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筛选适宜在长沙地区推广种植的杂交早稻品种,以常规早稻品种湘早籼45号为对照,比较了陵两优104、陆两优611、T优705、陵两优396、陆两优211等杂交早稻品种的产量及其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各品种产量差异显著,除陆两优211外,其他杂交早稻品种产量均高于对照,T优705和陵两优396产量较高,达7.1 t/hm2左右,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间产量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及光合特性指标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他因素与产量相关性不大;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与产量相关性不大;产量与孕穗期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齐穗期、灌浆期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可见,早稻产量高低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试验条件下T优705和陵两优396是6个品种中最适合在长沙地区种植的杂交早稻品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大面积制种田对T优15的双亲特征特性进行观察和研究,掌握了杂交早稻T优15双亲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T优15组合高产优质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上杭县杂交早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年选择4个杂交早稻新品种,以T78优2155作对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早稻新品种夷优266和民优5338表现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综合性状较好,可在上杭县扩大示范。介绍了各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  相似文献   

4.
2007年早季引进杂交早稻组合金优2155、T78优2155、中优2155进行试验和示范推广种植,结果表明:T78优2155表现产量高、抗性好、不易倒伏,可作为上杭县南阳镇早杂优主要推广品种;金优2155、中优2155可作为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5.
对T优158等同熟期组合进行生育特性试验,结果表明,T优158组合丰产性、稳定性好,苗期、穗期耐寒性强,穗期耐热性好,适宜闽西南部低海拔做早稻种植及闽西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华两优103   华两优103(原代号:两优103)是华中农业大学以早籼不育系华M102S与早稻恢复系T1007配组而成的两系法杂交早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2008年承担县种子管理站早稻联合区试任务,引进8个早稻新品种(组合)在闽清塔庄镇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T98优58表现突出,平均产量470.62 kg/667m2,位居第1,比优166(CK)增产5.95%,达显著水平;三香优743比CK增产不显著,Y两优7008、早663比CK减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T优5537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培清 《杂交水稻》2005,20(2):27-28
2002-2004年在福建尤溪、松溪和泰宁制种T优5537共111.6 hm2,平均单产2.95 t/hm2,最高单产4.95 t/hm2.初步掌握了新组合T优5537双亲特性及作早稻、中稻和烟后稻制种的特点,提出了高产制种的相应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2006年闽清县早稻新组合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清县种子管理站承担2006年福州市早稻联合区试任务,共引进8个杂交早稻新组合在塔庄镇坂尾村进行比较试验。经试验,Ⅱ优010表现突出,平均产量位居第1,值得继续扩大示范种植;金山优2155、安优118、T优353、金两优22、香A/R101等5个新品种表现较好,建议续试。  相似文献   

10.
T优15是以优质不育系T98A为母本,与自选的新恢复系R15测配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综合性状优良,高产稳产,2006—2007年参加国家南方稻区早稻区试,平均单产7.5 t/hm^2,比对照浙733增产4.32%,抗逆能力强,生育期适宜,适应性广,制种易获高产,2007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7005号)。介绍了T优15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及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在优质早稻泉珍10号、佳辐占、T优7889生长中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宝、富万钾三种根外肥料试验结果表明,根外肥料可显著地提高优质早稻的产量,其增产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结实率,提高千粒重实现的.在早稻生产中合理地进行根外追肥,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T优682是广西博士园种业有限公司用优质不育系T98A与自选的强优恢复系R682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综合性状优良,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全生育期123 d左右,单产7.68.6 t/hm2,2010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T优68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1999~ 2 0 0 0年以提高优质早稻成穗率、结实率、整精米率、减少农药污染为研究内容 ,选用中优早 81、香两优 6 8为材料 ,运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 ,开展了育秧方式、基本苗、施氮量、收割时期、农药防治方法等栽培试验。结合近几年优质早稻开发种植实践经验 ,对优质早稻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 ,形成了优质早稻“三高一少”调优保优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即优质早稻每公顷产量 6 0 0 0~ 75 0 0 kg的关键技术指标。在双峰县普遍推广应用 ,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地谷B与龙特甫B和珍汕97B复交,选育出优质、柱头外露率高的株系,并与珍汕97A连续多代回交,育成不育系T78A。T78A米质优,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特性好、配合力强。用T78A与明恢82配制成的杂交早稻组合T优7882,具有品质优良,产量高等特性。该组合于2000年和2001年2a参加龙岩市区试,产量均列参试组第一名,2a平均比对照汕优77增产5.21%。2000年早季T优7882参加指建省早稻观察圃试验,平均每667m^2产478.02kg,比对照威优77增产4.91%,居14个参试组合的第二位。T优7882丰产性好,品质优于汕82,是一个较有前景的早杂组合。  相似文献   

15.
引进7个早稻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嘉早312、佳辐占、农优902、岳优9113、中优2155、金优07、两优06等早稻品种比对照禾盛10号增产6.65%~32.41%,可作为早稻或单季早稻栽培。  相似文献   

16.
T优15是湖南怀化奥谱隆作物育种工程研究所用优质不育系四8A与自选恢复系R15配组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综合性状优良,高产稳产,抗逆能力强,生育期适宜,适应性广,制种易获高产.根据T优15父母本的特征特性,结合在湖南怀化等地的制种实践,介绍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2016,(5):56-64
以发芽率与产量为衡量指标,通过室内发芽实验和大田产量试验,比较了30个早稻品种的耐酸性差异,并研究了萌发期弱耐酸性品种种子发芽特性对不同p H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早稻品种耐酸性差异明显,湘早籼44号和德111A/974为强耐酸性品种,湘早籼45号、陆两优211、陆两优611、T优705、陵两优396和陵两优104为弱耐酸性品种,其他品种为中耐酸性品种。随p H下降,萌发期弱耐酸性品种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持续下降,异状发芽率上升,而强耐酸性对照品种变化不明显。在酸性环境下,弱耐酸性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不同程度低于强耐酸性对照品种,且p H值越低,差异越显著。  相似文献   

18.
优质杂交晚稻H37优207在湘南作早稻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优质杂交晚稻组合H37优207在湘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3 d,比对照金优404长4 d,单产7.40 t/hm2,比对照增产9.79%,米质较优,米饭适口性好,是改良湘南地区杂交早稻米质的理想组合。介绍了H37优207在湘南作双季早稻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硅肥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和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级早稻组合株两优819(倒伏敏感品种)与陆两优996(抗倒伏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硅肥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肥对超级早稻具有显著增产作用,株两优819与陆两优996增产幅度分别为6.71%~18.25%和9.32%~21.89%.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施硅肥提高了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积累量及物质转换率,协调了库源关系;硅肥能改善超级早稻生理特性,主要表现在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提高及根系体积的增大等方面;施氮150 kg/hm2条件下施硅肥的增产和改善生理特性效果更好,且陆两优996效果比株两优819更好.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早稻生产的现状,发展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早稻生产的现状 ,根据福建省早稻生产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发展早稻生产的总体思路是 :力保安全、调优品质、主攻效益、依靠科技、振兴产业 ,并对如何发展福建省的优质早稻生产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