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超优31是采用特种生殖能在F2代固定杂种优势的新型育种技术育成的能年年留种的高产超级一系杂交水稻新品种. 一、特征特性:水稻要高产,大穗且结实率高是关键.然而,大穗品种往往因为稻秆太高而易倒伏,叶太宽而导致披软,致使病害防不胜防及结实率太低.为了解决大穗与结实率太低、不抗倒伏、不抗病的矛盾,湖北武穴市农作物良种研究所历经10余年探索,采用特种生殖育种新技术育成的特大穗新品种"超优31",穗大500~600 粒,大穗可达800粒以上.  相似文献   

2.
水稻分蘖成穗率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适当提高水稻分蘖成穗率提高水稻群体质量,从而提高水稻产量的理论依据;综述了水稻分蘖成穗率遗传及在育种上应用研究进展;对水稻分蘖成穗率在育种方面应用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通讯》2006,(3):57-57
近日.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陈建三向记者透露:一项采用同定杂种优势育种方法——水稻兼性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育种技术.日前在三亚市成功研究出固优三号和保健稻一号,表现出优质、高产、抗病能力强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水稻育种效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水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粒数株高穗长。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因此,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对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水稻育种发生了两次大的突破:第一次是50年代开始的"矮秆多穗育种"(即"矮化育种",下同);第二次是70年代开始的"半矮秆穗粒兼顾育种"(含杂种F1代优势利用--"杂交稻育种"和杂种非F1代优势重组的纯合利利用--"理想株型育种",下同).这两次水稻育种突破都首先发生在我国,都是以提高经济系数为主要增产途径,即第一次绿色革命.这两次突破使水稻育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使我国及世界的水稻生产发生了两次大的飞跃,对于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对粮食的需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际水稻研究所水稻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水稻研究所水稻育种的研究进展湘潭师范学院生物系黄群策一、水稻的育种目标选育高产品种或杂交稻组合是水稻育种的一个主要目标,但途径很多,主要有:①培育生育期比较短的高产品种或杂交稻组合以便通过增加复种指数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从株型和穗粒性状的选择入...  相似文献   

7.
超高产水稻育种中理想株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水稻育种实践中株型研究的历史,并从穗、叶、根、株高等方面总结了在超高产水稻育种中理想株型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最后指出了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实现超高产育种目标所应采取的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广东省水稻诱变育种3个阶段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通过辐射育种和航天育种培育的水稻诱变品种在产量、品质或抗性性状等方面的改良提高.展望了广东省水稻诱变育种的发展策略,提出把水稻诱变育种、分子育种及经典杂交育种等技术相结合,构建广东省水稻综合技术育种体系,进一步提升广东水稻育种的综合实力;加强优良水稻诱变品种示范推广,以水稻育种强省推进水稻产业大省建设.  相似文献   

9.
为选育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将寒地水稻种质资源按照不同的栽培方式,分为直播时期水稻品种、育苗移栽时期水稻品种和旱育稀植时期水稻品种三个群体,并对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个时期的寒地水稻种质资源中,旱育稀植时期的水稻品种的各产量构成因素均在合适的数值范围,对其产量均有贡献。同时研究提出在旱育稀植的栽培条件下,水稻新品种的育种目标是适高抗倒,少蘖、大穗、密穗,抗病虫,耐冷,出米率高,优质,根系活力强,叶片上举,活秆成熟等。  相似文献   

10.
黔西北高寒山区水稻育种主要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毕节地区农科所近年育成的粳稻新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黔西北高寒山区水稻育种的7个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黔西北山区水稻生产条件下,7个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穗粒数(ri=0.7494)>株高(ri=0.7133)>成穗率(ri=0.6631)>结实率(ri=0.6508)>有效穗(ri=0.6287)>千粒重(ri=0.6196)>全生育期(ri=0.5707)。黔西北高寒山区水稻育种主要性状选择指标为:全生育期165-180d,株高100cm左右,有效穗350-400万穗/hm^2,无效分蘖少、成穗率75%以上,穗粒数120粒以上,穗期抗寒性强,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6-28g。  相似文献   

