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秃杉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多年来在滇西不同立地类型设置的样地,对秃杉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并分别优势木和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秃杉直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省连城邱家山国有林场19 a林龄未抚育间伐的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造林密度梯度下其直径结构与林分生长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偏度系数都是负值,随着密度增大,偏度系数大致以0.1的级距呈现等差递减;峰度系数都大于0,随着密度增大,峰度系数大致以0.2的级距呈现等差递增;不同密度梯度下秃杉人工林径阶株数分布规律表现为随着林分密度增大,小径阶比例增多,大径阶比例减少,径阶跨度减少,峰点前移,峰值增大;秃杉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与林分密度都呈现负相关,密度对其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合研究结果,在较好立地上秃杉造林初植密度以1 500~1 800株/hm2为宜,并提出了抚育间伐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秃杉在福建省鹫峰山中段、南段的立木生长特点,本文就福建省首次发现的30株天然秃杉,对其中一株枯死木,将它伐倒,按树干解析要求区分段,对其胸径、树高、材积和形数等因子的变化规律和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结论认为秃杉为山地速生造林树种,且要求立地条件不苛刻,适生幅度宽于杉木,产量亦高于杉木。  相似文献   

4.
秃杉生物量及其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秃杉古树目前在我国仅发现在少数地方分布,而湖北星斗山是华中地区唯一的分布地,为使这一珍贵树种不在华中地区消失,我们对秃杉的生物量及生长规律进行了采样分析,为秃杉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6.
豫南引种秃杉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豫南引种秃杉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调查和解析木分析,研究了引种秃杉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对秃杉生长影响显著;秃杉16年生时材积仍处于速生期,未达到数量成熟龄;引种秃杉虽然比原产地平均生长量低,但比当地杉木生长快。  相似文献   

7.
秃杉人工林生长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解析木法测定早期引种秃杉林中优势木1株、种源试验林中优势木和平均木各1株,结果表明,秃杉树高生长从5年以后进入速生期,持续至18年生;胸径生长从6年生时进入速生期,持续到20年生;材积生长从14年起进入速生期,至24年生时连年生长曲线仍未与年平均生长曲线相交,还未达数量成熟。用Logistic模型模拟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进程曲线,确定材积、胸径、树高速生期为13.64,12.77,11.27年。初步确定秃杉8年生以前为幼龄期,8~16年生为速生期,16年生以后为速生稳定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同一长度材积总量是个常数这一概念,求出了能够准确反映双叉树干直径的公式,并对该公式在计算材积时可能造成的材积误差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理论分析和回归验证。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树干解析的方法对红毛山楠(Phoebe hungmaoensis)人工林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9 a生红毛山楠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较快,树干通直,但尚未达到成熟龄;在生长规律方面,红毛山楠胸径连年生长量呈现前高后低的逐年递减趋势,树高连年生长量呈波浪式下降的趋势;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年均生长量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树高、胸径及材积连年生长率及胸高形数均随着树龄增加而递减,呈现先急速后缓慢的下降趋势.红毛山楠幼树能耐一定的荫蔽,能在林冠下较快速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对福建省德化葛坑国有林场引种的20年生、21年生秃杉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秃杉平均单株材积,不同立地质量等级之间相差25%~80%,在Ⅱ、Ⅲ类地间无显著差异。秃杉单位蓄积量,海拔550 m与海拔980 m间差异不显著,但与1650 m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坡向间,秃杉单位蓄积量差异极显著,相差23.4%~71.4%;不同坡位间,秃杉单位蓄积量差异极显著,相差13.2%~75.8%;不同混交方式间差异达显著以上,秃杉与杉木1∶1混交造林的单位蓄积量最大,增幅达13%~31.4%。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海拔高度引种秃杉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德化葛坑国有林场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引种栽培秃杉,并与杉木、柳杉、福建柏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8年生秃杉在海拔550 m8、00 m9、80 m与1 650 m的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在不同海拔高度,秃杉与杉木、柳杉、福建柏的生长差异显著,秃杉的单株材积增幅达19.3%~49.3%。说明秃杉宜在海拔500~1 000 m引种,其生长量最大,效益最好,是福建省中高海拔山区杉木采伐迹地的优良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秃杉人工林的标准地进行样木根径、胸径以及树高调查,主要利用spss软件作曲线估计,对广西黄冕林场龙凤寨内的秃杉人工林的根径与胸径、树高相关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秃杉人工林的径阶分布株数呈正态分布;根径与树高拟合效果较好的是幂模型和线性模型,而秃杉根径与胸径的拟合效果最佳的是线性模型;秃杉人工林分的根径和胸径、根径和树高之间组成的相关曲线模型,其平均相对误差较低,均在2%以下,模型的预估效果都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剂量对秃杉人工林进行施肥对比试验。观测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分析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剂量对秃杉人工幼龄林高、粗和蓄积生长量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施肥措施对秃杉人工林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年高生长增加34%,粗生长增加26%,蓄积生长增加35%。  相似文献   

15.
台湾杉、秃杉引种栽培试验及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福建省闽清美菰林场引进台湾杉与秃杉进行育苗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或不同海拔营造台湾杉与秃杉纯林,其两种树种间或不同海拔之间的林分主要指标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试验还表明台湾杉与秃杉是福建省高海拔山地造林较为优良的用材树种,速生期长,可以扩大造林范围。  相似文献   

16.
珍稀树种秃杉在南京中山陵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种结构表明,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立地条件,选用贵州剑河9号,5号和榕江5号种源2年生苗木造林,效果良好,造林2年时,秃杉平均树高1.14m,平均冠幅0.95m,当年新梢0.27m,若上层有林冠遮荫,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安溪秃杉引种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秃杉引种造林试验研究表明,秃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速生性和抗逆性,对幼林观测表明,其造林成活率、树高、胸径长势良好,年平均树高生长量达0.8 m、胸径生长量达1.2 cm;与福建柏、杉木生长量比较,秃杉树高提高了12%~21%、胸径提高了13%~29.8%,具有明显的增益优势,适宜作为南方用材林进一步引种栽培和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8.
根据模糊数学择近原则,选择秃杉中心产区贡山、福贡、腾冲、龙陵等4个县的年降水量,11~4月降水量、相对湿度、年总辐射等5个气候因子均值为评判样本,与丽江、勐海等92个县的气候因子计算贴近度,对云南省秃杉适生区进行气候区划,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不适宜区等3个区域。  相似文献   

19.
秃杉种源—家系联合试验表明,秃杉发芽、物候、苗期及幼林生长等11个性状中,真叶全现、一年生幼树抽高、一年生幼树全高种源间差异显著,发芽率、发芽势差异不显著;造林11年生时,种源间、家系/种源间生长性状差异显著,在遗传方差中,种源方差分量所占比例较大,种源效应最明显。选择秃杉优良种源有贵州交、贵州格、贵州昂、贵州丹、云南滕冲种源,优良种源平均单株材积遗传增益为29.68%,实际增益为34.60%。利用种源发芽、物候、苗期及幼林生长、11年生生长性状等11个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秃杉区划为3个种源区,第1个种源区为湖北利川种源,第2个种源区包括云南昌宁、云南滕冲种源,第3个种源区包括云南龙陵、贵州丹、贵州格、贵州昂、贵州交种源,其中第3个种源区种源在广东生长表现良好,适宜在广东适生区域引种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