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相锋 《中国沼气》2006,24(3):24-26
垃圾填埋场是重要的甲烷气体排放源,生物氧化是全球甲烷循环的重要机制。垃圾填埋场覆盖层土壤具有一定的甲烷氧化功能,土壤特性、环境条件影响甲烷氧化能力。堆肥物覆盖层较传统土壤覆盖层有更大的甲烷氧化能力,是一种潜在的填埋场甲烷减排技术。  相似文献   

2.
垃圾填埋场的甲烷释放及其减排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垃圾填埋场是重要的甲烷(CH4)释放源,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巨大。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垃圾填埋气释放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减少垃圾填埋场甲烷释放的技术措施,并结合国情指出清洁发展机制是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及垃圾填埋场环境卫生状况改善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3.
马鞍山市向山垃圾填埋场抽气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马鞍山市向山垃圾填埋场的现场抽气实验,分析了影响垃圾填埋气体产生的各因素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抽气压力、气体流量和甲烷含量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填埋气体收集利用工程中填埋场的选择和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安定垃圾填埋场(简称“填埋场”,下同)位于北京市的南部约40km大兴区的安定镇附近,周围主要是农业用地。收集北京市安定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发电机通过燃烧其中的甲烷进行发电,并向电网输送电力。本项目是在填埋场安装一套填埋气(LFG)收集利用系统,利用收集的填埋气所含的甲烷作为燃料,在一个渗滤液蒸发器中把渗滤液蒸发掉,以保护周围大气环境和地下水环境。渗滤液是从垃圾填埋场的底部得到的液体,它一部分是垃圾进行生物降解的产物,另一部分是由降水经过垃圾堆体过滤后形成。渗滤液蒸发器可以将渗滤液进行蒸发处理,从而避免了把渗滤…  相似文献   

5.
生活垃圾填埋气甲烷含量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军 《中国沼气》2001,19(3):27-30
对影响填埋气甲烷含量的因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垃圾成分对填埋气甲烷含量有显著影响;对渗滤液回灌无显著影响。调节填埋物含水率在50%-60%,pH6.8-7.2,同时注意保温,提高填埋场的作业水平,有利于填埋气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柠檬酸生产废水在实验室装置四级管道厌氧消化器消化过程中各类沼气发酵微生物的数量分布特性及其对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性细菌数量在10~9—10~(13)个/毫升,在各管消化液中的数量与总挥发性有机酸和乙酸浓度成较好的正相关性。产氢产乙酸细菌数量在10~7—10~(10)个/毫升,产甲垸细菌数量在10~4—10~(10)个/毫升,同型产乙酸细菌数量在10~5—10~(10)个/毫升。在第一、二级管节消化液中有较高数量的沼气发酵微生物群,而在第二管具有糖类等有机物酸化、COD去除和甲烷形成等活性最大、效率最高的消化特性,两者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厌氧滤器处理屠宰废水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试验采用改良的Hungate技术和MPN法研究了屠宰废水中温消化上流式厌氧滤器(UAF)的各类群细菌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运行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稳态UAF消化液中COD、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与各类菌数密切相关,尤其与发酵性菌数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滤器底层的各类菌数比顶层高2—3个数量级,70%以上的COD和挥发性脂肪酸在滤器底部(约高度的三分之一)被分解去除。有机负荷和温度通过影响细菌活性及其数量来影响处理效率和产气率。不同层次的消化液中,各类菌数及其组成有所差异,底部细菌种类相对小些.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多种产甲烷菌类群,有甲烷短杆菌、甲烷杆菌、甲烷球菌和甲烷八叠球菌,从消化液中分离到一株类似于史氏甲烷短杆菌的菌.它为产甲烷菌的优势种,占产甲烷菌总数的55%以上.其次为甲酸甲烷杆菌,另外也发现嗜树木甲烷短杆菌和布氏甲烷杆菌等产甲烷菌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沼气两步发酵工艺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比较研究了常温下猪粪沼气两步发酵法和常规发酵法对沼气发酵四大微生物功能菌群(发酵细菌群、同型产乙酸细菌群、产氢产乙酸细菌群和产甲烷细菌群)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在两步发酵法中,产酸槽甲烷菌低于产甲烷罐近两个数量级,而其它细菌群数量相近。结合工艺研究的分析,初步揭示了工艺分段对沼气发酵微生物食物链影响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9.
大米生产线上细菌和霉菌的分布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桃花香米和金健香米为对象,研究夏季和秋季大米生产线上细菌和霉菌的分布特性,以确定稻米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关键点.结果表明,从原料稻谷到成品米的加工过程中,细菌和霉菌的数量逐渐减少,各采样点细菌总数高于霉菌总数.微生物种类和采样点对微生物数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α<0.000 1).大米品种对微生物数目达到显著影响,加工季节对微生物数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垃圾填埋气的收集利用是一项对环境有益且经济可行的技术手段。我国目前的垃圾填埋气处理模式存在收集效率低下、资源化利用水平低、产业化发展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实现垃圾填埋气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在统筹安排、协调统一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与垃圾填埋气高值利用问题的前提下,针对处于填埋作业中和填埋封场后等不同阶段的填埋场,以我国多处典型垃圾填埋场为实际案例,阐述垃圾填埋气高效收集系统、以变压吸附过程为基础的填埋气甲烷高效分离技术、集成化撬装式垃圾填埋气甲烷分离提纯装备的探索、优化、推广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效收集-净化提纯预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全流程系统解决方案,以期对垃圾填埋气高效收集利用的各个流程环节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缺氧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缺氧生物滤池常温下处理城市污水的微生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器稳态运行条件下,微生物量沿填料层深度的垂直梯度明显;反应器内有机物降解主要遵循厌氧降解途径,参与降解过程的各类群微生物之间呈现良好的代谢平衡;硫酸盐还原菌不对产甲烷菌形成抑制.  相似文献   

