地膜。 2.2月中旬前的3个月内,严格控水,尽量不浇水。这期间是栽培成败的关键时期,各种保护措施用来维持气温,一旦浇水降低了地温,则很难回升,严重影响黄瓜根系的活动。因此,这段时间控制不浇水是保持地温的有效办法。山东苍山县的经验是尽量不  相似文献   

12.
在保护地蔬菜生产中,人们常常为冬季蔬菜灌水一事为难。冬季蔬菜不灌水,缺水;灌水,棚内湿度太大,又降低棚内温度,还容易引发病虫害,追肥也不易。通过2004年和2005年两年在普通温室进行冬季蔬菜膜下灌水试验。解决了上述灌水问题,并达到了节水、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浇水是影响设施内空气湿度的首要因素,如果技术操作不当会立即引起设施内空气湿度大幅提高,甚至达到饱和状态,引起病害大发生,甚至造成种植失败,没有收成,所以设施葡萄浇水必须要讲究科学,现总结以下三点供参考。1实行膜下滴灌或膜下暗灌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分蒸发。2注意浇水时间浇水必须在晴天早晨进行,10:00前必须停止浇水,严禁阴天或中午以后浇水。因为在10:00以前土  相似文献   

14.
1移栽活棵期培育壮苗 移栽后应小水勤浇,在早春地温低或黏土地上,大水漫灌对番茄根系的伤害极大,常造成毛细根(白根)减少,陆续发生黄叶等现象。此期番茄浇水最好在膜下浇小水,减少浇水对根系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果树设施栽培环境较为密闭,空气湿度极易增大,非常利于病害发生和蔓延,给管理和防治带来了一定难度。为降低设施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浇水时可采用以下技巧:1改明浇为暗浇采用地面覆盖薄膜,在膜下浇水的方法。覆膜可阻止水分蒸发,降低设施内湿度。2改大水漫灌为小水勤浇设施内浇水不宜采用大水漫灌,因大水漫灌明显降低地温、增加设施内湿度,严重时还会因地温降低太多而影响树体和果实的生长发育。设施内浇水应是小水勤浇,即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大,而浇水次数可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加。3通风排湿设施内浇水后,在全设施内撒些干草木灰用以吸潮杀菌…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新栽果树苗木成活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栽植时间 秋、春是果树苗木定植的两大时节。秋栽气温低而地温高,苗木上部呼吸减弱,有利根系愈合,是先生根而后出芽,时间应在霜降落叶至土壤上冻前愈早愈好。我区北部寒冷地区,新栽幼苗应埋土防寒,以防冬季抽条。春栽气温高而地温低,枝条蒸腾量大,根系迟迟不发,是先出芽而后生根,地上地下营养失调,易形成闷芽和假活现象。故有农谚“秋栽如作梦,春栽一场病”,栽树宜在果树的休眠时间进行。秋栽的关键在于越冬保护,春栽的关键在于提高地温(如覆膜等),新栽果苗既要保证不缺水,也不能浇水太勤太多,人为降低地温,抑制苗木发根。  相似文献   

17.
秋冬季节,随着地温的逐渐下降,蔬菜根系也易老化,使吸收营养受阻,而秋延迟蔬菜正处于生长旺盛期,很容易缺钙,造成劣质低产,应当引起菜农的重视。蔬菜缺钙的一般症状为植株新生部位,如顶芽、根毛的生育停滞、萎缩死亡,展开的新叶常焦边,残缺不全,果实顶端易出现凹陷,出现黑褐色斑而坏死。给缺钙蔬菜补钙要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桃树较耐旱,若能做到科学浇水,可提高桃树的坐果率、产量和品质,还可防止桃树枝干发生日灼病。桃树科学浇水宜在以下几个时期进行:①萌芽期。为保证萌芽、开花坐果顺利进行,需浇足水,渗水深度以达80cm为宜,但不要频繁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②硬核期。桃树对水分需求敏感,是桃树需水临界期,但应浅浇水,  相似文献   

19.
日光温室在冬季及早春生产中经常遇到湿度大、温差大、光照不足、二氧化碳不足和地温低的现象,导致蔬菜产量低,品质差,影响菜农经济效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湿度大、温差大、光照不足、二氧化碳不足和地温低等问题的办法,为提高蔬菜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1)浇水禁忌。①忌盲目滥浇。大棚为封闭栽培,土壤水分蒸发和下渗都相对露地少得多,浇水过多反而会使土壤空气减少,影响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协调。②忌阴雨天、寒流前浇水。阴雨天、寒流前光热不足,气温和地温相对较低,浇水后会使地温和棚温继续下降,影响黄瓜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