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宁南丘陵地区马铃薯抗旱节水增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南部山区的主栽品种宁薯8号采用起垄覆膜、起垄未覆膜和露地种植三种栽培措施。结果表明:起垄覆膜栽培比起垄未覆膜产量提高717.5kg/667m^2,比露地种植产量提高1295kg/667m^2,且综合性状良好。  相似文献   

2.
宁夏丘陵地区马铃薯抗旱节水增产技术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宁夏南部山区的主栽品种宁薯4号采用起垄覆膜、起垄未覆膜和露地栽培3种栽培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起垄覆膜栽培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加快马铃薯生长发育进程,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马铃薯产量。起垄覆膜、起垄未覆膜栽培比露地栽培产量分别提高19 425kg/hm2、8 662.5kg/hm2,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83.7%、37.7%;起垄覆膜栽培比起垄未覆膜产量提高10 762.5kg/hm2,水分利用率提高33.4%。  相似文献   

3.
以中薯3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冬作早熟马铃薯抗旱防寒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栽培能显著提高土壤的温度和湿度,特别是双膜覆盖栽培可比未覆膜对照增温3~5℃,土壤湿度提高5~9百分点。不同栽培模式出苗时间差异较大,覆膜栽培能提早出苗,且出苗整齐度比较一致。其中,双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出苗最早,较对照提早了11 d,比黑膜覆盖栽培提早了5 d;植株长势也明显优于其他处理,且收获时间提早了11~17 d,生育期缩短了6~9 d。另外,双膜覆盖栽培的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比未覆膜对照增产和增效23.9%和42.5%;黑膜覆盖栽培次之,分别比对照增产和增效18.4%和40.4%,但二者之间经济增效并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起垄后采用黑膜覆盖避开晚霜时间播种,栽培简单省力,能有效累积地温、防寒保湿,促进马铃薯提早出苗,有效延长早熟马铃薯的生长期,使早熟马铃薯能在早稻播种前充分、快速地生长,增产增效明显,可作为冬作早熟马铃薯抗旱防寒高效栽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半干旱地区春季干旱问题,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覆膜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大区对比,共4个处理,分别为坐滤水覆膜处理、坐滤水未覆膜处理、沟灌覆膜处理及沟灌未覆膜处理。结果表明:沟灌覆膜处理在土壤含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等方面均高于坐滤水覆膜处理。坐滤水覆膜处理的出苗时间早于沟灌覆膜处理,沟灌覆膜处理比坐滤水覆膜处理更加耐旱。因此,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覆膜玉米种植应加大灌溉量,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苗期玉米抵御干旱的能力,遇到干旱应及时进行人工补灌,保证水分供给。  相似文献   

5.
板栗地膜覆盖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秋末冬初播种育苗方法,用地膜覆盖与未覆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的板栗生态效应明显,效果好,覆膜的比未覆膜的提前出苗20d,出苗率高出18%,苗木高度与地径分别高出20.7cm、0.32cm,一级苗高出54%,无等外苗,合格苗100%,覆膜苗等级和质量明显高于未覆膜苗,增产效果明显。建议大力推广此法育苗,为林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壮苗。  相似文献   

6.
同心县秋季覆膜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不同时期覆膜与露地各土层土壤含水率的比较表明,秋季覆膜具有显著的保墒效果。秋季覆膜比未覆膜土壤含水量提高3.8%,而且春季土温上升快,能提前20天解冻。  相似文献   

7.
推广秋季覆膜保墒技术,实现秋雨春用,是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提高农业效益的有效途径.宁夏同心县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其抗旱、保墒作用十分显著,目前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秋季覆膜技术.推广秋季覆膜技术是提高宁夏中部干旱带旱作区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经测定:秋季覆膜田块0-20cm土壤含水量达10.5%.未覆膜的对照0-20cm土壤含水量仅为5.1%,覆膜后土壤含水率增加1倍多.秋季覆膜田块春季土温上升速度快.据测定,秋季覆膜比不覆膜土壤提前20d解冻,膜内温度提前达到了作物播种的适宜温度,适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表明,玉米适期早播增加千粒重,能获得高产,海拔2 200 m地区在4月20日播种的玉米田产量最高,比5月5日播种的增产10.5%;播期一致的条件下,超前5~15 d覆膜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无明显影响;超前覆膜相比同播期覆膜能显著提高5~10 cm土层地温,为玉米早播创造生态条件,可以通过早覆膜和早播提高玉米产量。祁连山北麓2 200 m地区玉米播期可提前到4月15~20日。  相似文献   

9.
在烤烟生长期,设计3个不同滴灌量,分别为连续3d蒸发量的100%、75%、50%作为灌溉量的膜下滴灌处理和不覆膜滴灌处理,在每次滴灌后2~4d测量0~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在相同滴灌量下同样土层的不覆膜土壤含水率变化相对明显。在3个处理中,由5—7月的土壤含水率变化中看出,覆膜处理下的土壤含水率分别比不覆膜处理高出5.90%、5.35%、4.82%,说明覆膜处理比不覆膜处理能更好地保持土壤含水率,从而可以节约大量灌水。  相似文献   

