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采用在淡水和海水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福尔马林,进行鮸鱼刺激隐核虫防治的研究.结果发现,福尔马林质量浓度为221.3 mg/L的海水中,鮸鱼12 h内无死亡,海水福尔马林对鮸鱼12 h,24 h,48 h,72 h,96 h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75.6,413.8,248.1,212.7,200.7 mg/L,安全浓度为56.08 mg/L;淡水浸泡鮸鱼的半致死时间为126 min;淡水处理刺激隐核虫的半致死时间为26 min,海水福尔马林中,处理2 h和12 h的半致死浓度为62.5,23.3 mg/L.全池泼洒20~80 mg/L福尔马林可防治刺激隐核虫,淡水浸泡30 min后泼 25 mg/L福尔马林效果更佳.研究结果表明,海水和淡水福尔马林对刺激隐核虫的致死浓度处于鮸鱼安全范围之内,淡水浸泡30 min后泼洒25 mg/L福尔马林可有效防治刺激隐核虫.  相似文献   

2.
黄鲷刺激隐核虫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鲷幼鱼在培养期间,由于受到刺激隐核虫的感染而导致出现极高死亡率。实验发现,使用福尔马林和硫酸铜可有效地治愈黄鲷刺激隐核虫;实验表明,2 mg/L硫酸铜和200 mg/L福尔马林比较适合治疗黄鲷的刺激隐核虫病,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治疗病鱼刺激隐核虫病没有明显的副作用。黄鲷病鱼治疗后放回海水暂养,恢复正常,活动良好,无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3.
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年来 ,大黄鱼已成为福建沿海的主要养殖鱼类之一。随着其养殖面积的扩大和放养密度的增加 ,病害问题日益突出 ,极大地制约了大黄鱼养殖业的发展。由刺激隐核虫 (Cryptocaryonirritans )引起的白点病在大黄鱼人工育苗及养成中已成为一大病害 ,给养殖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对霞浦、宁德、福清、罗源等地的鱼病接诊观察和分析调查 ,探索出较为有效的治疗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的方法 ,现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   1 996~ 2 0 0 0年 ,从福建省霞浦、宁德、福清、罗源等收集了一批患有白点病的大黄鱼仔、稚鱼 ,以…  相似文献   

4.
海水鱼刺激隐核虫病,又名"海水小瓜虫病"。由于寄生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的海水鱼皮肤、鳃和眼出现大量白点为症状,在水产养殖行业俗称"海水鱼白点病"。该病流行的海水鱼种类多,传染速度快、防治难度大,死亡率高,对海水鱼养殖业危害极大。本文借鉴众多学者对刺激隐核虫的研究,从刺激隐核虫的发现、病原、症状、流行、致病原因等方面进行概括,探讨了海水鱼刺激隐核虫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在淡水和海水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福尔马林,进行鮸鱼刺激隐核虫防治的研究。结果发现,福尔马林质量浓度为221.3mg/L的海水中,鮸鱼12h内无死亡,海水福尔马林对鮸鱼12h,24h,48h,72h,96h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75.6,413.8,248.1,212.7,200.7mg/L,安全浓度为56.08mtg/L;淡水浸泡鮸鱼的半致死时间为126min;淡水处理刺激隐核虫的半致死时间为26min,海水福尔马林中,处理2h和12h的半致死浓度为62.5,23.3mg/L。全池泼洒20~80mg/L福尔马林可防治刺激隐核虫,淡水浸泡30min后泼洒25mg/L福尔马林效果更佳。研究结果表明,海水和淡水福尔马林对刺激隐核虫的致死浓度处于鮸鱼安全范围之内,淡水浸泡30min后泼洒25mg/L福尔马林可有效防治刺激隐核虫。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海水养殖业的规模发展,鱼病也进一步加重,一定程度上影响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些鱼病的防治工作做起来相当的棘手,刺激隐核虫的防治便是其中的一种。今年 4月份,我们所养殖的 2个养殖池中的鱼也患有此病,现将治疗的过程、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各位水产养殖同仁参考。   一、发病的基本情况   今年 4月初 (当时水温为 23~ 26℃, pH值为 8.1左右,水质良好 ),我们所养殖的红鱼畏 池 (小池 )中的红鱼畏 和混养池 (大池 )中的红笛鲷、黑鲷、胡椒鲷、斑石鲷均不同程度患刺激隐核虫病,病情发展迅速,发病后 3天便有鱼死…  相似文献   

7.
大菱鲆是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养殖品种。在养殖过程中发现,每年8~10月高温季节很容易感染刺激隐核虫,造成严重危害。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玮 《科学养鱼》2004,(11):43-43
2.低盐度海水或淡水浸泡:在20~25℃时,16‰的盐度处理1~2天可以大大减轻虫体的感染强度。但是处理之后的鱼要逐步回复到正常盐度的水中,以免鱼应激死亡。淡水浸泡对海水鱼类的大多数体外寄生虫如小瓜虫、Amyloodinium、Turbellarian、Worms(蠕虫)、一些Flukes(吸虫)和Uronema  相似文献   

