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云南罗望子种质资源植物学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份罗望子种质资源进行了植物学性状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罗望子在植株、叶片、花、果实、种子等植物学形态特征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冠幅、冠型、树势、复叶主轴粗度、小叶长、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冠直径、萼片长宽比、萼筒宽度、萼筒深度、果肉厚、果实曲线长度、纤维数、纤维重为罗望子的种质资源植物学多样性的主要指标,通过筛选初步将叶长、叶宽、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冠直径、单果重、果实直线长度、果实曲线长度、果肉厚度、纤维数、果肉剥离难易程度、种子数量这几个性状作为罗望子种质资源植物学描述评价的代表性状,便于罗望子种质资源的描述和评价;通过聚类分析,16份材料分为6大类群,为罗望子种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植物学性状描述规范的制定和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澳洲坚果不同种质果实数量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份澳洲坚果种质果实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实数量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4.04%~24.06%之间,变异幅度以带壳果果形指数最小、带壳果单粒干重最大。带皮果单粒鲜重、带皮果横径、带皮果纵径、带壳果单粒干重、带壳果横径、带壳果纵径、果壳厚度、果仁单粒干重和果仁横径等9个性状之间互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一级果仁率与带皮果单粒鲜重、带皮果横径、带壳果单粒干重、带壳果纵径、果仁单粒干重、果仁横径等6个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出仁率仅与果壳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类间平均法,基于果实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可将28份澳洲坚果种质划分为4个不同性状表现的类群。  相似文献   

