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定满足畦灌技术约束下的冬小麦最小灌水定额,采用地面灌溉水流运动模拟模型SISM,结合华北地区畦灌现状,考虑畦田长度、坡度、田面标准差、微地形空间分布差异及入畦单宽流量等要素,设计53.088种畦灌技术要素组合,以地面灌溉水流覆盖整个田块和最小灌水深度Zmin>0为控制条件,对不同技术要素组合下的灌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畦灌技术要素和灌水性能指标值的对应关系,结合畦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提出3种代表性畦田长度(50、100、150 m)下田面标准差、坡度、入畦单宽流量等畦灌要素的建议范围。在不考虑畦田布置优化方案的条件下,3种代表性畦长畦灌最小灌水定额不宜低于84、117、148 mm;在地面灌溉技术及畦田布置方案优化的条件下,3种代表性畦长畦灌最小灌水定额不宜低于71、75、79 mm。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农田地面灌溉面积大 ,深层渗漏损失严重 ,灌溉效率低等问题 ,结合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 ,设计了一种价格低廉 ,使用方便的地面灌水方法 ,生产应用中表明 ,多孔软管地面灌溉 1次灌水定额3 75~ 45 0 m3/hm2 ,比常规的沟畦地面灌水技术灌溉速率提高 3~ 5倍 ,节水 40 %~ 60 %。  相似文献   

3.
多孔软管地面灌溉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农田地面灌溉面积大,深层渗漏损失严重,灌溉效率低等问题,结合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设计了一种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地面灌水方法,生产应用中表明,多孔软管地面灌溉1次灌水定额375-450m^3/hm^2,比常规的沟畦地面灌水技术灌溉速率提高3-5倍,节水40%-60%。  相似文献   

4.
灌溉用水占我国社会总用水的60%左右.在各种灌溉方式中,地面灌溉占灌溉总面积的95%,其中畦灌又是地面灌溉的主要方法,因此研究畦灌中的节水措施对于发展农业节水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间隔畦灌溉的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初步结论:①隔畦灌溉比不设隔畦,单方灌水产量和水分生产率可提高15%和10%左右,田间日均耗水强度减少20%左右;②减产量与间隔宽度呈正比;③在1.0 m、1.2 m、1.4 m、1.6 m 4种间隔情况下,间隔畦的宽度为1m时,单方灌水产量和水分生产率最高;④隔畦中的土壤含水量低于宽畦边的含水量,其差值随隔畦的宽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畦田灌水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发展了农田灌溉。地面灌溉就是传统的灌水方法,它是将水从地表灌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细管作用浸润土壤。至今,地面灌溉仍是我国灌溉中采用的主要方式,其灌溉面积约占总灌溉面积的98%强。适用于旱地作物的地面灌溉方法,主要是采用畦灌和沟灌。这种灌水方法的优点是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技术条件要求不高,容易掌握,便于农民管理运用;不需要特殊的专用设备,一般投资较省;由于水借助于重力移动和下渗,可节省能源,运行费用低。但灌水定额大,水的利用率低;要求土地平整;田间工程占耕地多;劳动生产率低等。  相似文献   