9.
鲵鱼(Miichtys miiuy)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鮸鱼属(图见彩中插2),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以东、黄海较多。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0.
牙鲆刺激隐核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七、八月份,乐亭、滦南一带多家工厂化牙鲆养殖场发生刺激隐核虫病,此种病虫害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发生过该病的养殖场牙鲆死亡率一般都在50%~80%之间,这种病害给牙鲆养殖业带来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1.
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黄鱼养殖蓬勃发展,成为福建沿海主要养殖鱼类之一。随着养殖面积和放养密度逐渐加大,病害的种类也随之增多,发病的次数日趋频繁,危害性迅速增大,极大地限制了大黄鱼养殖业发展。其中由刺激隐核虫引起的白点病在大黄鱼人工育苗、养成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病害,影响了大黄鱼成活率,给养殖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福建省霞浦、宁德、福清、罗源等地接诊试验、调查了解、分析研究,探索出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996年~2000年,从福建省霞浦、宁德、福清、罗源等地获得人工培育的大…  相似文献   

12.
海水小瓜虫生活史及白点病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集约化海水养殖过程中,很多寄生性原虫都能很好地生长繁殖,其中,海水小瓜虫是致病性最强的原虫之一。海水小瓜虫学名为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是一种遍生性(周身遍布纤毛)纤毛虫,通常寄生于热带、亚热带海水鱼类的体表和鳃上,形成针头大的小白点,所以生产上俗称“白点病”。该寄生虫会引起鱼的活动异常、上皮增生、呼吸困难以及机械损伤,继而带来病菌的继发感染。在自然情况下,野生的海洋鱼类很少受到海水小瓜虫的严重感染,因为宿主的聚集密度不够,虫体的繁殖量不足以达到严重感染的程度。然而,在水泥池、室内的水族箱或渔排的网箱等高密度鱼类养殖场所,虫体就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而致病。  相似文献   

13.
根据已知刺激隐核虫ITS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刺激隐核虫ITS部分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建立刺激隐核虫PCR快速检测方法,检测DNA片段长度为387 bp,与福建长乐CL1209(KC550300)、福建福鼎FD1210(KC550302)、广东番禺PYH4.12株(DQ270010)、日本Wakayama分离株(AB608054)、台湾嘉义Chiayi株(AF490381)等序列同源性为100%,检测灵敏度为2个虫体。应用建立方法对2011-2013年收集到的50份患刺激隐核虫病的大黄鱼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根据临床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该检测方法的建立,为刺激隐核虫病的监测和诊断奠定了快速、简便、高通量的检测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刺激隐核虫与多子小瓜虫免疫学特性比较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与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是影响渔业生产重要寄生虫,本文主要阐述了刺激隐核虫与多子小瓜虫种内和种间的免疫学相似性和差异性,及其两种寄生虫抑动抗原的免疫学特性以及克隆表达研究。为免疫学方法预防两种寄生虫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刺激隐核虫生活史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刺激隐核虫的取样,在湿房中24℃下培养,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其结果为离开鱼体的刺激隐核虫营养体约经8~10h发育成包囊,包囊壁厚;4~6d包囊内出现窜动的纤毛幼虫;5~8d纤毛幼虫冲撞包囊壁,出现一孔洞,由这一孔洞进入水体中;约5~9d完成营养体→包囊→纤毛幼虫的过程;整个生活史周期为8~13d。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组织切片、HE染色和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卵形鲳鲹患刺激隐核虫病组织病理变化。组织切片结果可见,感染鱼的鳃和体表受到直接机械损伤;鱼体在缺氧状态下,入侵的刺激隐核虫有可能对机体产生某种毒素,也可能因刺激隐核虫感染而引发细菌或病毒继发性感染,造成肝、脾和肾脏不同程度的间接性损伤。表现为鳃部机能严重受阻,肝脏脂肪肝变性严重,肝索紊乱,血窦缩小或消失;脾脏组织结构不清晰,有充血、出血和坏死等症状;肾脏结构不清晰,肾小管及肾小体缩小,肾小管细胞融合(黏连),组织间隙松散扩大,局部细胞坏死,存在脂肪粒。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Cryptocaryon irritans (Ciliophora), isolated from the reef fish, Grammistes sexlineatus Thumberg, was established as primary infections in mullet, Chelon labrosus (Risso). Only a small percentage (<22%) of exposed theronts established infection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This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probability of host parasite contact and susceptibility.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density-dependent or 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in trophont establishment, a strong linear relationship being found between the levels of exposure and infection. Infection intensity was assessed in relation to host survival, indicating a 90% probability of host death following levels of >200 trophonts per gram of host. A close temporal association between host death and trophont exit was found, possibly as a result of epidermal disruption leading to dysfunction of osmoregulatory and respiratory systems.  相似文献   

18.
在大黄鱼、黑鲷亲鱼培育阶段采用营养强化、控制雌雄比例和培育密度、改善培育环境等手段,可有效提高亲鱼培育存活率、尾产卵量及卵子受精率。其中大黄鱼平均培育成活率89.狲尾产卵量8.7万粒,受精率92.5%;黑鲷平均培育成活率92.4%,尾产卵量6.4万粒,受精率9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