10.
覆草及覆膜对旱地苹果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果园土壤中的水分直接影响着果树的生长发育。试验表明 :覆草、覆膜效果明显好于清耕。果园覆盖后大大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其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提高 2 3 44 %、 18 39%。覆草、覆膜后 ,苹果树的根系活力、叶片相对含水量、新梢长度、叶面积大小、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 ,硝酸还原酶活性、光合强度比对照有明显提高 ,细胞质膜相对透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以遗传性状差异较大的厚皮甜瓜ms-5与薄皮甜瓜HM1-1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F2∶3群体对种子相关性状进行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确定遗传规律,并构建遗传图谱对种子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基因定位结果显示:甜瓜种皮颜色为1对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白色对黄色显性;甜瓜百粒重和种子宽度符合A-1遗传模型,即1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效应的数量性状;甜瓜种子长度符合B-1模型,即2对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多基因数量性状。利用F2群体构建1个含有153个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AP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该连锁图谱覆盖总长度为1 104.2 c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7.2 cM。对甜瓜种皮颜色开展初步定位,将控制甜瓜种皮颜色的白色基因(WT)定位在第5连锁群上,两端连锁标记为HD0520和HD0519,与连锁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3.3 cM和7.0 cM。甜瓜种子百粒重QTL位点位于第6和第11连锁群,sw6.1位于标记E0615和E0618之间,sw11.1位于标记E1113和P1117之间。甜瓜种子长度QTL分布在第7和11连锁群,sl7.1位于标记E0716和HD0713之间,sl11.1和sl11.2分别位于标记E1110、E1112及标记XB1114、E1113之间。甜瓜种子宽度QTL位点位于第2连锁群,位于标记XB0207和E0219之间。研究结果可为甜瓜种子性状的基因精细定位与克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栽培西瓜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肥水等条件与露地栽培有着较大差异.西瓜是喜温长日照植物,要想获得高产高效益,需要较高的管理措施,若管理失当,极易形成化瓜.  相似文献   

13.
瓜绢螟,〔Diaphnia indica(saunders)〕又名瓜螟、瓜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主要寄主有丝瓜、苦瓜、节瓜、黄瓜、甜瓜、冬瓜、西瓜、番茄、茄子等多种蔬菜、农作物和林木。近几年,我市棚栽西瓜、甜瓜发展较快,瓜绢螟为害逐年加重。瓜绢螟以幼虫啃食西瓜、甜瓜的嫩梢、嫩叶,还能  相似文献   

14.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甜瓜遗传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甜瓜子叶为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受体,通过GUS基因瞬间表达率的分析,研究影响转化体系的重要试验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甜瓜对卡那霉素耐性高,筛选浓度可高达150 mg/L,Ag+能促进转化率,而AS不能促进转化率.前期的消毒效果与季节有很大的关系,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消毒方式更能节约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河套灌区光热资源充足,无霜期长,降雨量小,昼夜温差大,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适宜各种甜瓜和向日葵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早春小弓棚甜瓜套作向日葵主要是采用蔓生作物甜瓜和高秆作物向日葵共生期短的特点,合理搭配进行套作,增加复种指数,有效地利用土地、光能、空气、水肥和热量等自然资源,提高光合效率,减少病虫害发生,改善作物品质,增加效益。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小弓棚甜瓜套种向日葵的高效栽培模式大幅度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是新时期很有发展前景的增收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甜瓜病害可以在甜瓜的整个生育期发生,造成甜瓜病害的病原菌包括镰刀菌(Fusarium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黑点根腐病菌(Monosporascus cannonballus)、蔓枯病菌((Didymalla bryoniae)、白粉病菌(Golorinomyces cichoracearum)等多种,本研究在发病的甜瓜的根部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对这个番茄匍柄霉进行致病力测定,发现可以对甜瓜叶片造成17.2 mm的病斑,所以猜测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有可能是甜瓜潜在的病原菌,目前还没有相关类似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219份甜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国内外的219份甜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进行形态学标记及分子标记的研究。结果发现,果面覆纹形状、果皮底色、果面覆纹颜色等7个质量性状和果实质量、果实长度、果实宽度等14个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均≥1,果肉厚度、果肉硬度、种子宽度等7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50%,表明本研究所用材料间具有广泛的多样性。利用22对核心SSR标记对甜瓜材料的指纹图谱分析显示,每个标记平均可以检测到5.91个基因位点,平均Shannon′s值为1.07,通过分子水平的聚类与群体结构分析,219份材料被明显划分为厚皮、薄皮和野生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以Authorware软件开发设计了甜瓜生产管理专家系统,包括概况、品种选择、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5个子系统,采用文字和图片描述、语音解说、动画演示、影像放映等多种形式展现专家知识,面向普通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单,适用于甜瓜的生产、教学和科研。  相似文献   

19.
甜瓜性别分化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甜瓜雌雄异花同株和雄全同株近等基因系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花芽分化和发育的不同时期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甜瓜花芽分化先要经过1个两性期阶段;在两性期之前,雌、雄、两性花花芽不存在明显的形态学差异;两性期之后,雄花原基体积快速增大,雌花和两性花原基中心开始凹陷形成下位子房,此时是最早出现形态差异的时期;在此之后,雌、雄蕊沿着不同的发育程序分化,直至形成成熟的性器官;在发育过程中,雌、雄花从两性期到产生大、小孢子所经历的时间不同,雌花较长,雄花较短;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直径花芽的显微结构观察及各个发育时期花芽特征的描述,对雌、雄、两性花的发育步骤进行了精细划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环境调控、定植后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西藏甜瓜设施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