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区蚕桑生产连年战胜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而稳步发展,尤其是今年既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春、夏、秋持续干旱,又面临整个丝绸行业滑入低谷的逆境,不少地方挖桑毁园,蚕桑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在这样的困境中,我区始终坚持以“面向市场,狠抓经济,快奔小康”为目标,以科技普及推广为先导,重抓桑园基础建设,扩大林果建园,主攻单产,促总产上台阶,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完成了第二期“万亩蚕桑基地建设工程”,蚕桑 相似文献
2.
<正> 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中,大部分土地已承包到户经营,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但是,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土地分散与集约化、农民意愿与农业区划、分户经营与商品化等矛盾日益显露出来,从农村发展的趋势和蚕桑生产自身的要求来 相似文献
3.
4.
<正> 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产品质量是行业的生命力。四川蚕桑生产多年来由于单产低、质量差、效益低而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阻碍越来越突出。蚕茧、丝绸产品已具有完善的国际国内销售网络,也具有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销售市场,关键是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尤其是蚕茧质量,才能拥有这个市场。要使四川蚕桑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就必须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道路,提高单产、提高质量、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 蚕桑生产是我县发达的丝绸工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悠久的历史,对发展我县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当前我县的蚕桑生产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十三个蚕桑重点乡,通过抽样统计与个别了解、座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一、当前社会生产情况的变化十三个重点乡三中全会以来三业生产发展迅速,84年三业总产值64035万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14843万元,占23.2%;85年三业 相似文献
7.
8.
刘维明!广东省副省长 《中国饲料》1995,(23)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饲料工业从八十年代初起步,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已从原来附属于粮食加工的副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新兴产业,在促进饲养业向现代化、集约化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菜篮子”,保障市场有效供给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1985年到1994年十年间,广东饲料年产品总量从71万吨增加到521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2.3%,饲料加工企业数量从83个增加到264个。目前,全省已建成年产万吨的企业109家,其中十万吨以上的有18家。饲料产品的质量逐步提高,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9.
蚕茧、丝绸在我国有近五千多年发展兴旺的悠久历史。蚕丝不仅有纤维皇后的称誉,而目有保护皮肤健体的作用,又获得保健纤维的美称。过去历史上和现在都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骨干产品。蚕茧、丝绸在国际国内市场继续走俏,价格总是稳中有升,常处于兴盛时期。 相似文献
10.
11.
祁东县地处农区,有农业人口82.11万人,有各类草场100.43万亩,可利用养草食牲畜幻.gi万亩,年产鲜草147万t,产草季节可饲养山羊30余万只.饲养山羊是该县畜牧业生产中的一大优势,也是农村致富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该县把畜牧业生产列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首要项目来抓,依靠科学技术,大力推广山羊杂交优势利用和山羊饲养综合技术推广,山羊生产发展一直很快,lop年全县饲养山羊19.4万只,其中出栏羊1151万只,与lop-1994年三年总和相比:分别增长76.08%和83.84%.祁东县从1988年开始,先后从本省的慈利县,石门县等地陆续… 相似文献
12.
走节粮型畜牧业之路促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原敬凯,罗国祥(周口地区畜牧局466000)王森(周口地区农业学校)周口地区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是历史上有名的黄泛区。全区总土地面积11637平方米公里,辖八县二市,两个国营农场,共183个乡镇,4835个行政村,总...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我区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家畜,走节粮型畜牧业之路,不断优化畜群结构,初步实现了农业良性循环,促进了种植业、加工业和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将我区黄牛生产情况,作如下汇报。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提高经济效益是发展蚕桑的生命线任何生产的发展,除受自然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生产关系变革的支配外,同时也受“价值规律”的支配。这是因为价值规律是一切商品生产的普遍规律。在历史上当出现“一两生丝一两白银”之比价时(公元1929年),蚕茧生产量猛增,出现极盛景气,当“蚕茧与豆粮同价”时(公元1936年),就出现毁桑弃蚕,茧量大幅度下降的局面。这是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正> 名山县中峰乡位于县北部边缘,全乡有12个村、71个社、3232户、13010人、耕地15810亩(其中田10693亩),1990年人均产粮560公斤,人均收入412元。该乡为了发挥当地较好的自然优势,尽快实现富民富乡的要求,乡党委 相似文献
19.
璧山县河边镇盐井河村村民吴晓刚,全家5口人,劳动力3个.2006年初放弃车辆经营的业务,承包土地从事栽桑养蚕,从广西调回沙2×伦109桑苗8.5万株,栽桑2.3hm2.经过一年的精力管理,今年正式投产,春夏两季采用分批滚动养蚕65.5张,生产干茧955 kg,蚕茧收入39 720元,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为我县蚕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养蚕工厂化方向发展做出了典型示范作用,他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20.
建德市蚕桑产业是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 2003年成为浙江省蚕桑西进八个县市之一,蚕桑生产不断扩大,主要分布在大同和大洋两个乡镇,其中大同镇桑园总面积600余hm2;大洋镇桑园面积606余hm2,2个乡镇占全市桑园总面积的80%左右,逐步形成蚕桑两大区域优势.大同镇位于建德西南部,交通较为便利,通信设施完备,土地资源丰富,是经济作物主产区,也是我市蚕桑重点规划发展乡镇,而且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是浙江省示范性蚕桑专业合作社,其中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从2008年至今就一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示范性蚕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合作社规范内部管理,强化服务功能,基本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蚕桑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完善收烘设施,方便蚕农售茧.但近年来蚕桑比较效益降低,生产上存在薄弱环节制约了蚕桑产业进一步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态资源利用的重视,为了稳定当地蚕桑产业,建德市农业局和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以桑园基地为产业基础,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为开发手段的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