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当前在农药市场上,许多农药名字、读音相似,如:噻菌铜、噻森铜、噻嗪酮、噻螨酮等,广大农民和经销商经常混淆,无法正确选择和使用。为此笔者进行了调查与总结,对常见的易混淆的几种农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5%苯噻酮600~800倍液对葡萄的白腐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苯噻酮杀菌剂对葡萄叶片、果实的白腐病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工业用异噻唑啉酮杀菌剂溶液、5%菌毒清等药剂600倍液,且安全、无公害。  相似文献   

3.
在柑桔溃疡病发生比较严重的两年生沃柑园中,以秋梢上的柑桔溃疡病为防治对象,以常用农药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可杀得)为对照药剂,对噻唑类内吸性有机铜杀菌剂噻森铜的防治效果及使用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抽梢前15~20d使用噻森铜灌根+抽梢2cm时及此后10d各叶面喷施一次的方法(简称"一灌两喷法")表现最优,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柑桔溃疡病,防治效果达86.20%。  相似文献   

4.
双孢蘑菇出菇前,在菇床上喷施不同剂量5%噻霉酮悬浮剂和3%噻霉酮微乳剂,12天后调查双孢蘑菇细菌性褐斑病的病情指数并比较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通过分析发现,虽然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之间差异不显著,但都对双孢蘑菇细菌性褐斑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综合多方面因素,生产中建议使用5%噻霉酮悬浮剂,推荐有效成分用量为12.5 g·hm-2~17.5 g·hm-2;在双孢蘑菇细菌性褐斑病发病前使用,共施药1次;药剂使用方法为向菇床喷雾。  相似文献   

5.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保护地黄瓜的一种主要病害,发病迅速,为害严重,损失较大。2002年秋我们在浙江仙居对20%噻菌铜进行了药效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20%噻菌铜悬浮剂(浙江温州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5万单位农用链霉素(河北石家庄通泰生化总厂生产)。1.2试验设计试验在浙江省仙居县横溪镇黄瓜大棚内进行,供试黄瓜品种为津杂1号,设20%噻菌铜300倍液、500倍液、700倍液;5万单位农用链霉素1000ml/L,另设清水对照,共5个处理。4次重复,共20个小区,每小区面积10m2。大棚内初见黄瓜角斑病(9月10日)零星发生时第1次施药,采用工农-16型背负手动…  相似文献   

6.
系统研究了地衣芽孢杆菌复配苯噻酮菌株对溃疡病病菌生长的影响,对其拮抗因子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活性进行分析,进而进行了其离体果控病试验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有益微生物地衣芽孢杆菌复配苯噻酮对脐橙溃疡病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可造成溃疡病菌菌丝中空、扭曲、破损,地衣芽孢杆菌复配苯噻酮菌株可以分泌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抑制病菌生长,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布地衣芽孢杆菌复配苯噻酮对脐橙溃疡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连续3次用3%噻霉酮微乳剂700倍处理柑桔溃疡病,15天后防效可达92.68%,对柑桔溃疡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应用于赣州柑桔溃疡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 ,我国柑桔生产中使用的杀菌剂主要是以波尔多液为主的铜制剂和以托布津为代表的苯并咪唑类药剂。而传统的铜制剂波尔多液在柑桔上使用存在种种弊端 ,如诱发桔锈螨 (锈壁虱 )的发生 ,影响光合作用 ,与其他农药不可混用以及与其他农药交替使用的间隔期较长等 ;近年来使用的以托布津为代表的苯并咪唑类药剂已出现抗药性 ,药效明显下降。在生产上亟须有新的药剂品种取代上述药剂或与之交替使用。近年来 ,国内外出现很多铜制剂的新品种 ,当今对新农药的应用性能的评价可归纳为对靶标的药效 ;使用时对人、植物、天敌和环境的安全性 ;以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明确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羧酸酯酶(CarE)基因,过氧化氢酶(CAT)基因在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抗性中的作用,【方法】在室内用噻螨酮对柑橘全爪螨进行抗性选育,进一步构建抗/敏品系数字基因表达谱,采用RPKM法对柑橘全爪螨敏感品系和噻螨酮抗性品系3种代谢抗性相关基因进行表达差异分析。【结果】经过20代抗性选育,获得了柑橘全爪螨噻螨酮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比较,柑橘全爪螨对噻螨酮的抗性倍数达到3 532.12倍。基因差异性分析发现,抗性品系中有11条GST基因、17条CarE基因和6条CAT基因表达上调;14条GST基因、24条CarE基因和3条CAT基因表达下调。上调倍数最高的GST基因、CarE基因和CAT基因分别为Unigene31530[log2 ratio(RS/SS)=1.05]、Unigene23121[log2 ratio(RS/SS)=2.05]和Unigene31477[log2 ratio(RS/SS)=10.04]。进一步对Unigene31477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抗性和敏感品系基因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根据柑橘全爪螨抗/敏性品系基因表达差异推断,GST、CarE和CAT基因可能与柑橘全爪螨对噻螨酮产生的抗性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噻菌铜胶悬剂防治柑橘溃疡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于 1 999~ 2 0 0 0年 ,连续二年进行 2 0 %噻菌铜胶悬剂防治柑橘溃疡病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试材 试验地位于浙江省黄岩林特综合试验场的 7年生纽荷尔脐橙园。管理水平中等 ,历年柑橘溃疡病发生严重。1 .2 试验药剂  2 0 % SC噻菌铜 (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 ;对照药剂为 5 3 .8% SP可杀得 (2 0 0 0型 ,下同 )1 0 0 0倍 (美国固信公司产品 )、农用链霉素 1 0 0 0× 1 0 - 6 (系河北石家庄曙光制药厂产品 )、2 0 % WP叶青双 5 0 0倍(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 )。对照药剂均为市售。1 .3 处理设…  相似文献   