12.
研究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微污染水的运行效果,分析载体、微生物、原水高锰酸盐指数等影响因素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净水效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工程菌人工固定化形成的生物活性炭对微污染水中有机物去除率较高,并且稳定,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平均40%;出水高锰酸盐指数<2.5mg/L,浊度<1.0NTU,细菌总数<100(cfu/mL),总大肠菌群未检出。  相似文献   

13.
用DGGE和Real-Time PCR对低温沼气池中产甲烷古菌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GGE及Real-Time PCR技术对不同地区低温沼气池中沼泥行进发酵前期、后期产甲烷古菌群落变化进行了研究.DGGE技术用于分析发酵前后产甲烷古菌优势群落的变化;Real-Time PCR技术用于分析发酵前期、后期样品产甲烷古菌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沼气低温发酵的过程中,不同沼泥样品发酵前期、后期产甲烷古菌的优势群落差异明显且数量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变化的产甲烷古菌的优势群落为甲烷粒菌属(Methanocorpusculum),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甲烷鬃毛菌属(Methanosaeta).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在黑龙江沼泥样品(A1)发酵后期成为优势群落,甲烷鬃毛菌属(Methanosaeta)在山东发酵前期(B1),后期样品(B2)及安徽发酵前期样品(C1)中占有绝对优势.产甲烷古菌的数量介于104 ~ 105个·mL-1之间,其中黑龙江样品中产甲烷菌数量最多,而安徽样品中产甲烷菌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14.
高酶活力甜高粱秸秆纤维分解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多年堆积秸秆的腐烂土壤中粗筛出42株具有降解纤维素能力的分解菌,再经过进一步筛选得出了细菌类和真菌类的高酶活力菌株各5株,编号分别X9,X10,X13,X15,X16和Z3,Z4,Z10,Z15,Z16.在甜高粱秸秆粉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细菌类中最高酶活力的菌株是Z15,酶活力为4.877IU/mL,发酵液中的还原糖浓度为0.088g/mL;真菌类中最高酶活力菌株是Z15,其酶活力可达4.930IU/mL,还原糖浓度为0.091g/mL.  相似文献   

15.
厌氧消化过程微生物四种群生态系统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含有硫(硝)酸盐的复杂有机废水,硫(硝)酸盐还原菌对厌氧消化代谢途径有重要影响。本文将硫(硝)酸盐还原菌与产氢产乙酸菌之间视为互惠共济关系,与产甲烷菌之间视为竞争抑制关系,采用Volterra模型表达各微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关系。最后,基于全混合式反应器套氧消化过程基质动态平衡方程,获得了用4维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表达的非捕食双链交联微生物四种群关系的生态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以玛纳斯河流域冲积扇缘定位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补水恢复处理、人工草地处理和补植处理对盐渍化弃耕地植被多样性与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方式均明显增加了植被多样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人工草地恢复和补水恢复植被多样性分别比原始弃耕地增加25.13%和9.84%,电导率降低49.15%和33.55%,有机质增加99.10%和88.34%,碱解氮增加70.10%和36.57%;人工草地模式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弃耕地增加65.18%,47.21%,93.23%和116.03%.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表现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工草地、补水恢复、补植恢复、弃耕地.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与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呈显著性正相关.研究表明盐渍化弃耕地采用人工种草或灌溉补水措施能够提升地表植被多样性,提高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并促进土壤养分积累.  相似文献   

17.
水稻田中占优势的产甲烷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英  钱泽澍 《中国沼气》1993,11(4):6-10
本试验采用改良的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与MPN法,测定了二种水稻田中产甲烷菌数量,同时分离纯化了占优势的液泡甲烷八叠球菌和嗜树木甲烷短杆菌。  相似文献   

18.
以奎河水体中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数量分布以及与有机污染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奎河徐州过境段水体中的微生物数量从上游地区(1号采样点)、中游地区(2号采样点)到下游地区(3号采样点)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水体中的微生物数量与有机污染物含量关系密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与总氮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7、0.836;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蛔虫卵数与COD显著正相关且R分别为0.821、0.838、0.949,大肠菌群数与悬浮固体(SS)显著正相关且R为0.737;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蛔虫卵数与总磷、色度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水稻秸秆还田的快速腐熟问题,通过刚果红和半纤维素平板透明圈法的初筛和酶活力高低的复筛,从稻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纤维素降解菌X-5和半纤维素降解菌B-3,30℃条件下水稻秸秆7d的降解率分别为27.4%和23.9%。  相似文献   

20.
厌氧消化过程的有效性依赖于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完整性及其生态关系的平衡性。本文选择水解发酵菌、产氢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组成微生物链;提出了全混合式反应器条件下具有二阶生长速率的三菌群系统生态模型;判别了模型的三类平衡点及其稳定性;讨论了各类菌群生长历程、稳定速率及其与系统稀释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