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发现的灰色卵是所有灰色卵中唯一的隐性遗传灰色卵。其灰色卵基因属第2连锅群,基因记号gr-r,位于第2连锁群7.5(2-7.5)处。  相似文献   

2.
用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隐性灰色卵(gr-r)和正常型卵的卵壳表面及断面构造,探讨了gr-r基因对卵壳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隐性灰我以卵的卵壳表面构造与正常型卵相似,但其断面中层构造与正常卵迥异。正常为平行排列多层状结构,而gr-r则可分为内,外两个亚层,外亚层与正常卵相似,内亚屋为混乱无序状结构,这表明gr-r基因对巢滤泡形状的影响较小,对分泌机能的影响较大。gr-r基因作用的强度远不如其他灰色...  相似文献   

3.
家蚕第2肾形卵(ki—2)的连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遗传学方法对家蚕第2肾形卵(ki-2)基因进行了连锁分析。结果发现,ki-2基因与第19连锁群的狭胸(nb:19-31.2)基因连锁。以此确定Ki-2基因与第19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4.
家蚕遗腹卵率的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个原种按完全双列杂交法安排试验,对组配的36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结果,用数量遗传学及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家蚕遗腹卵的发生,在原种间、杂种间均有一定的差异性。以日系杂交原种有偏高的倾向。造卵数与遗腹卵率的相关分析表明,蚕的遗腹卵率并不依造卵数的增多而增加。家蚕亲本的遗腹卵率多时,其杂交后代的遗腹卵率也高,遗腹卵的遗传表现为超显性,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亲本以显性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频率,推测其基因数目至少有3对。  相似文献   

5.
家蚕F2群体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区间作图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叙述了家蚕F2群体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区间作图法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了计算机模拟验证。  相似文献   

6.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库保存的我国家蚕地方品种“三眠白卵”(编号19-340),其卵色为浅褐色白卵,幼虫低度油蚕。成虫复眼为黑色。采用卵色正常型黑卵系统,白卵标志基因ω-2、ω-3等的遗传系统与其进行杂交,对19—340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浅褐色白卵为家蚕第三白卵(ω-3:10—19.6)基因的等位点突变。将其命名为chinese white egg3,基因符号为ω-3^c。首次从我国家蚕地方种中发现第3白卵基因座自然突变。  相似文献   

7.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对18个家蚕纯种的万蚕产茧量和10个主要数量性状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性状对万蚕产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的次序依次为:全茧量>茧层量>单蛾卵量>四龄结茧率>良卵率>死笼率>普茧率>健蛹率=茧层率>同宫茧率.可为家蚕纯种的定向培育和选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温度与光线对家蚕母蛾残存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家蚕母蛾产卵过程中,对产卵室采用不同的温度和光线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产卵时,不仅光线对母蛾腹中残存卵有明显的影响,而且温度对母蛾腹中残存卵的影响也较大。黑暗产卵,同时给予适当的温度可增加产卵数。  相似文献   

9.
用杂交分析的方法,采用各已知白卵基因的标志系统对家蚕基因资源库21个未知基因的白色卵系统进行鉴定,结果:①有3个系统为母性遗传白卵,基因座位均与w-1相同,其中2个与w-1遗传模式完全一致,但另1个表现为混合型母性遗传(F1似母,F3普通遗传),可能为一新的卵色基因;②有4个系统与w-2杂交后代不分离,很可能直接由埘-2基因支配;③地方品种19-34为黑眼浅褐色白卵,普通遗传,与埘-3杂交后代无正常型黑色卵分离,初步推定为w-3复等位基因群又一新成员;④有13个系统与桃红眼白卵(pe)系杂交后代不分离,且卵色纯一,初步推定它们均由pe基因支配.此外,部分白卵系统具有红色卵(re)的re/re或re/+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标记—QTL连锁检测及定位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3种微孢子虫对家蚕致病性和胚胎传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比较了从四川种茧育家蚕分离的大型微孢子虫SCM6(Nosemasp.)和小型微孢子虫SCM7(Endoreticulatusbombycisnov)与家蚕微粒子(Nosemabombycis)对蚕的致病力和胚胎传染性。结果表明,2龄起蚕经口添食梯度浓度的微粒子和微孢子虫后,两种微孢子虫对蚕的致病力弱于家蚕微粒子。母峨感染后的卵中,SCM7无胚胎传染,SCM6具有弱度胚胎传染,其胚传率为(1.44±0.75)%;家蚕微粒子胚传率达(19.65±8.25)%,对子代也具有较强的胚传致病性。  相似文献   

12.
桑蚕种品种纯度抽样检验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检验是一种形态检验的方法,准确性和时效性差。提出了使用DNA检验方法进行品种纯度检验,研究设计了适合的抽样检验方案。该方案保证了目前行业标准检验方法的可靠性和精确度。使用该方案,在蚕种纯度很高的情况下,只需检验很小,的样本就能通过,非常适合个体检验准确而成本相对较高的DNA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家蚕RAPD的多态性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家蚕品种大造和C108及其F1,F2的后部丝腺提取的基因组DNA通过的RAPD扩增,在477个随机引物中,85.9%的引物在家蚕基因组有稳定的扩增产物,总扩增片段5155条,每个引物扩增片段1-23条,平均为12.6条,多态性片段数共1496条,占两品种中总片段数的29.0%,经多次重复及反复验证发现,只要严格控制扩增反应条件及保证基因组DNA和试剂等不污染,则能检测到稳定的DNA多态性片段,从而保证其稳定性与重复性。  相似文献   

14.
家蚕杂交分离系的AFLP分析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日系家蚕品种“湘晖”和“872”为亲本进行杂交,从F2代分别向茧丝量高(A)、中(B)、低(C)3个方向进行定向选择。经过F2~F6共5代的同蛾区交配和选择,获得了茧丝量性状有显著差异的A,B,C共3个家系。以中系蚕品种芙蓉、菁松及其杂交后代为参照群体,对3个杂交分离系进行AFIP分析,获得了617个AFIP分子标记。结果显示:选择到F4代时,A,B,C各杂交分离系的AFIP分子标记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到F6代时,A,B,C各杂交分离系间的分子标记差异十分显著且稳定。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也显示有很强的规律性,所有个体均按家系有规律地聚在一起。从分子水平证明家蚕同蛾区杂交后代系统选择到F6代即可获得遗传性稳定的不同杂交分离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数量遗传学的世代分析和综合方差以及协方差分析方法,对破风茧率的各遗传效应参数,广义和狭义遗传力以及破风茧率与万蚕收茧量等的相关系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6个世代之间,破风茧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遗传生不符合加性-显性效应模型,而与加性-显性-上位铲应模型相符。在6个遗传效应参数中加入*显性的上位尖不显著。主要是中亲值和基因和性效应,其次为显性效应,上位效应较小。其中,显性效 和加性*加性的上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含量甚微的单粒蚕卵DNA的抽提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将蚕卵出库催青,在收蚁前1天用针刺破,再用改进的酚抽提法抽提制备。此法简单实用,从1粒蚕卵中获得了平均400ng的总DNA,其分子量大,断裂少,纯度高,完全能满足酶切、连接和PCR扩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家蚕真菌病发生及流行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通过大量调查及试验,对目前生产条件下山东省家蚕真菌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家蚕真菌病的发生与气象因子、发育时期、蚕品种、消毒方法、饲育式及蛹体保护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有效地控制该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