6.
在华北引黄灌区内,大田作物的主要灌溉方式依然是畦灌。由于畦田规格过长过宽,导致灌溉水浪费严重,灌水效率低下。在平原县张庄管道灌溉示范区进行畦田灌溉试验,研究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不同灌水技术参数组合对灌水质量的影响。利用地面灌溉水流运动的计算机模拟软件WinSRFR4.1,对不同规格畦田的灌水过程进行模拟,得出畦田灌溉的田间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研究不同灌水技术参数组合对灌水质量的影响。综合考虑管道灌溉出水口规格与当地耕作农具尺寸等因素,模拟了多种畦长、畦宽、坡度和单宽流量下灌溉方案的灌水效果,结果表明,畦宽1.5m,畦长50~60m,坡度为0.3%畦田灌溉技术改进方案的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均提高到80%以上,灌水性能较优,建议在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涌流灌溉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涌流灌溉是一种节水型地面灌溉新技术。它是按一定时间间隔,周期性地分次而不是一次连续地向灌水沟畦供水以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涌流灌溉改变了传统的连续灌所存在的田间深层渗漏大,灌水不均和长畦(沟)灌水难的问题。这项技术是由美国于70代末研制的,随着涌流灌溉设备生产的系列化和商业化,已在美国西部得到迅速发展。我国于80年代中也开展了涌流灌溉技术的试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批成果,但还未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山东簸箕李灌区冬小麦灌溉实测资料,初步建立了基于BP网络的畦灌性能模拟模型,并以地面灌溉数值模型SRFR模拟结果作为目标值,对开发的BP模型进行了训练,确定了BP模型运行参数。应用结果表明,SRFR模型和BP模型得到的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变化规律一致,平均相对误差均为2.5%左右,基于BP网络的畦灌性能模拟模型可用于类似条件下畦灌性能指标的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地面灌水中有什么新的技术?直至最近的回答是:"没有什么新的".但是,现在犹他州立大学农业和灌溉工程系研究提出的波涌式灌水方法,纠正了对地面灌水的这种看法.地面灌水是向作物供水的最古老的方法.它包括淹灌(畦灌或漫灌)或沟灌.由于地面灌溉具有很多优点,所以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多少年来,在改进地面灌水的效能方面只有很少的变化.如虹吸管、带阀管、灌水栓、果园喷嘴出口阀和其它装置,目前都用来控制流量;采用减少水量和重复利用迳流的方法来减少水量损失等等.这些装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涌泉灌溉技术在大田作物灌溉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涌泉灌溉用于大田作物主要问题是流量小、沟、畦横断面大,水流在田间很难向前推进。为此将其与垄膜沟种技术组装,缩小过水横断面,减小或杜绝侧渗,提高水流推进能力。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灌水器(稳流器)数量,改善灌水质量,提高田间土壤水分的均匀度,进而为涌泉灌溉用于大田作物提供了可能性。采用涌泉灌溉配套垄膜沟种耕作方式,提高了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减少了灌水量与灌水次数,减少了棵间土壤蒸发,农田耗水比一般大田灌溉节省28%~30%。由于灌水量小灌溉定额比一般地面灌溉节约50%左右。农作物产量也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山西部分果园灌水定额偏大的问题,在山西省夹马口灌区果园,根据该地畦田规格、地形条件和实际灌水情况,利用地面灌溉水流运动模拟技术和地面灌溉灌水技术参数优化模型,对灌区三种土壤表面形态即强入渗、较强入渗、中等入渗情况下的地面灌溉的畦田长度和单宽流量等灌水技术参数进行了优化,获得三种土壤入渗类型畦灌优化的灌水技术参数,为方便用户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畦面结构变化对地面灌溉效果的影响,在4种不同畦面结构的大田灌溉试验基础上,用WinSRFR3.1模型对平作畦灌、细沟灌、畦作浅沟灌和微垄沟灌的田面土壤特性参数和灌水效果进行估算和模拟,比较了不同灌溉方式由于畦面结构改变引起的田面土壤特性和灌水效果差异,并提出不同畦面结构的适宜畦田规格。研究认为,不同畦面结构的田面糙率系数和土壤入渗特性差异明显,微垄沟灌糙率系数最大而平作畦灌糙率系数最小,平作畦灌入渗速率最快而畦作浅沟灌入渗速率最慢;对长畦田来说,畦作浅沟灌灌水效果最好,微垄沟灌次之,平作畦灌最差;在  相似文献   