11.
低能电磁辐射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们应用微波辐射对水稻进行了育种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经不同微波照射、在穗长、株高、每穗总粒数、空秕率、千粒重、熟期和育性等方面出现明显,因此,微小波辐射作为水稻育的一种方法,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水稻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过多年的育种研究实践,提出水稻超高产育种要取得成功,必须培育高光速率的品种。反映在田间选择方法上,从苗期至成熟期以分蘖发生早、分蘖力和分蘖势强、叶色浓、叶色浓、叶片厚、叶片小穗子大、单株穗整齐度好、根系寿命长、植株不早衰、紧凑型或小杯型为形态指标,单株穗数和单穗重量为选择依据进行选择,用这种方法育成的超高 产稻种“三优”在贵州表现良好,产量高达800kg/6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13.
新稻 1 1号是新乡市农科所选育的优质、抗病、抗倒、高产、稳产、广适、多穗型水稻新品种。2 0 0 3年 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1 .1 技术路线和育种目标根据理想株型育种理论 ,结合本地生态条件 ,提出水稻新品种选育技术路线 :分蘖力中等偏强 ,株高中等偏低 ,成穗数中等偏多 ,穗子中等偏大 ,千粒重中等偏高 ,竖叶、直穗、抗性好 ,生育期适中 ,双亲高起点 (综合表现都比较好的应用品种 ) ,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育种目标定为 :单产 9750kg/hm2 以上 ,产量略高于GS豫粳 6号 ,高于黄金晴 1 0 %~ 1 5 % ;米…  相似文献   

14.
无融合生殖研究与水稻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禾本科植物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过程以及无融合生殖体的类型。概括了无融合生殖的遗传学机制。并对水稻无融合生殖育种从供体和受体选择及无融合生殖基因导入水稻的方法上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宁夏水稻栽培品种的演变规律及高产育种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水稻现代高产品种和栽培品种的演变分析结果表明,现代高产品种的特点是以穗粒数为中心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最大(r=0.7079**)。栽培品种演变过程中,农艺性状变化趋势是穗粒数增加,株高由高秆→矮秆→半矮秆发展。构成水稻栽培品种变化的主要因子是:株型因子、粒数因子、产量因子和高矮因子,其贡献率分别为49.8%、28.75%、9.53%和5.59%。因此,宁夏水稻高产育种的方向是:以提高生物产量为基础,以增加穗粒数为突破口,适当增加株高和保持现有穗数,改善着粒密度和穗型,提高植株的光合能力及成熟性。高产育种的途径是:1.主攻穗粒数,建立良好的株型和合理的群体;2.利用广亲和材料为桥梁亲本,加强籼粳交育种;3.加强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4.处理好高产与熟期、抗病性、品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生物技术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综述了生物技术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主要包括组织培养、细胞突变体的筛选、原生质体融合、无融合生殖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水稻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 ,除了人们对遗传学的了解外 ,更多的是对生殖系统的操纵。从固定杂种优势出发 ,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无融合生殖领域的研究动态 ,特别是近年来无融合生殖基因转移育种、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克隆等方面的新进展 ,提出了在水稻中开展无融合生殖研究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8.
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姜健  傅秀林 《吉林农业科学》1999,24(6):19-23,31
对水稻高产育种的发展历史进行了阐述,并对目前各种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的提出依据、育种手段方法和所需要达到的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认为利用远缘杂交,特别是籼粳杂交创造中间材料,充分利用优良品种资源,把株型育种与优势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偏大穗、分蘖力中等、高结实率、高成穗率、耐肥抗倒和根系发达的超高产新品种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水稻理想株型研究进展与育种策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穗、叶、根、株高等方面简要介绍了株型育种所取得的进展和育种专家提出的几个有代表性的理想株型模式,指出了21世纪中国水稻育种工作者应坚持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方向,坚持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的联结,坚持跨地域、跨学科、跨专业的强强联手的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20.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40余份水稻材料的14个农艺及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育种首先应注意整精米率、精米率、单株粒重和空秕率的改良,进而提高穗粒数。在水稻优质、高产育种过程中,可依据因子的分类,以主因子为主体进行多个性状的集团选择。由于因子间具有独立性,可依据该群体因子的相对重要性,采取有重点的逐步改良方法,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