3.
云南罗望子野生资源调查及生态适宜种植区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省罗望子自然分布区资源属性特点,类型、适生因子及现状的调查,了解罗望子的经济及生态价值;对适生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云南罗望子种植区划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缓释肥料对番木瓜生长发育及果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试验下,研究缓释肥料对番木瓜生长发育及果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明显促进番木瓜植株的生长发育,改善了果实的物理性状和品质,其中缓释肥料(SRF-3和SRF-4)的效果优于复合肥(CPF)。施肥处理间,可滴定酸含量差异不显著,果横径、果纵径、单果重、产量、全糖和Vc含量差异显著。SRF-3和SRF-4处理间的结果数、果肉厚度差异不显著,但SRF-3、SRF-4与CPF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CPF和SRF-3处理间的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与SRF-4处理间的差异显著。缓释肥料对番木瓜生长发育及果实性状的影响以每株施用150 g SRF-4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柚子不同品种及果实不同部位品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瑞丽地区种植的水晶蜜柚、琯溪蜜柚、西柚、红玉香柚 4 个品种的柚子为试材,研究了 4 个品种柚子果实 品质在品种间及果蒂部、赤道部、果脐部、全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果实品质差异较大,西柚单果重最小, 为椭圆形,与其他 3 个品种单果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 3 个品种单果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为长圆形。琯溪蜜柚皮重占单果百分率最低,可食率最高;水晶蜜柚皮重占果重百分率最高;而红玉香柚可食率最低, 且果实的种子数最多,每个果实种子数平均有 108 粒。每一个品种果实不同部位间的皮重占单果百分率均差异显著 (p≤0.05),全果的皮重占果重百分率及可食率均与果脐部接近。琯溪蜜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最高,西柚最 低;水晶蜜柚可滴定酸(TA)最低,西柚最高;水晶蜜柚的固酸比(TSS/TA)最高,西柚最低;水晶蜜柚的维生素 C 含量最低,其他 3 个品种差异不显著(p>0.05)。水晶蜜柚和琯溪蜜柚全果 TSS、TA、TSS/TA 和维生素 C 含量均与果 脐部接近,而西柚和红玉香柚各个部位 TSS、TA、TSS/TA 和维生素 C 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感官品质方面,综 合 9 个指标检测结果,水晶蜜柚的风味分数和综合满意度最高。综上所述,水晶蜜柚果实酸甜度适中、果实肉嫩、风 味较好,是瑞丽当地最受欢迎的品种,但单果不同部位间品质差异较大,需要不断改良提高单果品质的均一度;西柚 较酸,但单果间品质差异较小,且汁多、化渣性最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以16个黄秋葵品种为材料,通过种植试验探究不同生态区的环境条件差异对黄秋葵品种数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长度、宽度在品种及地区间数据波动较大,因此这2个性状受品种及环境的互作效应较大;叶柄长在品种间差异较小,但受环境影响较大;果实厚度和果实长度在品种内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而果实长度和果实直径在品种间的平均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9.68%和8.68%,因此环境作用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单荚种子数在不同生态区表现出显著差异,易受环境影响;在品种类型中,矮杆类型、长果类型、红果类型的黄秋葵相较于其他类型更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26个果实性状对我国雷州半岛的菠萝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对有关果实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雷州半岛76份菠萝蜜种质的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13%~67.73%之间.各种质欧氏遗传距离在2.56~16.65之间,平均为6.88.说明我国雷州半岛的菠萝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在欧氏距离系数为7.88处,76份种质可以分为3组;干、湿包类型及各地区的种质均不能分开聚类:因子分析筛选出了果实纵径、单果重和果轴重等17个影响较大的果实性状;对菠萝蜜种质遗传多样性.干、湿包类型的差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授粉对‘东刘1号’荔枝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个荔枝品种与‘东刘1号’荔枝组成6个授粉组合,研究不同品种的花粉对‘东刘1号’荔枝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纵径、横径、厚度、果形指数、单果重、肉厚、皮厚、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糖酸比、维生素C、果肉的质地及风味、坐果率、裂果率、成熟期和种子纵径、横径、焦核率、种脐的大小等方面花粉直感效应表现明显,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种子的厚度差异性不显著。在荔枝生产上存在花粉直感现象,可为‘东刘1号’荔枝授粉品种的选配和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罗望子(Tamarindus indica L.)是丰产多用途的常绿高大优良果树。本文系统地对罗望子种质资源收集和整理、繁殖栽培技术、果实的化学组分分析和开发利用以及生态学价值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今后应加强罗望子种质资源评价及开花结实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三种类型普洱茶风味品质比较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普洱茶品质形成机理和特点,将当今市场上普洱茶归为3种类型:湿热作用陈化型(S型,属非微生物后发酵型普洱茶)、渥堆微生物发酵型(W型,属真菌、酵母菌、细菌综合后发酵型普洱茶)、仓储微生物发酵型(CW型,属真菌主导发酵型)。对市场取得的3组不同类型普洱茶的茶汤pH值、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茶色素、游离氨基酸、挥发性香气组分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比较了3种类型普洱茶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类型普洱茶的氨基酸、茶多酚、茶色素含量及香气组分等品质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酸性强度为:S型〉W型〉CW型;游离氨基酸总量为:S型〉CW型〉W型,S型与CW型和W型差异显著;茶氨酸指标可用来检验识别是否有大量的微生物参与普洱茶的品质形成过程;3种类型普洱荼荼多酚含量变化趋势为:S型〉CW型〉W型;发酵程度:W型〉CW型〉S型;3种类型普洱茶茶色素含量差异显著;3种类型的25种普洱茶中共检出并鉴定了147种挥发性成分,包含了人们所描述的如木香、蘑菇泥土香、薄荷樟脑香等各种代表性普洱茶香韵的化学组分;3组不同类型普洱茶的香气组分具有显著差异。结果验证了“3种类型普洱茶分类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省内采集89份酸角样品,测定单果重、果实厚度、果实宽度、单果种子数、种子质量百分比、果肉质量百分比、果实长度等9项品质评价指标。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果实厚度、果实宽度、单果种子数、果实直线长间相关性极显著,果肉质量百分比与厚宽比间相关性显著,果肉质量百分比与种子质量百分比间负相关性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要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0.51%,即代表了全部信息的90.5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中的欧氏距离平方、类间平均链锁法,9项品质指标聚为4类,最终将9项指标简化为单果重、果肉质量百分比、种子质量百分比和厚宽比4项具有代表性品质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海拔咖啡和低海拔咖啡质量的不同,对保山市龙陵县木城乡渔塘桠口村海拔1 400 m和海拔1 200 m的咖啡鲜果的果实性状进行测量,并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测和相关性检测。结果表明:咖啡鲜果重量、鲜果纵横径、果皮重量、果皮厚度、种子单重、种子纵横径、种子厚度等方面在2种海拔下具有显著差异,在果皮厚度方面,海拔1 400 m<海拔1 200 m,其他指标海拔1 400 m>海拔1 200 m。此结果表明,高海拔咖啡的质量优于低海拔咖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云南野生茄资源的遗传背景,对其进行分类鉴定,本研究利用9个形态性状和8对SSR引物对从云南省搜集的43份野生茄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6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4.89%~95.64%之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单果重,最小的是果实横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638~1.993之间。3个质量性状中,果实颜色主要为绿色和绿紫色,果实形状主要为圆球形和卵圆形,而果肉颜色主要是白色和绿白色。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共有3个,累计贡献率为69.453%,其中果实特征占主要成分。8对SSR引物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276,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41 1,多样性指数为0.385 0。非加权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0.48处,43份野生茄资源划分为2大类群,第一类群包括7份野茄材料,其余36份为第二类群。以上结果可为野生茄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作物的生物量与产量的形成密切相关,建立生物量预测模型可实时分析植株的生长情况,有利于进行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本试验通过测定3个品种火龙果3个不同时期的部分形态指标对火龙果的生物量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火龙果植株结果枝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其叶肉的长、宽、厚等指标显著相关,其预测模型为W(结果枝干重)=–43.5430+0.7100×叶肉长+0.5919×叶肉宽+2.7955×叶肉厚,验证系数R=0.8760;火龙果花的干物质积累量与花长、基部直径等指标密切相关,其预测模型为W(花干重)=–14.8919+0.4499×花长+4.5402×基部直径,验证系数R=0.8815;果的干物质积累量与果横径、横纵比显著相关,其预测模型为W(果干重)=–35.7435+16.3456×果横径–62.6395×横纵比,验证系数R=0.8782;地上部的干物质的积累量与分枝数、主茎的叶肉厚、节点个数、髓部直径、髓部厚度等指标显著相关,其预测模型为W(地上部干重)=0.058707+0.1337955×分枝数+0.0153781×主茎叶肉厚–0.041053×节点个数–0.083695×髓部直径+0.23970...  相似文献   