13.
微地形对波涌畦灌灌水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波涌灌溉的实践中 ,沿沟 (畦 )长度方向的地形起伏 ,使其灌水效果明显变差 ,为了定量评价微地形对波涌灌溉灌水质量的影响程度 ,采用地面灌溉模型对不同田间微地形条件下的波涌灌溉地表水流运动过程进行模拟 ,并结合田间试验 ,提出了畦灌条件下波涌灌溉的地面地形变化要求 ,供制定田间波涌灌溉实施方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沟,畦灌溉技术的完善与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进沟、畦灌溉技术主要是围绕提高灌水均匀度这一基本指标进行的,灌水均匀度低就难以减小灌水定额;灌溉技术要素的合理确定是改进沟、畦灌溉技术的基础。文章对小畦灌溉、长畦短灌、细流沟灌、膜上灌溉、涌流灌溉等尺种灌溉方式的节水机理和适应情况以及各种灌溉方式技术要素的确定及组合进行了分析。对推广沟、畦灌溉技术的必要措施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农业高效用水的核心是提高自然降水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详细介绍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和渠道防渗4种管道工程节水技术的优缺点,分析沟灌和畦灌、局部湿润灌溉、间歇灌溉、地膜上灌和控制性地面灌溉4种地面灌溉节水技术的原理及节水效果,并从增加土壤水分储蓄、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3个方面,提出具体的节水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1地面灌溉技术主要包括畦灌、沟灌、膜上灌、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等。l.1畦灌畦灌技术是指通过防渗沟渠及管道将灌溉水引人哇田,水层在沿畦田纵坡方向流动过程中逐渐入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农田畦灌畦田规格不合理、灌溉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等问题.采用2次田间灌水试验和WinSRFR 5.1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地面灌溉水流过程和灌水质量情况.第1年田间实测灌水结合WinSRFR 5.1模型率定土壤入渗参数(入渗系数K和入渗指数α);第2年田间实测灌水是对模型进行验证,根据WinSRFR 5.1...  相似文献   

18.
<正> 畦灌是应用最广泛的地面灌溉方法,在发展中国家畦灌比喷灌、滴灌和沟灌更为常见。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由于激光整地技术的应用,土地平整度提高,畦灌方法也因而再度流行起来,现在使用少量劳动力可以使大畦田得到高质量的灌溉。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条件所限,实际上还没有大畦田灌溉。然而在这些国家,灌溉畦完全可以做得比现在使用的小畦大得多,而且能获得更好的灌溉效果。 要获得较好的畦灌设计与管理,必须对灌溉过程有一个好的理解和洞察,然而这个过程及其最后灌溉结果是十分复杂的。比如入渗深度就取决于畦田规格(长、宽),灌溉水量、灌溉时间、土壤入渗性质与地面流动阻力等参数。  相似文献   

19.
水肥耦合是当前我国农业灌溉施肥技术发展的趋势,近年来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结合发展迅速,然而,畦灌水肥耦合技术的研究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我国当前和近期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农业节水节肥发展需求。【目的】要探索地面灌溉水肥一体化节水节肥适宜参数。【方法】以河南轻质土壤为例,开展了畦灌水肥耦合试验研究,探索畦灌随水施肥模式下的节水节肥和灌水施肥质量控制的适宜参数。【结果】对于畦灌,50 m以内的畦长可获得较好的灌水质量,间隔灌溉方式灌水质量最好,从不冲不淤以及灌水质量综合考虑,入畦单宽流量宜小于1.98 L/(m·s),畦长小于35 m时,间隔加肥下,N和K的施肥均匀度均在80%以上,N和K的储肥率均在85%以上,连续加肥下,N和K的施肥均匀度分别在80%、45%以上,N和K的储肥率均在80%以上。【结论】从灌水施肥综合效果来看,轻质壤土畦灌的畦长不宜大于35 m,入畦单宽流量控制在1.98 L/(m·s)左右,施肥方式宜采取间隔加肥方式。  相似文献   

20.
低压管道输水小畦灌的优势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优化地面灌溉在我国农业节水中的重要性 ,结合在禹城地区进行的小畦灌研究工作 ,浅析了小畦灌的优势与应用前景 ,提出了小畦灌发展的思路、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小畦灌的应用历史已久 ,也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但理论研究、产品研发、技术推广工作方兴未艾。农业节水主要靠优化地面灌溉 ;小畦灌应该是由低压管道输水管网、移动快捷控制简单的地面分水系统、机械化平地技术组成的精细地面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