11.
柑橘疮痂病是世界性柑橘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于该病原对苯并咪唑类药剂抗药性明显,筛选替代药剂已成为柑橘病害防治研究的重要工作。为此,笔者于1999~2000年连续二年进行了20%噻菌铜胶悬剂防治柑橘疮痂病田间药效试验,获得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明确γ氨基丁酸受体基因与橘全爪螨抗性的关系,【方法】通过BLAST搜索,对GABA受体基因进行鉴定;进一步通过序列比对和Sanger测序,对橘全爪螨敏感品系和噻螨酮抗性品系GABA受体基因SNPs进行分析和真实性验证;采用RPKM法对橘全爪螨敏感品系和噻螨酮抗性品系GABA受体基因进行表达差异分析。【结果】从橘全爪螨转录组中获得了19条GABA受体基因。通过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GABA受体基因序列比较和sanger测序发现Unigene11199_All有2个SNP位点。对GABA受体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发现,相对于敏感品系,抗性品系中部分GABA受体基因表达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抗性品系中有3条GABA受体基因表达上调,13条GABA受体基因表达下调,Unigene24440_All下调倍数最高[log2 Ratio(RS/SS)=-10.452479]。【结论】由此推断,橘全爪螨抗性产生可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而Unigene11199_All和Unigene24440_All可能是橘全爪螨对噻螨酮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香菇为试验材料,在PDA培养基中添加吡蚜酮、哒螨灵、苦参碱、乙唑螨腈、噻虫胺、多菌灵、苏云金杆菌和四霉素等8种药剂,研究其对香菇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十字垂直交叉法测得8种农药在最高试验浓度下,香菇菌丝抑制效果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四霉素>多菌灵>噻虫胺>哒螨灵>吡蚜酮>苏云金杆菌>苦参碱。除乙唑螨腈对香菇菌丝具有促进生长作用,其余农药对香菇菌丝均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在香菇生产中可优先选择苦参碱、乙唑螨腈来防治病虫害,建议施用四霉素、多菌灵和噻虫胺等农药应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其对香菇菌丝生长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早熟五号”小白菜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设定4种处理浓度,通过测定小白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了4种铜制剂对小白菜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铜制剂在蔬菜生长中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1 800 mg·L-1王铜药后1d、2 586 mg·L-1氧化亚铜药后2d开始对小白菜产生药害,噻森铜和噻菌铜在研究浓度条件下对小白菜生长安全.推荐剂量下4种铜制剂对小白菜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均有一定影响,其中以SOD最为敏感,可将其作为小白菜受到铜制剂胁迫时的标记物,预防药害产生.4种药剂中王铜对小白菜最容易产生药害,氧化亚铜其次,而噻菌铜和噻森铜对小白菜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5.
腐烂病是苹果树的主要枝干病害,近年来在陕西省蒲城果区呈高发态势。在防治中,为了了解1.6%噻霉酮+1.8%爱多收对苹果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做了以下试验。  相似文献   

16.
阿克泰防治柑桔矢尖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柑桔安全生产的紧迫性已提上日程,高毒、高残留农药将逐渐被禁用,中毒农药也将受到更严格的限制。而目前防治柑桔介壳虫的药剂仍然是以中毒以上的农药为主,最常用的是高毒的杀扑磷(速扑杀)等有机磷农药。因而试验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成为当前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2003年在浙江黄岩的柑桔园选择低毒低残留的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通用名称为噻虫嗪)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 S-transferases,GSTs)基因与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抗性的关系,通过BLAST搜索,对柑桔全爪螨转录组数据库的GST基因进行鉴定,进一步采用RPKM法分析柑桔全爪螨噻螨酮敏感品系(SS)和抗性品系(RS)的GST基因表达差异。从柑桔全爪螨转录组中获得了30条GST基因,11条基因属于Delta家族,10条属于Mu家族,6条属于Kappa家族,2条属于Omega家族,1条属于Zeta家族,同一家族的基因聚在同一进化分支上;两个品系有5条GST基因表达没有差异,此外,抗性品系中有16条发生了下调,有9条GST基因发生了上调;抗性品系上调倍数最高的3个GST基因分别是GSTd6、GSTm5和GSTm4,log2(RPKMRS/RPKMSS)分别仅为1.05、0.74和0.71,荧光定量PCR分析测得上调倍数分别仅为1.13、1.42和1.21,上调倍数均不高。推断,GST基因上调可能不是柑桔全爪螨对噻螨酮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新药剂供生产上应用,对新农药噻霉酮防治溃疡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嫁接口纵划并涂抹1.6%噻霉酮膏剂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中两次纵划并涂抹膏剂的方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正铜制剂(氢氧化铜、碱式硫酸铜、喹啉酮等)是一种近年来在蔬菜病害防治中广泛使用的杀菌剂,具有杀菌谱广、药效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同时防治细菌性病害效果好,将其与杀真菌的农药正确混用,一次用药可同时防治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深受菜农喜爱。但铜制剂容易产生药害,混用农药则进一步增加了产生药害的可能性,在蔬菜生产中应时刻注意,预防药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防治美洲斑潜蝇的高效药剂,以60%灭蝇胺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为对照,比较了不同用量灭蝇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60%灭蝇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个处理(26.6、20.0、13.3 g/667 m~2)对美洲斑潜蝇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防效最好,防治效果分别为88.50%、82.31%和71.37%,且持效期为10 d以内。60%灭蝇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是防治美洲斑潜蝇较为理想的药剂,建议与其他农药轮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