15.
油用红花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多元遗传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红花16个性状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多数性状都与千粒重呈显著和极显著表型相关.16个性状分别载荷在5个主因子上,第一主因子为产量因子,包括5个与产量相关的性状,总分枝数、一级分枝数、单株花球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第二因子为产量构成因子,包括3个与籽粒产量有关的性状,有效花球数、每球籽粒数、球直径;第三因子为株型因子,包括4个构成植株形态的性状,即株高、茎直径、二级分枝数、三级分枝数;第四因子为负面影响因子,即2个影响籽粒产量和品质的性状,即每球秕粒数和壳百分率;第五因子为生育期因子,即开花期和生育期.聚类分析把16个数量性状分成四大类,第一类可细分为两个亚类,聚类结果与因子分析结果一致.反映了相关性状间的协同变异趋势,对提高性状的选择效率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6.
比较蜜蜂授粉和氯吡脲处理2种促进厚皮甜瓜座果方式的果实品质差异。结果表明:蜜蜂授粉与氯吡脲处理相比,在单果重、纵径、横径果肉厚度、种腔直径及果皮颜色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与氯吡脲处理相比,蜜蜂授粉的果实果肉蔗糖含量显著增加,边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千粒重与固酸比均极显著提高,果肉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极显著降低,果肉中的香味物质含量增加。此结果说明,蜜蜂授粉的厚皮甜瓜食用品质明显优于氯吡脲处理。  相似文献   

17.
不同UV-B辐射对杧果树果实品质及其抗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台农一号’杧果树为试验材料,自然光为对照(CK),研究不同UV-B辐射[24、96 kJ/(m 2·d)]对杧果果实的损伤及其抗氧化的影响,并监测株产、果实品质和生理损伤、抗氧化保护机制等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96 kJ/(m 2·d)的杧果树体株产和单果重均显著下降,其果实可溶性糖下降、可滴定酸含量升高继而糖酸比下降,导致果实品质变劣。2个UV-B辐射处理的果皮丙二醛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而果肉则显著高于CK。96 kJ/(m 2·d)处理的果皮维生素C和未知化合物含量均显著高于CK,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低于CK,对其他抗氧化酶活性和还原性保护性成分含量则一直无显著影响。2个UV-B辐射处理的果肉抗氧化酶活性及还原型GSH含量随时间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CK相比,2个UV-B辐射处理的果肉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下降,96 kJ/(m 2·d)处理的果肉POD活性、类黄酮和还原型GSH含量均显著低于CK,而24 kJ/(m 2·d)处理的POD活性与CK无显著差异,类黄酮和还原型GSH含量仅在后熟期显著低于CK,而多酚含量几乎不受影响。可见,增强UV-B辐射[96 kJ/(m 2·d)]对树体和果肉引起损伤,对果皮无损伤。  相似文献   

18.
对60Co辐射诱变新菌株姬松茸J5的各潮次子实体产量、农艺性状和各类氨基酸总量的遗传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诱变新菌株姬松茸J5的第1~4潮子实体产量和农艺性状(依次为朵重、盖重量、盖直径、盖厚度、柄直径和盖高度)平均分别比原菌株J1的高26.01%、6.57%、10.78%和14.41%,82.81%、76.4.5%...  相似文献   

19.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2013,16(4):437-445
abstract

Nodal root anatomy was compared among twelve upland and lowland rice (Oryza sative L.) varieties with tropical origin which were grown in hydroponic culture and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e traditional upland japonica varieties showed the largest diameter of root, stele, and xylem vessel followed by modern upland varieties. There was a clear varietal difference in the ratio of stele to root diameter, 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genetic group rather than with the ecosystems. The japonica varieties had a significantly larger stele diameter relative to the root diameter than indica and aus varieties. The indica and aus varieties displayed more xylem vessels per unit area of stele than the japonica varieties, but the diameter of xylem vessel was smaller. Equivalent xylem vessel diameter (De) was more dependent on the number of xylem in the indica varieties than in the japonica varieties. Distinctly different types of sclerenchyma anatomy were identified among the varieties. The development of sclerenchyma was classified into four different types based on thickening of cell wall in the outer cortical parenchyma and the number of sclerenchymatous cell layers. Like the xylem anatomy, the varietal differences in sclerenchyma development were more associated with genetic group rather than the ecotype. The japonica varieties had higher frequency of the types which have a doubled cell layer in sclerenchyma with thick cell wall than indica and aus.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genetic groups was nearly consistent across growing conditions, aerobic and submerged soil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clerenchyma development is controlled by a genetic fac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